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州:精準扶貧謀發展 助推產業致富路

農村改革 農村 三農 農業 中國質量新聞網 中國質量新聞網 2017-08-28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黔東南州質監局黨組按照中央、省、州關於精準扶貧的部署要求,把扶貧開發作為最大任務,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主攻方向,深化拓展“標準+認證+品牌”助推脫貧攻堅總思路,為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局黨組要求派出駐村幹部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制定措施確保精確到位。

一、摸清貧困底數,打好攻堅基礎。黔東南州質監局局黨組精準扶貧指揮部實行領導幹部包村責任制,與派出駐村的六名幹部深入所在貧困村,入戶調查,全面核實2016年建檔立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情況。紮實開展2017年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對六個村和貧困戶進行標準化識別、信息化建檔、實名制管理,做到底數清、問題清、對策清、責任清、任務清。對2017年查漏補缺和建檔立卡扶貧對象進行“兩公示一公告”,保證整個評選工作在陽光下進行。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通過審核交由所在鄉、縣扶貧部門彙總之後進行大數據系統平臺錄入,確保貧困戶入網動態管理。

二、緊盯產業發展,明確攻堅任務。綜合考慮扶貧任務、工作難度、脫貧成本、資金投入等因素,合理確定各村各戶的脫貧時序和減貧計劃,各貧困村制定貧困戶基本信息及幫扶措施計劃表,精準扶貧作戰圖進行版面上牆。進一步使各駐村工作人員明確幫扶目標與工作任務,結合各村地理條件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特點,找準產業的發力點,採取上下聯動,形成合力,駐村幹部在一線要當好偵察員和戰鬥員,按照2017年春季攻勢要求,春節之後駐村隊員得到州農科院專家指導,先後到從江縣洛香鎮、三穗縣雪洞鎮學習成功的中藥材合作社種植,駐村幹部當好媒人,負責牽線搭橋,發揮扭帶作用,出資5500元分四批次帶領120餘人村幹部、種植戶和貧困戶實地考察學習。目前已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戶”中藥材網絡,發展以瑤裡村九桃片何種植首烏78畝、擬在冬季種植玄蔘120餘畝,瑤裡村合作社水產養殖450畝鱅魚獲得國家有機認證。到目前為此,我局共為錦屏縣九個合作社辦理獲得國家有機認證九張,為實現“標準+認證+品牌”助推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聚焦關鍵領域,發力攻堅重點。堅持“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儘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以水、電、路、房為重點,切實加大投入支持力度,改善貧困鄉村基礎條件。按照“四個硬仗”、“七個戰役”的要求,該局派出駐村的六名幹部與所在村共同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六個村共計18739250元的項目工程。利用“美麗鄉村”建設和“推進旅遊標準化”扶貧,消除農村土坯房的有力時機,全面消除農村危房。同步發展好水產養殖、中藥材、蔬菜、草畜等富民產業,確保有搬遷意願的群眾搬得出、留的住、可發展、能致富。

四、強化統籌結合,提高攻堅實效。立足縣情、鄉情、村情,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用全局的思維統籌農村工作。積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搶抓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歷史機遇,深入實施精準扶貧及“標準+認證+品牌”助推脫貧攻堅,全力抓好特色優勢產業、多元富民產業和區域首位產業的發展壯大,大力培育和支持各類產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著力抓好縣域經濟與整鄉、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的協調聯動,真正實現扶貧開發和區域發展的良性互動。

五、靠實工作責任,保障攻堅落實。牢固樹立“大扶貧、大開發、大發展”的意識,把精準扶貧作為富民戰略佈局的“重頭戲”,把各方面的力量和資源聚焦到精準扶貧上,以精準扶貧統領農村工作,以精準扶貧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努力形成壓力層層傳導,責任層層分解,任務層層落實的工作格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