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學區房裡的孩子何止996?

如果說有一種房產,又貴又破,那八成是在說學區房。

南京均價最貴的房是學區房,最保值的房還是學區房,這是人盡皆知的,然而學區房品質和居住環境令人憂傷的一言難盡。

為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學習的氛圍,家長們只能硬著頭皮,犧牲生活的質量,花費鉅額的資金。當然這個花費直到現在也依然兼有不錯的投資回報。

除了這些,買或者租住學區房也是為了能節省點通勤的時間,節省點時間在路上就可以多點時間在校外的培訓上。


在南京,學區房裡的孩子何止996?



上午9點到下午9點,一週6天,IT行業對這個工作作息發起了聲勢浩大的討伐。

可這對於雞血家長來說,恐怕還嫌散漫了。

NO.1 | 壹


其實學區房最大的賣點是學習的氛圍,師資雖重要但卻不是最重要的,就是三線公辦學校的教師好歹也是考過了教編的職業教育者,只要肯盡心負責,教好中小學生知識,還是問題不大的。

我們拋開富豪暫且不論(對他們來說非必要),對於普通中產,對於一般家庭來說,買不買學區房是一種篩選機制,在過濾了那些不看重教育的家長同時,聚集了一群注重教育願意雞娃的家長。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錢都不肯掏還說注重教育的都是在扯淡。

既然教育是場投資,對於一個家庭來說,越是有意願重倉的家長越重視教育的概率則越大。

那些踮起腳尖,掏光積蓄的家長,犧牲越大,越是希望投入能有更好的回報。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平庸的,大部分人的智力都是符合正態分佈的,及多數人比較接近,很蠢的少,很聰明的也少。所以自律的氛圍,投入更多在應試教育上才是關鍵。

少一些糟糕原生家庭,就少一分被頑劣小孩攪壞一鍋粥的可能。因此好學區往往氛圍良好,學生更“自律”,因為家長看著,老師盯著。

在他們幼小的世界觀裡,即使不願意,但是校內各種學,課外再各種培訓,不是在學習,就是在去學習的路上,這再正常不過了,因為彷彿所有的同學都要這樣過一生的,996的作息強度在他們身上只能算個起步。

沒什麼花頭,自律的性格習慣就這麼養成。只要不太笨,反覆的培訓下,考學出成績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南京,學區房裡的孩子何止996?



一如南京29中這幾年升學成績一路高歌猛進,壓倒了曾經的一些四大名校,這次高三年級一模與南師附中相差0.06,差點問鼎,而當初錄取的學生生源卻不如幾所老四大。

祕訣就是“自律”,當然也有不少外校家長冷言冷語這是縣中模式是死揪,背離素質教育的大方向。呵呵,你們追求的素質教育可是用應試教育做評判標準,心裡請有點數。


在南京,學區房裡的孩子何止996?



自律是違反人性的,不過在社會中自律的人往往就是管(統)理(治)散漫的人。當然也有散漫的會投胎,他們可以支配自律的人,很多的結果就是古人云:富不過三代。

有幾個高薪的工作不是996?

調侃一句,只有經歷過高強度的學習生涯,才能適應996的工作。

這就是學區房裡的重大意義。

NO.2 | 貳


南京最大的雞娃養殖行政區域是鼓樓區。

這裡有最破最貴的學區房。有校外培訓筆記做的比孩子多的雞血家長。


在南京,學區房裡的孩子何止996?


造型就是這麼個造型,價格就是這麼個價格,力小29中雙學區。二手學區房都是一房一價,小戶型的價格嘛。看下圖吧。


在南京,學區房裡的孩子何止996?



畢竟大多數家長買房的出發點還是為了教育而不是為了房產投資。

我有理由相信,願意承受的家長是真的重視教育。要雞娃到什麼成就,才能對得起這份付出。

再來看鼓樓區的校外培訓規模,就拿行業內的領軍品牌學而思的數量做參考。


在南京,學區房裡的孩子何止996?



百度地圖顯示鼓樓1個區有15家學而思,而南京共有11個區,學而思總數33家。一個鼓樓區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學而思密度最大。

正如前面所說,鼓樓區是高價學區房的代表地區,高價學區房裡藏著雞血家長在雞娃。

沒辦法,誰讓南京中產多呢,從房價結構上來看就知道,南京的高價房不夠高,低價房不低。房價區間比杭州甚至蘇州都更加集中。

富豪們可以有公司或者資產讓下一代繼(揮)承(霍)。中產可沒有公司或者足夠多的資產傳遞下去,他們的收入來自於職業技能,職業技能需要通過專業學習熟稔。

專業學習不存在繼承,如果說存在,那隻能是也重複一邊父輩的路,考學升學,獲取含金量高的專業技能。

鼓樓區作為一個機關事業和科教文衛密集的地區,大量的中產扎堆,今天的學區房高度是歷史環境形成的必然。

孩子們辛苦,難道家長們不辛苦?但是理性的人一邊無奈一邊作出選擇。

NO.3 | 叄


南京的學區房值不值那麼高?這是一句沒意義的問題,供需決定,市場已經給出了答案。價格是用真金白銀買出來的。

有人抱怨,南京高價學區房,升學成績倒數。我搜索了下,似乎這幾年南京在江蘇省的高考成績排到了中上游,有了不少進步。

如果有看官有詳實的數據歡迎私信給我。退一步說,就算還是倒數那也沒法,畢竟買學區房我們是在跟身邊的人競爭,而不是跟在南通的競價,對比要存在相應的基礎。

各個區都有自己的優勢資源,比如建鄴區有大片可開發的地區,過去的十幾年趁著地產黃金十年和青奧會的東風把奧體新城建設的怎麼說呢,瑕不掩瑜,在南京還是最新最高大上的板塊,是蘇皖地區流入的改善人群的首選。

老鼓樓沒地,想搞只能拆遷,唯一的商業頂樑柱湖南路街區,歷經多年拆遷升級,到現在還是依壁雕鑿。新鼓樓,老下關,濱江一帶的建設被河西甩的車尾燈都看不見。

老城區不含學區的地方人口老齡化嚴重,年輕人不願置業居住,房價升值也一般。但是學區房就另當別論了。

所以鼓樓最大的優勢資源一直還緊緊地攥在手裡,就是教育資源和教育氛圍。會主動把鼓樓區的教育資源均衡到全市各區域嗎。鼓樓區看起來很像傻子嗎?


在南京,學區房裡的孩子何止996?



何況從制度上看中小學教育大多區屬,師資相互獨立,不跨區。這也是為什麼公辦跨區名校幾乎沒幾個成功的原因。另一個原因自然是,沒有那麼多的雞血家長雞娃的氛圍。

學區房裡可遠不止996,要麼在學習,要麼就在去學習的路上。

添加匯大人W&X(huidaren777),進南京地區學區房討論QU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