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億農民的尷尬存在,農村土地價格高低不合適!

農民 農村改革 農村 三農 農地圈 農地圈 2017-08-27

一、經濟規律在三農領域的失靈!

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四大因素,人力、資本、技術、制度缺一不可。正常而言,技術越進步,社會生產率應該越高才對,人民的生活也應該越幸福才對。

三農領域缺並不是這樣。誰都認可農業機械化對效率的提升,一臺機器頂得上1000青年勞動力!但無論是農民自己、地方政府還是中央政府對大規模的農業不僅不支持,而且心生抗拒,以至於在大規模的土地流轉有大躍進的風險之前,中央每年都要提“適度”規模經營。有好的技術卻沒法大規模推廣。除了技術領域職務,在資本和人力領域也面臨同樣的尷尬境地。嚴禁工商資本大規模進入農村,農村留不住人才,一個個滿懷情懷的農業創業者嘗試了幾年之後又失望的離開了這個古老的領域。

八億農民的尷尬存在,農村土地價格高低不合適!

八億農民的尷尬存在,農村土地價格高低不合適!

而促進經濟發展的最後一個關鍵要素,制度的改進在農村也是裹腳老太破,慢了老百姓不滿意,快了又怕有風險!土地確權本身為建立農村的市場化打地基,但面對數億農民數十年的土地歷史問題,怕是難以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農地入市也僅僅放開了農村經營性建設用地這個小口子,農村宅基地在新版土地管理法中依然沒有被賦予“財產權”。歸根到底一幾句話,改革進度遠遠落後於農民的期望。

一時間,促使經濟發展的四大因素在農村儼然完全沒有發揮之地。

二、土地定價的煩惱!多了不值,少了農民沒法生活!

十八屆三中全會說了,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在農村,首先你要有一個市場,尤其是土地的市場然後才說的上到底是誰起決定性的問題。

八億農民的尷尬存在,農村土地價格高低不合適!

農地圈當然能夠理解改革操刀者的苦衷:改革過快,7億農民如何安置?農業現代化當然要“省”出數億勞動力,讓這些人怎麼辦?靠地租能養活農民嘛?當然不能!過去勞動密集型的第二產業,目前也大都實現工業自動化了!現有的員工規模都要裁員。進城從事服務業嗎?去你家做保姆你放心嗎?一二三產結合的鄉村旅遊才能有多大規模,才能吸納多少勞動力?

由於沒有合適的就業市場安置“即將”被技術“節省”出來的勞動力,改革自然也不敢貿進!越貧窮的市場越經不起折騰,農村顯然不具備禁得起再次折騰的緩衝力!

往前每走一步都很艱難,作為農民最核心的自然資產,土地,在改革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如何給農民的土地進行市場化的定價成為讓每個人都頭疼的問題!

以農村最具有土地增值的徵地來說,一方面縣級政府從農民手裡拿了很多耕地轉為工業用地招不來商,另一方面是徵地的拆遷衝突,農民老覺得土地賣的便宜了。

八億農民的尷尬存在,農村土地價格高低不合適!

耕地也未必能好到哪裡去,土地流轉的地租便宜了,農民乾脆不租,還不夠養活自己的幹嘛要租?租金過高,租地經營者幹賠了乾脆扔地走人!

土地定價最核心的問題是:貴了吧不值這個錢,便宜了吧農民真心無法生活。

三、機械化已經讓農民成為尷尬存在,將來的人工智能來了呢?

農民作為社會裡的弱者,其知識、閱歷、財富都不佔優勢,農村改革之所以步伐慢,在很大程度上是考慮到了人多地少、農業現代化之後的農民安置問題。

農村土地的價格和農民的改革後的安置問題,是農村改革的核心問題。


農地圈微信公號:農地圈,三十萬新農人聚集的社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