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立區 築起綠色屏障

守住一片綠水青山,就是要築起祖國西北方的一條綠色屏障。2017年6月,寧夏第十二次黨代會將“環境優美”作為重要發展目標,將生態立區作為“三大戰略”之一,首次從政治、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構築西北地區生態安全屏障擺在全區發展的突出位置。

夏夜能聽到溝裡的蛙聲

夏收時節,寧夏灌區小麥已收穫歸倉,新一輪灌溉開始了。

在南乾溝青銅峽市峽口鎮趙渠村段,專職水域保潔員郭中伏每天都要帶上公司發的打撈工具,在他負責的2公里長的溝道邊來回巡河、打撈水草、拾撿垃圾。“這兩天上游給莊稼淌水,溝裡水草就多了起來,需要不間斷地進行打撈,保證溝道水質不被影響。”郭中伏說,“河長制工作開展以來,南乾溝的水越來越清了,夏天晚上能聽到溝裡的蛙聲。”

2018年,南乾溝水質已由劣Ⅴ類提升為Ⅳ類。如今南乾溝兩岸溝面整潔、河水清澈,沿線成排的槐樹則把整條河道裝扮得分外靈動。

聽取蛙聲一片的,不只是南乾溝。2017年,寧夏全面推行河長制,南起六盤山區隆德縣的渝河畔,北到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的北武當河邊,無論大河小溪,一塊塊河長公示牌立於岸邊,已成風景。

近兩年來,寧夏投入水汙染防治專項資金12.19億元,對黃河支流、重點湖泊、重點排水溝等河湖水系進行生態綜合整治,21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廢水實現集中處理,12條重點入黃排水溝建成適宜地段人工溼地工程,整治地級城市13條黑臭水體,全部取締入黃入河直排口。今年4月,黃河干流寧夏段6個國控斷面中,金沙灣、葉盛公路橋斷面為Ⅰ類優水質,其他均為Ⅱ類優水質。

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水塔”

盛夏的六盤山區清涼宜人,是難得的避暑勝地。前不久,護林員巡查時拍到一段幼年金錢豹跟隨豹媽媽在沿山公路悠閒散步的視頻走紅網絡。

六盤山區是我國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水土保持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組成部分,涇河、清水河、葫蘆河等黃河支流發源於此,每年近3億立方米的徑流量直接惠及周邊200多萬人口,被稱為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水塔”。

但上世紀中葉,因無序墾伐造成天然次生林嚴重破壞,這裡的森林覆蓋率不到30%,“綠色水塔”岌岌可危。精確科學地人工造林、保持水土,成為六盤山生態保護的首要任務。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王雙貴說:“由於夏季降雨量分佈不均,綠化工程的關鍵就在於因地制宜、精準造林,確保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

為此,寧夏固原啟動了“六盤山重點生態功能區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區域造林綠化工程”,規劃2017年至2020年完成營造林和提升改造260萬畝。目前,六盤山區森林覆蓋率已達到64.5%,林區野生動物種群數量逐漸增加、生物多樣性呈現良性循環。

“如今,開車巡檢時,經常會被突然竄出的山雞驚到。”王雙貴笑道。數十年的生態建設,在陝西秦嶺、甘肅隴山和寧夏六盤山之間形成了一條廣闊的林帶,形成了動物南北遷徙的綠色通道,毛冠鹿、金錢豹等珍稀動物隨之遷徙而來。

環境好,日子才是真正好

黃沙滾滾不見路,跟著駝鈴找寧夏。這曾是寧夏為沙所困的真實寫照。但三面環沙的困境不僅沒有打倒寧夏人,還讓這裡成為全國第一個實行全區域草原禁牧封育的省區,全國第一個實現沙漠化逆轉的省區,全國首批、西北第一個完成紅線劃定的省區。

在毛烏素沙漠南緣的吳忠市鹽池縣,經過多年抗沙與頑強植綠,人進了,沙退了。

“當年亂放羊,讓我們受盡了沙害的苦。禁牧後圈養,雖然養殖成本高了,可環境好了,日子才是真正好了。”在鹽池縣高沙窩鎮施記圈南臺村建立養殖合作社的範志偉說,2012年,自己跟兄弟用打工積攢的30多萬元建了一座標準化灘羊養殖園區,通過舉辦培訓班,帶領全村人學習技術,打開銷路。如今,已有68戶村民加入合作社,家庭人均年收入增加了1000多元。

前不久,兩兄弟自籌400多萬元,營造高效節水灌溉農田和草原近1000畝,種植各類水保和生態樹木3萬多棵。生態好了,灘羊養殖規模達2萬隻,銷售額實現近600萬元。

如今,“鹽池灘羊”品牌日益響亮,成為鹽池縣貧困群眾脫貧富民的“一號產業”。鹽池縣不僅摘掉了貧困帽,還接連捧回“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全國綠化先進縣”等榮譽。截至目前,鹽池縣林木保存面積達到385萬畝,200多萬畝沙化土地全部披上綠裝,100畝以上的明沙丘基本消除,年揚沙天氣由10年前的54次降低到現在的9次。

向沙漠不斷挺進的綠色,訴說著一代代寧夏人守護綠水青山的永恆誓言。如今,寧夏沙生植物已由最初的20多種發展到現在的453種,並計劃到2022年完成營造林500萬畝,全區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6%。構建祖國西北地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寧夏正闊步前行。(記者 李增輝 朱磊 劉峰)

昔日礦坑變花園

站在賀蘭山上望向大磴溝,沿溝道2000畝槐樹林由南向北平鋪溝底,風吹過,迎面撲來的是山間陣陣清風……誰能想到,兩年前這裡曾沿溝佈設40家洗煤廠,到處塵土飛揚、道路泥濘。“與以前煤灰肆虐相比,現在完全變了樣。”賀蘭山自然保護區一體化綜合整治指揮部業務科長吳韶山說。

位於石嘴山市的賀蘭山北部,煤炭資源豐富。經過60多年的開採,山體滿目瘡痍,露著被鐵鏟、炸藥與挖掘機刨開的“傷口”。2017年,石嘴山市痛下決心整治經年沉痾。封堵探洞、回填礦坑、拆除建築物、種草植樹……兩年多來,石嘴山市共整治恢復了244處採礦破壞點。

然而,礦山治理的艱難程度超出了想象。土層薄,撒上草籽,下點雨就衝沒了;土壤含硫高,一些樹種根本活不了。在治理過程中,石嘴山採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辦法,回填棄土棄渣,建設截、排水溝,仿生態種植草皮、苗木等。2019年,石嘴山市綜合整治賀蘭山乾溝周邊等6個生態修復工程和石炭井2個無主渣臺,繼續實施植樹造林,栽植抗旱、抗鹽鹼的本土樹種,目前,已栽植沙棗、刺槐等苗木8萬餘株。

生態修復創造了生態財富。“廢棄的礦山和礦坑成功變身成村後生態大花園,吸引了更多的遊客來賞花、旅遊。”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龍泉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高亮說,2018年村裡接待遊客人數累計達17.8萬人次,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6900元。(記者 劉峰 朱磊)

萬畝沙漠換新顏

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西北部的騰格裡沙漠南緣,生態環境惡劣、植被稀少、大風沙暴等自然災害性天氣發生頻繁,寧夏香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卻在這裡定下廠址——“剛來的時候,啥話不說先種樹!”公司創始人楊飛語氣堅定。

“當時政府無償劃撥給我一萬畝沙地,還在沙漠外圍修築了公路、防護帶等基礎設施,極大鼓舞了在沙漠上發展產業的積極性。”進軍沙漠治理不容易,但楊飛卻看到了沙漠背後的“綠色前景”。

久久為功,沙洲換新顏。通過平整沙漠、栽植帶狀行列防護林等立體沙障,利用節水滴灌灌溉技術,採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農耕園藝措施相結合的手段進行固沙,楊飛團隊綜合防沙治理改善原始沙漠共計10000畝。

“奶牛在乾燥的沙漠中養殖,會降低奶牛的疾病發生率,此外因為沙地質地較軟,牛臥上去也會很舒服。”走在寧夏香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標準化萬頭奶牛養殖基地,總經理劉晶晶向記者介紹這些年公司從治沙中受益的情況。曾經的萬畝沙漠,如今大變樣,不僅是集生態、治沙、觀光旅遊、設施農牧業生產一體化的農業產業沙漠園區,也成為中衛市國家農業科技產業園區的草畜產業核心區建設點。(記者 禹麗敏)

“西北水鄉”亮招牌

清晨,寧夏銀川,居民袁和在海寶公園漫步,這裡距離小區步行僅三五分鐘,“被鳥鳴聲喚醒,用綠色洗眼睛”已成習慣。

50多年前,袁和從浙江溫州來到塞上銀川。如今,再向故鄉親友介紹銀川時,總會將之譽為“西北水鄉”。行走在這片土地上,湖泊棋佈,波光盪漾,迷人景緻盡收眼底。

2018年10月25日,在《國際溼地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上,銀川市在國內外眾多候選城市中脫穎而出,斬獲“國際溼地城市”殊榮,這也是目前國際上在城市溼地生態保護方面規格高、分量重、含金量足的一頂桂冠。

“想要湖光水色,必須投入真金白銀。”銀川溼地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呂金虎對此頗感自豪。進入新世紀以來,銀川確立了“生態立市”方略,把溼地保護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著力打造“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西北水鄉。自2009年以來,銀川市累計投入溼地保護工程項目資金約34.5億元,將溼地管理日常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每年區、市兩級撥付經費350萬元左右。目前,銀川市已有5處國家級溼地公園、1處國家城市溼地公園、6處自治區級溼地公園。

如今,每年春天,無數紅嘴鷗聚集在燕鴿湖,接受市民的投喂。據統計,目前,銀川市三區溼地面積1.92萬公頃,有自然湖泊、沼澤溼地近200個,銀川市湖泊溼地生態系統每年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已達13.03億元。(朱磊 秦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