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設高質量富美鶴壁努力奔跑

淇濱區華夏南路櫻花盛開。資料圖片

富美鶴壁,魅力無限。9月12日上午,“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鶴壁專場在省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廳舉行。古老而又年輕、開放而又包容的鶴壁,站在中央和省級媒體的聚光燈下,用一個個數字和實例,講述著新中國成立70年來鶴城大地的滄桑鉅變和輝煌成就。

發佈廳外,一張張圖片,生動展示著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精彩亮點;發佈廳內,新華社、人民網、光明日報、香港商報、香港大公報、河南日報等十幾家媒體把焦點對準了勇立高質量發展潮頭的鶴壁,一問一答之間,高質量富美鶴城的畫卷徐徐展開。

上午9時,陸續有媒體記者到達發佈廳。發佈廳外發展成就圖片展前,不時有記者駐足觀看,有的還拿出相機拍照。“沒想到現在鶴壁變化這麼大!”來自中國網的記者張晨說,“以前提起鶴壁,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煤,沒想到現在天海的汽車電子電器、仕佳公司的光分路器芯片都這麼牛,讓我徹底改變對鶴壁的印象。”

10時整,發佈會準時開始。市委書記馬富國作了主題發佈後,發佈會進入媒體提問環節。1個多小時內,來自新華社、人民網、光明日報、中國網、河南日報、河南廣播電視臺等媒體的記者,圍繞資源型城市的探索與創新、社會治理、建設高質量發展城市、鄉村振興、城市規劃建設以及即將召開的第六屆中原(鶴壁)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創新驅動等內容先後提了8個問題。與會領導逐一作答,用實實在在的成績和生動的實例,全面介紹了鶴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推進高質量城市建設中,各項工作取得的新成效,給現場的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讓大家對鶴壁的發展成績由衷點贊,對鶴壁未來滿懷憧憬。

“鶴壁面積不大、人口不多,但科技綜合實力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實在不容易,我們將給予更多關注。”“國土空間多規合一的‘鶴壁模式’,我們想去進一步採訪。”“PLC型光分路器新品、尼龍66特種纖維等這麼多鶴壁的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令人刮目相看,我們下一步要去深入挖掘。”……發佈會結束後,眾多媒體記者意猶未盡,紛紛表示要到我市深入採訪,加大宣傳力度,向全國乃至在國際上充分展示我市的發展實力。

會議一結束,《從“一煤獨大”到“多業並舉”——河南鶴壁建市62年亮出五大鉅變》《脫“煤”靠“智”——5G通信有了鶴壁“芯”》《奮鬥新時代:從煤城到綠城,富美鶴壁魅力無限》《城市轉型發展走出“鶴壁範”》……中國網、大公報、香港經濟導報、中國新聞網、河南廣播電視臺等媒體相繼在網站、公眾號、客戶端上刊登鶴壁專場的內容。掌尚鶴壁客戶端進行了現場直播,鶴壁日報、淇河晨報、鶴壁新聞網、鶴壁網等新媒體平臺也在第一時間推送,受到了眾多網友的轉發和點贊。

●實力由“弱”變“強”

1957年建市之初,鶴壁GDP只有0.51億元、人均GDP僅為84元,可謂底子薄、基礎差

2018年,全市GDP達到861.9億元,是建市之初的1690倍,人均GDP達到53063元,是建市之初的632倍

●城市由“小”變“大”

“一條大街一崗樓,一個警察看兩頭”,是鶴壁建市初期的真實寫照。後來,中心城區經歷了3次南遷,城市格局不斷優化。現在,市區建成區面積達到75.9平方公里,已成為交通四通八達、城鎮星羅棋佈、城鄉相融共生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產業由“單”變“多”

鶴壁因煤而建,建市之初產業“一煤獨大”。2018年,煤炭產業佔工業比重下降到10.6%,高新技術產業佔比達到39.6%,產業格局由“一煤獨大”轉變為汽車電子電器與新能源汽車、清潔能源與新材料、綠色食品、鎂精深加工、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多業並舉”

●百姓由“窮”變“富”

建市之初,老百姓的物質生活極其匱乏,兜裡沒錢、心裡沒底

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093元,居全省第5位

●宜居宜業宜遊

擁有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創新驅動示範市、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市、“長安杯”獲獎城市等50多張“國字號”名片,宜居宜業又宜遊

●脫貧攻堅戰取得重大進展

全市貧困村由103個降至12個,貧困發生率由5.1%下降到0.99%

●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全省第一

城鎮化率穩居全省第三,鄉村振興現實基礎排名全省第二,循環經濟、節能減排、海綿城市、清潔取暖全國示範

●科技綜合實力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32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科技綜合實力進入全省第一方陣,成功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人民網記者牛廣峰、河南日報記者郭戈:

時刻關注鶴壁變化報道好鶴壁建設高質量發展城市的生動實踐

□鶴報融媒體首席記者 張心致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鶴壁專場現場,每一位記者座位上都擺放著9月12日出版的鶴壁日報》。報紙頭版頭條——《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鶴壁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城市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成為與會媒體記者關注熱議的話題之一。

多次到鶴壁採訪報道的人民網記者牛廣峰一坐下就拿起報紙閱讀起來。“這充分說明省委、省政府對鶴壁高質量發展寄予厚望。”他說,“這幾年鶴壁的轉型發展之路走得既穩又成效顯著,特別是煤炭行業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17.1%下降到2018年的10.6%,充分說明近幾年鶴壁走出了一條多產業協同並進的產業轉型升級之路,相信《指導意見》出臺後,將大大加速鶴壁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現代產業體系一定會早日形成。我們人民網將時刻關注鶴壁的發展變化,及時跟進採訪。”

“省政府出臺支持鶴壁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城市的指導意見,為鶴壁市轉型發展明確了路徑,提供了高含金量的政策支撐,可謂一件大事、喜事。”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駐鶴壁市記者站站長郭戈表示,省級駐鶴新聞媒體肩負著面向全省、全國講好鶴壁故事的重要使命。今年不僅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河南日報》創刊70週年,也是鶴壁市聚力‘六城聯創’、共建富美鶴城”的關鍵一年,下一步,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駐鶴壁市記者站將牢牢把握時代賦予的重大命題,積極踐行“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傳播和報道好鶴壁建設高質量發展城市的生動實踐。

眾多記者在議論《指導意見》時表示,這是鶴壁發展的一大機遇和助力,把這一《指導意見》落到實處,鶴壁明天一定更美好!

大公報記者李景:

讚歎鶴壁鉅變會再到鶴壁深入採訪

□鶴報融媒體首席記者 張心致

在省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廳外的走廊裡,以“富美鶴壁、魅力無限”為主題的鶴壁發展成就圖片展在這裡舉行。

天海集團智能化生產線、鶴壁東區規劃鳥瞰圖、淇河景色、浚縣古城……長約30米的圖片牆上,以“產業轉型升級、鶴壁跨越崛起”“城鄉協調發展、共建富美家園”“全域生態環保、樂享綠色福祉”“聚力文化強市、彰顯文化自信”4個部分,用60多張富有視覺衝擊力的圖片,多角度展示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建市62年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鶴城大地發生的滄桑鉅變。

一幅幅圖片成為與會媒體記者的“打卡”地。大家進入發佈廳前,都會到圖片展板前駐足幾分鐘,從頭看到尾,不時向現場講解人員詢問詳細情況,並在感興趣的照片前拿起手機拍照。

看過照片,大公報記者李景對鶴壁發生的變化讚歎不已。“幾年前我到鶴壁進行過3次採訪。”她說,“一些照片跟我印象中的鶴壁一樣美麗、和諧,而近兩年的新照片,讓我對鶴壁有了新認識,沒想到鶴壁發展這麼快,特別是看到照片裡光電子產業的發展壯大,我決定一定要去深入採訪一下,通過大公報的平臺向海外好好宣傳一下鶴壁。”

山城區石林鎮黑家崗村脫貧戶李銀生:

能過上現在的好生活,得益於國家的好政策

“我市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91個貧困村脫貧摘帽,4.5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99%,我便是其中之一。”“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鶴壁專場的實況,通過鶴報融媒圖文、視頻直播傳遍了鶴城大地,山城區石林鎮黑家崗村脫貧戶李銀生在觀看時深感自豪。

“人窮不怕,但是得有志氣。”李銀生曾是村裡的貧困戶,雖說他有榨油的手藝,但苦於沒有錢買設備,多年來只能靠打零工養家,家裡的生活異常貧困。“那時候吃不敢吃,穿不敢穿。有一年過春節,看著有賣肉的攤位,我拉著孩子趕緊躲開了,因為沒錢。”被貧困困擾的李銀生2017年通過小額貸款扶貧政策的落實,貸款3萬元在家裡建起了榨油作坊,周邊的村民買油都找他。生意越做越好,日子漸漸好轉,李銀生臉上的笑容也多了。為了拓展榨油業務,他購置了一臺香油機,兩年就回了本,還了貸款後每年淨賺1.5萬元。為了拓展自己的榨油作坊,多囤些原材料,今年2月,他又貸了3萬元。“我和家人商量了,準備年底把貸款全還了。”對於如今的幸福生活,李銀生說這得益於黨的好政策。考慮到年輕時吃了沒文化的虧,李銀生下一步準備學習網絡銷售知識,讓他的油通過網絡銷售出去。

據瞭解,山城區石林鎮黑家崗村除了教育、金融、健康等各項扶貧政策落實到位之外,村裡環境也大變樣。平日裡,吃過飯的李銀生習慣在村裡散步。9月12日晚上出門散步的李銀生看著村裡整齊的房屋、乾淨的街道、明亮的路燈,忍不住感慨:“我們真是趕上了好時候,我一定更加努力靠自己的雙手過上好日子,在奔向小康的路上不再掉隊!”

鶴壁技師學院教師王慧玲:

由衷為鶴壁的變化感到驕傲

“在《河南日報》上看到《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中原出彩新畫卷·鶴壁篇》特刊,由衷為鶴壁的變化感到驕傲。今天,‘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鶴壁專場在省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廳舉行,再一次向全省乃至全國展示了鶴壁建市62年以來的巨大發展變遷。”9月12日,鶴壁技師學院教師王慧玲表示。

王慧玲從小在鶴壁長大,有很深的家鄉情結。“我讀中學時,鶴壁正在規劃建設新城區。那時候就感覺到,鶴壁雖以煤建市,但市委市政府一直在不遺餘力招商引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城市建設得也越來越漂亮。”王慧玲說,她在山東省讀研時,一些中學同學已回到家鄉工作或創業。從同學們的口中,她得知了鶴壁所取得的令人欣喜的成就。研究生畢業後,她放棄了大城市裡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家鄉。

在家鄉工作的這些年,她目睹了這座城市發生的讓人欣喜的變化。“環境越來越美、經濟越來越繁榮、交通越來越便利,商業、教育等社會資源也越來越豐富。每當漫步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城市街頭,幸福感油然而生;向外地朋友介紹起鶴壁,也由衷感到自豪。”王慧玲表示,至今她都非常慶幸當初做出了回到家鄉工作的選擇。

“今天還在《鶴壁日報》上看到了省政府《關於支持鶴壁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城市的指導意見》,感覺鶴壁的發展動力更足了,美好前景更加令人嚮往。相信今後的鶴壁一定會越來越美、越來越有魅力。”王慧玲說,她會將瞭解到的城市發展美好願景講述給學生,鼓勵更多學子成為高質量富美鶴城的建設者、見證者。

我市各界熱議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鶴壁專場——

以人民為中心謀高質量發展各界熱議

□鶴報融媒體記者 王帥

9月12日,在鄭州舉行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鶴壁專場,充分展現了70年來,特別是建市62年來,鶴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城市面貌和城市品質發生的巨大變化,充分展示了新時代鶴壁人民的奮進足跡,充分反映了人民群眾不斷提升的獲得感、幸福感,引發各界熱烈反響。

當前,我市正以文明創建為引領,以百城提質為支撐,著力寫好以綠蔭城、以水潤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四篇文章”,共謀劃實施了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項目1060個、總投資1056億元。結合工作實際,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常文君感慨良多:“作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鶴壁經過近幾年的建設,試點區域城市生態環境、群眾居住環境質量都有了明顯提升。在打造海綿城市‘鶴壁模式’的基礎上,我們以建設高質量富美鶴城為目標,以提升城市品質為重點,全面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老舊小區不斷改造提升,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下一步,我們將結合省政府最新出臺的《關於支持鶴壁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城市的指導意見》,科學謀劃好項目、抓好示範項目、統籌重點項目,按時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再上新臺階。”

一座好的城市,不僅是“建”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自今年1月市城市管理局掛牌以來,我市市容市貌正悄然改變,城市更乾淨了,道路更通暢了,城市運行更有序了。“我們城市管理部門把握全市高質量發展總體要求,以法治思維、匠心精神、繡花功夫,不斷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並總結出一些做法和經驗,比如在全國率先推行‘四級路長制’,在全省率先推行智慧停車’試點建設,實行‘城管、公安、律師’聯合執法模式等。”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牛海民說,下一步他們將嚴格按照“對標一流找差距、攻堅克難抓作風、創新方法提效能、嚴格執法強素質、優化服務樹形象”的工作思路,努力提升基礎設施、環境衛生、市容秩序、燈光亮化、園林綠化、公用服務等方面的品質,著力打造“人民城管、科技城管、法治城管、精細城管、智慧城管”,為富美鶴城建設增光添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