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奏響新農村建設凱歌

農村改革 農村 三農 農民 中國江西網 2017-05-23

本網訊 龔志兵、記者丁銳報道:過去的十來年,是我們這個傳統農業大市農業經濟發展最快、農村面貌變化最大、鄉風文明提升最多的時期。

全市上下緊緊圍繞發展新產業、形成新機制、建設新村鎮、樹立新風尚、培育新農民、創建好班子“五新一好”的目標要求,大力實施新農村建設,讓40萬餘戶農戶、170餘萬農民過上了“走平坦路、喝乾淨水、上衛生廁、住整潔房、用潔淨能、居綠色村”的新生活。

數字真實地記錄著全市新農村建設發展的腳步。

全市累計投入近50億元,共建設新農村點9482個,完成了全市超過三分之一自然村的新農村建設任務,全面推進以“七改三網”基礎設施建設和“8+4”公共服務項目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整治和生態環境建設。9098個一般自然村點累計改水33.8萬戶,改廁32.9萬戶,改路1.4萬公里,建沼氣池6.4萬個,安裝太陽能50.2萬戶,綠化植樹289.5萬株,全市農民生活環境得到了質的飛躍。

這些沉甸甸的數字,呈現出全市新農村建設的蓬勃生機與活力。

古時就有“贛中糧倉”美譽的宜春,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奏出新農村建設的華麗凱歌。

培育產業“富了”新農村

初夏的靖安縣高湖鎮古楠村,參天古楠成蔭,樹樹花朵飄香。規劃有序的房屋,乾淨平整的路面,音樂鳴響的村莊,房前屋後繁茂的果樹,讓人感覺行走在一幅優美的田園畫中。

自我市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該村黨支部堅持以“項目化黨建”為總抓手,通過強組織、建隊伍、活源頭,立足當地實際,積極培育生態經濟,大力發展綠色生態養殖、垂釣、名貴經濟型樹木種植和農宿旅遊餐飲業,形成“賞古楠木,品農家飯,住農家屋,遊田園風光,購綠色食品,體驗農事生活”的古楠和諧秀美鄉村、農宿幸福家園示範發展模式。截至目前,該村已投入200餘萬元,種植楊梅、楠木、紫薇、枇杷等樹種500餘畝,栽植綠色水稻320畝,建成養魚、雞、鴨等原生態養殖場,僅特色種養業,該村農戶每年就可新增分紅2600元。

新農村建設點奉新縣仰山鄉大源村,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4萬元。走進大源村,村中小河清澈見底,村內鳥語花香,農家小院整潔靚麗,令人倍感舒爽。

該村有香菇種植傳統,近年來充分發揮資源和技術優勢,大力發展香菇種植產業,成立了大源村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現已發展社員40多戶。同時,帶動周邊村組80餘戶群眾從事香菇種植,為當地群眾提供季節性就業崗位150餘個。今年,全村香菇種植戶戶均增收可達5000元以上。

自2006年以來,我市積極引導各新農村建設點制定產業發展規劃,依託各地資源稟賦和優勢條件,大力發展油茶、肉牛、綠色有機、富硒、生態休閒農業和中藥材等六大產業,培育農民合作組織,鼓勵農民多形式創業、多渠道就業。在全市已經建成的9482個新農村建設點中,形成“一村一品”主導產業的達到4811個,組建了各類農民合作組織6084個(其中供銷系統300多家),帶動農民群眾8.8萬名,全市10個縣(市、區)均建成了1至2個核心區達千畝以上的現代農業示範區,新農村建設點農民人均年純收入普遍高於全市農民人均年純收入。

基礎設施建設“靚了”新農村

高安市八景鎮胡家坊中心村毗鄰滬昆高速胡家坊出入口,全村人口3268人,下轄6個村民小組,村莊面積296畝,耕地面積3043畝,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型村落。

人口眾多、地域廣闊,帶來的必然是管理的困難、規劃的艱難。2015年6月,該村利用被列為省、市、縣(市)三級共建先行示範中心村這一有利契機,主動迎難而上,按照市委科學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要求,以打造“乾乾淨淨、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諧宜居”中心示範村為目標,按照“七改三網”要求大力開展村莊整治,做好““8+4”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全面推動全村新農村建設發展升級。目前全村共改路8.2公里,鋪設了磚景觀石板路3條、特色小巷3條,改水改廁689戶,改房5萬平方米,拆除危舊房498棟,改溝6000米,改塘2口,改欄6870平方米;廣電網、寬帶網全面架設進村;配建了公共服務中心、膜技術汙水處理站、停車場、金融網點、公交亭;改造提升了村小學和幼兒園;在村內打造了“五‘鼓’豐登”、七星塘等十餘處景觀。

如今的胡家坊村,道路乾淨整潔、村旁綠樹成蔭、村莊鳥語花香,民居錯落有致、特色鮮明,功能完備的公共服務中心、小學、幼兒園、停車場、公交亭、七星塘、公廁、汙水處理站讓村民享受到了和城裡人一樣的生活。

我市像胡家坊這樣的中心村共有63個,目前已實現改水2.05萬戶,改廁2.02萬戶,改路281.2公里,改房111.23萬平方米,改塘218口,改溝245.6公里,改欄14.83萬平方米,綠化植樹21.6萬株。全市新農村便民基礎設施煥然一新,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全新景象。

倡導文明鄉風“美了”新農村

鄉風文明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的落腳點在於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靖安縣高湖鎮古楠村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反對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反對大操大辦,倡導節儉之風,有效地提升了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在該村黨支部的倡議下,古楠人共同擬定出一份《古楠村村規民約》,該《村規民約》有11條規定,量化為120分,對村民日常生產、生活行為做了較為細緻的規範,並以戶為單位實行加減分制。如:尊老愛幼團結村民家庭和睦得10分,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得20分;說一次髒話扣1分,打架一次扣10分,亂丟瓜皮果殼發現一次扣1分,等等。在一定時間週期內由專人進行分數統計,並根據統計結果進行獎懲,使鄉風文明的培育落細、落小、落在實處。

我市自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一直致力於推進農村社區建設,不斷健全社區服務功能,每個新農村建設點均成立了村民理事會,並制定村規民約,在提升村民科學文化素質的同時組織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目前,全市農村累計建成科技文化類設施7804個,體育休閒類設施8632個,醫療衛生類設施7749個,教育培訓類設施6219個,社會治安類設施7578個,培訓農村勞動力近50萬人,培訓農民的轉移就業率達90%以上,農村社區服務功能不斷強化。63箇中心村因地制宜配套了“8+4”公共服務項目,已建成小學52個、幼兒園58個、衛生室58個、農家書屋63個、文化廣播站63個、文體活動場所63個。全市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得以顯著提高,“文明鄉風”吹遍全市新農村每一個角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