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瘤 腫瘤 肺癌 乳腺癌 腦積水 胃癌 腎癌 放射沙龍 2019-09-08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瘤周水腫的MRS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瘤周水腫的MRS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診斷】

典型改變:

部位:大腦半球皮質及皮質下區多發、小的類圓形等和低密度病灶。

數目:多發性。

指狀水腫:

結節或環狀強化:是轉移瘤常見而較為特徵的表現,診斷可靠。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瘤周水腫的MRS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診斷】

典型改變:

部位:大腦半球皮質及皮質下區多發、小的類圓形等和低密度病灶。

數目:多發性。

指狀水腫:

結節或環狀強化:是轉移瘤常見而較為特徵的表現,診斷可靠。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瘤周水腫的MRS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診斷】

典型改變:

部位:大腦半球皮質及皮質下區多發、小的類圓形等和低密度病灶。

數目:多發性。

指狀水腫:

結節或環狀強化:是轉移瘤常見而較為特徵的表現,診斷可靠。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瘤周水腫的MRS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診斷】

典型改變:

部位:大腦半球皮質及皮質下區多發、小的類圓形等和低密度病灶。

數目:多發性。

指狀水腫:

結節或環狀強化:是轉移瘤常見而較為特徵的表現,診斷可靠。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鑑別診斷】

  • 多發病灶應與多發腦膿腫、腦結核瘤、腦囊蟲等病鑑別:
  • 腦膿腫:壁較薄,厚度較均勻。
  • 腦結核瘤:為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等密度、稍高密度病變,邊界不清,周圍水腫不明顯。增強後呈均勻強化或環形強化,壁較薄,規則或不規則。
  • 腦囊蟲:病灶較小、直徑多不超過1cm,臨床病史有助於鑑別。


單發的腦轉移瘤需與腦內膠質瘤、腦膜瘤、原發性出血鑑別。

單發轉移瘤與原發腫瘤鑑別有困難,需結合原發惡性腫瘤病史,MRI又表現為顱內佔位者,首先考慮轉移瘤;位於腦凸面或鐮旁的單發腦轉移瘤有時類似腦膜瘤樣改變,腦膜瘤T2Wl多呈等或略高信號,增強掃描瘤體明顯強化,可資鑑別。原發腦出血多有高血壓病史,好發於基底節及丘腦,隨訪可見病灶出現形態學變化,增強病灶不強化;轉移瘤出血常形成液平面,血腫旁常有異常信號,增強後異常信號區顯示強化。

多發腦轉移瘤要與多發腦瘤、腦膿腫及腦囊蟲病鑑別。

腦轉移瘤多位於皮髓質連接處,病灶較小,呈結節狀或環形強化;多發惡性膠質瘤多位於大腦深部,較大,呈不規則環形強化,常有壁結節,瘤周水腫更廣泛,二者均可見瘤內出血。腦膿腫表現為單發、多發環形或囊狀病灶,有明顯強化,較轉移瘤更圓,膿腫壁多呈均勻薄壁,結合多數患者有感染中毒的臨床表現及相關實驗室檢查,通常鑑別診斷並不困難。腦囊蟲病壁很薄,增強檢查很少強化,若在囊內發現頭節或鈣化,有利於鑑別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瘤周水腫的MRS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診斷】

典型改變:

部位:大腦半球皮質及皮質下區多發、小的類圓形等和低密度病灶。

數目:多發性。

指狀水腫:

結節或環狀強化:是轉移瘤常見而較為特徵的表現,診斷可靠。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鑑別診斷】

  • 多發病灶應與多發腦膿腫、腦結核瘤、腦囊蟲等病鑑別:
  • 腦膿腫:壁較薄,厚度較均勻。
  • 腦結核瘤:為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等密度、稍高密度病變,邊界不清,周圍水腫不明顯。增強後呈均勻強化或環形強化,壁較薄,規則或不規則。
  • 腦囊蟲:病灶較小、直徑多不超過1cm,臨床病史有助於鑑別。


單發的腦轉移瘤需與腦內膠質瘤、腦膜瘤、原發性出血鑑別。

單發轉移瘤與原發腫瘤鑑別有困難,需結合原發惡性腫瘤病史,MRI又表現為顱內佔位者,首先考慮轉移瘤;位於腦凸面或鐮旁的單發腦轉移瘤有時類似腦膜瘤樣改變,腦膜瘤T2Wl多呈等或略高信號,增強掃描瘤體明顯強化,可資鑑別。原發腦出血多有高血壓病史,好發於基底節及丘腦,隨訪可見病灶出現形態學變化,增強病灶不強化;轉移瘤出血常形成液平面,血腫旁常有異常信號,增強後異常信號區顯示強化。

多發腦轉移瘤要與多發腦瘤、腦膿腫及腦囊蟲病鑑別。

腦轉移瘤多位於皮髓質連接處,病灶較小,呈結節狀或環形強化;多發惡性膠質瘤多位於大腦深部,較大,呈不規則環形強化,常有壁結節,瘤周水腫更廣泛,二者均可見瘤內出血。腦膿腫表現為單發、多發環形或囊狀病灶,有明顯強化,較轉移瘤更圓,膿腫壁多呈均勻薄壁,結合多數患者有感染中毒的臨床表現及相關實驗室檢查,通常鑑別診斷並不困難。腦囊蟲病壁很薄,增強檢查很少強化,若在囊內發現頭節或鈣化,有利於鑑別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瘤周水腫的MRS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診斷】

典型改變:

部位:大腦半球皮質及皮質下區多發、小的類圓形等和低密度病灶。

數目:多發性。

指狀水腫:

結節或環狀強化:是轉移瘤常見而較為特徵的表現,診斷可靠。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鑑別診斷】

  • 多發病灶應與多發腦膿腫、腦結核瘤、腦囊蟲等病鑑別:
  • 腦膿腫:壁較薄,厚度較均勻。
  • 腦結核瘤:為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等密度、稍高密度病變,邊界不清,周圍水腫不明顯。增強後呈均勻強化或環形強化,壁較薄,規則或不規則。
  • 腦囊蟲:病灶較小、直徑多不超過1cm,臨床病史有助於鑑別。


單發的腦轉移瘤需與腦內膠質瘤、腦膜瘤、原發性出血鑑別。

單發轉移瘤與原發腫瘤鑑別有困難,需結合原發惡性腫瘤病史,MRI又表現為顱內佔位者,首先考慮轉移瘤;位於腦凸面或鐮旁的單發腦轉移瘤有時類似腦膜瘤樣改變,腦膜瘤T2Wl多呈等或略高信號,增強掃描瘤體明顯強化,可資鑑別。原發腦出血多有高血壓病史,好發於基底節及丘腦,隨訪可見病灶出現形態學變化,增強病灶不強化;轉移瘤出血常形成液平面,血腫旁常有異常信號,增強後異常信號區顯示強化。

多發腦轉移瘤要與多發腦瘤、腦膿腫及腦囊蟲病鑑別。

腦轉移瘤多位於皮髓質連接處,病灶較小,呈結節狀或環形強化;多發惡性膠質瘤多位於大腦深部,較大,呈不規則環形強化,常有壁結節,瘤周水腫更廣泛,二者均可見瘤內出血。腦膿腫表現為單發、多發環形或囊狀病灶,有明顯強化,較轉移瘤更圓,膿腫壁多呈均勻薄壁,結合多數患者有感染中毒的臨床表現及相關實驗室檢查,通常鑑別診斷並不困難。腦囊蟲病壁很薄,增強檢查很少強化,若在囊內發現頭節或鈣化,有利於鑑別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瘤周水腫的MRS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診斷】

典型改變:

部位:大腦半球皮質及皮質下區多發、小的類圓形等和低密度病灶。

數目:多發性。

指狀水腫:

結節或環狀強化:是轉移瘤常見而較為特徵的表現,診斷可靠。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鑑別診斷】

  • 多發病灶應與多發腦膿腫、腦結核瘤、腦囊蟲等病鑑別:
  • 腦膿腫:壁較薄,厚度較均勻。
  • 腦結核瘤:為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等密度、稍高密度病變,邊界不清,周圍水腫不明顯。增強後呈均勻強化或環形強化,壁較薄,規則或不規則。
  • 腦囊蟲:病灶較小、直徑多不超過1cm,臨床病史有助於鑑別。


單發的腦轉移瘤需與腦內膠質瘤、腦膜瘤、原發性出血鑑別。

單發轉移瘤與原發腫瘤鑑別有困難,需結合原發惡性腫瘤病史,MRI又表現為顱內佔位者,首先考慮轉移瘤;位於腦凸面或鐮旁的單發腦轉移瘤有時類似腦膜瘤樣改變,腦膜瘤T2Wl多呈等或略高信號,增強掃描瘤體明顯強化,可資鑑別。原發腦出血多有高血壓病史,好發於基底節及丘腦,隨訪可見病灶出現形態學變化,增強病灶不強化;轉移瘤出血常形成液平面,血腫旁常有異常信號,增強後異常信號區顯示強化。

多發腦轉移瘤要與多發腦瘤、腦膿腫及腦囊蟲病鑑別。

腦轉移瘤多位於皮髓質連接處,病灶較小,呈結節狀或環形強化;多發惡性膠質瘤多位於大腦深部,較大,呈不規則環形強化,常有壁結節,瘤周水腫更廣泛,二者均可見瘤內出血。腦膿腫表現為單發、多發環形或囊狀病灶,有明顯強化,較轉移瘤更圓,膿腫壁多呈均勻薄壁,結合多數患者有感染中毒的臨床表現及相關實驗室檢查,通常鑑別診斷並不困難。腦囊蟲病壁很薄,增強檢查很少強化,若在囊內發現頭節或鈣化,有利於鑑別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瘤周水腫的MRS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診斷】

典型改變:

部位:大腦半球皮質及皮質下區多發、小的類圓形等和低密度病灶。

數目:多發性。

指狀水腫:

結節或環狀強化:是轉移瘤常見而較為特徵的表現,診斷可靠。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鑑別診斷】

  • 多發病灶應與多發腦膿腫、腦結核瘤、腦囊蟲等病鑑別:
  • 腦膿腫:壁較薄,厚度較均勻。
  • 腦結核瘤:為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等密度、稍高密度病變,邊界不清,周圍水腫不明顯。增強後呈均勻強化或環形強化,壁較薄,規則或不規則。
  • 腦囊蟲:病灶較小、直徑多不超過1cm,臨床病史有助於鑑別。


單發的腦轉移瘤需與腦內膠質瘤、腦膜瘤、原發性出血鑑別。

單發轉移瘤與原發腫瘤鑑別有困難,需結合原發惡性腫瘤病史,MRI又表現為顱內佔位者,首先考慮轉移瘤;位於腦凸面或鐮旁的單發腦轉移瘤有時類似腦膜瘤樣改變,腦膜瘤T2Wl多呈等或略高信號,增強掃描瘤體明顯強化,可資鑑別。原發腦出血多有高血壓病史,好發於基底節及丘腦,隨訪可見病灶出現形態學變化,增強病灶不強化;轉移瘤出血常形成液平面,血腫旁常有異常信號,增強後異常信號區顯示強化。

多發腦轉移瘤要與多發腦瘤、腦膿腫及腦囊蟲病鑑別。

腦轉移瘤多位於皮髓質連接處,病灶較小,呈結節狀或環形強化;多發惡性膠質瘤多位於大腦深部,較大,呈不規則環形強化,常有壁結節,瘤周水腫更廣泛,二者均可見瘤內出血。腦膿腫表現為單發、多發環形或囊狀病灶,有明顯強化,較轉移瘤更圓,膿腫壁多呈均勻薄壁,結合多數患者有感染中毒的臨床表現及相關實驗室檢查,通常鑑別診斷並不困難。腦囊蟲病壁很薄,增強檢查很少強化,若在囊內發現頭節或鈣化,有利於鑑別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瘤周水腫的MRS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診斷】

典型改變:

部位:大腦半球皮質及皮質下區多發、小的類圓形等和低密度病灶。

數目:多發性。

指狀水腫:

結節或環狀強化:是轉移瘤常見而較為特徵的表現,診斷可靠。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鑑別診斷】

  • 多發病灶應與多發腦膿腫、腦結核瘤、腦囊蟲等病鑑別:
  • 腦膿腫:壁較薄,厚度較均勻。
  • 腦結核瘤:為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等密度、稍高密度病變,邊界不清,周圍水腫不明顯。增強後呈均勻強化或環形強化,壁較薄,規則或不規則。
  • 腦囊蟲:病灶較小、直徑多不超過1cm,臨床病史有助於鑑別。


單發的腦轉移瘤需與腦內膠質瘤、腦膜瘤、原發性出血鑑別。

單發轉移瘤與原發腫瘤鑑別有困難,需結合原發惡性腫瘤病史,MRI又表現為顱內佔位者,首先考慮轉移瘤;位於腦凸面或鐮旁的單發腦轉移瘤有時類似腦膜瘤樣改變,腦膜瘤T2Wl多呈等或略高信號,增強掃描瘤體明顯強化,可資鑑別。原發腦出血多有高血壓病史,好發於基底節及丘腦,隨訪可見病灶出現形態學變化,增強病灶不強化;轉移瘤出血常形成液平面,血腫旁常有異常信號,增強後異常信號區顯示強化。

多發腦轉移瘤要與多發腦瘤、腦膿腫及腦囊蟲病鑑別。

腦轉移瘤多位於皮髓質連接處,病灶較小,呈結節狀或環形強化;多發惡性膠質瘤多位於大腦深部,較大,呈不規則環形強化,常有壁結節,瘤周水腫更廣泛,二者均可見瘤內出血。腦膿腫表現為單發、多發環形或囊狀病灶,有明顯強化,較轉移瘤更圓,膿腫壁多呈均勻薄壁,結合多數患者有感染中毒的臨床表現及相關實驗室檢查,通常鑑別診斷並不困難。腦囊蟲病壁很薄,增強檢查很少強化,若在囊內發現頭節或鈣化,有利於鑑別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瘤周水腫的MRS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診斷】

典型改變:

部位:大腦半球皮質及皮質下區多發、小的類圓形等和低密度病灶。

數目:多發性。

指狀水腫:

結節或環狀強化:是轉移瘤常見而較為特徵的表現,診斷可靠。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鑑別診斷】

  • 多發病灶應與多發腦膿腫、腦結核瘤、腦囊蟲等病鑑別:
  • 腦膿腫:壁較薄,厚度較均勻。
  • 腦結核瘤:為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等密度、稍高密度病變,邊界不清,周圍水腫不明顯。增強後呈均勻強化或環形強化,壁較薄,規則或不規則。
  • 腦囊蟲:病灶較小、直徑多不超過1cm,臨床病史有助於鑑別。


單發的腦轉移瘤需與腦內膠質瘤、腦膜瘤、原發性出血鑑別。

單發轉移瘤與原發腫瘤鑑別有困難,需結合原發惡性腫瘤病史,MRI又表現為顱內佔位者,首先考慮轉移瘤;位於腦凸面或鐮旁的單發腦轉移瘤有時類似腦膜瘤樣改變,腦膜瘤T2Wl多呈等或略高信號,增強掃描瘤體明顯強化,可資鑑別。原發腦出血多有高血壓病史,好發於基底節及丘腦,隨訪可見病灶出現形態學變化,增強病灶不強化;轉移瘤出血常形成液平面,血腫旁常有異常信號,增強後異常信號區顯示強化。

多發腦轉移瘤要與多發腦瘤、腦膿腫及腦囊蟲病鑑別。

腦轉移瘤多位於皮髓質連接處,病灶較小,呈結節狀或環形強化;多發惡性膠質瘤多位於大腦深部,較大,呈不規則環形強化,常有壁結節,瘤周水腫更廣泛,二者均可見瘤內出血。腦膿腫表現為單發、多發環形或囊狀病灶,有明顯強化,較轉移瘤更圓,膿腫壁多呈均勻薄壁,結合多數患者有感染中毒的臨床表現及相關實驗室檢查,通常鑑別診斷並不困難。腦囊蟲病壁很薄,增強檢查很少強化,若在囊內發現頭節或鈣化,有利於鑑別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瘤周水腫的MRS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診斷】

典型改變:

部位:大腦半球皮質及皮質下區多發、小的類圓形等和低密度病灶。

數目:多發性。

指狀水腫:

結節或環狀強化:是轉移瘤常見而較為特徵的表現,診斷可靠。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鑑別診斷】

  • 多發病灶應與多發腦膿腫、腦結核瘤、腦囊蟲等病鑑別:
  • 腦膿腫:壁較薄,厚度較均勻。
  • 腦結核瘤:為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等密度、稍高密度病變,邊界不清,周圍水腫不明顯。增強後呈均勻強化或環形強化,壁較薄,規則或不規則。
  • 腦囊蟲:病灶較小、直徑多不超過1cm,臨床病史有助於鑑別。


單發的腦轉移瘤需與腦內膠質瘤、腦膜瘤、原發性出血鑑別。

單發轉移瘤與原發腫瘤鑑別有困難,需結合原發惡性腫瘤病史,MRI又表現為顱內佔位者,首先考慮轉移瘤;位於腦凸面或鐮旁的單發腦轉移瘤有時類似腦膜瘤樣改變,腦膜瘤T2Wl多呈等或略高信號,增強掃描瘤體明顯強化,可資鑑別。原發腦出血多有高血壓病史,好發於基底節及丘腦,隨訪可見病灶出現形態學變化,增強病灶不強化;轉移瘤出血常形成液平面,血腫旁常有異常信號,增強後異常信號區顯示強化。

多發腦轉移瘤要與多發腦瘤、腦膿腫及腦囊蟲病鑑別。

腦轉移瘤多位於皮髓質連接處,病灶較小,呈結節狀或環形強化;多發惡性膠質瘤多位於大腦深部,較大,呈不規則環形強化,常有壁結節,瘤周水腫更廣泛,二者均可見瘤內出血。腦膿腫表現為單發、多發環形或囊狀病灶,有明顯強化,較轉移瘤更圓,膿腫壁多呈均勻薄壁,結合多數患者有感染中毒的臨床表現及相關實驗室檢查,通常鑑別診斷並不困難。腦囊蟲病壁很薄,增強檢查很少強化,若在囊內發現頭節或鈣化,有利於鑑別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瘤周水腫的MRS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診斷】

典型改變:

部位:大腦半球皮質及皮質下區多發、小的類圓形等和低密度病灶。

數目:多發性。

指狀水腫:

結節或環狀強化:是轉移瘤常見而較為特徵的表現,診斷可靠。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鑑別診斷】

  • 多發病灶應與多發腦膿腫、腦結核瘤、腦囊蟲等病鑑別:
  • 腦膿腫:壁較薄,厚度較均勻。
  • 腦結核瘤:為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等密度、稍高密度病變,邊界不清,周圍水腫不明顯。增強後呈均勻強化或環形強化,壁較薄,規則或不規則。
  • 腦囊蟲:病灶較小、直徑多不超過1cm,臨床病史有助於鑑別。


單發的腦轉移瘤需與腦內膠質瘤、腦膜瘤、原發性出血鑑別。

單發轉移瘤與原發腫瘤鑑別有困難,需結合原發惡性腫瘤病史,MRI又表現為顱內佔位者,首先考慮轉移瘤;位於腦凸面或鐮旁的單發腦轉移瘤有時類似腦膜瘤樣改變,腦膜瘤T2Wl多呈等或略高信號,增強掃描瘤體明顯強化,可資鑑別。原發腦出血多有高血壓病史,好發於基底節及丘腦,隨訪可見病灶出現形態學變化,增強病灶不強化;轉移瘤出血常形成液平面,血腫旁常有異常信號,增強後異常信號區顯示強化。

多發腦轉移瘤要與多發腦瘤、腦膿腫及腦囊蟲病鑑別。

腦轉移瘤多位於皮髓質連接處,病灶較小,呈結節狀或環形強化;多發惡性膠質瘤多位於大腦深部,較大,呈不規則環形強化,常有壁結節,瘤周水腫更廣泛,二者均可見瘤內出血。腦膿腫表現為單發、多發環形或囊狀病灶,有明顯強化,較轉移瘤更圓,膿腫壁多呈均勻薄壁,結合多數患者有感染中毒的臨床表現及相關實驗室檢查,通常鑑別診斷並不困難。腦囊蟲病壁很薄,增強檢查很少強化,若在囊內發現頭節或鈣化,有利於鑑別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

腦轉移瘤CT、MRI診斷

●發生率:佔顱內腫瘤的2—10%(20%~40%),其中肺癌腦轉移佔40%~60%;

●年齡: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發生在中年以上。發病高峰年齡40~60歲,約佔80%。

●分型:顱內腫瘤分腦實質、硬腦膜外、穹窿和軟腦膜四型。多為腦實質型。

●原發病灶:原發癌多為肺癌,女性常為乳癌。

由多到少依次為:肺癌(40---50%)、乳腺癌(15---25%)、黑色素瘤(5---25%)、胃癌、結腸癌、腎癌、甲狀腺癌等。

●轉移方式:以血行轉移最常見。

●部位:好發於頂、枕葉,這與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有關,也可發生在小腦,但腦幹少見。

80%見於大腦半球的皮質及皮質下區(多位於皮質髓質交界區)。

80%位於幕上,20%位於幕下。

80%為多發。

●分佈特點:

1、血管分佈:由於幕上腦組織接受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的雙重血供,血供豐富。

2、血液分佈:受腦內動脈血液供應特殊性的影響,大腦皮層的血供為皮層下白質的3~4倍,故在解剖結構上供血動脈在灰、白質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於此。

3、體積:同時幕上組織的體積也較幕下的大得多。

4、易侵性:血行轉移的腫瘤栓子較易進入大腦中動脈末梢分支。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病理】

●數目:腦轉移瘤常為多發,屍檢佔2/3,也可為單發。

●大體:呈球形,偶為不規則形。雖無包膜,但與腦實質有清楚分界。

腫瘤中心:由於腫瘤生長迅速,常發生壞死、囊變和出血,少數可見腫瘤內鈣化。

腫瘤周圍:水腫明顯,水腫程度與腫瘤類型有關。

腫瘤血供:多數較豐富,腫瘤內的血管結構與原發腫瘤類似。

【臨床表現】

  • 頭痛,噁心、嘔吐、共濟失調、視神經水腫等。
  • 有時極似腦中風。


【CT表現】

●平掃

1、形狀:病灶多為圓形、類圓形、環形、結節狀、常為多形並存 。

2、密度:可呈高、等、低、混雜密度影。以等或低密度病灶多見;可略高密度或囊性腫塊,囊內可有結節。

3、數目:與原發腫瘤及其組織細胞學類型有一定的相關性 。

60---80%病例為多發,對轉移瘤較為特徵。

4、大小:數mm---100餘mm。

小者為實性結節;

大者中間多有壞死,呈不規則環狀。

5、部位:腫瘤較小,多位於大腦半球皮質或皮質下區,也可見於大腦深部、丘腦、小腦和腦幹。

6、腦水腫:明顯。87%有腦水腫,小腫瘤大水腫為轉移瘤的特徵(指狀水腫)。

水腫分度:1997年王金林等分為四個等級。

無水腫

輕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的1/4

中度,水腫長度小於腫瘤直徑1/2

重度,水腫長度大於腫瘤直徑的1/2

7、腫瘤出血:則於病灶中出現高密度區或液麵。

8、腦膜轉移(癌性腦膜炎) :

多呈局部增厚、結節、雙面凸透鏡狀。

正常或腦池、腦溝密度增高和腦積水。

硬膜下血腫伴新鮮出血樣改變。

9、顱骨轉移:顱骨內外板及板障結構破壞,呈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界清楚,規則或不規則。


●增強

1、腦轉移瘤:94%有增強。多呈環狀、結節狀、斑片狀強化。

壞死、出血組織:示環內無強化的低密度區。

混合型強化:多發病灶,可呈≧2種。

2、腦膜轉移瘤:

室管膜:則沿腦室周圍出現帶狀強化影,表現較為特徵。

軟腦膜:為腦池、腦溝瀰漫強化和皮質結節狀強化。

大腦鐮、小腦幕:也可呈不規則強化。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表現】

●平掃:

信號:

T1WI:實質性等低信號,囊性低信號,或不規則高信號,信號均勻或不均勻。

T2WI:等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多呈囊實性或囊性病灶,實性病灶常伴有壞死、出血及囊變,呈多樣性信號變化。

FLAIR:呈高信號。由於抑制了腦脊液信號,能更清楚地顯示病灶。

DWI:形式多樣,呈片樣高信號、環狀、高低混雜信號。呈多種形態混合的特點。

形狀:具多樣性。

可呈結節狀、環狀、囊狀、年輪狀的病灶同時存在。

這種形態“多樣性”可能與腫瘤多半伴有壞死相關,鈣化少見。


瘤周水腫

指狀水腫:多數明顯,大片狀,中度—重度水腫多見。

“小病灶,大水腫”:瘤體大小常與瘤周水腫程度不成比例,此徵為其特徵性的表現。

瘤周水腫與解剖部位密切相關:

1、血液供應:中樞神經系統無淋巴循環,因此幾乎腦內轉移瘤均來源於血行轉移,傾向於末梢血管供血分佈區。

2、部位分佈:

解剖學上供血動脈在皮髓交界面上突然變細,使轉移瘤栓大多被阻止於此。

腦白質水腫區與未受侵或輕度受侵的腦灰質、基底節、丘腦等相間。

因此,腦轉移水腫一般呈特殊的“指狀”形態。


● 增強掃描

強化:

轉移瘤:實性瘤體明顯均勻強化;壞死囊變示環形、不規則結節狀強化。瘤體的境界清楚,可準確區分瘤體與周圍的腦水腫。轉移灶不會發生強化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表現。

多無血腦屏障:環壁及壁結節呈中等程度強化,但多不均勻;環內容物為壞死組織、出血、囊變等,因而增強後無強化。

無包膜:呈膨脹性生長。

壁結節:其外緣較光整清晰而環壁厚薄不一,顯示壁結節。

臍樣凹陷:與壁結節相對固定不易向外膨脹,而餘壁相對較薄易向外膨脹有關。


多發性腦轉移瘤:

多形性:可因病灶的形成時間不同、部位不同、局部血流和解剖結構的差異,出現同一患者“大小不一,多種強化形態混合”的表現特點。

可檢出:小於0.5 cm,甚至1~2 mm的轉移瘤病灶;可顯示TlWI平掃病灶未見顯示,增強掃描後發現。


乳腺癌:10—15%發生腦轉移,87%在腦內,餘者在硬膜外或軟腦膜。

單發:佔70%。其中20%有腫瘤內囊變。單發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均一或環狀強化。

多發:為等密度腫塊並強化。


不同原發腫瘤腦轉移

各具有某些特徵。

(1)肺癌:以腺癌最易發生轉移。

腺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通常為高密度結節或環狀病變,有均一強化,水腫明顯。

(2) 鱗癌:通常為類圓形低密度腫塊,並有薄的環狀強化,半數為單發。

(3)黑色素瘤:屍檢75%有顱內轉移。

單發:為40%。額葉最常見,其次為後顱凹。單發70%為高密度,25%為低密度,5%為等密度。

多發:約60%。60%為等密度。

(4)絨毛膜癌:10%有腦轉移。平掃高密度代表腫瘤出血,並可發生腫瘤強化,周圍有廣泛明顯腦水腫。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瘤周水腫的MRS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診斷】

典型改變:

部位:大腦半球皮質及皮質下區多發、小的類圓形等和低密度病灶。

數目:多發性。

指狀水腫:

結節或環狀強化:是轉移瘤常見而較為特徵的表現,診斷可靠。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鑑別診斷】

  • 多發病灶應與多發腦膿腫、腦結核瘤、腦囊蟲等病鑑別:
  • 腦膿腫:壁較薄,厚度較均勻。
  • 腦結核瘤:為圓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等密度、稍高密度病變,邊界不清,周圍水腫不明顯。增強後呈均勻強化或環形強化,壁較薄,規則或不規則。
  • 腦囊蟲:病灶較小、直徑多不超過1cm,臨床病史有助於鑑別。


單發的腦轉移瘤需與腦內膠質瘤、腦膜瘤、原發性出血鑑別。

單發轉移瘤與原發腫瘤鑑別有困難,需結合原發惡性腫瘤病史,MRI又表現為顱內佔位者,首先考慮轉移瘤;位於腦凸面或鐮旁的單發腦轉移瘤有時類似腦膜瘤樣改變,腦膜瘤T2Wl多呈等或略高信號,增強掃描瘤體明顯強化,可資鑑別。原發腦出血多有高血壓病史,好發於基底節及丘腦,隨訪可見病灶出現形態學變化,增強病灶不強化;轉移瘤出血常形成液平面,血腫旁常有異常信號,增強後異常信號區顯示強化。

多發腦轉移瘤要與多發腦瘤、腦膿腫及腦囊蟲病鑑別。

腦轉移瘤多位於皮髓質連接處,病灶較小,呈結節狀或環形強化;多發惡性膠質瘤多位於大腦深部,較大,呈不規則環形強化,常有壁結節,瘤周水腫更廣泛,二者均可見瘤內出血。腦膿腫表現為單發、多發環形或囊狀病灶,有明顯強化,較轉移瘤更圓,膿腫壁多呈均勻薄壁,結合多數患者有感染中毒的臨床表現及相關實驗室檢查,通常鑑別診斷並不困難。腦囊蟲病壁很薄,增強檢查很少強化,若在囊內發現頭節或鈣化,有利於鑑別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腦轉移瘤影像診斷


MRI在腦轉移瘤中的診斷價值

MRI平掃在腦轉移瘤的診斷上仍有一定的限制,MRI增強掃描能夠發現平掃未能顯示的病灶或充分顯示病灶特點,結合臨床表現,大大提高了腦轉移瘤的敏感性及準確性。因此,對臨床症狀或發現具有高度顱腦轉移傾向的原發腫瘤,常規顱腦MRI平掃加增強掃描,對於明確有無顱腦轉移的發生及早期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來源:影領學苑

【版權聲明】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