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企業績分化 龍頭繼續領跑

奶粉 貝因美 雅士利 蒙牛集團 證券之星 2017-04-03

上市乳企2016年年報陸續揭曉,乳製品行業整體難言樂觀。一線乳企方面,伊利營收超過600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21.80%;蒙牛重回“500億俱樂部”,但增收不增利。部分二線及區域乳企如天潤乳業(行情600419,買入)、燕塘乳業(行情002732,買入)等實現利潤增長。奶粉企業業績則出現分化,合生元、澳優兩家以奶粉加工為主的乳企業績穩健增長,但昔日的奶粉龍頭企業貝因美(行情002570,買入)大幅虧損。

伊利蒙牛繼續領跑

3月31日晚,伊利發佈2016年年報。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606.09億元,同比增長0.4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6.69億元,同比增長21.80%;基本每股收益0.93元。同時,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26.58%,再創行業新高,已連續6年保持在20%以上。

尼爾森數據顯示,報告期內,伊利股份(行情600887,買入)在整體乳品市場的零售額份額為20.0%,比上年增加1.1個百分點,位居市場第一。

具體來看,伊利股份液體乳產品去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95.22億元,較上期增加23.71億元;冷飲產品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1.94億元,較上期增加0.96億元;奶粉及奶製品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4.56億元,較上期減少9.91億元。

2016年,伊利股份新產品表現頗為引人注目,其銷售收入佔比達到22.7%,較上年增加約7個百分點;金典、安慕希、暢輕、金領冠、巧樂茲、甄稀等重點產品的收入佔比達49%,較上年提升3.2個百分點。凱度調研數據顯示,伊利股份常溫液態類乳品的市場滲透率達到77.1%,比上年度提升了0.3個百分點。

蒙牛乳業年報顯示,2016年實現銷售收入537.8億元,同比增長9.7%,重回乳企“500億俱樂部”。不過,儘管業績上漲,蒙牛2016年賬面上卻出現7.5億元虧損。

2016年12月15日,蒙牛曾發佈公告稱,雅士利2016年度將會產生虧損,不僅會衝減蒙牛的營運利潤,而且經審慎考慮其近年來的經營狀況和財務表現,蒙牛將一次性對投資雅士利進行商譽減值計提,因此利潤會出現虧損。

2013年6月,蒙牛以120多億港元溢價收購雅士利,給公司帶來了近50億元的商譽。2016年上半年,雅士利又以12.3億港元收購連續多年虧損的多美滋中國,再次給蒙牛新增了7.18億元商譽。截至2016年上半年,蒙牛商譽達到65.69億元。

高商譽並沒有給蒙牛帶來利潤流入。雅士利自2013年被蒙牛併購開始,業績逐年下滑。2015年,雅士利對蒙牛的利潤貢獻為1.18億元,同比下降64.4%;2016年上半年,雅士利淨利約1500萬元,同比下降86.2%。

值得注意的是,蒙牛本次年報虧損低於此前盈警公告。財報顯示,計提投資雅士利的商譽減值、出售庫存大包粉導致的一次性虧損並未對公司財務造成大的影響。公告表示,公司財務情況非常健康,經營現金流亦大幅增長。

二線及區域乳企業績增長

多家二線及區域乳企實現了營收與淨利潤雙增長。

3月28日,光明乳業(行情600597,買入)公佈2016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光明乳業實現營業總收入202.07億元,同比上升4.3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63億元,同比上升34.63%。

分析人士指出,光明淨利潤同比大漲超30%,主要得益於原奶價格下行降低了乳製品企業的營業成本。光明乳業2016年營業成本為102.48億元,同比下降3.32%,毛利率同比增加3.61個百分點至42.48%。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此前曾表示,光明乳業的優勢在於高端產品和冷鏈技術。佈局新萊特使光明乳業能利用國外上游優質資源,引進先進配方、理念、技術,從而有助於高端產品的發展。不過,光明乳業在除大本營上海之外其他區域的增長仍面臨挑戰。2016年,光明在上海一地實現51億元的營業收入,佔其全國總營收的30%。

其他區域乳企則通過區域深耕提升業績。作為一家老牌區域性乳企,燕塘乳業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1億元,同比增長6.6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6億元,同比增長10.44%。業績增長主要是公司集中推出新品群,形成覆蓋全渠道的立體化營銷網絡。渠道方面,公司在深耕廣東省內市場的同時,在周邊省份的銷售也逐步展開。營銷方面,公司手握有數十萬受眾的微信公眾號窗口,與“滴滴出行”新興社交直播平臺進行跨界聯合推廣,積極探索“互聯網+”新模式。

新疆區域乳企天潤乳業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8.75億元,同比增長48.7%;淨利潤7827.33萬元,同比增長53.9%。報告期內,公司乳業板塊加強銷售市場的開拓,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大對疆外市場的開發力度,累計銷量較上年同期增長;牧業板塊加強對成本的管控,使淨利潤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奶粉企業業績分化

3月14日晚上,澳優交出了國內奶粉企業首份年報。2016年,公司銷售增長30.3%至27.4億元;淨利潤增長320.4%至2.1億元。其中奶粉業務全線增長,當年自有品牌嬰幼兒配方羊奶粉及牛奶粉在全球的銷售額增加約50.8%至約18.2億元。公司表示,淨利潤的暴漲與上年基數較低、旗下核心品牌增長較好有關。

另一家在港股上市的奶粉企業合生元業績也創出新高。公司2016年實現收入65.05億元,同比增長35%;淨利潤9.54億元,同比增長280.7%。公司表示,合生元品牌奶粉穩中有升,收購的澳洲保健品品牌Swisse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在中國開展主動銷售。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整體業績上漲,但其嬰幼兒營養及護理用品銷售收入卻下降3.7%,主要是由素加品牌旗下的中端嬰兒配方奶粉銷量下滑所致。

而昔日的奶粉龍頭企業貝因美在其發佈的業績快報中表示,2016年淨利潤下滑869.94%。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38.87%;淨利潤為-7.98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02億元,下降869.94%。貝因美表示,2016年雖然公司在電商渠道表現強勁,但傳統渠道的銷售業績下滑劇烈,公司經營業績出現較大虧損。

中信建投指出,嬰幼兒奶粉註冊制公佈前市場混亂、競爭激烈,各廠商打起“價格戰”,貝因美沒有積極參與,銷量嚴重下滑,同時2016年的“買贈”活動對貝因美的業績也產生了較大影響。就行業整體來看,2015年新生兒數量的下降對2016年奶粉需求產生直接影響。此外,一二線城市中,國外品牌穩居前列,對公司業績也造成了一定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貝因美的業績鉅虧更像是一種策略。中信建投分析指出,2016年四季度,貝因美業績出現巨幅下降是由於公司對累計形成的遞延所得稅資產3億元進行轉回,同時對個別超額虧損的控股子公司計提壞賬準備6100萬元。

中金公司預計,2017年,在嬰幼兒奶粉行業需求顯著增加、註冊制名單分批出爐的情況下,貝因美作為國產龍頭有望迎來恢復性增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