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

在中原方言裡,有一種開玩笑,叫“打渣子”。但它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開玩笑,而是常以罵人的形式出現,且只發生在特別的場景和人物關係之間。

"

在中原方言裡,有一種開玩笑,叫“打渣子”。但它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開玩笑,而是常以罵人的形式出現,且只發生在特別的場景和人物關係之間。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趙呆子|文


"

在中原方言裡,有一種開玩笑,叫“打渣子”。但它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開玩笑,而是常以罵人的形式出現,且只發生在特別的場景和人物關係之間。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趙呆子|文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打渣子”應是罵玩文化的源頭

中國是個罵玩文化很興盛的國家,有雅的有俗的,雅的罵玩起來,不帶一個髒字,俗的罵玩起來,全是髒話,但既然是罵著玩,雙方就誰也不能生氣,誰生氣,誰就輸了。

在中原農村,罵玩文化也很興盛,有一種特殊的罵玩法,就叫“打渣子”。

首先,“打渣子”體現的是罵玩文化,其玩法相當於戲曲裡的“打科插諢”和相聲演員之間的“互損”。

說到罵玩文化,在中國大地上,可謂由來已久,且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古今雅俗,似乎大都愛這口,為什麼大家都愛聽相聲,都愛看東北二人轉,還有戲劇裡的丑角戲,其主要原因,多是喜歡裡邊的“逗悶子”、罵著玩。

但具體來講,罵玩文化也分雅俗,其中文人玩法最雅,官員次之,演員再次之,鄉間農民似乎最俗,但最民間的又應該是罵玩文化的源頭。

"

在中原方言裡,有一種開玩笑,叫“打渣子”。但它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開玩笑,而是常以罵人的形式出現,且只發生在特別的場景和人物關係之間。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趙呆子|文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打渣子”應是罵玩文化的源頭

中國是個罵玩文化很興盛的國家,有雅的有俗的,雅的罵玩起來,不帶一個髒字,俗的罵玩起來,全是髒話,但既然是罵著玩,雙方就誰也不能生氣,誰生氣,誰就輸了。

在中原農村,罵玩文化也很興盛,有一種特殊的罵玩法,就叫“打渣子”。

首先,“打渣子”體現的是罵玩文化,其玩法相當於戲曲裡的“打科插諢”和相聲演員之間的“互損”。

說到罵玩文化,在中國大地上,可謂由來已久,且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古今雅俗,似乎大都愛這口,為什麼大家都愛聽相聲,都愛看東北二人轉,還有戲劇裡的丑角戲,其主要原因,多是喜歡裡邊的“逗悶子”、罵著玩。

但具體來講,罵玩文化也分雅俗,其中文人玩法最雅,官員次之,演員再次之,鄉間農民似乎最俗,但最民間的又應該是罵玩文化的源頭。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文人之間的罵玩,最有名的當屬傳說中的蘇東坡與佛印和尚,罵玩起來,不帶髒字不說,還飽含哲理。

傳說有一次,蘇東坡看胖胖的佛印打坐,便開玩笑說,活像一堆牛糞,而當東坡打坐時,佛印卻稱他像一尊佛。

東坡問何故?佛印答曰,因為我心中有佛。其言外之意,東坡心中則只有牛糞。

官員之間的,最有名的又當屬紀曉嵐與和坤。傳說有一年,和坤蓋了新房,想讓紀曉嵐賜幅墨寶,紀就提筆寫了兩個大字“竹苞”,並解釋說出自《詩經》的一首詩,其中有“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鬆茂矣。”

其意是說和坤的房子及其後代,會像竹子那樣繁衍,像松樹那樣茂盛。可明眼人一看,把兩個字拆開來念,卻是紀曉嵐在罵和坤一家人“個個草包”。

演員之間,例子就更多了,特別是相聲演員和二人轉演員之間的表演,尤其突出。

近幾年郭德剛、于謙的相聲中,其低俗的“互損”罵玩隨處可見。


"

在中原方言裡,有一種開玩笑,叫“打渣子”。但它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開玩笑,而是常以罵人的形式出現,且只發生在特別的場景和人物關係之間。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趙呆子|文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打渣子”應是罵玩文化的源頭

中國是個罵玩文化很興盛的國家,有雅的有俗的,雅的罵玩起來,不帶一個髒字,俗的罵玩起來,全是髒話,但既然是罵著玩,雙方就誰也不能生氣,誰生氣,誰就輸了。

在中原農村,罵玩文化也很興盛,有一種特殊的罵玩法,就叫“打渣子”。

首先,“打渣子”體現的是罵玩文化,其玩法相當於戲曲裡的“打科插諢”和相聲演員之間的“互損”。

說到罵玩文化,在中國大地上,可謂由來已久,且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古今雅俗,似乎大都愛這口,為什麼大家都愛聽相聲,都愛看東北二人轉,還有戲劇裡的丑角戲,其主要原因,多是喜歡裡邊的“逗悶子”、罵著玩。

但具體來講,罵玩文化也分雅俗,其中文人玩法最雅,官員次之,演員再次之,鄉間農民似乎最俗,但最民間的又應該是罵玩文化的源頭。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文人之間的罵玩,最有名的當屬傳說中的蘇東坡與佛印和尚,罵玩起來,不帶髒字不說,還飽含哲理。

傳說有一次,蘇東坡看胖胖的佛印打坐,便開玩笑說,活像一堆牛糞,而當東坡打坐時,佛印卻稱他像一尊佛。

東坡問何故?佛印答曰,因為我心中有佛。其言外之意,東坡心中則只有牛糞。

官員之間的,最有名的又當屬紀曉嵐與和坤。傳說有一年,和坤蓋了新房,想讓紀曉嵐賜幅墨寶,紀就提筆寫了兩個大字“竹苞”,並解釋說出自《詩經》的一首詩,其中有“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鬆茂矣。”

其意是說和坤的房子及其後代,會像竹子那樣繁衍,像松樹那樣茂盛。可明眼人一看,把兩個字拆開來念,卻是紀曉嵐在罵和坤一家人“個個草包”。

演員之間,例子就更多了,特別是相聲演員和二人轉演員之間的表演,尤其突出。

近幾年郭德剛、于謙的相聲中,其低俗的“互損”罵玩隨處可見。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二人轉表演中,更是接近於民間鄉野的“打渣子”,傳說在東北的二人轉小劇場裡,有些罵玩,達到了不堪入耳的地步。

在我們中原農村“打渣子”,比起以上的罵玩,其技術含量最低,極少罵人不帶髒字的,一般都是直接笑著開罵,什麼“鱉孫”、“兔孫”、“舅子貨”等等張口就來,更有甚者,直接開人倫玩笑,罵他個祖宗十八代,但由於是特殊的場景和人物關係,雙方都是罵著玩的,很少會出現一方受不了而生氣的情況。


"

在中原方言裡,有一種開玩笑,叫“打渣子”。但它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開玩笑,而是常以罵人的形式出現,且只發生在特別的場景和人物關係之間。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趙呆子|文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打渣子”應是罵玩文化的源頭

中國是個罵玩文化很興盛的國家,有雅的有俗的,雅的罵玩起來,不帶一個髒字,俗的罵玩起來,全是髒話,但既然是罵著玩,雙方就誰也不能生氣,誰生氣,誰就輸了。

在中原農村,罵玩文化也很興盛,有一種特殊的罵玩法,就叫“打渣子”。

首先,“打渣子”體現的是罵玩文化,其玩法相當於戲曲裡的“打科插諢”和相聲演員之間的“互損”。

說到罵玩文化,在中國大地上,可謂由來已久,且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古今雅俗,似乎大都愛這口,為什麼大家都愛聽相聲,都愛看東北二人轉,還有戲劇裡的丑角戲,其主要原因,多是喜歡裡邊的“逗悶子”、罵著玩。

但具體來講,罵玩文化也分雅俗,其中文人玩法最雅,官員次之,演員再次之,鄉間農民似乎最俗,但最民間的又應該是罵玩文化的源頭。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文人之間的罵玩,最有名的當屬傳說中的蘇東坡與佛印和尚,罵玩起來,不帶髒字不說,還飽含哲理。

傳說有一次,蘇東坡看胖胖的佛印打坐,便開玩笑說,活像一堆牛糞,而當東坡打坐時,佛印卻稱他像一尊佛。

東坡問何故?佛印答曰,因為我心中有佛。其言外之意,東坡心中則只有牛糞。

官員之間的,最有名的又當屬紀曉嵐與和坤。傳說有一年,和坤蓋了新房,想讓紀曉嵐賜幅墨寶,紀就提筆寫了兩個大字“竹苞”,並解釋說出自《詩經》的一首詩,其中有“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鬆茂矣。”

其意是說和坤的房子及其後代,會像竹子那樣繁衍,像松樹那樣茂盛。可明眼人一看,把兩個字拆開來念,卻是紀曉嵐在罵和坤一家人“個個草包”。

演員之間,例子就更多了,特別是相聲演員和二人轉演員之間的表演,尤其突出。

近幾年郭德剛、于謙的相聲中,其低俗的“互損”罵玩隨處可見。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二人轉表演中,更是接近於民間鄉野的“打渣子”,傳說在東北的二人轉小劇場裡,有些罵玩,達到了不堪入耳的地步。

在我們中原農村“打渣子”,比起以上的罵玩,其技術含量最低,極少罵人不帶髒字的,一般都是直接笑著開罵,什麼“鱉孫”、“兔孫”、“舅子貨”等等張口就來,更有甚者,直接開人倫玩笑,罵他個祖宗十八代,但由於是特殊的場景和人物關係,雙方都是罵著玩的,很少會出現一方受不了而生氣的情況。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打渣子”也要分人和場合

其次,“打渣子”是有特殊人物關係的,並不是所有人見面了都可互相無所顧及地罵玩。

在我們登封東西不過百里的地方,東部和西部鄉村也不一樣。西部鄉村的“打渣子”雙方,一般只在兩種關係中,一種是小叔子和嫂子之間,一種是小姨子、內弟和姐夫之間。

而在登封東部的鄉村,除此之外,侄子和姑父、外㽒和姨父之間也“打渣子”,雖有悖長幼人倫,但侄、外甥罵起姑父來,也是祖宗十八代的隨便。

但不管是西部還是東部,“打渣子”雙方,一般發生在血緣關係稍遠或者根本沒有血緣,只是鄉親之間趕著喊形成的關係之間。而真正帶有血緣的,雖也有相類於打情罵俏或是開玩笑之類的,但並不算“打渣子”。

“打渣子”有特殊的場景要求。在登封農村,小叔子和嫂子之間,一般是在公眾場合,尤其多在沒有長輩在的村口或田間地頭,並且常以對罵的形式出現,雙方誰也不示弱。

"

在中原方言裡,有一種開玩笑,叫“打渣子”。但它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開玩笑,而是常以罵人的形式出現,且只發生在特別的場景和人物關係之間。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趙呆子|文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打渣子”應是罵玩文化的源頭

中國是個罵玩文化很興盛的國家,有雅的有俗的,雅的罵玩起來,不帶一個髒字,俗的罵玩起來,全是髒話,但既然是罵著玩,雙方就誰也不能生氣,誰生氣,誰就輸了。

在中原農村,罵玩文化也很興盛,有一種特殊的罵玩法,就叫“打渣子”。

首先,“打渣子”體現的是罵玩文化,其玩法相當於戲曲裡的“打科插諢”和相聲演員之間的“互損”。

說到罵玩文化,在中國大地上,可謂由來已久,且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古今雅俗,似乎大都愛這口,為什麼大家都愛聽相聲,都愛看東北二人轉,還有戲劇裡的丑角戲,其主要原因,多是喜歡裡邊的“逗悶子”、罵著玩。

但具體來講,罵玩文化也分雅俗,其中文人玩法最雅,官員次之,演員再次之,鄉間農民似乎最俗,但最民間的又應該是罵玩文化的源頭。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文人之間的罵玩,最有名的當屬傳說中的蘇東坡與佛印和尚,罵玩起來,不帶髒字不說,還飽含哲理。

傳說有一次,蘇東坡看胖胖的佛印打坐,便開玩笑說,活像一堆牛糞,而當東坡打坐時,佛印卻稱他像一尊佛。

東坡問何故?佛印答曰,因為我心中有佛。其言外之意,東坡心中則只有牛糞。

官員之間的,最有名的又當屬紀曉嵐與和坤。傳說有一年,和坤蓋了新房,想讓紀曉嵐賜幅墨寶,紀就提筆寫了兩個大字“竹苞”,並解釋說出自《詩經》的一首詩,其中有“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鬆茂矣。”

其意是說和坤的房子及其後代,會像竹子那樣繁衍,像松樹那樣茂盛。可明眼人一看,把兩個字拆開來念,卻是紀曉嵐在罵和坤一家人“個個草包”。

演員之間,例子就更多了,特別是相聲演員和二人轉演員之間的表演,尤其突出。

近幾年郭德剛、于謙的相聲中,其低俗的“互損”罵玩隨處可見。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二人轉表演中,更是接近於民間鄉野的“打渣子”,傳說在東北的二人轉小劇場裡,有些罵玩,達到了不堪入耳的地步。

在我們中原農村“打渣子”,比起以上的罵玩,其技術含量最低,極少罵人不帶髒字的,一般都是直接笑著開罵,什麼“鱉孫”、“兔孫”、“舅子貨”等等張口就來,更有甚者,直接開人倫玩笑,罵他個祖宗十八代,但由於是特殊的場景和人物關係,雙方都是罵著玩的,很少會出現一方受不了而生氣的情況。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打渣子”也要分人和場合

其次,“打渣子”是有特殊人物關係的,並不是所有人見面了都可互相無所顧及地罵玩。

在我們登封東西不過百里的地方,東部和西部鄉村也不一樣。西部鄉村的“打渣子”雙方,一般只在兩種關係中,一種是小叔子和嫂子之間,一種是小姨子、內弟和姐夫之間。

而在登封東部的鄉村,除此之外,侄子和姑父、外㽒和姨父之間也“打渣子”,雖有悖長幼人倫,但侄、外甥罵起姑父來,也是祖宗十八代的隨便。

但不管是西部還是東部,“打渣子”雙方,一般發生在血緣關係稍遠或者根本沒有血緣,只是鄉親之間趕著喊形成的關係之間。而真正帶有血緣的,雖也有相類於打情罵俏或是開玩笑之類的,但並不算“打渣子”。

“打渣子”有特殊的場景要求。在登封農村,小叔子和嫂子之間,一般是在公眾場合,尤其多在沒有長輩在的村口或田間地頭,並且常以對罵的形式出現,雙方誰也不示弱。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而小姨子、內弟與姐夫以及侄子、外㽒與姑父、姨父之間,則多發生在姐夫或者姑父、姨父到岳父家去時,他們一進村,凡鄉里鄉親趕著喊他“姐夫”或“姑父”、“姨父”的,便開始想著各種法子罵姐夫和姑父、姨父玩。

這時候的姐夫和姑父、姨父一般都只咧著嘴笑,也有被罵得實在受不了,回罵幾句的,結果會得到新一輪更猛烈的“攻擊”,直到他落荒而逃,進了岳父家的門為止。

所以,在我們登封,有些性格木訥的“姐夫”和“姑父”、姨父,是很害怕去岳父家的,不是怕岳父的威嚴,而是怕岳父家一個村的人都給他“打渣子”。

不過,近些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和農民文明程度的提高,這種“打渣子”的場面越來越少了,即使有,“打渣子”的內容也沒有以前那麼粗鄙不堪,罵人也基本不帶“髒”字了。


"

在中原方言裡,有一種開玩笑,叫“打渣子”。但它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開玩笑,而是常以罵人的形式出現,且只發生在特別的場景和人物關係之間。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趙呆子|文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打渣子”應是罵玩文化的源頭

中國是個罵玩文化很興盛的國家,有雅的有俗的,雅的罵玩起來,不帶一個髒字,俗的罵玩起來,全是髒話,但既然是罵著玩,雙方就誰也不能生氣,誰生氣,誰就輸了。

在中原農村,罵玩文化也很興盛,有一種特殊的罵玩法,就叫“打渣子”。

首先,“打渣子”體現的是罵玩文化,其玩法相當於戲曲裡的“打科插諢”和相聲演員之間的“互損”。

說到罵玩文化,在中國大地上,可謂由來已久,且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古今雅俗,似乎大都愛這口,為什麼大家都愛聽相聲,都愛看東北二人轉,還有戲劇裡的丑角戲,其主要原因,多是喜歡裡邊的“逗悶子”、罵著玩。

但具體來講,罵玩文化也分雅俗,其中文人玩法最雅,官員次之,演員再次之,鄉間農民似乎最俗,但最民間的又應該是罵玩文化的源頭。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文人之間的罵玩,最有名的當屬傳說中的蘇東坡與佛印和尚,罵玩起來,不帶髒字不說,還飽含哲理。

傳說有一次,蘇東坡看胖胖的佛印打坐,便開玩笑說,活像一堆牛糞,而當東坡打坐時,佛印卻稱他像一尊佛。

東坡問何故?佛印答曰,因為我心中有佛。其言外之意,東坡心中則只有牛糞。

官員之間的,最有名的又當屬紀曉嵐與和坤。傳說有一年,和坤蓋了新房,想讓紀曉嵐賜幅墨寶,紀就提筆寫了兩個大字“竹苞”,並解釋說出自《詩經》的一首詩,其中有“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鬆茂矣。”

其意是說和坤的房子及其後代,會像竹子那樣繁衍,像松樹那樣茂盛。可明眼人一看,把兩個字拆開來念,卻是紀曉嵐在罵和坤一家人“個個草包”。

演員之間,例子就更多了,特別是相聲演員和二人轉演員之間的表演,尤其突出。

近幾年郭德剛、于謙的相聲中,其低俗的“互損”罵玩隨處可見。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二人轉表演中,更是接近於民間鄉野的“打渣子”,傳說在東北的二人轉小劇場裡,有些罵玩,達到了不堪入耳的地步。

在我們中原農村“打渣子”,比起以上的罵玩,其技術含量最低,極少罵人不帶髒字的,一般都是直接笑著開罵,什麼“鱉孫”、“兔孫”、“舅子貨”等等張口就來,更有甚者,直接開人倫玩笑,罵他個祖宗十八代,但由於是特殊的場景和人物關係,雙方都是罵著玩的,很少會出現一方受不了而生氣的情況。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打渣子”也要分人和場合

其次,“打渣子”是有特殊人物關係的,並不是所有人見面了都可互相無所顧及地罵玩。

在我們登封東西不過百里的地方,東部和西部鄉村也不一樣。西部鄉村的“打渣子”雙方,一般只在兩種關係中,一種是小叔子和嫂子之間,一種是小姨子、內弟和姐夫之間。

而在登封東部的鄉村,除此之外,侄子和姑父、外㽒和姨父之間也“打渣子”,雖有悖長幼人倫,但侄、外甥罵起姑父來,也是祖宗十八代的隨便。

但不管是西部還是東部,“打渣子”雙方,一般發生在血緣關係稍遠或者根本沒有血緣,只是鄉親之間趕著喊形成的關係之間。而真正帶有血緣的,雖也有相類於打情罵俏或是開玩笑之類的,但並不算“打渣子”。

“打渣子”有特殊的場景要求。在登封農村,小叔子和嫂子之間,一般是在公眾場合,尤其多在沒有長輩在的村口或田間地頭,並且常以對罵的形式出現,雙方誰也不示弱。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而小姨子、內弟與姐夫以及侄子、外㽒與姑父、姨父之間,則多發生在姐夫或者姑父、姨父到岳父家去時,他們一進村,凡鄉里鄉親趕著喊他“姐夫”或“姑父”、“姨父”的,便開始想著各種法子罵姐夫和姑父、姨父玩。

這時候的姐夫和姑父、姨父一般都只咧著嘴笑,也有被罵得實在受不了,回罵幾句的,結果會得到新一輪更猛烈的“攻擊”,直到他落荒而逃,進了岳父家的門為止。

所以,在我們登封,有些性格木訥的“姐夫”和“姑父”、姨父,是很害怕去岳父家的,不是怕岳父的威嚴,而是怕岳父家一個村的人都給他“打渣子”。

不過,近些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和農民文明程度的提高,這種“打渣子”的場面越來越少了,即使有,“打渣子”的內容也沒有以前那麼粗鄙不堪,罵人也基本不帶“髒”字了。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打渣子”在方言中的本義是啥?

“打渣子”除了算是一種農村的風俗外,它還常作為一種方言來用,其含義主要有兩種,一是指一個人開玩笑過度了,別人就會警告他不要“打渣子”。

二是指當一個人做事有可能存在危險時,比如張三和李四開玩笑,假裝把李四往溝裡推,王五看見了,擔心不小心李四真掉下去,就會警告張三說:“你可別打渣子,真掉下去後就麻煩了。”

"

在中原方言裡,有一種開玩笑,叫“打渣子”。但它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開玩笑,而是常以罵人的形式出現,且只發生在特別的場景和人物關係之間。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趙呆子|文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打渣子”應是罵玩文化的源頭

中國是個罵玩文化很興盛的國家,有雅的有俗的,雅的罵玩起來,不帶一個髒字,俗的罵玩起來,全是髒話,但既然是罵著玩,雙方就誰也不能生氣,誰生氣,誰就輸了。

在中原農村,罵玩文化也很興盛,有一種特殊的罵玩法,就叫“打渣子”。

首先,“打渣子”體現的是罵玩文化,其玩法相當於戲曲裡的“打科插諢”和相聲演員之間的“互損”。

說到罵玩文化,在中國大地上,可謂由來已久,且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古今雅俗,似乎大都愛這口,為什麼大家都愛聽相聲,都愛看東北二人轉,還有戲劇裡的丑角戲,其主要原因,多是喜歡裡邊的“逗悶子”、罵著玩。

但具體來講,罵玩文化也分雅俗,其中文人玩法最雅,官員次之,演員再次之,鄉間農民似乎最俗,但最民間的又應該是罵玩文化的源頭。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文人之間的罵玩,最有名的當屬傳說中的蘇東坡與佛印和尚,罵玩起來,不帶髒字不說,還飽含哲理。

傳說有一次,蘇東坡看胖胖的佛印打坐,便開玩笑說,活像一堆牛糞,而當東坡打坐時,佛印卻稱他像一尊佛。

東坡問何故?佛印答曰,因為我心中有佛。其言外之意,東坡心中則只有牛糞。

官員之間的,最有名的又當屬紀曉嵐與和坤。傳說有一年,和坤蓋了新房,想讓紀曉嵐賜幅墨寶,紀就提筆寫了兩個大字“竹苞”,並解釋說出自《詩經》的一首詩,其中有“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鬆茂矣。”

其意是說和坤的房子及其後代,會像竹子那樣繁衍,像松樹那樣茂盛。可明眼人一看,把兩個字拆開來念,卻是紀曉嵐在罵和坤一家人“個個草包”。

演員之間,例子就更多了,特別是相聲演員和二人轉演員之間的表演,尤其突出。

近幾年郭德剛、于謙的相聲中,其低俗的“互損”罵玩隨處可見。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二人轉表演中,更是接近於民間鄉野的“打渣子”,傳說在東北的二人轉小劇場裡,有些罵玩,達到了不堪入耳的地步。

在我們中原農村“打渣子”,比起以上的罵玩,其技術含量最低,極少罵人不帶髒字的,一般都是直接笑著開罵,什麼“鱉孫”、“兔孫”、“舅子貨”等等張口就來,更有甚者,直接開人倫玩笑,罵他個祖宗十八代,但由於是特殊的場景和人物關係,雙方都是罵著玩的,很少會出現一方受不了而生氣的情況。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打渣子”也要分人和場合

其次,“打渣子”是有特殊人物關係的,並不是所有人見面了都可互相無所顧及地罵玩。

在我們登封東西不過百里的地方,東部和西部鄉村也不一樣。西部鄉村的“打渣子”雙方,一般只在兩種關係中,一種是小叔子和嫂子之間,一種是小姨子、內弟和姐夫之間。

而在登封東部的鄉村,除此之外,侄子和姑父、外㽒和姨父之間也“打渣子”,雖有悖長幼人倫,但侄、外甥罵起姑父來,也是祖宗十八代的隨便。

但不管是西部還是東部,“打渣子”雙方,一般發生在血緣關係稍遠或者根本沒有血緣,只是鄉親之間趕著喊形成的關係之間。而真正帶有血緣的,雖也有相類於打情罵俏或是開玩笑之類的,但並不算“打渣子”。

“打渣子”有特殊的場景要求。在登封農村,小叔子和嫂子之間,一般是在公眾場合,尤其多在沒有長輩在的村口或田間地頭,並且常以對罵的形式出現,雙方誰也不示弱。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而小姨子、內弟與姐夫以及侄子、外㽒與姑父、姨父之間,則多發生在姐夫或者姑父、姨父到岳父家去時,他們一進村,凡鄉里鄉親趕著喊他“姐夫”或“姑父”、“姨父”的,便開始想著各種法子罵姐夫和姑父、姨父玩。

這時候的姐夫和姑父、姨父一般都只咧著嘴笑,也有被罵得實在受不了,回罵幾句的,結果會得到新一輪更猛烈的“攻擊”,直到他落荒而逃,進了岳父家的門為止。

所以,在我們登封,有些性格木訥的“姐夫”和“姑父”、姨父,是很害怕去岳父家的,不是怕岳父的威嚴,而是怕岳父家一個村的人都給他“打渣子”。

不過,近些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和農民文明程度的提高,這種“打渣子”的場面越來越少了,即使有,“打渣子”的內容也沒有以前那麼粗鄙不堪,罵人也基本不帶“髒”字了。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打渣子”在方言中的本義是啥?

“打渣子”除了算是一種農村的風俗外,它還常作為一種方言來用,其含義主要有兩種,一是指一個人開玩笑過度了,別人就會警告他不要“打渣子”。

二是指當一個人做事有可能存在危險時,比如張三和李四開玩笑,假裝把李四往溝裡推,王五看見了,擔心不小心李四真掉下去,就會警告張三說:“你可別打渣子,真掉下去後就麻煩了。”

河南方言怎麼罵人?

至於“打渣子”的詞源訓詁,本人實在不敢妄論。有人說是過去農村種地時,農人們要把田地裡大的土塊或者農家肥打碎,由於這是一種誰都會幹的零碎活,所以大家圍在一起幹這類活時,會一邊幹活一邊嬉鬧,這種場面就用“打渣子”來形容。

而因為主要勞力不屑於幹這些,所以,“打渣子”也就成了那些無關緊要、插科打諢的事情的代稱。不知可否。這也算一種說法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

趙呆子,原名張國昌,登封人,1970年生,1993年畢業於鄭州大學中文系。文學創作以散文為主,兼及詩歌、小說等。


推薦閱讀

文字寫不出來的方言,據說只有河南人能懂

一個方言詞的消失,帶走了多少人的鄉愁!

豫記·甄選河南好物

在微信中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祕書微信號,即刻獲取購買方式,

更可以進入“豫記·河南好物群”,獲取更多豫地風物和優惠福利。

(添加時請備註“豫地風物”)



識別下方二維碼,添加小祕書微信號

進入“豫記·河南好物群”,獲取更多豫地風物。

(添加時請備註“豫地風物”)


歡 迎 投 稿

郵箱 [email protected]

豫記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salome1203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