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

再有一週的時間就要到中秋節了,在農村人的觀念裡,這個節日是團圓節,是要和家人一起度過的,不過隨著這些年農民外出打工,能在家過箇中秋節對很多農民工來說都已經成了一種奢望。不過雖然身在外地,很多人對於農村老家的事情還是十分的關注,尤其是現在網絡也方便,不少農民工時常會和家裡人視頻聊天,村子裡誰家新添了孫子,誰家新娶了媳婦兒,誰家又蓋起了樓房農民都很感興趣。尤其是隨著節日的臨近,“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觸在農民工心裡又湧上心頭,對農村的60後和70後而言,不管在外邊待了多久,家自始至終都只有一個,那便是生養了他們的農村。不過到了這兩年,農民對農村老家的感情變得開始複雜起來,說不想回去吧不是,說很想回去吧也不是。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

再有一週的時間就要到中秋節了,在農村人的觀念裡,這個節日是團圓節,是要和家人一起度過的,不過隨著這些年農民外出打工,能在家過箇中秋節對很多農民工來說都已經成了一種奢望。不過雖然身在外地,很多人對於農村老家的事情還是十分的關注,尤其是現在網絡也方便,不少農民工時常會和家裡人視頻聊天,村子裡誰家新添了孫子,誰家新娶了媳婦兒,誰家又蓋起了樓房農民都很感興趣。尤其是隨著節日的臨近,“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觸在農民工心裡又湧上心頭,對農村的60後和70後而言,不管在外邊待了多久,家自始至終都只有一個,那便是生養了他們的農村。不過到了這兩年,農民對農村老家的感情變得開始複雜起來,說不想回去吧不是,說很想回去吧也不是。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第1個風氣:經濟吞噬了農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可能很多農民都發現了,現在村子裡邊再也找不到那種人與人之間不計較經濟狀況,真心交流的感覺了。現在農民只要碰面了,聚到一起了,話題基本上只有一個,那就是到底誰家有錢。讓人有點無語的是這樣的情況不僅出現在同村的人之間,在兄弟姐妹比較多的家庭中,親兄弟姐妹間也是如此,甚至父母和子女間也是這樣,好像親人們見面就是成功賺到錢的人炫耀下自己,沒能賺到錢的人低頭不語,聽賺錢的人吆五喝六就可以了。至於說刨除經濟狀況,敘敘舊,問問彼此的工作環境,身體狀況,壓力是不是大之類的從來沒有過。很多農民不想回去就是因為覺得這樣太沒意思了,比不過人家了自己心裡不舒服,比過人家了別人心裡不舒服,經濟吞噬了農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

再有一週的時間就要到中秋節了,在農村人的觀念裡,這個節日是團圓節,是要和家人一起度過的,不過隨著這些年農民外出打工,能在家過箇中秋節對很多農民工來說都已經成了一種奢望。不過雖然身在外地,很多人對於農村老家的事情還是十分的關注,尤其是現在網絡也方便,不少農民工時常會和家裡人視頻聊天,村子裡誰家新添了孫子,誰家新娶了媳婦兒,誰家又蓋起了樓房農民都很感興趣。尤其是隨著節日的臨近,“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觸在農民工心裡又湧上心頭,對農村的60後和70後而言,不管在外邊待了多久,家自始至終都只有一個,那便是生養了他們的農村。不過到了這兩年,農民對農村老家的感情變得開始複雜起來,說不想回去吧不是,說很想回去吧也不是。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第1個風氣:經濟吞噬了農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可能很多農民都發現了,現在村子裡邊再也找不到那種人與人之間不計較經濟狀況,真心交流的感覺了。現在農民只要碰面了,聚到一起了,話題基本上只有一個,那就是到底誰家有錢。讓人有點無語的是這樣的情況不僅出現在同村的人之間,在兄弟姐妹比較多的家庭中,親兄弟姐妹間也是如此,甚至父母和子女間也是這樣,好像親人們見面就是成功賺到錢的人炫耀下自己,沒能賺到錢的人低頭不語,聽賺錢的人吆五喝六就可以了。至於說刨除經濟狀況,敘敘舊,問問彼此的工作環境,身體狀況,壓力是不是大之類的從來沒有過。很多農民不想回去就是因為覺得這樣太沒意思了,比不過人家了自己心裡不舒服,比過人家了別人心裡不舒服,經濟吞噬了農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第2個風氣:攀比讓農民不堪重負

說到攀比,農民本身既有被裹挾著,不得不攀比的情況,也有置身農村大環境中,為了面子主動攀比的情況。就以爭議比較大的,也是被很多農民詬病的辦白事兒來說吧,農村現在流行的是根據辦白事兒是否氣派,請的樂隊數量是否多,持續的週期是否長,買的“土貨”(棺材)是否貴來確定子女是否有孝心,換句話說,基本上只要子女在辦白事兒的時候花錢多,看著辦的比價排場,有面子,村裡的人就默認為這家的子女是孝子賢孫了。由此可見,攀比已經讓孝道淪喪,而且農民為了堵住外界人的嘴,只能裹挾著多花錢了,不堪重負也是很多農民的現狀。

"

再有一週的時間就要到中秋節了,在農村人的觀念裡,這個節日是團圓節,是要和家人一起度過的,不過隨著這些年農民外出打工,能在家過箇中秋節對很多農民工來說都已經成了一種奢望。不過雖然身在外地,很多人對於農村老家的事情還是十分的關注,尤其是現在網絡也方便,不少農民工時常會和家裡人視頻聊天,村子裡誰家新添了孫子,誰家新娶了媳婦兒,誰家又蓋起了樓房農民都很感興趣。尤其是隨著節日的臨近,“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觸在農民工心裡又湧上心頭,對農村的60後和70後而言,不管在外邊待了多久,家自始至終都只有一個,那便是生養了他們的農村。不過到了這兩年,農民對農村老家的感情變得開始複雜起來,說不想回去吧不是,說很想回去吧也不是。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第1個風氣:經濟吞噬了農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可能很多農民都發現了,現在村子裡邊再也找不到那種人與人之間不計較經濟狀況,真心交流的感覺了。現在農民只要碰面了,聚到一起了,話題基本上只有一個,那就是到底誰家有錢。讓人有點無語的是這樣的情況不僅出現在同村的人之間,在兄弟姐妹比較多的家庭中,親兄弟姐妹間也是如此,甚至父母和子女間也是這樣,好像親人們見面就是成功賺到錢的人炫耀下自己,沒能賺到錢的人低頭不語,聽賺錢的人吆五喝六就可以了。至於說刨除經濟狀況,敘敘舊,問問彼此的工作環境,身體狀況,壓力是不是大之類的從來沒有過。很多農民不想回去就是因為覺得這樣太沒意思了,比不過人家了自己心裡不舒服,比過人家了別人心裡不舒服,經濟吞噬了農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第2個風氣:攀比讓農民不堪重負

說到攀比,農民本身既有被裹挾著,不得不攀比的情況,也有置身農村大環境中,為了面子主動攀比的情況。就以爭議比較大的,也是被很多農民詬病的辦白事兒來說吧,農村現在流行的是根據辦白事兒是否氣派,請的樂隊數量是否多,持續的週期是否長,買的“土貨”(棺材)是否貴來確定子女是否有孝心,換句話說,基本上只要子女在辦白事兒的時候花錢多,看著辦的比價排場,有面子,村裡的人就默認為這家的子女是孝子賢孫了。由此可見,攀比已經讓孝道淪喪,而且農民為了堵住外界人的嘴,只能裹挾著多花錢了,不堪重負也是很多農民的現狀。

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第3個風氣:種地愁,留守苦,養老難

農民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等到上了年紀後就哪來的到哪去,回到闊別已經的村子裡生活,可說實話,其實很多人心裡都清楚,這樣的說法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因為農村面臨著種地愁,留守苦,養老難的情況。農業本身賺的就是辛苦錢,但是利潤一降再降已經讓很多農民失去了信心,決心不再靠著幾畝地養家了。除了種地難外,農村並不是很多人想的養老理想場所,就拿醫療來說吧,有農民調侃說除了感冒發燒村裡能治之外,稍微大點的疾病都要去縣城裡邊才能看,如果再​嚴重點的話,還要轉院。種地愁,留守苦,養老難正在讓農民變得對農村越來越沒有信心。

"

再有一週的時間就要到中秋節了,在農村人的觀念裡,這個節日是團圓節,是要和家人一起度過的,不過隨著這些年農民外出打工,能在家過箇中秋節對很多農民工來說都已經成了一種奢望。不過雖然身在外地,很多人對於農村老家的事情還是十分的關注,尤其是現在網絡也方便,不少農民工時常會和家裡人視頻聊天,村子裡誰家新添了孫子,誰家新娶了媳婦兒,誰家又蓋起了樓房農民都很感興趣。尤其是隨著節日的臨近,“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觸在農民工心裡又湧上心頭,對農村的60後和70後而言,不管在外邊待了多久,家自始至終都只有一個,那便是生養了他們的農村。不過到了這兩年,農民對農村老家的感情變得開始複雜起來,說不想回去吧不是,說很想回去吧也不是。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第1個風氣:經濟吞噬了農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可能很多農民都發現了,現在村子裡邊再也找不到那種人與人之間不計較經濟狀況,真心交流的感覺了。現在農民只要碰面了,聚到一起了,話題基本上只有一個,那就是到底誰家有錢。讓人有點無語的是這樣的情況不僅出現在同村的人之間,在兄弟姐妹比較多的家庭中,親兄弟姐妹間也是如此,甚至父母和子女間也是這樣,好像親人們見面就是成功賺到錢的人炫耀下自己,沒能賺到錢的人低頭不語,聽賺錢的人吆五喝六就可以了。至於說刨除經濟狀況,敘敘舊,問問彼此的工作環境,身體狀況,壓力是不是大之類的從來沒有過。很多農民不想回去就是因為覺得這樣太沒意思了,比不過人家了自己心裡不舒服,比過人家了別人心裡不舒服,經濟吞噬了農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第2個風氣:攀比讓農民不堪重負

說到攀比,農民本身既有被裹挾著,不得不攀比的情況,也有置身農村大環境中,為了面子主動攀比的情況。就以爭議比較大的,也是被很多農民詬病的辦白事兒來說吧,農村現在流行的是根據辦白事兒是否氣派,請的樂隊數量是否多,持續的週期是否長,買的“土貨”(棺材)是否貴來確定子女是否有孝心,換句話說,基本上只要子女在辦白事兒的時候花錢多,看著辦的比價排場,有面子,村裡的人就默認為這家的子女是孝子賢孫了。由此可見,攀比已經讓孝道淪喪,而且農民為了堵住外界人的嘴,只能裹挾著多花錢了,不堪重負也是很多農民的現狀。

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第3個風氣:種地愁,留守苦,養老難

農民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等到上了年紀後就哪來的到哪去,回到闊別已經的村子裡生活,可說實話,其實很多人心裡都清楚,這樣的說法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因為農村面臨著種地愁,留守苦,養老難的情況。農業本身賺的就是辛苦錢,但是利潤一降再降已經讓很多農民失去了信心,決心不再靠著幾畝地養家了。除了種地難外,農村並不是很多人想的養老理想場所,就拿醫療來說吧,有農民調侃說除了感冒發燒村裡能治之外,稍微大點的疾病都要去縣城裡邊才能看,如果再​嚴重點的話,還要轉院。種地愁,留守苦,養老難正在讓農民變得對農村越來越沒有信心。

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第4個風氣:有本事的人,都不留在農村

如果一個體格健壯的青年人,一直在村子裡邊,幾個月不出去的話,肯定會有人上前打聽為什麼不出去打工,因為在農民的潛意識裡,有本事的人根本不會留在農村,真正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實在沒有辦法出去的人,受這種思路的影響,農民對農村的感情也正在慢慢變淡,如果不是家裡還有老人,很多農民估計這輩子都不會回來了。這麼說雖然聽起來有點讓人心寒,但不得不說事實就是這樣。

"

再有一週的時間就要到中秋節了,在農村人的觀念裡,這個節日是團圓節,是要和家人一起度過的,不過隨著這些年農民外出打工,能在家過箇中秋節對很多農民工來說都已經成了一種奢望。不過雖然身在外地,很多人對於農村老家的事情還是十分的關注,尤其是現在網絡也方便,不少農民工時常會和家裡人視頻聊天,村子裡誰家新添了孫子,誰家新娶了媳婦兒,誰家又蓋起了樓房農民都很感興趣。尤其是隨著節日的臨近,“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觸在農民工心裡又湧上心頭,對農村的60後和70後而言,不管在外邊待了多久,家自始至終都只有一個,那便是生養了他們的農村。不過到了這兩年,農民對農村老家的感情變得開始複雜起來,說不想回去吧不是,說很想回去吧也不是。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第1個風氣:經濟吞噬了農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可能很多農民都發現了,現在村子裡邊再也找不到那種人與人之間不計較經濟狀況,真心交流的感覺了。現在農民只要碰面了,聚到一起了,話題基本上只有一個,那就是到底誰家有錢。讓人有點無語的是這樣的情況不僅出現在同村的人之間,在兄弟姐妹比較多的家庭中,親兄弟姐妹間也是如此,甚至父母和子女間也是這樣,好像親人們見面就是成功賺到錢的人炫耀下自己,沒能賺到錢的人低頭不語,聽賺錢的人吆五喝六就可以了。至於說刨除經濟狀況,敘敘舊,問問彼此的工作環境,身體狀況,壓力是不是大之類的從來沒有過。很多農民不想回去就是因為覺得這樣太沒意思了,比不過人家了自己心裡不舒服,比過人家了別人心裡不舒服,經濟吞噬了農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第2個風氣:攀比讓農民不堪重負

說到攀比,農民本身既有被裹挾著,不得不攀比的情況,也有置身農村大環境中,為了面子主動攀比的情況。就以爭議比較大的,也是被很多農民詬病的辦白事兒來說吧,農村現在流行的是根據辦白事兒是否氣派,請的樂隊數量是否多,持續的週期是否長,買的“土貨”(棺材)是否貴來確定子女是否有孝心,換句話說,基本上只要子女在辦白事兒的時候花錢多,看著辦的比價排場,有面子,村裡的人就默認為這家的子女是孝子賢孫了。由此可見,攀比已經讓孝道淪喪,而且農民為了堵住外界人的嘴,只能裹挾著多花錢了,不堪重負也是很多農民的現狀。

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第3個風氣:種地愁,留守苦,養老難

農民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那就是等到上了年紀後就哪來的到哪去,回到闊別已經的村子裡生活,可說實話,其實很多人心裡都清楚,這樣的說法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因為農村面臨著種地愁,留守苦,養老難的情況。農業本身賺的就是辛苦錢,但是利潤一降再降已經讓很多農民失去了信心,決心不再靠著幾畝地養家了。除了種地難外,農村並不是很多人想的養老理想場所,就拿醫療來說吧,有農民調侃說除了感冒發燒村裡能治之外,稍微大點的疾病都要去縣城裡邊才能看,如果再​嚴重點的話,還要轉院。種地愁,留守苦,養老難正在讓農民變得對農村越來越沒有信心。

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第4個風氣:有本事的人,都不留在農村

如果一個體格健壯的青年人,一直在村子裡邊,幾個月不出去的話,肯定會有人上前打聽為什麼不出去打工,因為在農民的潛意識裡,有本事的人根本不會留在農村,真正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實在沒有辦法出去的人,受這種思路的影響,農民對農村的感情也正在慢慢變淡,如果不是家裡還有老人,很多農民估計這輩子都不會回來了。這麼說雖然聽起來有點讓人心寒,但不得不說事實就是這樣。

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農民咋想的?這4種風氣,才是禍根

正是由於這4個禍根,所以才出現了“不回農村思念,回農村又嫌棄”的現象,農民對農村的感情正在變得越來越複雜,只希望農村以後能發展的更好,起碼和農民的心理預期保持一致,這樣的話估計農民就不會在糾結了。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分享,評論,讓更多的農民都能看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