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企密集IPO:紅星美羚盈利放緩 飛鶴星飛帆毛利近8成'

"

6月以來,乳品企業浙江一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一鳴股份”)、浙江李子園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李子園”)、陝西紅星美羚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紅星美羚”)和中國飛鶴有限公司(下稱“飛鶴乳業”)陸續遞交了招股書,開啟IPO征程。

招股書顯示,這四家乳品企業都有各自的特點。飛鶴乳業的淨利潤規模是雅士利國際、貝因美的20倍以上,營收增速也超過同行;紅星美羚曾是新三板“羊奶第一股”,從新三板退市後擬轉戰創業板,但其最近兩年的財務數據並不樂觀;李子園和一鳴股份都是來自浙江的企業,這兩家公司都或面臨產品結構較單一、銷售區域集中的風險,此外,李子園的第三方回款也值得關注。

飛鶴赴港IPO:超高端“星飛帆”平均成本52元/千克,建議零售價最高527元/千克

7月3日,飛鶴乳業再次遞交了招股書,時隔兩年後重啟港股IPO進程。招股書顯示,飛鶴乳業的主營產品是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及普通嬰幼兒配方奶粉。其中,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又包括超高端“星飛帆”、超高端“臻稚有機”及其他高端產品。

2016-2018年,飛鶴乳業分別實現收入37.24億元、58.87億元和103.9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8.08%(2017年度)和76.52%(2018年度);分別實現利潤4.06億元、11.60億元和22.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5.71%(2017年度)和93.28%(2018年度)。可以看出,飛鶴乳業在2017年和2018年收入、淨利潤皆實現大幅增長,且營收增速高出同行公司同期水平。

2017年和2018年,雅士利國際分別實現收入22.83億元和30.2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3%和32.63%,實現淨利潤-1.8億元和0.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85%和129.07%;貝因美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6.6億元和24.9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6%和-6.38%;實現淨利潤-10.6億元和0.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4%和103.89%。

飛鶴乳業營收增速遠超同行說明市場份額在逐漸擴大,且2018年的營收規模接近雅士利國際和貝因美營收總和的兩倍,淨利潤是雅士利國際和貝因美之和的20多倍。飛鶴乳業淨利潤較高或與高毛利率有關。2016-2018年,飛鶴乳業毛利率分別為54.6%,64.4%和67.5%。

分產品看,收入最高的超高端星飛帆產品毛利率最高。2016-2018年,超高端星飛帆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分別收入7.11億元、24.53億元和51.08億元,佔當期公司總收入的19.1%、41.7%和49.2%,該產品的毛利率分別是75.5%、77.7%和79.3%,接近80%。

"

6月以來,乳品企業浙江一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一鳴股份”)、浙江李子園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李子園”)、陝西紅星美羚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紅星美羚”)和中國飛鶴有限公司(下稱“飛鶴乳業”)陸續遞交了招股書,開啟IPO征程。

招股書顯示,這四家乳品企業都有各自的特點。飛鶴乳業的淨利潤規模是雅士利國際、貝因美的20倍以上,營收增速也超過同行;紅星美羚曾是新三板“羊奶第一股”,從新三板退市後擬轉戰創業板,但其最近兩年的財務數據並不樂觀;李子園和一鳴股份都是來自浙江的企業,這兩家公司都或面臨產品結構較單一、銷售區域集中的風險,此外,李子園的第三方回款也值得關注。

飛鶴赴港IPO:超高端“星飛帆”平均成本52元/千克,建議零售價最高527元/千克

7月3日,飛鶴乳業再次遞交了招股書,時隔兩年後重啟港股IPO進程。招股書顯示,飛鶴乳業的主營產品是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及普通嬰幼兒配方奶粉。其中,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又包括超高端“星飛帆”、超高端“臻稚有機”及其他高端產品。

2016-2018年,飛鶴乳業分別實現收入37.24億元、58.87億元和103.9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8.08%(2017年度)和76.52%(2018年度);分別實現利潤4.06億元、11.60億元和22.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5.71%(2017年度)和93.28%(2018年度)。可以看出,飛鶴乳業在2017年和2018年收入、淨利潤皆實現大幅增長,且營收增速高出同行公司同期水平。

2017年和2018年,雅士利國際分別實現收入22.83億元和30.2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3%和32.63%,實現淨利潤-1.8億元和0.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85%和129.07%;貝因美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6.6億元和24.9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6%和-6.38%;實現淨利潤-10.6億元和0.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4%和103.89%。

飛鶴乳業營收增速遠超同行說明市場份額在逐漸擴大,且2018年的營收規模接近雅士利國際和貝因美營收總和的兩倍,淨利潤是雅士利國際和貝因美之和的20多倍。飛鶴乳業淨利潤較高或與高毛利率有關。2016-2018年,飛鶴乳業毛利率分別為54.6%,64.4%和67.5%。

分產品看,收入最高的超高端星飛帆產品毛利率最高。2016-2018年,超高端星飛帆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分別收入7.11億元、24.53億元和51.08億元,佔當期公司總收入的19.1%、41.7%和49.2%,該產品的毛利率分別是75.5%、77.7%和79.3%,接近80%。

乳企密集IPO:紅星美羚盈利放緩 飛鶴星飛帆毛利近8成

80%的毛利率意味著成本價20元的產品能賣到100元。以超高端星飛帆為例,2018年超高端星飛帆嬰幼兒配方奶粉平均銷售單價為252095千元/噸,平均每千克252.1元,以80%的毛利率計算,其成本在52.2元/千克。而2018年超高端星飛帆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銷售量為20263噸,銷售成本為1055601千元,摺合每千克銷售成本52.1元。

"

6月以來,乳品企業浙江一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一鳴股份”)、浙江李子園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李子園”)、陝西紅星美羚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紅星美羚”)和中國飛鶴有限公司(下稱“飛鶴乳業”)陸續遞交了招股書,開啟IPO征程。

招股書顯示,這四家乳品企業都有各自的特點。飛鶴乳業的淨利潤規模是雅士利國際、貝因美的20倍以上,營收增速也超過同行;紅星美羚曾是新三板“羊奶第一股”,從新三板退市後擬轉戰創業板,但其最近兩年的財務數據並不樂觀;李子園和一鳴股份都是來自浙江的企業,這兩家公司都或面臨產品結構較單一、銷售區域集中的風險,此外,李子園的第三方回款也值得關注。

飛鶴赴港IPO:超高端“星飛帆”平均成本52元/千克,建議零售價最高527元/千克

7月3日,飛鶴乳業再次遞交了招股書,時隔兩年後重啟港股IPO進程。招股書顯示,飛鶴乳業的主營產品是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及普通嬰幼兒配方奶粉。其中,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又包括超高端“星飛帆”、超高端“臻稚有機”及其他高端產品。

2016-2018年,飛鶴乳業分別實現收入37.24億元、58.87億元和103.9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8.08%(2017年度)和76.52%(2018年度);分別實現利潤4.06億元、11.60億元和22.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5.71%(2017年度)和93.28%(2018年度)。可以看出,飛鶴乳業在2017年和2018年收入、淨利潤皆實現大幅增長,且營收增速高出同行公司同期水平。

2017年和2018年,雅士利國際分別實現收入22.83億元和30.2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3%和32.63%,實現淨利潤-1.8億元和0.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85%和129.07%;貝因美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6.6億元和24.9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6%和-6.38%;實現淨利潤-10.6億元和0.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4%和103.89%。

飛鶴乳業營收增速遠超同行說明市場份額在逐漸擴大,且2018年的營收規模接近雅士利國際和貝因美營收總和的兩倍,淨利潤是雅士利國際和貝因美之和的20多倍。飛鶴乳業淨利潤較高或與高毛利率有關。2016-2018年,飛鶴乳業毛利率分別為54.6%,64.4%和67.5%。

分產品看,收入最高的超高端星飛帆產品毛利率最高。2016-2018年,超高端星飛帆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分別收入7.11億元、24.53億元和51.08億元,佔當期公司總收入的19.1%、41.7%和49.2%,該產品的毛利率分別是75.5%、77.7%和79.3%,接近80%。

乳企密集IPO:紅星美羚盈利放緩 飛鶴星飛帆毛利近8成

80%的毛利率意味著成本價20元的產品能賣到100元。以超高端星飛帆為例,2018年超高端星飛帆嬰幼兒配方奶粉平均銷售單價為252095千元/噸,平均每千克252.1元,以80%的毛利率計算,其成本在52.2元/千克。而2018年超高端星飛帆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銷售量為20263噸,銷售成本為1055601千元,摺合每千克銷售成本52.1元。

乳企密集IPO:紅星美羚盈利放緩 飛鶴星飛帆毛利近8成

252.1元/千克(2018年)的銷售價格只是超高端星飛帆產品的平均出廠價。因公司採取的銷售模式主要是經銷模式(2016-2018年經銷商渠道的銷售收入佔當期總收入的77.6%、76.7%和67.5%)),故終端產品單價更高。招股書中,飛鶴披露了產品的建議零售價,超高端星飛帆嬰幼兒配方奶粉三階段奶粉建議零售價分別為527.5元/千克、440元/千克和440元/千克。

"

6月以來,乳品企業浙江一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一鳴股份”)、浙江李子園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李子園”)、陝西紅星美羚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紅星美羚”)和中國飛鶴有限公司(下稱“飛鶴乳業”)陸續遞交了招股書,開啟IPO征程。

招股書顯示,這四家乳品企業都有各自的特點。飛鶴乳業的淨利潤規模是雅士利國際、貝因美的20倍以上,營收增速也超過同行;紅星美羚曾是新三板“羊奶第一股”,從新三板退市後擬轉戰創業板,但其最近兩年的財務數據並不樂觀;李子園和一鳴股份都是來自浙江的企業,這兩家公司都或面臨產品結構較單一、銷售區域集中的風險,此外,李子園的第三方回款也值得關注。

飛鶴赴港IPO:超高端“星飛帆”平均成本52元/千克,建議零售價最高527元/千克

7月3日,飛鶴乳業再次遞交了招股書,時隔兩年後重啟港股IPO進程。招股書顯示,飛鶴乳業的主營產品是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及普通嬰幼兒配方奶粉。其中,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又包括超高端“星飛帆”、超高端“臻稚有機”及其他高端產品。

2016-2018年,飛鶴乳業分別實現收入37.24億元、58.87億元和103.9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8.08%(2017年度)和76.52%(2018年度);分別實現利潤4.06億元、11.60億元和22.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5.71%(2017年度)和93.28%(2018年度)。可以看出,飛鶴乳業在2017年和2018年收入、淨利潤皆實現大幅增長,且營收增速高出同行公司同期水平。

2017年和2018年,雅士利國際分別實現收入22.83億元和30.2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33%和32.63%,實現淨利潤-1.8億元和0.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85%和129.07%;貝因美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6.6億元和24.9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6%和-6.38%;實現淨利潤-10.6億元和0.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4%和103.89%。

飛鶴乳業營收增速遠超同行說明市場份額在逐漸擴大,且2018年的營收規模接近雅士利國際和貝因美營收總和的兩倍,淨利潤是雅士利國際和貝因美之和的20多倍。飛鶴乳業淨利潤較高或與高毛利率有關。2016-2018年,飛鶴乳業毛利率分別為54.6%,64.4%和67.5%。

分產品看,收入最高的超高端星飛帆產品毛利率最高。2016-2018年,超高端星飛帆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分別收入7.11億元、24.53億元和51.08億元,佔當期公司總收入的19.1%、41.7%和49.2%,該產品的毛利率分別是75.5%、77.7%和79.3%,接近80%。

乳企密集IPO:紅星美羚盈利放緩 飛鶴星飛帆毛利近8成

80%的毛利率意味著成本價20元的產品能賣到100元。以超高端星飛帆為例,2018年超高端星飛帆嬰幼兒配方奶粉平均銷售單價為252095千元/噸,平均每千克252.1元,以80%的毛利率計算,其成本在52.2元/千克。而2018年超高端星飛帆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銷售量為20263噸,銷售成本為1055601千元,摺合每千克銷售成本52.1元。

乳企密集IPO:紅星美羚盈利放緩 飛鶴星飛帆毛利近8成

252.1元/千克(2018年)的銷售價格只是超高端星飛帆產品的平均出廠價。因公司採取的銷售模式主要是經銷模式(2016-2018年經銷商渠道的銷售收入佔當期總收入的77.6%、76.7%和67.5%)),故終端產品單價更高。招股書中,飛鶴披露了產品的建議零售價,超高端星飛帆嬰幼兒配方奶粉三階段奶粉建議零售價分別為527.5元/千克、440元/千克和440元/千克。

乳企密集IPO:紅星美羚盈利放緩 飛鶴星飛帆毛利近8成

這意味著,平均成本52元/千克的超高端星飛帆最高可賣到527.5元/千克,而消費者或許需要以成本價10倍的價格購買該產品。

紅星美羚轉戰A股:2018年產品銷量下滑存貨大幅增加,銷售費用率顯著低於同行

2015年,紅星美羚就登陸了新三板,成為“羊奶第一股”,如果能成功登陸創業板,將成為A股“羊奶第一股”。招股書顯示,紅星美羚的主營業務是羊乳製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產品包括嬰幼兒配方乳粉、兒童及成人乳粉等。

2014-2018年,紅星美羚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01億元、2.01億元、2.13億元、2.61億元和3.1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5.87%、0.12%、6.24%、22.54%和20.26%;分別實現淨利潤0.19億元、0.3億元、0.37億元、0.4億元和0.4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3.61%、56.84%、25.89%、7.2%和3.36%。可以看出,紅星美羚的淨利增速從三位數下降至不到5個百分點。

而紅星美羚產品銷量2018年還出現了下滑的趨勢。2016-2018年,紅星美羚兒童及成人乳粉的銷量分別為2272.68噸、2213.03噸和2238.84噸,同比分別增長-2.62%(2017年度)和1.17%(2018年度);嬰幼兒配方乳粉的銷量分別為973.08噸、1504.08噸和1109.53噸,經歷了2017年的大漲之後2018年又大幅下跌。

值得一提的是,紅星美羚在2018年縮減了近一半的銷售費用。2016-2018年,紅星美羚的銷售費用分別為0.3億元、0.48億元和0.27億元,2018年,紅星美羚的銷售費用同比減少了0.21億元,同比減少43.75%,銷售費用率也下降了10多個百分點。若不是大力壓縮0.21億元的銷售費用,紅星美羚2018年度的淨利潤將比2017年大幅下降。

紅星美羚稱銷售費用大幅波動的原因是廣告促銷費變化較大。2016-2018年,公司的廣告促銷費分別為1674.20萬元、3124.33萬元和1138.73萬元,2017年,公司廣告促銷費用較上年增長1450.13萬元,主要原因為當年預提的年度返利、第四季度經銷商返利金額較大,2018年,上述針對性的返利政策結束,當年年度返利金額較上年大幅下降。

而招股書顯示,紅星美羚的銷售費用率也顯著低於同行。2016-2018年,紅星美羚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4.12%、18.51%和8.74%,而同期可比同行公司的銷售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23.34%、23.72%和24.56%,基本維持在23%-25%之間。

紅星美羚稱,公司銷售費用率略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主要因為:(1)公司銷售模式以經銷為主,包括KA商超銷售在內的直銷比例較小,雖然羊乳製品行業起步較晚、市場集中度較低、品牌較為分散且大多知名度不高,急需市場宣傳推廣,但是由於行業資本實力弱、沉澱薄,行業內企業普遍無力進行大規模宣傳,因此相對於牛乳製品中領軍企業伊利股份等,廣告促銷費用和其他市場運營維護成本較低。(2)除澳優乳業外,同行業可比公司中,報告期內銷售的產品主要以液態乳製品為主,對物流運輸的各項要求較高,大多自建物流運輸體系,自行向各銷售區域配送產品,故運輸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重普遍較高。

2018年,紅星美羚的銷售費用率與同行可比公司的平均值相差了15.82個百分點,顯然不是公司所稱的銷售費用率略低於同行。此外,在羊乳製品行業市場集中度較低、品牌較為分散且大多知名度不高的情況下,如果紅星美羚不加大營銷力度,或將在失去非常有利的競爭時機。

此外,紅星美羚2018年度賬面上的存貨也大幅增加。2016-2018年各期末,公司存貨餘額分別為5264.07萬元、5319.13萬元、12964.49萬元,佔同期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5.29%、30.34%、66.39%,2018年年末的存貨餘額比2017年年末增加了43.73%,超過同期營收增速20.26%。

紅星美羚稱,公司存貨中半成品、庫存商品佔比較高。2018年末,公司半成品大幅增加的原因是生鮮羊乳的採購增加,由於生鮮羊乳一經收購後必須在較短時間內加工成易於儲存的各類乳粉基粉,因此公司原材料生鮮羊乳未大幅增長。

資料顯示,2018年生鮮羊乳採購量大幅增長,全年採購較上年增加8978.50噸,增長幅度約46.14%;2018年生鮮羊乳的價格大幅上漲,生鮮羊乳平均採購價格較2017年上漲約69.87%。

也就是說,紅星美羚2018年在生鮮羊乳平均採購價格上漲近70%的情況下,增加約46%的採購量,生鮮羊乳大部分被加工成各類乳粉基粉。上文提到,紅星美羚兩大主營產品在2018年的銷售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存貨的大幅增加或產生跌價損失等風險。

李子園:收入超六成來自華東地區,第三方回款金額波動大

李子園的主營產品是包括含乳飲料、複合蛋白飲料、乳味風味飲料及其他等。與其他乳品公司相似的是,李子園的銷售結構也比較單一,2016-2018年,公司含乳飲料的銷售收入分別為4.26億元、5。78億元和7.6億元,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4.29%、96.12%和96.71%。

招股書顯示,李子園銷售收入來源主要集中分佈於華東地區,2016-2018年,其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3.39億元、4.13億元和5.1億元,分別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的74.95%、68.71%和64.89%,對華東地區依賴程度較高。

此外,李子園的第三方回款值得關注。2016-2018年,公司第三方回款總額分別為16612.02萬元、14958.88萬元和3108.57萬元,佔同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36.66%、24.85%和3.95%,逐年下降,尤其是由2017年的1.5億元下降至2018年的0.31億元,降幅接近80%,波動較大。

第三方回款金額較大是因為李子園經銷商主要為自然人控制的小型商貿公司或個體工商戶,經營方式主要是夫妻、父子、兄弟及其他近親屬共同經營,參與經營人員較少,關鍵崗位如銷售、財務均由家族成員擔任。出於商業慣例以及操作便利性的考慮,公司部分經銷商在往來中採用了實際控制人、股東、前述人員關係密切家庭成員等親屬、員工個人卡預付貨款的情形。

一鳴股份:貨幣資金充裕但資產負債率偏高

招股書顯示,一鳴股份的主營業務是新鮮乳品與烘焙食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連鎖經營,經營模式為“中央工廠+連鎖門店”零售模式,生產方式是集中生產,冷鏈配送,銷售渠道是直營、加盟門店銷售產品。

2016-2018年,一鳴股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2.54億元、15.16億元和17.5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84%(2017年度)和15.8%(2018年度);分別實現淨利潤1.49億元、1.2億元和1.5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79%(2017年度)和31.53%(2018年度)。

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一鳴股份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分別為2.17億元、2.31億元和2.66億元,皆高於同期淨利潤。同時,公司賬面上的貨幣資金也比較多,2016-2018年各年末的貨幣資金分別為1.28億元、2.33億元和3.08億元,佔各期末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7.94%、26.78%和30.34%。

但一鳴股份的資產負債率高於同行。2016-2018年,一鳴股份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9.25%、54.17%和52.01%,雖有降低的趨勢,但依然高於同行公司平均水平。報告期內,一鳴股份可比同行公司資產負債率的平均值分別為39.14%、39.06%和42.44%。

一鳴股份稱,報告期各期末,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主要系公司在連鎖經營模式下,因實行會員充值、儲值卡等預付消費政策,使得流動負債中的預收賬款金額較高。

事實上,一鳴股份賬面上的應付賬款也比較高,2016-2018年年末的金額分別是1.5億元、1.43億元和1.5億元,分別佔期末總資產的21.09%、16.41%和14.75%。(文/公司觀察)

來源: 新浪財經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