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e網評:“水氫發動機”,到底注了多少“水”?

作者:龔先生

5月26日,河南南陽高新區管委會就該區與青年汽車項目合作相關情況進行了說明。說明稱,“水氫發動機汽車”定型量產還需改進完善;社會各界關注的40億元投資就用於該產業園建設,目前項目尚未立項,沒有實質性啟動,不存在40億元投資問題。

週末發佈聲明,說明當地切實感受到了輿論帶來的壓力。

工人日報e網評:“水氫發動機”,到底注了多少“水”?

01

事情還得從5月23日說起。當天《南陽日報》刊發報道“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稱“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報道立即引來一片質疑聲。

工人日報e網評:“水氫發動機”,到底注了多少“水”?

據當事集團董事長龐青年稱,“水氫發動機汽車”技術的基本路徑是“水變氫,氫變電”,水灌入水解制氫裝置後,和鋁等原材料進行化學反應後生成氫,繼而成為汽車行進的能量。

話雖然說得高深莫測,但與百姓理解的“水變油”相去無幾。

“水變油”,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連該集團水氫項目技術負責人也不得不承認,目前為止“水氫發動機”的成本要比油貴3~5倍。

而學界早已證實,“水氫發動機汽車”在技術上可行,但成本不合算,運用到民用領域幾無可能。

清醒的網友也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雲斂雲舒:目前太多技術問題無法解決,1、水制氫氣要快速要經濟要環保。2、氫氣的儲存和使用要安全要便捷。理論上非常美好,要實現,道阻且長。

@傾卿:記得在上高中的時候老師就和我們說,氫氣雖然是非常好的能源,無汙染,能量多,但是其製備卻要耗費很多資金能源,以現有技術,根本無法在環保節約的前提下使用氫氣能源。得不償失。

02

已經證偽的項目,有關方面為何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也許“高新技術”的包裝很迷惑人。

“水變油”的事,多數人知道是一個可行性不強的項目。但如果加上神祕材料催化劑、納米材料等包裝,很多人都會變成“皇帝新裝”的圍觀者,唯恐自己變成“不識貨”的那一個。

@正人力天:但凡有點物理化學常識的,都不會把水氫發動機和“永動機”混為一談,畢竟制氫不復雜,我們討論的重點應該是它的商業化怎麼實現,如果制氫成本沒有經濟性,那就沒有創新和突破一說。

@常異-斷鴻:製取氫耗費的能量比氫燃燒釋放的能量要高,除非能找到催化劑用太陽能製取氫,否則免談。

想來,政府部門的官員不可能在每一個領域上都是專家,但在一些重大項目的設計和啟動上,如果不能三思而後行、多多求教於方家,可能就會給未來埋下重大隱患。

03

在這樣一起全國矚目的事件中,即使“水氫發動機汽車”沒有實質性啟動、不存在40億元投資問題,但政府公信力的透支,這種無形損失又該由誰來背鍋呢?

如果沒有這次輿論的曝光和發酵,當地與相關企業的合作又會走向何方呢?

據央視報道,涉事企業曾經在山東濟南、泰安,江蘇連雲港、貴州六盤水等多地,以汽車整車、零部件為名頭,給地方政府畫下過數百億的大餅,但這些項目大多以爛尾告終。而涉事集團從2014年至今,因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而被多地法院30多次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集團法定代表人有20多次被多地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如此合作方,該是地方政府避之不及的吧?怎會有勇氣迎頭而上?

不可否認,地方政府和官員是一些別有用心者的重點“圍獵”對象。而地方上從來也不乏鼓脣搖舌、偷天換日之士。

如此情形之下,如何讓地方招商引資不被某些別有用心者帶進溝裡、坑裡,十分考驗相關地方的站位與智慧。

04

@皇家地理學會:社會對這樣的事保持警惕和苛刻態度是必要的,這條新聞引發輿論風暴說明當代中國社會的機體是健康的。高校擴招20年了,再放“畝產二十萬斤”那樣譁眾取寵的“衛星”,難度已經很大了。

“水氫發動機汽車”事件曝出後,深感“智商受辱”的網友引用諸葛亮《出師表》中的名句“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加以戲謔。

一位智者入世的地方,確實需要反思此事件深層次的問題。對更多同樣面臨發展焦慮的地方,也是如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