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的“文化樂章”

農村 三農 農民 經濟 中國青年網 2017-06-15

本報記者 孟凌雲 紀洋

初夏時節,行走在長白山腳下的安圖縣的青山綠水間,撲面而來的田園風光讓人對這裡的居民心生羨慕。就在這片仿若世外桃源般的土地上,漢、朝、滿等各族人民世代勤勞耕種,怡然自樂。近年來,伴隨著國家和我省經濟建設步伐加快,這裡的發展也迎來了新的變化。

在安圖縣萬寶鎮大頂子村,79歲的“五保戶”胡景凡老人雖然孤身一人,但他身體硬朗,精氣神十足。老人說:“我雖然是‘五保戶’,但吃穿不愁。政府給我送來了電視,安裝了有線,每年過年,還給我送大米和豆油。去年年底,我還拿到了村裡產業項目的分紅,這心裡別提多美了!”

老人的經歷和感受正是國家近些年經濟發展給人民帶來福祉的一個縮影。不僅如此,在此基礎上,繼續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最終實現全社會都達到小康生活水準,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都不能少——這正是我國大力實施扶貧政策的一個初衷和最終目標。

構建鄉村“文化風景”

安圖縣萬寶鎮大頂子村是省文化廳對口幫扶的貧困村之一。走進村裡,記者發現,村內道路整潔,一排排嶄新的路燈、一條條齊整的道路邊溝以及標準的綠化使村容十分整潔,秀美的景色宛若一幅畫卷。

“這是貧困村嗎?”面對記者的疑問,省文化廳駐村“第一書記”陳海文介紹起了其中的原委。

早在一年多以前,大頂子村還存在不少爛泥路,每到雨季,道路沒有排水邊溝,從山上流淌下來的積水經常衝到村民家中。陳海文了解情況後,幫助村裡策劃了山洪溝改造、路燈建設、道路維修和綠化等項目,這讓大頂子村的面貌煥然一新。“村容得到改善,村民們才有更好的環境開展文體活動。”陳海文說。

文化扶貧,不同於一般的扶貧,不僅要提高百姓的物質生活,更要滿足其精神需求。而這正是貧困地區最需要的。

去年,省圖書館的“百姓書房”落戶到村裡,村民一下擁有了種類豐富的幾千冊圖書。同時,省裡文化部門為村裡配備了電視、音響、舞蹈服裝等器材,使村民們開展廣場舞、健身等活動更有條件了。而且,還請省曲藝團開展“送戲下鄉”來到村裡,村民們第一次在現場看到了幽默歡樂的相聲演出。

今年,經過兩位駐村書記的努力協調,又籌措資金50萬,在省文化廳包保的另一個村——萬寶鎮新興村建設了一個3500平方米的文化健身廣場。記者看到,廣場建設已粗具規模,設計風格新穎別緻,包含了花池、路燈、景牆、文化牆等。新興村書記王增華說:“村民們知道要建新廣場,都很興奮,大家每天都來轉轉看看!”

文化特色產業助推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不僅讓大頂子村的景色更美,讓村民們心裡更樂,而且也對未來充滿了嚮往。

省文化廳在安圖縣共幫扶兩個貧困村,下派的兩名駐村書記張軍和陳海文在駐村過程中,走村入戶慰問走訪,瞭解到村民對扶貧產業項目有著迫切的願望。但是,什麼樣的項目比較適合村裡,既能產生效益,又沒有太大風險,而且好操作易開展還能持續發展呢?

駐新興村書記張軍說,項目扶貧要因地制宜,針對村裡的資源分佈情況,選擇了收益高、有銷路,可持續性強的項目。而這樣的“好項目”真的被他們“煞費苦心”地找到了。由大頂子村和新興村共同引進的木材工藝品加工,就是與敦化的一家文化企業合作,進行出口工藝品加工,兩村不僅可以就地取材,將隨處都有的樹皮、樹枝等材料製作成工藝品,而且企業還負責簽訂訂單、解決銷路,農民在家就可以製作工藝品掙錢。

除此之外,兩村還經過多方考察聯繫,分別引進了木耳栽培、黃牛養殖以及稻米加工等項目。這些項目都比較容易操作,且適合當地情況。而其中投入的30萬元資金是全省文化系統職工自發捐獻的款項。這些項目中,大頂子村綜合養殖場是在原有村裡養牛大戶基礎上,採取國家投資與合作社合作的方式建設起來的,國家扶貧投資的33萬元,作為特困戶在產業項目上的投資入股資金。現已建成的600平方米的養牛場,共有黃牛90頭。去年年底,按照規定,項目受益者即兩村特困戶已經拿到了投入資金的8%的分紅。

打好文化扶貧“組合拳”

文化扶貧重在改善民生,培育發展文化特色產業,滿足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圍繞這一核心定位,我省的精準扶貧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依託全省文化系統資源,搶抓國家推進文化扶貧的機遇,積極爭取多方支持,形成了一套精準扶貧的“組合拳”。

以保障權益,補齊短板為原則,聚焦約1500個貧困村和全省8個國貧縣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的文化民生建設。

在我省已經啟動的農村文化小廣場建設項目上,向國貧縣、省貧縣傾斜,將建設文化小廣場1272個,每個投入10萬元,加上原來已經建成的,今年年底前,將基本實現全省11個少數民族縣行政村文化小廣場全覆蓋。

目前,省文化廳針對全省貧困村,已經實施了“扶貧大講堂”系列公益講座、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和基層文藝骨幹培訓工程等項目。

此外,我省還下發了《吉林省“十三五”時期加快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對基礎設施建設、設備配備和服務供給等三大方面19項內容進行了規定,內容涵蓋十分全面,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心建設、廣播電視無線發射臺站建設、國有文藝院團綜合排練場所建設、配備流動文化服務車、開展“送演出下基層”、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贈送閱讀書刊、實施人才扶持計劃、加強數字資源庫建設以及博物館文物保護等。

在脫貧路上,文化的力量不可忽視,我省將充分發揮文化在扶貧中的優勢,最大限度調動當地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匯聚起文化扶貧的強大動力,促進農村文化面貌尤其是貧困地區的文化面貌迎來了新一輪的改觀和提升,為全省文化扶貧交上一份生動的答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