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抖腿的人,

心中住著一臺永動縫紉機;

但凡被旁人提醒“不要抖”,

內心都是拒絕的:

奈何根本就控制不了自己啊!

不過據說,聽了南師諄諄勸告,

99%的人都戒掉了這個壞習氣!

麻衣相法》有云:

搖膝不定者,坐之敗也!

南師 亦說:

抖腿是一種敗相,

會把運氣抖光,把它戒掉才行。

拾 趣 小 故 事 之

曾 國 藩

南懷瑾:人坐著千萬不能抖腿

曾國藩是儒家人物,當時有個英國顯要來訪,他陪客人談話一夜,喝茶嗑瓜子。等他離座站起來時,英國人發現瓜子殼圈出來兩個腳印,表示他坐在那兒幾個鐘頭,兩條腿沒動過!

事實上這種坐法對人體非常健康。所以我一向不坐沙發的,偶爾到外頭必須坐沙發,坐了一下就很難受。坐沙發使人都變成了蝦子,歪斜著身體,開始會很舒服,坐久了精神愈來愈差。

同樣的,我也勸人不要睡沙發床,睡到老來骨頭也會出毛病。中國老式的床是木板,上面鋪稻草。現在睡榻榻米,上面再鋪墊子,睡起來當然舒服多了。

南懷瑾:人坐著千萬不能抖腿


南懷瑾:人坐著千萬不能抖腿


這就好比,

曾國藩在《冰鑑》中所說:

看一個人頭腦夠不夠精細,

不一定要看他的鼻子、眼睛,

只要聽他講話就會知道。

……

1

南懷瑾:人坐著千萬不能抖腿

儒家講「正襟危坐」,危就是正,什麼是正坐是很難講的。以佛法來說,可以講只有毗盧遮那佛的七支坐法才是正坐。儒家的正坐不同,以前的椅子不像沙發,西式沙發坐久了,到老了骨頭容易出毛病。中國舊式的椅子,坐上去沒有辦法彎腰的,非直著腰板坐不可。以前我們作小輩的,有長輩在時,只敢半個屁股坐在椅子上,腰自然直。我常告訴同學們,我三十歲以前沒有蹺過腿坐,就算沒有人看到,我都不敢蹺腿。

身邪行是有身邪行的果報,因此釋迦牟尼佛就教導大家,身不可有邪行。身邪行報是什麼?不健康,多病。兩千多年前,佛就非常注重衛生,現在看起來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在當時的印度,卻是很切中時弊的。這些行為的教育,在小乘經典中特別多。中國人一學起佛來,就看《金剛經》、銀剛經、銅剛經這些大經,所以就少知道佛的行為教育了。


2

南懷瑾:人坐著千萬不能抖腿

腳不要抖,這個動作的習氣要戒掉,不戒掉會倒黴,運氣不佳。一個人千萬不要抖腳,坐在那裡兩腳這樣抖動,有錢則錢抖光,有人則人抖光,家破人亡。如果出家師父,則茅棚都會抖掉,所以抖不得的。

我有好幾個朋友,生意做得好好的,他坐在那裡腿就抖起來。我說不要抖呀,他還說是這個腿自己想抖,不是他故意要抖,而是下意識自然抖的。結果抖了三個月,五百萬就抖光了。

所以這是一個相,威儀莊嚴,莊嚴很重要,不可以抖,要把它戒掉才行。換句話說,你身體想抖,就是氣機不能下行,年紀大一點就易得高血壓了。

3

南懷瑾:人坐著千萬不能抖腿

閔子騫在旁邊是“誾誾如也”,溫和,有條理,看著很舒服。子路呢?“行行如也”,什麼是“行行”?光從書本、知識上,是難以瞭解的,要配合人生經驗,才會知道。從前,看到位當代的大人物,觀察的結果,就懂了“行行如也”這句話,此公說話很簡單,但不斷在動,好像坐不住一樣。這才想到就是子路的“行行如也”。最後孔子下斷語:“若由也,不得其死然。”他說子路將來不得好死。結果孔子看對了,他很遺憾地深深惋惜子路將不得善終。

我們這裡也要注意子路的“行行如也”。譬如有些人坐下來會抖腿,在相人術上,這種人有多少錢都會被他抖光,這是一種“敗相”,不但錢會抖光,事業也會抖光,實際上也就是“行行如也”的一種小動作。人坐就是坐,睡就是睡,坐有坐相,睡有睡相,走有走相,吃有吃相,前面有相,後面有相,真正看相,太不簡單,這是以中國文化中,形名之學作的說明。這是孔子對常在身邊幾個學生人品修養,表現在外形上的一個定評,雖然是簡單一句話,但是很扼要。


南懷瑾:人坐著千萬不能抖腿


南懷瑾先生開示實修案例


我同阿里斯德相處只有兩天的時間,完全能夠感覺得到南老師和東方文化對他的影響,他現在不可能經常到南老師這兒來,但每個月都要給南老師打一次越洋電話,報告自己的學習心得,請南老師指點。

他要他的兒子學中國文化,包括讀中文書,打少林拳;而他的兒子對“太老師”的話都是深信不疑。那天,我們在聊天,他的兒子坐在遠處看電視,南老師發現他的兒子坐的姿勢不太好,兩隻腳在不停地抖。南老師就對他們夫婦講,叫孩子改掉這個習慣,坐的時候姿勢要端正,不要抖腳。

他的太太馬上去把孩子領到南老師的面前,請南老師直接對孩子講,並說,老師的話他一定會聽的。南老師很和氣地對他們的兒子講:坐在那時不要抖腳,抖腳會把一生的財運、一生的好運氣抖掉的,記住了?孩子點點頭,回去坐在那裡,再也不抖腳了。

——練性乾《我讀南懷瑾》

有天晚上,南師飯後跟大家一起說話,說著說著,南師突然停了下來,對我說:“國平啊,坐的時候,不要搖,要坐得穩穩當當,搖來搖去會把運氣搖跑的。”大家都笑了,我知道南師是點化我、提醒我,要注意坐姿。

南師怕我尷尬,接著說:“其實,修行是不分時間和場合的,行住坐臥都可以修行。身體坐直,雙手放在膝蓋上,身子不要搖晃,可能開始不習慣,慢慢地你就會感覺這樣的坐姿很好。”

我照做了後,感覺果然很好,糾正了我多年不雅的坐姿。

——王國平《南懷瑾的最後100天》

摘錄於


南懷瑾先生著述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錄》

《論語別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