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衛生室裡的“最美鄉村醫生”

農民 農村 體檢 三農 宿遷網 2017-05-23
小村衛生室裡的“最美鄉村醫生”

宿遷網訊(記者 徐其崇 通訊員 李坤)中等身材,略顯清瘦,一副眼鏡襯著他溫文爾雅的氣質。不瞭解王雪松的人總是說他不善言辭,而走近他的人總是認為他博學多才,特別是為村民診療和健康宣傳的時候,口若懸河般地把每個細節都交代得滴水不漏。王雪松是宿城區耿車鎮紅衛村衛生室室長,今年護士節前夕,他被評為宿城區首屆“最美鄉村醫生”。

跨村當“官”親友反對

1997年的一天,王雪松還在老家耿車鎮湖稍村衛生室工作,時任鎮防保所所長找到他,邀請他負責耿車紅衛村衛生室工作。那時紅衛村衛生室條件很差,上無片瓦,下無土地,臨時借用村部房屋,桌椅破舊,醫療設備老化落後,唯一一名老醫生已經退休到外地帶孫子了,當地村民有病都到鄰村衛生室或醫院就診。對於急危重病人,常常因為不能及時得到有效治療而延誤病情甚至影響生命。這裡急需一位醫生挑起大梁,經過多方權衡,村委會認為王雪松較為適合承擔紅衛村衛生室工作,便向鎮防保所建議人選。

當時,王雪松所在的衛生室工作是如火如荼,個人也表現突出,自學剛剛取得大專學歷,還有一家醫院向他伸出了橄欖枝。

好多親戚朋友得知王雪松處境,紛紛出言獻策,要麼建議他到大醫院發展,有利於個人前途,要麼繼續留在本村衛生室發展,把自己的工作做大,也方便照顧家庭。而到了紅衛村一切都要從零開始,一切都是空白,工作實在不容易。大家的意見都希望他不要去。

在眾人的等待和期待中,王雪松毅然決定前往紅衛村衛生室工作,他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只是淡淡地說一句:到哪兒都一樣給老百姓服務,做好我該做的事情就行了。上任伊始,王雪松個人出資,並多方協調村委會及相關部門,取得了衛生室建設土地,並得到村委會和耿車醫院等社會資金的支持,當年便順利建成了180平方米衛生室的房屋。

撲下身子為民服務

在此基礎上,王雪松又和衛生室其他同志一起,出資購買設備儀器,最大限度地提升衛生室服務水平,最大限度解決當地村民就醫問診環境。在他的努力下,紅衛村衛生室第二年就獲得第一批江蘇省農村社區衛生示範服務站稱號。

衛生室建好了,設備配齊了,村民們看病條件好了,大家很是高興。村衛生室在承擔基本醫療同時,還要承擔預防保健,可謂人少事多。在實際工作中,王雪松善於思考,撲下身子將醫療和預防保健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在村民就診過程中,及時將村民健康檔案建立完善起來。在為村民出診過程中,及時向村民發放健康宣傳材料。在節假日、逢集日甚至村民走親訪友過程中,及時組織大家開展健康講座,甚至在他回家吃飯過程中,也不失時機地做好兒童疫苗接種宣傳發動工作。

2006年,在發放適齡兒童預防小兒麻痺症糖丸工作中,王雪松騎著摩托車挨家挨戶對適齡兒童進行摸底登記上門通知接種相關疫苗,對於家庭行走不便等村民,王雪松自己陪同家長帶著兒童到衛生院接種疫苗。在通知兒童糖丸查漏補服的最後一天,王雪松騎摩托車因雪後路滑不慎摔倒,當時還沒有意識到受傷了,他忍住疼痛堅持把兒童通知完,直到第二天腿腫得無法忍受,到耿車醫院檢查才發現下肢骨折。妻子在一旁一邊落淚一邊埋怨:“你拼什麼命啊?平時不顧我們也罷了,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們家還怎麼過啊?”

忘我工作成績斐然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在“非典”肆虐的危機時刻,王雪松不計個人安危,積極投身到沒有硝煙卻時刻有生命危險的戰爭中,逐門逐戶摸底統計相關人群,做好宣傳引導,為疫區返回人群測量體溫,為高危人群就醫問診,全然不顧個人得失安危。

落實兒童、老人、婦女的健康系統服務,王雪松和同事一起落實起來是一字一板,忘我工作,無絲毫疏漏。每年一次的免費體檢,是王雪松最為忙碌的時候,對待老人他像兒子,對待兒童他像父親,對待婦女他像兄長。他時常說,人心比人心,將心比心,多一顆愛心就多一份溫暖。對於轄區高血壓、糖尿病乃至精神病患者,不論白天黑夜,王雪松一直守護著他們健康,不厭其煩地上門訪視體檢,健康指導,乃至很多村民在超越他職責範圍需求也常常找到他。用村民的話說,找到王雪松心裡就踏實了許多。

多年來,紅衛村衛生室在王雪松帶領下,多項工作在上級檢查評比中名列前茅,衛生室多次獲得市、區先進衛生室,他個人也先後收穫宿遷市基層骨幹醫生,優秀鄉村醫生等榮譽。

從1997年到現在,王雪松也從青澀走向了成熟。在農村醫療衛生戰線上奮鬥20多年,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只要村民有需求,王雪松總是不厭其煩,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去為病人解除疾病困苦。

情繫村民守護健康

2012年除夕晚上,當人們還沉浸在節日的喜悅中,本村一戶王姓村民因不慎將鹽滷當做味精使用,導致一家祖孫4人出現不同程度口脣紫紺及呼吸困難症狀,家人驚慌失措,鄰居按照平時健康服務聯繫電話打給王雪松。王雪松剛下班到家,一家人其樂融融,鞭炮聲中正準備吃飯。一聽到這個消息,他二話沒說,立即奔跑到病人家中。現場考慮是亞硝酸鹽中毒,他立即採取措施,並撥打醫院急救電話,告知事發地點。為爭取時間,他自己開車護送病人與醫院救護車迎頭會合。

到達醫院,他立即會同醫護人員開展急診搶救,待病人病情好轉辦理完住院手續,王雪松這才拖著疲憊的身體趕回家,而那時已是晚上9點多鐘了。一家人眼巴巴地望著他回來,飯菜早已涼透。據醫院急診醫生說,如果當時不是王雪松處置得當,病人在醫院急救車到達之前就沒有希望了。事後,病人家屬上門感謝。王雪松笑著說:“都是本村鄰居,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像這樣的例子已數不勝數,王雪松就是這樣默默而又平凡地做自己的工作,守護著村民們的健康。他沒有固定上下班時間,沒有休息天。在衛生室落實醫改過程中,他積極落實藥品“零”差價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現場報銷制度,最大努力解決村民疾苦,最大限度減少村民負擔。平時王雪松語言雖不多,但在解決村民健康問題方面卻是滔滔不絕。他坦然的外表時常掛著笑容,這笑容讓村民們覺得很順心,患者覺得很安心。因為這笑容裡,滿滿地寫著他的奉獻精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