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五個新城”建設

農村 濰河 三農 經濟 濰坊新聞網 2017-05-08
昌邑“五個新城”建設

昌邑北部濱海風車陣

編者按:今年以來,昌邑市認真學習貫徹濰坊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按照該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確定的“一三四五”思路舉措,加速提升實力,奮力進位爭先,堅定不移地圍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目標”,實現邁進綠色產業時代、邁進海洋經濟時代、邁進高鐵時代“三個邁進”,打好安全生態、誠信建設、文明創建、資源保障“四大戰役”,建設智慧新城、海濱新城、美麗新城、活力新城、幸福新城“五個新城”,努力向人民群眾交出一份合格答卷,展現了昌邑市新一屆市委、市政府的新氣象、新標準、新作為。從今天起,本網將推出系列報道,對該市“五個新城”建設逐一報道。

昌邑“五個新城”建設

全省最大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落戶昌邑濱海

濰坊新聞網5月5日訊(通訊員 李國輝)以貫通南北的“開發濰河”為主軸,北部“突破濱海”、中部“提升市區”、南部“崛起昌南”……昌邑市著力構築“三區並進、一帶貫通”的協調發展新格局。今年以來,該市以“海濱新城”建設為引領,把整個市域放在“藍黃”兩大國家戰略實施的大格局中來定位和擺佈,將生產空間與濱海產業帶協同、生活空間與青濰都市圈協同、生態空間與濰河生態長廊協同,吹響了產業、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的時代號角,拓寬了“海濱新城”建設的發展空間。

構建產業協調發展新格局。該市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以此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結構更優、實力更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在工業化方面,積極實施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力促石油化工、鹽及鹽化工、機械製造、紡織印染、食品加工等傳統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科技化升級和綠色化轉型,推動高汙染、高消耗、低效益“褐色產業”向高端高質高效“綠色產業”轉變。在現代服務業方面,推動工業設計、信息技術、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信息服務、教育培訓、醫療健康等生活型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積極培育研發設計、軟件開發、移動互聯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新興服務業。在現代農業方面,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計劃到2021年,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7:48:45。

構建區域統籌發展新格局。該市以更大力度突破濱海、提升市區、崛起昌南、開發濰河為目標,推動生產向海、生活向城、生態向河,構建“三區並進、一帶貫通”的新格局。在突破濱海方面,加快推進設施配套、項目集聚和產業提升,堅持適度超前、一體配套,集中突破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工程建設,提升下營、柳疃、龍池三個工業園和昌邑市濰坊濱海產業園配套水平及下營濱海新城建設進度。五年內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0億元以上,優勢主導產業集中度超過70%;引進投資過10億元項目50個以上。在提升市區方面,實施市區帶動戰略,加快建設低成本、高幸福、大生態的現代化宜居城市。在崛起昌南方面,制訂實施昌南發展總體規劃,推動實力增強、產業振興,打造昌邑南部“新門戶”、區域“次中心”,推動昌南板塊歷史性崛起。在開發濰河方面,堅持以農為基、以水為魂、以綠為脈、農文旅結合,計劃打造50個特色園區、100個特色村。

構建城鄉一體發展新格局。該市深化擴權強鎮,發展鎮域經濟,提升內涵品質,打造一批特色小鎮、經濟強鎮。以城鄉發展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社區治理現代化為統領,理順運行架構,創新管理模式,搭建服務平臺,完善運營機制,促進文化融合,推動新型農村社區組織轉型、治理轉型、服務轉型、經濟轉型和意識轉型。深入實施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到2021年,城鄉社區全部達到“四全一特”建設標準。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深化城鄉環衛一體化,深入實施農村“五化”工程和文化村落保護工程,加快農村改廁,進一步提升農村生態文明水平。全面完成村級道路網化工程,推進農村公路生命安防工程建設,不斷完善農村路網、水網、電網和信息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