小油葵“剝”出大效益

農業 合作社 三農 種植業 正北方網 2017-04-21

春日的林西,暖意漸濃。在大井鎮東方紅村同新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水泥地面上,暖暖的陽光照在黑油油的葵花子上,彌散著一股馨香的氣息。庫房裡,成袋的油葵子一直垛到捱了房樑。加工廠區,機器轟鳴,10多名工人上料、分揀、色選、封袋,一派忙碌的景象。

“這車貨是五十家子鎮九連的,瓜子出仁率大約55%,他送來的挺辛苦,我給他一塊九毛五一斤,出去收的話還便宜點。”今年46歲的合作社理事長韓立一邊測算瓜子的出仁率,一邊和記者聊著天。

閒聊中,一個憑藉“剝”小油葵殼發家並帶領困難百姓脫貧致富的故事讓記者眼前一亮。

幾年前,韓立在林西縣六道街開了一間小榨油作坊,日子過得倒也安穩。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漸漸年邁,孩子也慢慢長大,看著別人家的小日子在買車、買樓中逐漸紅火起來,韓立坐不住了。善於動腦筋的他敏銳地意識到,要想真正富裕起來,就必須轉變經營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產品的附加值。經過網上查閱、外出實地考察,韓立發現把油葵子剝成油葵仁,採取訂單發貨可以得到更大的利潤空間和資金流轉。

憑著一股子能吃苦、踏實、敢幹的精神,2014年7月,韓立投資100多萬元在自家的院子裡安裝了一條小型葵花脫殼分選生產線,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由於地域條件的限制和種植習慣的影響,儘管當地所有的油葵都送到了韓立這裡,每天“吃”13至15噸原料的生產線仍然只能達到40%,機器乾乾停停,韓立如坐鍼氈。為此,韓立跑大板、上克旗,主動和周邊旗縣區的糧油收購點建立聯繫,簽訂供求協議,並發展自己的代理商,經過不懈的努力,原料問題基本解決,生產線順利運轉起來。

由於本地區很少有葵花脫殼生產設備,韓立的瓜子仁銷售得很好,產品在大量進入當地及周邊旗縣區市場的同時遠銷瀋陽、長沙等地。2015年,鄭州百榮世貿、山東臨沂國際糧食批發市場就給韓立發來了訂單,幾千噸的大訂單讓韓立渾身充滿幹勁。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為了帶領村裡的百姓一起脫貧致富,韓立創辦了同新種植專業合作社,優先選用村裡的貧困戶進社務工,現金支付,按天結算工資,優厚的招工條件、平均每天二三百元的收入著實讓來這裡打工的貧困戶很“解渴”,現在合作社16名工人中就有11人是村裡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從建這個廠子我就在這上班,卸貨的活也不算累,一噸10多塊錢,一天200元左右,最多一天賺了500多元呢。”村民劉軍對自己的這份工作很滿意。

今年53歲的劉軍是本村村民,兒子當兵在外,老伴體弱多病,起早貪晚收拾幾畝薄田也沒能徹底改變家裡的經濟窘況,日子捉襟見肘,正當他為如何擺脫貧困發愁的時候,韓立的合作社成立了。優先選用貧困戶的招工政策讓劉軍順利地進了廠子,每年五六萬元的工資加上種植玉米、甜草的一萬多元,讓劉軍一下子就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我今年打算把80千瓦的變壓器換成200千瓦的,門前的17間庫房也協調下來借我用了,今年的廠房面積能超過2000平方米,效益過百萬吧。”爽朗的笑聲裡,韓立說出了今年的新打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