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細數中國木雕的十四大流派

中國木雕,分佈極廣,此衰彼興,潮起潮落。由於各地的民俗、文化和資源條件,取材不一,工藝不同,形成了諸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的流派。

這些木雕流派在全國或者當地都極具影響力,除了“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廣東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龍眼木雕”這四大流派被稱為“中國四大木雕”之外,還有其他十餘個木雕流派,同樣異彩紡呈!在此,予以整理彙總,供木友品鑑!

東陽木雕

【轉載】細數中國木雕的十四大流派

浙江省東陽市的木雕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為東陽傳統民間工藝,素以“雕花之鄉”而著稱。

東陽木雕作品的外貌特徵,在於它保留木質的原有色澤和紋理,由於精細打磨,更顯得圓滑細膩、精美光潤。

其木雕技藝之精湛,產品之典雅、精美,馳名中外,據北宋建隆二年(961)所建東陽南寺塔室內發掘出來的木雕佛像考證,距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根據文獻記載,東陽木雕工藝大約始於唐代,發展於宋代,盛於明、清兩代。東陽木雕在表現的題材方面也已十分廣泛,有人物、山水、飛禽、走獸、花卉、魚蟲等,並且以歷史故事為題材的裝飾內容也已開始為東陽木雕所表現。

東陽木雕作為一種藝術流派,是根據建築、傢俱以及多種陳設品製作的各自造型特點,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而形成的,它有一套獨特完備的雕刻技法,其中包括浮雕、圓雕、透空雙面雕、陰雕和彩木雕嵌。

浮雕是東陽木雕藝術的精華,也是獨具東陽木雕特色的工藝形式之一。它是借鑑傳統的散點透視或鳥瞰透視法構圖,然後鏤空雙面雕,或者再通過彩木鑲嵌來完成的。

東陽的淺浮雕,畫面深度一般都在2-5毫米之間,以刻線的表現力來體現物體的主體感。這種淺浮雕,最為人稱道的是“滿地雕刻”,也就是在器物表面,滿雕紋飾,既有立體感,又密不露地,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

東陽木雕作品,在圓雕、建築裝飾、器具裝飾等領域,也有獨到的建樹。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木雕屏風、掛屏是近年來東陽木雕行業在傳統浮雕工藝形式基礎上的一個創新。採用中國畫工筆寫實的手法進行構圖設計,製作的掛屏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尤其雕刻的花卉、飛禽、仕女等圖案最為突出,層次分明、細膩精微,逼真傳神,使人耳目一新。

樂清黃楊木雕

【轉載】細數中國木雕的十四大流派

歷史悠久、風格淳樸的黃楊木雕是以黃楊木做雕刻材料的漢族民間傳統工藝品之一,它利用黃楊木的木質光潔、紋理細膩、色彩莊重的自然形態取材。黃楊木料為乳黃色,作品上漆初呈薑黃色,後變橙黃色,時間愈久,其顏色由淺而深,逐漸變成紅棕色,給人以古樸典雅的美感,更是珍貴。

溫州市樂清是浙江省的黃楊木雕發源地,樂清黃楊木雕和東陽木雕、青田石雕,並稱為"浙江三雕"。樂清黃楊木雕主要流行於樂清市的柳市鎮泮垟後橫村、翁洋街道、樂城街道一帶,傳播至溫州、永嘉、杭州、上海等地。

黃楊木雕的主要材料黃楊,是一種矮小的常綠灌木,生長緩慢。俗話說:"千年難長黃楊木",據《本草綱目》記載:"黃楊性難長,歲僅長一寸,遇閏則反退"。《樂清縣誌》也有類似記載。遇到閏年要返退縮短是形容其生長遲緩。

黃楊木一般要生長四、五十年才能用於雕刻。這種木材大部分直徑只 3~5寸左右,適宜於雕刻小型人物,供案頭欣賞。黃楊木質地堅韌,表面光潔,紋理細膩,硬度適中,色彩黃亮。

黃楊木經精雕細刻磨光後能同象牙雕相媲美。特別是隨著年代的久遠,顏色由淺而深,給人以古樸美觀、別具特色。

廣東金漆木雕(潮州木雕)

【轉載】細數中國木雕的十四大流派

潮州木雕起源於廣東省潮州,但作為一種藝術流派,它還包括明清時期屬於“潮州府”轄內的潮安、潮陽、普甯、饒平、汕頭、惠來、海豐、陸豐和興甯梅縣以及閩南所出的作品。

作品表面貼金,是潮州木雕的一個特徵,這與東陽木雕的作品風格截然不同,所以,它又稱“金木雕”、“金漆木雕”。說“金漆木雕”,是因為有漆的成分,這種漆是為金箔能黏附於木上而特意配置的,同時又起到了防潮、防腐的作用。潮州木雕的髹漆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為常見的“黑漆漆金”,即以黑色漆料作底子,然後鋪上金箔;二是“五彩裝金”,此類款式以建築裝飾件為多,以青綠或紫紅、粉黃裝彩,再以金色烘托,產生金碧輝煌的效果。

潮州木雕的傳統技巧,主要可分為陰刻,浮雕、圓雕、鏤雕等幾種。陰刻的性質近於繪畫,多施於圍屏,題材為梅、蘭、竹、菊。浮雕,圓雕所選題材除佛祖、菩薩、神仙、傳統人物之外,神奇異獸和魚、蝦造型也是常被採用的。鏤雕,又稱通雕,是潮州木雕經常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且多用於建築裝飾上,建築雕刻一般採用杉木,大件的居多。雕刻時,藝匠們不僅以多層次取勝,而且力求結構巧妙和造型生動。所以,潮州木雕所表現的人物形神兼備,景物錯落有致,線條流暢,節奏感強,體現出“多層鏤通,剔透玲瓏”的南方雕刻風格。

潮州木雕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唐朝以前。清代是潮州木雕藝術發展的鼎盛期。技法上,它由單層鏤空發展為多層鏤空;構圖上,由“實實相映”發展為“虛實相生”,畫面由此體現遠近、大小對比強烈的藝術效果。這一時期,潮州木雕人物的臉部,一般都採用深浮雕,遠視時更加傳神,人物身段比例則以5:1為標準,因此,仰視,形象更豐盈、飽滿。

金漆木雕最初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建築裝飾藝術,流傳到南方後,又受到某些地方藝術特色的影響形成為一種木雕流派。它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用金漆木雕來裝飾房屋和廟宇的棟樑、物椽、門楣以及傢俱等,顯得金碧輝煌,給人以富麗莊嚴之感。

作為建築物的裝飾,必須具備年代久而不朽廢,這就決定了木雕在選材料的雕刻製作技法上的特點。這種木雕選用樟木製作,樟木質硬,且含樟腦,螻蟻不能蛀蝕,雕成後需先塗油漆多層,最後貼上金箔。這樣就使木雕成品雖經多年風雨亦不易腐朽,且能保持金色,燦燦發光。建國後,由於政府對金漆木雕行業的重視,廣大的金漆木雕行業的工人,不斷從牙、玉、石雕等姊妹藝術品中吸取適於木雕的某些技法,來豐富自己的創作,使木雕在題材、表現手法和技巧方面都不斷有所創新。

福州木雕(龍眼木雕)

【轉載】細數中國木雕的十四大流派

福建省的福州木雕,也是在建築裝飾、傢俱裝飾和寺廟神像的雕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木雕藝術,它成熟於明末清初。福州木雕以龍眼木為材料,所以,又稱“龍眼木雕”。

龍眼木主要產於閩南一帶。質地略脆,紋理細密,色赭紅。老龍眼木的樹幹,特別是根部,奇形怪狀,為雕塑之良材。木雕藝人利用它的根部及其摺痕疤節,因勢度形,雕成各類人物、鳥獸形象,造型生動穩重,結構優美,既符合解剖原理,又動人、誇張。刀法或斧劈刀鑿,或細膩刻畫,圓渾嫻熟。

福州木雕的題材以人物、動物形象為主。樹根雕刻是福州木雕的獨特品種,所以,過去有人稱福州木雕為“福建天然疤根雕”,也不無道理。福州木雕的外貌特徵在於作品磨光、蓋上漆後,可以永不褪色,始終呈現出一種古樸的銅黃或桔柚黃色澤;若用蜂蠟或川蠟再分別擦一次,就愈顯光潤。有些動物題材的作品,藝人們往往還用骨製成牙齒,用玻璃製成眼睛,這樣作品就更加生動。

清代,福州木雕曾出現三個主要的流派:以大阪村藝人陳天賜為代表的大阪村派,約有30多人,他們早先主要雕刻彌勒佛、十八羅漢、八仙、觀音等神仙佛像,後來有增加了仙女、仕女、動物形象;以象園村柯慶元為代表的象園村派,他們擅長表現蟲草花卉、果盤等,還喜歡雕刻活動的作品,如踏水車、划龍舟等;以雁塔鄉王清清為代表的雁塔派,也稱漆器派,他們主要擅長雕刻圖案花紋,還有和漆器相結合的浮雕花鳥作品。

徽州木雕

【轉載】細數中國木雕的十四大流派

徽州木雕是傳統“徽州四雕“之一。徽州山區盛產木材、建築物絕大多數都是磚木石結構,尤以使用木料為多,所以,就有了木雕藝人發揮聰明才智的用武之地。

舊時,徽州木雕多用於建築物和家庭用具上的裝飾,其分佈之廣在全國首屈一指,遍及城鄉,民居宅院的屏風、窗櫺、攔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民用旦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風采。徽州木雕的題材廣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獸、魚蟲、雲頭、回紋、八寶博古、文字錫聯,以及各種吉祥圖案等。以人物為主的有名人軟事、文學故事、戲曲唱本、宗教神話、民俗風情、民間傳說和社會生活等題材;以山水為素材的,主要是徽州名勝,如黃山、新安江及徽州各縣具有代表性的山水風光;以動物、花木、圖案為內容的,一般呈連續圖樣形式,亦能獨立成畫。

徽州木雕是根據建築物體的部件需要與可能、採用圓雕、浮雕、透雕等表現手法。木雕在徽派吉建築上,通常用於架樑、樑託、簷條、樓層攔板、華板、窗後、欄杆等處、雕花撰朵,富麗繁華。木雕的邊框一般又都雕有纏枝圖案、婉轉流動,琳琅滿目。木雕既考慮美觀,又重視實用,大凡窗子下方、天井四周上方欄板、簷條,採用浮雕較多;在樑託、斗拱、雀替以至月樑上使用圓雕較多。

在傢俱方面,應用木雕較多的是床與衣櫥。這些傢俱一般用高級木材製作,均用朱漆和金箔裝飾木雕的表面,使其更加鮮明生動。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規模,風格拙樸粗獷,以平面淺浮雕手法為主。明中葉以後,隨著徽商財力的增強,炬耀鄉里的意識日益濃厚,木雕藝術也逐漸向精朗細刻過渡,以多層透雕取代平面淺雕成為主流。入清以後,對木雕裝飾美感的追求更為強烈,塗金透鏤,窮根華麗,雖為精工,但有時反而過於繁瑣。

現今,在古徽州所轄縣內木雕精品仍然隨處可見。款縣黃村一家民宅,在樑、仿、櫬、斗拱、雀替上全部精雕細刻,裝飾著靈獸、百鳥、蝙蝠和迴文圖案,佈局嚴謹,造型優美。樓下圍著天井的24屆鏤花隔後門,上半部是連續圖紋漏窗,下半部是浮雕花鳥隔板,連接上下兩半部的中間橫板,則雕刻著戲曲故事,內容皆出自《三國演義》戲文。

在堂前右側登樓的門口上方,有一幅用浮雕與鏤刻相結合的木雕畫,背景是山石岡巒、竹林曲徑,畫中有一位年輕婦人倚間眺望,有一個男子夾著傘,揹著包袱,從山道上走來,這是一幅反映建肩遠祖在外經商發邊回鄉的“商旅迴歸國“。畫面人物長僅盈寸,卻刻得眉眼畢現,栩栩如生,尤其是倚閭婦人凝眸遠望,神態憂戚而專注,流露出盼親人歸來的脈脈情思;行旅男子則是風塵僕僕,行色匆匆,歸心似箭。其構圖之精巧,造型之生動,堪稱現存徽派木雕中的帽品。徽州木雕藝術歷代名工輩出,劉鐵筆、汪晟、汪老五、黃異人、張立夫諸人在方誌中均有記載。他們的木雕藝術代代相傳,現今更加發揚光大。

寧波“朱金木雕”

【轉載】細數中國木雕的十四大流派

浙江寧波的朱金木雕,在海內外頗有影響。它的造型古樸生動,刀法渾厚,金彩相間,熱烈紅火,是一種在木雕上貼金漆朱的木雕藝術。這種藝術效果主要來自漆工的修磨、刮填、彩繪和貼金,所以才有“三分雕,七分漆”的稱譽。

寧波朱金木雕主要應用於民間日用陳設以及佛像、人物雕像和傢俱裝飾。它的人物題材多取之於京劇人物,稱之為“京班體”。這種寧波“京班體”的構圖、格局,都採用立體透視法,並善於作藝術的誇張,人物頭部的比例都比較大,以至於形成“武士無頸,美女無肩,老爺凸肚,英雄挺胸”的獨特的表現程序,引人入勝而妙趣無窮。

朱金木雕尤以神佛像雕刻最負盛名。它著重刻畫神佛的面相,既突出佛神儀表的莊嚴,又善於表現其和藹可親的神態。朱金木雕中,傢俱裝飾特別是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轎,更具地方特色,表現出一種富麗堂皇的氣派,故有“萬工轎”“千工床”之譽。寧波人常說:“一生做人,半世在床”,所以,對木床的雕刻裝飾,特別講究。

寧波金漆木雕床,猶如一座亭臺樓閣,床身、床架、梳妝檯、馬桶箱、點心盒、文具箱等等,一應俱全。床外有層層的樓閣掛麵,床身、床架四周雕鏤圖案與紋飾,再貼金朱漆,非常富麗;說“千工床”,名不虛傳。

劍川木雕

【轉載】細數中國木雕的十四大流派

(張玲/攝)

劍川木雕是雲南劍川縣白族人民創立的一種木雕藝術。劍川縣自唐宋以來,木工人材濟濟,木雕技藝字自古有名。

昆明的三牌坊、建水的石照壁、保山的飛來寺、中甸的歸化寺等等,許多中外聞名的建築裝飾,都有劍川木雕藝人的功勞。

劍川木雕早在唐宋時期,就已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作品之精美,令人驚歎。從大理國時代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間,是劍川木雕繁榮時期。清末政治腐敗,有千年盛譽的木雕藝術一度衰落。

20世紀50年代以後,劍川木雕重新得到生機。老藝人把祖師爺傳給他們精鏤細刻的妙手絕技,如極為複雜的“一起一落,三起三落,五起五落”、“十八學士鬧梅花”、“鳳穿牡丹” 、“松鶴遐傘”、“喜上眉(梅)梢”等藝術手段獻出來古為今用,創作出許多精美的木雕作品,造型高雅華貴,雕工雄厚飽滿,一直營銷港澳、日本、扎伊爾、馬德里、德國、英國等地。

武漢木雕船

【轉載】細數中國木雕的十四大流派

武漢木雕船是我國木雕工藝中的非常獨特的一個藝術品種。作品雕刻藝術,它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武漢木雕船的工藝之所以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與武漢所處的地理環境以及湖北造船業的發達,是密切相關的。湖北木雕船的種類繁多,木帆船、古代漕船、戰船、畫舫、龍舟、鳳舟、綵船等等,應有盡有。武漢木雕船以柏木、黃楊木、紅木等為原材料。

在雕刻藝術上,除了圓雕、浮雕、鏤雕,還有一些獨特的工藝,如淺浮雕去表皮又不傷面;深浮雕深而不傷底,並且注重花紋裝飾、鏤空鎪花和精工制模。它的花紋清晰、勻稱、纖細。

船上的樓閣門窗、欄杆等等也精細入微。它的制模則根據每件產品的不同造型、設計出各種不同結構的零部件。技術上要求方圓規矩,銜接無縫,拆卸自如。

如今,各種精美的武漢木雕船,已遠涉重洋,出口到日本、加拿大、美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鄂南木雕

【轉載】細數中國木雕的十四大流派

鄂南木雕主要出自鄂南的鄂湘蜀三省交界處,那裡山多林密,長期以來造就了一大批木雕藝術家,才形成獨特的木雕藝術流派——舊時稱之為“鹹浦幫”。

木雕內容多體現喜慶、吉祥、長壽,如“全家福”的雕花床,借鑑秦漢時期“鳥蟲書”的表現手法,刻鏤由28個雀子組成的“全家福”三個字,象徵喜鵲臨門,福滿全家。歷史上,鄂南木雕作品所表現的題材,基本上都出自於戲曲任務、神話傳說,當然,動物形象、花鳥亭廊也不少。這些作品大多以鏤雕和浮雕結合,深浮雕與淺浮雕相穿連,表現有情有景、妙趣橫生而又品位無窮的畫面,因此頗具地方特色,藝術個性也非常突出。

通山看櫥

【轉載】細數中國木雕的十四大流派

通山看櫥作為一種木雕藝術,產生於明末清初的湖北通山。“看櫥”實際上是一種裝飾櫥,最初為富裕人家裝飾客廳而設置,並不講究實用,所有就有了“看櫥”之稱。

看櫥以楊木、樟木為材料,先用多塊木版分別進行雕刻,然後總裝而成。通高近2米,寬約1米,厚度為46釐米。它有上下兩大部分。下面部分為櫃狀,五屜並列橫排於上,屜下為長櫃。內容為園林花鳥和人物故事。通山看櫥主要是鏤雕和浮雕的結合,而表現手法又變幻莫測,所以塊塊畫面中的人物花鳥、飛禽走獸都栩栩如生,讓人百看不厭。

夏特日木雕

【轉載】細數中國木雕的十四大流派

夏特日木雕是蒙古族流行的一種木雕藝術。“夏特日”,蒙古語是象棋的意思。夏特日始於何時,無從考證。據說清初已遍佈草原的各個角落。目前所能看到的夏特日是木雕藝術品,也有極少數骨雕蒙古象棋。

夏特日棋子的造型分別為駱駝、馬、獅子和諾顏(“諾顏”,蒙語,指象棋中的將帥,是蒙古族象棋中唯一的人物雕)。這些形象生動的木質圓雕藝術品,都富有濃厚的草原生活氣息。夏特日木雕多采用圓雕與線刻相結合的手法,動物形象豐滿而雄健有力,鬃毛、尾部由於線條的流暢,也增強了整個藝術形象的飛動態勢。在整體造型上,夏特日木雕還往往運用誇張手法,突出作品的個性特徵,取得了理想的表現效果。

泉州木偶雕刻

【轉載】細數中國木雕的十四大流派

福建泉州的木偶雕刻,也是一門很獨特的木雕藝術。泉州木偶用樟木刻制頭坯,經裱褙後,蓋上膠土,磨光後,彩繪而成。

早期的木偶是佛像雕刻鋪製作的,難脫神佛的面貌。到了近代,著名的民間藝人江加走,繼承父業,潛心鑽研木偶技藝,極大地推動了木偶雕刻藝術。所以,泉州木偶也稱江加走木偶。江加走木偶多次出國展覽,受到外國藝術家的盛讚。一些外國博物館珍藏著他的作品。

曲阜楷木雕刻

【轉載】細數中國木雕的十四大流派

楷木雕刻是以曲阜獨有的楷木為材料,而表現出來的一種木雕藝術,肇始於漢代,據說又空子九世孫孔騰所開創。最早的作品為楷木手杖,紋樣比較簡單。

從宋代開始,品種日漸增多,最負盛名的則是楷木如意。清代光緒朝之後,楷木雕刻才真正成為一們藝術,所刻紋樣如龍鳳、花卉、人物,內容生動活潑。

蘇州木雕

【轉載】細數中國木雕的十四大流派

蘇州木雕是一種江蘇省的漢族民間雕刻藝術。蘇州地處水陸交通要衝,為中國沿海地區一大商埠,這為文化交流提供了先決條件,為蘇州木雕藝術至臻完美起到了互補作用。

蘇州木雕在發展中逐漸"細化",各類品種由藝人專門雕刻。如專雕神佛的,專雕傢俱的,還有專做微型小件,包括筆筒、硯盒,以及花卉、魚蟲等藝術品。在木雕形式上,有"實地雕"、"鏤空雕"、"陰雕"、"陽雕"等。一塊平常的木料,經過藝人的構思,雕成一幅錯落有致的立體畫面,起到"自然天成,古樸雅趣"的藝術效果。

除了以上提及的14種地方木雕藝術流派,貴州苗族的龍舟雕、面具雕,南京仿古木雕,湖北大冶木雕,濰坊的紅木嵌銀雕,泰州彩繪木雕等,也同樣享譽海內外!

本文摘自:一羽的博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