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炊煙鄉愁

農村 農民 寧靜 美文 西安地瓜 2018-12-17


原創:炊煙鄉愁

原創:炊煙鄉愁

  老家在農村,雖不在大山深處,卻是距離大山不遠,就在山前。

離開村子已經好多年,但內心深處總有割捨不斷地情懷,那就是我對鄉村老家的依戀,老爺子在世的時候,週末沒事總要回老家轉轉看看,陪老爺子吃吃飯、說說話,到田地間感受鄉村泥土氣息,尋找一些兒時的記憶,莫名其妙就會有一些小小失落,走出村子回頭看,寂靜的村莊,已經沒了炊煙,更談不上嫋嫋了。

炊煙裊裊伴隨著我的成長和記憶,尤其是每年的冬季,特別深刻,特別清晰,一年四季都有炊煙,春秋忙於播種和收穫,哪有閒情逸致去看、去想詩一般的炊煙,夏季雨過天晴的時候,炊煙在湛藍湛藍的天空下特別明顯扎眼,但常常淹沒於夏天火熱之中,被忽略,唯獨冬季的炊煙在閒散與荒涼中深埋心間,即便是你離家很遠,也會常常想念。

炊煙是房屋升起來的雲朵,是柴草灶火化成的幽魂,是村莊的聲息和呼吸。細細想來,它已經是我夢裡老家的圖騰。小時候,村子沒有整體規劃,大家住得比較散亂一點,家家門前屋後都有柴禾垛,以便用來做飯燒炕,燒煤做飯那是很奢侈的,煤貴不說關鍵是來之不易,一般人家都會很節約很節約,只有重大的事情或者蒸饃的時候才能夠燒煤。記憶中,母親在我們家那個很小的灶房裡,一邊忙活切菜擀麵,一邊還要不時給爐灶裡放柴禾,也許是習慣於那樣的做飯節奏,母親總能有條不紊,在煙熏火燎中做出可口飯菜,我們小孩子有時也幫母親抱柴禾燒火,遇到柴禾被雨淋溼後,那個煙很大,常常弄得人眼睛睜不開,但我還是愛幫母親燒火,現在想來不是我勤快,冬天的時候,坐在爐灶前燒火,暖和!同時,母親也會讓我先嚐嘗燒好的飯菜,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我卻吃到了最香的飯菜!

炊煙在爐灶中是那樣的實用,不知不覺會燒熟飯菜,順著煙囪飄向屋頂會變成一道風景,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各有千秋,風雲迥異,周而復始,承載了生活、繪製了記憶,早晨的炊煙一般是風輕雲淡,顯得清淡疏朗嫋嫋娜娜,中午的時候就比較濃厚一些,老家農村一般一天兩頓飯,晚上是喝湯,不像城裡人一日三餐,因此,中午飯大概在午後兩三點,是比較正規的一頓飯,午飯時候,村子裡面的炊煙就比較濃厚,沒有風起的日子,一根根柱狀的炊煙很高很高,飄向遠方,有風有云的日子,炊煙顯得雜亂重複,或者說有些多餘,不管怎樣,炊煙裊裊催人歸,看到炊煙,人們就會想到該吃飯了。冬日黃昏的老家,整個村子都籠罩了煙霧,其實,那不是炊煙,是村裡人在燒炕,北方天冷,沒有火爐,兒時的記憶中,一家人坐在火炕上,母親做著針線活、孩子們不是玩耍就是寫字、看書,昏暗的煤油燈光也能給牆上映射出美麗的圖案,一屋子的親情溫情伴著那個年代。

如今,老家早已經沒有了炊煙,大鐵鍋基本已經沒多大用處了,留守的基本是老人和孩子,家家人口都少了,做飯大多用電磁灶,小鍋小灶的,再說了秸稈已經還田,想要燒火,也沒柴禾。

炊煙裊裊,繚繞了淡淡鄉愁,出門在外的遊子經常會牽掛家鄉的炊煙,那煙火中有母親做的飯菜,那煙火中有濃濃的溫暖親情,炊煙沒有了,村子依然寧靜,不知道淡淡的鄉愁還有沒有?許多進城務工的年輕人面臨著一個很大困惑,那就是留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鄉村。

在這個冬日的午後,我想起了老家曾經嫋嫋的炊煙,卻難寫出心中淡淡的鄉愁,炊煙……鄉愁……

高歌誰和 寫於2018年一個冬日午後(圖片來自網絡)

原創:炊煙鄉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