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胡哥圖片文字均為原創首發,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

在山西看文物古蹟,每每會被歷朝歷代的各種精美建築所驚豔。上週在山西大同市渾源縣的訪古就被驚豔了一次。

這驚豔當然說的不是前兩天發的那篇關於渾州署衙的文章,而是偶然間訪古看到的古代佛塔。

沒有想到,在這個小小的渾源縣城,不期而遇了這麼美麗而獨特的佛教建築,驚豔於它的美麗和構造的奇特,驚豔於它獨一無二最古老的風信儀。

"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胡哥圖片文字均為原創首發,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

在山西看文物古蹟,每每會被歷朝歷代的各種精美建築所驚豔。上週在山西大同市渾源縣的訪古就被驚豔了一次。

這驚豔當然說的不是前兩天發的那篇關於渾州署衙的文章,而是偶然間訪古看到的古代佛塔。

沒有想到,在這個小小的渾源縣城,不期而遇了這麼美麗而獨特的佛教建築,驚豔於它的美麗和構造的奇特,驚豔於它獨一無二最古老的風信儀。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圓覺寺佛塔現狀

沒錯,藏在大同渾源縣城內的圓覺寺佛塔,將近千年保存完好本身就是個奇蹟,第二個奇蹟就是它擁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可測風向的風信儀。

風信儀是個比較專業的詞彙,也叫風候儀,或者候風儀。我國東漢的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觀測氣象的儀器候風儀。現代的叫法則是風向標。

風信的意思除了指信息之外,主要的意思就是指風向,以及隨著季節變化時吹來的風。古代人經常在詩詞中使用,先來拽個文:

晚來風信好,併發上江船。——唐·張繼《江上送客遊廬山》

屐聲驚雉起,風信報梅開。——宋·陸游《遊前山》

而大同渾源縣圓覺寺佛塔頂上,就有這麼一個罕見的風向標。胡哥則有幸在渾源古城邂逅了它。

"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胡哥圖片文字均為原創首發,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

在山西看文物古蹟,每每會被歷朝歷代的各種精美建築所驚豔。上週在山西大同市渾源縣的訪古就被驚豔了一次。

這驚豔當然說的不是前兩天發的那篇關於渾州署衙的文章,而是偶然間訪古看到的古代佛塔。

沒有想到,在這個小小的渾源縣城,不期而遇了這麼美麗而獨特的佛教建築,驚豔於它的美麗和構造的奇特,驚豔於它獨一無二最古老的風信儀。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圓覺寺佛塔現狀

沒錯,藏在大同渾源縣城內的圓覺寺佛塔,將近千年保存完好本身就是個奇蹟,第二個奇蹟就是它擁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可測風向的風信儀。

風信儀是個比較專業的詞彙,也叫風候儀,或者候風儀。我國東漢的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觀測氣象的儀器候風儀。現代的叫法則是風向標。

風信的意思除了指信息之外,主要的意思就是指風向,以及隨著季節變化時吹來的風。古代人經常在詩詞中使用,先來拽個文:

晚來風信好,併發上江船。——唐·張繼《江上送客遊廬山》

屐聲驚雉起,風信報梅開。——宋·陸游《遊前山》

而大同渾源縣圓覺寺佛塔頂上,就有這麼一個罕見的風向標。胡哥則有幸在渾源古城邂逅了它。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佛塔頂部的風向標

那是一個夏日的上午,我們剛剛從懸空寺遊覽下來,瞭解到渾源縣新開了一個州署,順便去訪訪古。

新修仿古的渾州署衙到底如何,不說也罷,感興趣的可以去翻翻胡哥前面的文章,閱讀將近八萬,贊彈均有,贊比彈多。

失望之餘上網搜了一下附近的文物古蹟,發現第一個推薦的就是圓覺寺和其內的佛塔,遂臨時決定探訪一番。這個決定至今想來還是十分正確的。

這裡要說明一下:胡哥的訪古行,一般不會做嚴格的攻略,只是預先了解個大概方向,驅車行進過程中,臨時起意訪古遊,就為追求那種不期而遇的驚喜。

圓覺寺位於渾源縣城北邊,渾州署衙的東邊,一個叫石橋北巷的巷子裡。頂著烈日循跡而去,走近了就見到一座古香古色的小廟宇。

"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胡哥圖片文字均為原創首發,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

在山西看文物古蹟,每每會被歷朝歷代的各種精美建築所驚豔。上週在山西大同市渾源縣的訪古就被驚豔了一次。

這驚豔當然說的不是前兩天發的那篇關於渾州署衙的文章,而是偶然間訪古看到的古代佛塔。

沒有想到,在這個小小的渾源縣城,不期而遇了這麼美麗而獨特的佛教建築,驚豔於它的美麗和構造的奇特,驚豔於它獨一無二最古老的風信儀。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圓覺寺佛塔現狀

沒錯,藏在大同渾源縣城內的圓覺寺佛塔,將近千年保存完好本身就是個奇蹟,第二個奇蹟就是它擁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可測風向的風信儀。

風信儀是個比較專業的詞彙,也叫風候儀,或者候風儀。我國東漢的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觀測氣象的儀器候風儀。現代的叫法則是風向標。

風信的意思除了指信息之外,主要的意思就是指風向,以及隨著季節變化時吹來的風。古代人經常在詩詞中使用,先來拽個文:

晚來風信好,併發上江船。——唐·張繼《江上送客遊廬山》

屐聲驚雉起,風信報梅開。——宋·陸游《遊前山》

而大同渾源縣圓覺寺佛塔頂上,就有這麼一個罕見的風向標。胡哥則有幸在渾源古城邂逅了它。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佛塔頂部的風向標

那是一個夏日的上午,我們剛剛從懸空寺遊覽下來,瞭解到渾源縣新開了一個州署,順便去訪訪古。

新修仿古的渾州署衙到底如何,不說也罷,感興趣的可以去翻翻胡哥前面的文章,閱讀將近八萬,贊彈均有,贊比彈多。

失望之餘上網搜了一下附近的文物古蹟,發現第一個推薦的就是圓覺寺和其內的佛塔,遂臨時決定探訪一番。這個決定至今想來還是十分正確的。

這裡要說明一下:胡哥的訪古行,一般不會做嚴格的攻略,只是預先了解個大概方向,驅車行進過程中,臨時起意訪古遊,就為追求那種不期而遇的驚喜。

圓覺寺位於渾源縣城北邊,渾州署衙的東邊,一個叫石橋北巷的巷子裡。頂著烈日循跡而去,走近了就見到一座古香古色的小廟宇。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圓覺寺正門

紅牆灰瓦,山門帶前廊,三開間坐落在臺階上,一座國保文物碑立在山門西側。兩側院牆上各有一座小角門。

從外觀看,山門、外牆都有修繕過的痕跡,與巷子南側的古舊民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外向內看去,能看到半截佛塔以及鐘鼓二樓。不過三個門都緊閉。難道說又要擦肩而過嗎?和民房裡的大哥打聽了一下,說是東側的角門內有人看護,可以試試看。

吱呀一聲,胡哥推開角門進入。來不及細看園內景物,一座滄桑高大的佛塔迎面撞滿視野:挺拔、壯觀、秀美,諸如此類的好詞一下子湧上腦海。

"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胡哥圖片文字均為原創首發,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

在山西看文物古蹟,每每會被歷朝歷代的各種精美建築所驚豔。上週在山西大同市渾源縣的訪古就被驚豔了一次。

這驚豔當然說的不是前兩天發的那篇關於渾州署衙的文章,而是偶然間訪古看到的古代佛塔。

沒有想到,在這個小小的渾源縣城,不期而遇了這麼美麗而獨特的佛教建築,驚豔於它的美麗和構造的奇特,驚豔於它獨一無二最古老的風信儀。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圓覺寺佛塔現狀

沒錯,藏在大同渾源縣城內的圓覺寺佛塔,將近千年保存完好本身就是個奇蹟,第二個奇蹟就是它擁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可測風向的風信儀。

風信儀是個比較專業的詞彙,也叫風候儀,或者候風儀。我國東漢的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觀測氣象的儀器候風儀。現代的叫法則是風向標。

風信的意思除了指信息之外,主要的意思就是指風向,以及隨著季節變化時吹來的風。古代人經常在詩詞中使用,先來拽個文:

晚來風信好,併發上江船。——唐·張繼《江上送客遊廬山》

屐聲驚雉起,風信報梅開。——宋·陸游《遊前山》

而大同渾源縣圓覺寺佛塔頂上,就有這麼一個罕見的風向標。胡哥則有幸在渾源古城邂逅了它。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佛塔頂部的風向標

那是一個夏日的上午,我們剛剛從懸空寺遊覽下來,瞭解到渾源縣新開了一個州署,順便去訪訪古。

新修仿古的渾州署衙到底如何,不說也罷,感興趣的可以去翻翻胡哥前面的文章,閱讀將近八萬,贊彈均有,贊比彈多。

失望之餘上網搜了一下附近的文物古蹟,發現第一個推薦的就是圓覺寺和其內的佛塔,遂臨時決定探訪一番。這個決定至今想來還是十分正確的。

這裡要說明一下:胡哥的訪古行,一般不會做嚴格的攻略,只是預先了解個大概方向,驅車行進過程中,臨時起意訪古遊,就為追求那種不期而遇的驚喜。

圓覺寺位於渾源縣城北邊,渾州署衙的東邊,一個叫石橋北巷的巷子裡。頂著烈日循跡而去,走近了就見到一座古香古色的小廟宇。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圓覺寺正門

紅牆灰瓦,山門帶前廊,三開間坐落在臺階上,一座國保文物碑立在山門西側。兩側院牆上各有一座小角門。

從外觀看,山門、外牆都有修繕過的痕跡,與巷子南側的古舊民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外向內看去,能看到半截佛塔以及鐘鼓二樓。不過三個門都緊閉。難道說又要擦肩而過嗎?和民房裡的大哥打聽了一下,說是東側的角門內有人看護,可以試試看。

吱呀一聲,胡哥推開角門進入。來不及細看園內景物,一座滄桑高大的佛塔迎面撞滿視野:挺拔、壯觀、秀美,諸如此類的好詞一下子湧上腦海。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莊嚴挺拔的佛塔

耳邊響起了連續不斷的狗吠聲,一位大嬸不知從何處突然出現,制止了狗狗的吠叫。經過解釋,並捐了一點香火錢,大嬸允許我們靜靜地欣賞古塔。

這樣的古建築,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到它的驚豔之處。資料上說的數據和描述通通活了過來。這座塔建於金正隆三年(1158),高近27米,一說30米。

佛塔全稱圓覺寺釋迦舍利磚塔,當地人叫他小寺塔。因為東北邊還有一座國保單位永安寺,當地人家叫大寺,比圓覺寺更大更早成為國保。

佛塔基礎四周圍了一圈青石欄杆,外面是一片綠地,長滿了青草綠籬,綠意滿眼。在綠色的映稱下,藍天白雲下斑駁的磚紅色佛塔顯得古拙挺拔。

"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胡哥圖片文字均為原創首發,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

在山西看文物古蹟,每每會被歷朝歷代的各種精美建築所驚豔。上週在山西大同市渾源縣的訪古就被驚豔了一次。

這驚豔當然說的不是前兩天發的那篇關於渾州署衙的文章,而是偶然間訪古看到的古代佛塔。

沒有想到,在這個小小的渾源縣城,不期而遇了這麼美麗而獨特的佛教建築,驚豔於它的美麗和構造的奇特,驚豔於它獨一無二最古老的風信儀。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圓覺寺佛塔現狀

沒錯,藏在大同渾源縣城內的圓覺寺佛塔,將近千年保存完好本身就是個奇蹟,第二個奇蹟就是它擁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可測風向的風信儀。

風信儀是個比較專業的詞彙,也叫風候儀,或者候風儀。我國東漢的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觀測氣象的儀器候風儀。現代的叫法則是風向標。

風信的意思除了指信息之外,主要的意思就是指風向,以及隨著季節變化時吹來的風。古代人經常在詩詞中使用,先來拽個文:

晚來風信好,併發上江船。——唐·張繼《江上送客遊廬山》

屐聲驚雉起,風信報梅開。——宋·陸游《遊前山》

而大同渾源縣圓覺寺佛塔頂上,就有這麼一個罕見的風向標。胡哥則有幸在渾源古城邂逅了它。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佛塔頂部的風向標

那是一個夏日的上午,我們剛剛從懸空寺遊覽下來,瞭解到渾源縣新開了一個州署,順便去訪訪古。

新修仿古的渾州署衙到底如何,不說也罷,感興趣的可以去翻翻胡哥前面的文章,閱讀將近八萬,贊彈均有,贊比彈多。

失望之餘上網搜了一下附近的文物古蹟,發現第一個推薦的就是圓覺寺和其內的佛塔,遂臨時決定探訪一番。這個決定至今想來還是十分正確的。

這裡要說明一下:胡哥的訪古行,一般不會做嚴格的攻略,只是預先了解個大概方向,驅車行進過程中,臨時起意訪古遊,就為追求那種不期而遇的驚喜。

圓覺寺位於渾源縣城北邊,渾州署衙的東邊,一個叫石橋北巷的巷子裡。頂著烈日循跡而去,走近了就見到一座古香古色的小廟宇。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圓覺寺正門

紅牆灰瓦,山門帶前廊,三開間坐落在臺階上,一座國保文物碑立在山門西側。兩側院牆上各有一座小角門。

從外觀看,山門、外牆都有修繕過的痕跡,與巷子南側的古舊民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外向內看去,能看到半截佛塔以及鐘鼓二樓。不過三個門都緊閉。難道說又要擦肩而過嗎?和民房裡的大哥打聽了一下,說是東側的角門內有人看護,可以試試看。

吱呀一聲,胡哥推開角門進入。來不及細看園內景物,一座滄桑高大的佛塔迎面撞滿視野:挺拔、壯觀、秀美,諸如此類的好詞一下子湧上腦海。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莊嚴挺拔的佛塔

耳邊響起了連續不斷的狗吠聲,一位大嬸不知從何處突然出現,制止了狗狗的吠叫。經過解釋,並捐了一點香火錢,大嬸允許我們靜靜地欣賞古塔。

這樣的古建築,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到它的驚豔之處。資料上說的數據和描述通通活了過來。這座塔建於金正隆三年(1158),高近27米,一說30米。

佛塔全稱圓覺寺釋迦舍利磚塔,當地人叫他小寺塔。因為東北邊還有一座國保單位永安寺,當地人家叫大寺,比圓覺寺更大更早成為國保。

佛塔基礎四周圍了一圈青石欄杆,外面是一片綠地,長滿了青草綠籬,綠意滿眼。在綠色的映稱下,藍天白雲下斑駁的磚紅色佛塔顯得古拙挺拔。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佛塔下部的磚雕裝飾

那一層層密密的磚簷恰如其分地解釋了密簷似構造的名稱。塔平面八角形,雙層須彌座,一共九層,全部都是磚砌仿木結構而成。塔身幾層就是常見的疊涉手法的屋簷,不需多說。

精彩的就是塔座和塔頂。我們分別來看。

塔座高約四米,有上下兩道束腰,仿木構的屋簷斗拱下,是各種人物動物浮雕。共有三組,有伎樂舞人像40個,力士、花卉、獅子麒麟等動物若干。

最精彩的磚雕像就是這些。人物的神態動作清晰可辨,有的長袖善舞、有的手彈琵琶、有的吹笛拍板,各個姿態各異,神情動人,你不由得不為古代工匠的精彩技藝而讚歎。

"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胡哥圖片文字均為原創首發,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

在山西看文物古蹟,每每會被歷朝歷代的各種精美建築所驚豔。上週在山西大同市渾源縣的訪古就被驚豔了一次。

這驚豔當然說的不是前兩天發的那篇關於渾州署衙的文章,而是偶然間訪古看到的古代佛塔。

沒有想到,在這個小小的渾源縣城,不期而遇了這麼美麗而獨特的佛教建築,驚豔於它的美麗和構造的奇特,驚豔於它獨一無二最古老的風信儀。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圓覺寺佛塔現狀

沒錯,藏在大同渾源縣城內的圓覺寺佛塔,將近千年保存完好本身就是個奇蹟,第二個奇蹟就是它擁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可測風向的風信儀。

風信儀是個比較專業的詞彙,也叫風候儀,或者候風儀。我國東漢的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觀測氣象的儀器候風儀。現代的叫法則是風向標。

風信的意思除了指信息之外,主要的意思就是指風向,以及隨著季節變化時吹來的風。古代人經常在詩詞中使用,先來拽個文:

晚來風信好,併發上江船。——唐·張繼《江上送客遊廬山》

屐聲驚雉起,風信報梅開。——宋·陸游《遊前山》

而大同渾源縣圓覺寺佛塔頂上,就有這麼一個罕見的風向標。胡哥則有幸在渾源古城邂逅了它。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佛塔頂部的風向標

那是一個夏日的上午,我們剛剛從懸空寺遊覽下來,瞭解到渾源縣新開了一個州署,順便去訪訪古。

新修仿古的渾州署衙到底如何,不說也罷,感興趣的可以去翻翻胡哥前面的文章,閱讀將近八萬,贊彈均有,贊比彈多。

失望之餘上網搜了一下附近的文物古蹟,發現第一個推薦的就是圓覺寺和其內的佛塔,遂臨時決定探訪一番。這個決定至今想來還是十分正確的。

這裡要說明一下:胡哥的訪古行,一般不會做嚴格的攻略,只是預先了解個大概方向,驅車行進過程中,臨時起意訪古遊,就為追求那種不期而遇的驚喜。

圓覺寺位於渾源縣城北邊,渾州署衙的東邊,一個叫石橋北巷的巷子裡。頂著烈日循跡而去,走近了就見到一座古香古色的小廟宇。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圓覺寺正門

紅牆灰瓦,山門帶前廊,三開間坐落在臺階上,一座國保文物碑立在山門西側。兩側院牆上各有一座小角門。

從外觀看,山門、外牆都有修繕過的痕跡,與巷子南側的古舊民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外向內看去,能看到半截佛塔以及鐘鼓二樓。不過三個門都緊閉。難道說又要擦肩而過嗎?和民房裡的大哥打聽了一下,說是東側的角門內有人看護,可以試試看。

吱呀一聲,胡哥推開角門進入。來不及細看園內景物,一座滄桑高大的佛塔迎面撞滿視野:挺拔、壯觀、秀美,諸如此類的好詞一下子湧上腦海。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莊嚴挺拔的佛塔

耳邊響起了連續不斷的狗吠聲,一位大嬸不知從何處突然出現,制止了狗狗的吠叫。經過解釋,並捐了一點香火錢,大嬸允許我們靜靜地欣賞古塔。

這樣的古建築,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到它的驚豔之處。資料上說的數據和描述通通活了過來。這座塔建於金正隆三年(1158),高近27米,一說30米。

佛塔全稱圓覺寺釋迦舍利磚塔,當地人叫他小寺塔。因為東北邊還有一座國保單位永安寺,當地人家叫大寺,比圓覺寺更大更早成為國保。

佛塔基礎四周圍了一圈青石欄杆,外面是一片綠地,長滿了青草綠籬,綠意滿眼。在綠色的映稱下,藍天白雲下斑駁的磚紅色佛塔顯得古拙挺拔。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佛塔下部的磚雕裝飾

那一層層密密的磚簷恰如其分地解釋了密簷似構造的名稱。塔平面八角形,雙層須彌座,一共九層,全部都是磚砌仿木結構而成。塔身幾層就是常見的疊涉手法的屋簷,不需多說。

精彩的就是塔座和塔頂。我們分別來看。

塔座高約四米,有上下兩道束腰,仿木構的屋簷斗拱下,是各種人物動物浮雕。共有三組,有伎樂舞人像40個,力士、花卉、獅子麒麟等動物若干。

最精彩的磚雕像就是這些。人物的神態動作清晰可辨,有的長袖善舞、有的手彈琵琶、有的吹笛拍板,各個姿態各異,神情動人,你不由得不為古代工匠的精彩技藝而讚歎。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塔下部束腰部位的磚雕人物動物

這些雕飾都是金元時期的傑作,從那些人物的服飾裝扮和手持樂器來看,多有民族特色,雜糅了漢民族和雁北地區少數民族的特點,對研究古代民族歌舞樂器等文化具有極高的價值。

就在此時,一陣輕微的悅耳鈴聲傳來——叮鈴、叮鈴、叮鈴……原來是各層磚簷上懸掛的簷鈴響了。清脆而悠長,大概這就是所謂的梵音了吧?

鈴聲倏忽而來,疏忽而去,只有短短的幾十秒。剛才還有的一絲暑熱氣息一下子褪去,一股清涼感油然而生。簷鈴輕響,帶來心境的清涼,由此體會出一種神祕的力量。

"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胡哥圖片文字均為原創首發,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

在山西看文物古蹟,每每會被歷朝歷代的各種精美建築所驚豔。上週在山西大同市渾源縣的訪古就被驚豔了一次。

這驚豔當然說的不是前兩天發的那篇關於渾州署衙的文章,而是偶然間訪古看到的古代佛塔。

沒有想到,在這個小小的渾源縣城,不期而遇了這麼美麗而獨特的佛教建築,驚豔於它的美麗和構造的奇特,驚豔於它獨一無二最古老的風信儀。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圓覺寺佛塔現狀

沒錯,藏在大同渾源縣城內的圓覺寺佛塔,將近千年保存完好本身就是個奇蹟,第二個奇蹟就是它擁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可測風向的風信儀。

風信儀是個比較專業的詞彙,也叫風候儀,或者候風儀。我國東漢的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觀測氣象的儀器候風儀。現代的叫法則是風向標。

風信的意思除了指信息之外,主要的意思就是指風向,以及隨著季節變化時吹來的風。古代人經常在詩詞中使用,先來拽個文:

晚來風信好,併發上江船。——唐·張繼《江上送客遊廬山》

屐聲驚雉起,風信報梅開。——宋·陸游《遊前山》

而大同渾源縣圓覺寺佛塔頂上,就有這麼一個罕見的風向標。胡哥則有幸在渾源古城邂逅了它。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佛塔頂部的風向標

那是一個夏日的上午,我們剛剛從懸空寺遊覽下來,瞭解到渾源縣新開了一個州署,順便去訪訪古。

新修仿古的渾州署衙到底如何,不說也罷,感興趣的可以去翻翻胡哥前面的文章,閱讀將近八萬,贊彈均有,贊比彈多。

失望之餘上網搜了一下附近的文物古蹟,發現第一個推薦的就是圓覺寺和其內的佛塔,遂臨時決定探訪一番。這個決定至今想來還是十分正確的。

這裡要說明一下:胡哥的訪古行,一般不會做嚴格的攻略,只是預先了解個大概方向,驅車行進過程中,臨時起意訪古遊,就為追求那種不期而遇的驚喜。

圓覺寺位於渾源縣城北邊,渾州署衙的東邊,一個叫石橋北巷的巷子裡。頂著烈日循跡而去,走近了就見到一座古香古色的小廟宇。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圓覺寺正門

紅牆灰瓦,山門帶前廊,三開間坐落在臺階上,一座國保文物碑立在山門西側。兩側院牆上各有一座小角門。

從外觀看,山門、外牆都有修繕過的痕跡,與巷子南側的古舊民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外向內看去,能看到半截佛塔以及鐘鼓二樓。不過三個門都緊閉。難道說又要擦肩而過嗎?和民房裡的大哥打聽了一下,說是東側的角門內有人看護,可以試試看。

吱呀一聲,胡哥推開角門進入。來不及細看園內景物,一座滄桑高大的佛塔迎面撞滿視野:挺拔、壯觀、秀美,諸如此類的好詞一下子湧上腦海。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莊嚴挺拔的佛塔

耳邊響起了連續不斷的狗吠聲,一位大嬸不知從何處突然出現,制止了狗狗的吠叫。經過解釋,並捐了一點香火錢,大嬸允許我們靜靜地欣賞古塔。

這樣的古建築,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到它的驚豔之處。資料上說的數據和描述通通活了過來。這座塔建於金正隆三年(1158),高近27米,一說30米。

佛塔全稱圓覺寺釋迦舍利磚塔,當地人叫他小寺塔。因為東北邊還有一座國保單位永安寺,當地人家叫大寺,比圓覺寺更大更早成為國保。

佛塔基礎四周圍了一圈青石欄杆,外面是一片綠地,長滿了青草綠籬,綠意滿眼。在綠色的映稱下,藍天白雲下斑駁的磚紅色佛塔顯得古拙挺拔。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佛塔下部的磚雕裝飾

那一層層密密的磚簷恰如其分地解釋了密簷似構造的名稱。塔平面八角形,雙層須彌座,一共九層,全部都是磚砌仿木結構而成。塔身幾層就是常見的疊涉手法的屋簷,不需多說。

精彩的就是塔座和塔頂。我們分別來看。

塔座高約四米,有上下兩道束腰,仿木構的屋簷斗拱下,是各種人物動物浮雕。共有三組,有伎樂舞人像40個,力士、花卉、獅子麒麟等動物若干。

最精彩的磚雕像就是這些。人物的神態動作清晰可辨,有的長袖善舞、有的手彈琵琶、有的吹笛拍板,各個姿態各異,神情動人,你不由得不為古代工匠的精彩技藝而讚歎。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塔下部束腰部位的磚雕人物動物

這些雕飾都是金元時期的傑作,從那些人物的服飾裝扮和手持樂器來看,多有民族特色,雜糅了漢民族和雁北地區少數民族的特點,對研究古代民族歌舞樂器等文化具有極高的價值。

就在此時,一陣輕微的悅耳鈴聲傳來——叮鈴、叮鈴、叮鈴……原來是各層磚簷上懸掛的簷鈴響了。清脆而悠長,大概這就是所謂的梵音了吧?

鈴聲倏忽而來,疏忽而去,只有短短的幾十秒。剛才還有的一絲暑熱氣息一下子褪去,一股清涼感油然而生。簷鈴輕響,帶來心境的清涼,由此體會出一種神祕的力量。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放大看磚雕的細部

塔身一層四周門窗間隔排列,各門都是拱券門,南北兩門拱券上雕刻二龍戲珠,東西兩門拱券上雕刻纏枝花草。除正南方向有拱券大門可開外,其餘三個門都是假門,門上的四排門釘裝飾很逼真,窗戶也是磚雕的假直櫺窗。

南門可開,內部有明代壁畫。不過,塔及四周有欄杆圍著,就無緣得見了。北門很有意思,雖是假門,但門邊雕有一個半掩門的侍者,明明是假的,但卻像是開門準備迎賓一般,惟妙惟肖。這種門飾十分少見,別具趣味。

"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胡哥圖片文字均為原創首發,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

在山西看文物古蹟,每每會被歷朝歷代的各種精美建築所驚豔。上週在山西大同市渾源縣的訪古就被驚豔了一次。

這驚豔當然說的不是前兩天發的那篇關於渾州署衙的文章,而是偶然間訪古看到的古代佛塔。

沒有想到,在這個小小的渾源縣城,不期而遇了這麼美麗而獨特的佛教建築,驚豔於它的美麗和構造的奇特,驚豔於它獨一無二最古老的風信儀。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圓覺寺佛塔現狀

沒錯,藏在大同渾源縣城內的圓覺寺佛塔,將近千年保存完好本身就是個奇蹟,第二個奇蹟就是它擁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可測風向的風信儀。

風信儀是個比較專業的詞彙,也叫風候儀,或者候風儀。我國東漢的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觀測氣象的儀器候風儀。現代的叫法則是風向標。

風信的意思除了指信息之外,主要的意思就是指風向,以及隨著季節變化時吹來的風。古代人經常在詩詞中使用,先來拽個文:

晚來風信好,併發上江船。——唐·張繼《江上送客遊廬山》

屐聲驚雉起,風信報梅開。——宋·陸游《遊前山》

而大同渾源縣圓覺寺佛塔頂上,就有這麼一個罕見的風向標。胡哥則有幸在渾源古城邂逅了它。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佛塔頂部的風向標

那是一個夏日的上午,我們剛剛從懸空寺遊覽下來,瞭解到渾源縣新開了一個州署,順便去訪訪古。

新修仿古的渾州署衙到底如何,不說也罷,感興趣的可以去翻翻胡哥前面的文章,閱讀將近八萬,贊彈均有,贊比彈多。

失望之餘上網搜了一下附近的文物古蹟,發現第一個推薦的就是圓覺寺和其內的佛塔,遂臨時決定探訪一番。這個決定至今想來還是十分正確的。

這裡要說明一下:胡哥的訪古行,一般不會做嚴格的攻略,只是預先了解個大概方向,驅車行進過程中,臨時起意訪古遊,就為追求那種不期而遇的驚喜。

圓覺寺位於渾源縣城北邊,渾州署衙的東邊,一個叫石橋北巷的巷子裡。頂著烈日循跡而去,走近了就見到一座古香古色的小廟宇。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圓覺寺正門

紅牆灰瓦,山門帶前廊,三開間坐落在臺階上,一座國保文物碑立在山門西側。兩側院牆上各有一座小角門。

從外觀看,山門、外牆都有修繕過的痕跡,與巷子南側的古舊民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外向內看去,能看到半截佛塔以及鐘鼓二樓。不過三個門都緊閉。難道說又要擦肩而過嗎?和民房裡的大哥打聽了一下,說是東側的角門內有人看護,可以試試看。

吱呀一聲,胡哥推開角門進入。來不及細看園內景物,一座滄桑高大的佛塔迎面撞滿視野:挺拔、壯觀、秀美,諸如此類的好詞一下子湧上腦海。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莊嚴挺拔的佛塔

耳邊響起了連續不斷的狗吠聲,一位大嬸不知從何處突然出現,制止了狗狗的吠叫。經過解釋,並捐了一點香火錢,大嬸允許我們靜靜地欣賞古塔。

這樣的古建築,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到它的驚豔之處。資料上說的數據和描述通通活了過來。這座塔建於金正隆三年(1158),高近27米,一說30米。

佛塔全稱圓覺寺釋迦舍利磚塔,當地人叫他小寺塔。因為東北邊還有一座國保單位永安寺,當地人家叫大寺,比圓覺寺更大更早成為國保。

佛塔基礎四周圍了一圈青石欄杆,外面是一片綠地,長滿了青草綠籬,綠意滿眼。在綠色的映稱下,藍天白雲下斑駁的磚紅色佛塔顯得古拙挺拔。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佛塔下部的磚雕裝飾

那一層層密密的磚簷恰如其分地解釋了密簷似構造的名稱。塔平面八角形,雙層須彌座,一共九層,全部都是磚砌仿木結構而成。塔身幾層就是常見的疊涉手法的屋簷,不需多說。

精彩的就是塔座和塔頂。我們分別來看。

塔座高約四米,有上下兩道束腰,仿木構的屋簷斗拱下,是各種人物動物浮雕。共有三組,有伎樂舞人像40個,力士、花卉、獅子麒麟等動物若干。

最精彩的磚雕像就是這些。人物的神態動作清晰可辨,有的長袖善舞、有的手彈琵琶、有的吹笛拍板,各個姿態各異,神情動人,你不由得不為古代工匠的精彩技藝而讚歎。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塔下部束腰部位的磚雕人物動物

這些雕飾都是金元時期的傑作,從那些人物的服飾裝扮和手持樂器來看,多有民族特色,雜糅了漢民族和雁北地區少數民族的特點,對研究古代民族歌舞樂器等文化具有極高的價值。

就在此時,一陣輕微的悅耳鈴聲傳來——叮鈴、叮鈴、叮鈴……原來是各層磚簷上懸掛的簷鈴響了。清脆而悠長,大概這就是所謂的梵音了吧?

鈴聲倏忽而來,疏忽而去,只有短短的幾十秒。剛才還有的一絲暑熱氣息一下子褪去,一股清涼感油然而生。簷鈴輕響,帶來心境的清涼,由此體會出一種神祕的力量。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放大看磚雕的細部

塔身一層四周門窗間隔排列,各門都是拱券門,南北兩門拱券上雕刻二龍戲珠,東西兩門拱券上雕刻纏枝花草。除正南方向有拱券大門可開外,其餘三個門都是假門,門上的四排門釘裝飾很逼真,窗戶也是磚雕的假直櫺窗。

南門可開,內部有明代壁畫。不過,塔及四周有欄杆圍著,就無緣得見了。北門很有意思,雖是假門,但門邊雕有一個半掩門的侍者,明明是假的,但卻像是開門準備迎賓一般,惟妙惟肖。這種門飾十分少見,別具趣味。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佛塔下部北門的半掩門侍者

再抬頭,順著簷鈴一直往上看,塔頂(塔剎)的裝飾除了磚砌的剎座,再往上就是鐵做的剎身和兩層相輪以及其固定作用的幾條鐵鏈。

這些都可以忽略,最精彩的就是塔尖(塔剎)部位,它不是常見的佛塔所用的仰月、寶珠之類,而是獨樹一幟,是一隻造型優美的鐵製禽鳥。

這就是最具研究價值的風信儀。有的說上面的是一隻鳳鳥,從放大的照片中看——鳥頭部有冠,翅膀略張,似欲振翅而飛,尾部是三根長羽,呈飄動狀,說是鳳鳥也很像。

"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胡哥圖片文字均為原創首發,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

在山西看文物古蹟,每每會被歷朝歷代的各種精美建築所驚豔。上週在山西大同市渾源縣的訪古就被驚豔了一次。

這驚豔當然說的不是前兩天發的那篇關於渾州署衙的文章,而是偶然間訪古看到的古代佛塔。

沒有想到,在這個小小的渾源縣城,不期而遇了這麼美麗而獨特的佛教建築,驚豔於它的美麗和構造的奇特,驚豔於它獨一無二最古老的風信儀。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圓覺寺佛塔現狀

沒錯,藏在大同渾源縣城內的圓覺寺佛塔,將近千年保存完好本身就是個奇蹟,第二個奇蹟就是它擁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可測風向的風信儀。

風信儀是個比較專業的詞彙,也叫風候儀,或者候風儀。我國東漢的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觀測氣象的儀器候風儀。現代的叫法則是風向標。

風信的意思除了指信息之外,主要的意思就是指風向,以及隨著季節變化時吹來的風。古代人經常在詩詞中使用,先來拽個文:

晚來風信好,併發上江船。——唐·張繼《江上送客遊廬山》

屐聲驚雉起,風信報梅開。——宋·陸游《遊前山》

而大同渾源縣圓覺寺佛塔頂上,就有這麼一個罕見的風向標。胡哥則有幸在渾源古城邂逅了它。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佛塔頂部的風向標

那是一個夏日的上午,我們剛剛從懸空寺遊覽下來,瞭解到渾源縣新開了一個州署,順便去訪訪古。

新修仿古的渾州署衙到底如何,不說也罷,感興趣的可以去翻翻胡哥前面的文章,閱讀將近八萬,贊彈均有,贊比彈多。

失望之餘上網搜了一下附近的文物古蹟,發現第一個推薦的就是圓覺寺和其內的佛塔,遂臨時決定探訪一番。這個決定至今想來還是十分正確的。

這裡要說明一下:胡哥的訪古行,一般不會做嚴格的攻略,只是預先了解個大概方向,驅車行進過程中,臨時起意訪古遊,就為追求那種不期而遇的驚喜。

圓覺寺位於渾源縣城北邊,渾州署衙的東邊,一個叫石橋北巷的巷子裡。頂著烈日循跡而去,走近了就見到一座古香古色的小廟宇。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圓覺寺正門

紅牆灰瓦,山門帶前廊,三開間坐落在臺階上,一座國保文物碑立在山門西側。兩側院牆上各有一座小角門。

從外觀看,山門、外牆都有修繕過的痕跡,與巷子南側的古舊民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外向內看去,能看到半截佛塔以及鐘鼓二樓。不過三個門都緊閉。難道說又要擦肩而過嗎?和民房裡的大哥打聽了一下,說是東側的角門內有人看護,可以試試看。

吱呀一聲,胡哥推開角門進入。來不及細看園內景物,一座滄桑高大的佛塔迎面撞滿視野:挺拔、壯觀、秀美,諸如此類的好詞一下子湧上腦海。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莊嚴挺拔的佛塔

耳邊響起了連續不斷的狗吠聲,一位大嬸不知從何處突然出現,制止了狗狗的吠叫。經過解釋,並捐了一點香火錢,大嬸允許我們靜靜地欣賞古塔。

這樣的古建築,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到它的驚豔之處。資料上說的數據和描述通通活了過來。這座塔建於金正隆三年(1158),高近27米,一說30米。

佛塔全稱圓覺寺釋迦舍利磚塔,當地人叫他小寺塔。因為東北邊還有一座國保單位永安寺,當地人家叫大寺,比圓覺寺更大更早成為國保。

佛塔基礎四周圍了一圈青石欄杆,外面是一片綠地,長滿了青草綠籬,綠意滿眼。在綠色的映稱下,藍天白雲下斑駁的磚紅色佛塔顯得古拙挺拔。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佛塔下部的磚雕裝飾

那一層層密密的磚簷恰如其分地解釋了密簷似構造的名稱。塔平面八角形,雙層須彌座,一共九層,全部都是磚砌仿木結構而成。塔身幾層就是常見的疊涉手法的屋簷,不需多說。

精彩的就是塔座和塔頂。我們分別來看。

塔座高約四米,有上下兩道束腰,仿木構的屋簷斗拱下,是各種人物動物浮雕。共有三組,有伎樂舞人像40個,力士、花卉、獅子麒麟等動物若干。

最精彩的磚雕像就是這些。人物的神態動作清晰可辨,有的長袖善舞、有的手彈琵琶、有的吹笛拍板,各個姿態各異,神情動人,你不由得不為古代工匠的精彩技藝而讚歎。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塔下部束腰部位的磚雕人物動物

這些雕飾都是金元時期的傑作,從那些人物的服飾裝扮和手持樂器來看,多有民族特色,雜糅了漢民族和雁北地區少數民族的特點,對研究古代民族歌舞樂器等文化具有極高的價值。

就在此時,一陣輕微的悅耳鈴聲傳來——叮鈴、叮鈴、叮鈴……原來是各層磚簷上懸掛的簷鈴響了。清脆而悠長,大概這就是所謂的梵音了吧?

鈴聲倏忽而來,疏忽而去,只有短短的幾十秒。剛才還有的一絲暑熱氣息一下子褪去,一股清涼感油然而生。簷鈴輕響,帶來心境的清涼,由此體會出一種神祕的力量。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放大看磚雕的細部

塔身一層四周門窗間隔排列,各門都是拱券門,南北兩門拱券上雕刻二龍戲珠,東西兩門拱券上雕刻纏枝花草。除正南方向有拱券大門可開外,其餘三個門都是假門,門上的四排門釘裝飾很逼真,窗戶也是磚雕的假直櫺窗。

南門可開,內部有明代壁畫。不過,塔及四周有欄杆圍著,就無緣得見了。北門很有意思,雖是假門,但門邊雕有一個半掩門的侍者,明明是假的,但卻像是開門準備迎賓一般,惟妙惟肖。這種門飾十分少見,別具趣味。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佛塔下部北門的半掩門侍者

再抬頭,順著簷鈴一直往上看,塔頂(塔剎)的裝飾除了磚砌的剎座,再往上就是鐵做的剎身和兩層相輪以及其固定作用的幾條鐵鏈。

這些都可以忽略,最精彩的就是塔尖(塔剎)部位,它不是常見的佛塔所用的仰月、寶珠之類,而是獨樹一幟,是一隻造型優美的鐵製禽鳥。

這就是最具研究價值的風信儀。有的說上面的是一隻鳳鳥,從放大的照片中看——鳥頭部有冠,翅膀略張,似欲振翅而飛,尾部是三根長羽,呈飄動狀,說是鳳鳥也很像。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還有細節看不太清,據資料,鳳鳥棲立在圓盤上,有一竿上連鳥腹,與兩隻鳥腿呈三足鼎立狀。盤下由一段套筒與塔剎的剎杆相連。有風來,則套筒和上部圓盤、鳳鳥一起轉動,鳥首所指即是風向。

在古代,風向不僅僅指的就是風向,還有諸多功能,最玄的就是用來預測事件的變化。在唐朝預言大家、也是天文學家的李淳風所著的《觀象玩佔》中,對於相風有一整套完整的記錄。裡面就記錄了候風鳥的造法:

“候風必處高平遠暢之地,立五丈竿。……或以竿首作盤,上作三足鳥,兩足連上外立,一足系下內轉,風來則鳥轉,回首向之。”

對照古籍記載,再來看圓覺寺佛塔頂部的鳳鳥構造,是不是十分吻合?而且,古籍裡說的是三足鳥,看成是金烏也是可以的。只不過,金烏沒有鳳級別高而已。

據古建專家李乾朗考證,這是“中國現存最古的風信儀”。這隻鐵鳳鳥可以隨風向而轉動,觀之就可以辨風向。不誇張地說,這就是古代的氣象站。

圓覺寺塔是渾源古城的最高點,在最高點上,古人制作了鐵鳳鳥觀測風向。鳳或者三足烏為吉祥瑞鳥,以之測風向寄託了人們祈求上天風調雨順的嚮往。所以,立於塔頂的鳳鳥不僅科學實用,還具有很好的吉祥寓意。古人的聰明智慧於此可見一斑。

"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胡哥圖片文字均為原創首發,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

在山西看文物古蹟,每每會被歷朝歷代的各種精美建築所驚豔。上週在山西大同市渾源縣的訪古就被驚豔了一次。

這驚豔當然說的不是前兩天發的那篇關於渾州署衙的文章,而是偶然間訪古看到的古代佛塔。

沒有想到,在這個小小的渾源縣城,不期而遇了這麼美麗而獨特的佛教建築,驚豔於它的美麗和構造的奇特,驚豔於它獨一無二最古老的風信儀。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圓覺寺佛塔現狀

沒錯,藏在大同渾源縣城內的圓覺寺佛塔,將近千年保存完好本身就是個奇蹟,第二個奇蹟就是它擁有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可測風向的風信儀。

風信儀是個比較專業的詞彙,也叫風候儀,或者候風儀。我國東漢的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觀測氣象的儀器候風儀。現代的叫法則是風向標。

風信的意思除了指信息之外,主要的意思就是指風向,以及隨著季節變化時吹來的風。古代人經常在詩詞中使用,先來拽個文:

晚來風信好,併發上江船。——唐·張繼《江上送客遊廬山》

屐聲驚雉起,風信報梅開。——宋·陸游《遊前山》

而大同渾源縣圓覺寺佛塔頂上,就有這麼一個罕見的風向標。胡哥則有幸在渾源古城邂逅了它。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佛塔頂部的風向標

那是一個夏日的上午,我們剛剛從懸空寺遊覽下來,瞭解到渾源縣新開了一個州署,順便去訪訪古。

新修仿古的渾州署衙到底如何,不說也罷,感興趣的可以去翻翻胡哥前面的文章,閱讀將近八萬,贊彈均有,贊比彈多。

失望之餘上網搜了一下附近的文物古蹟,發現第一個推薦的就是圓覺寺和其內的佛塔,遂臨時決定探訪一番。這個決定至今想來還是十分正確的。

這裡要說明一下:胡哥的訪古行,一般不會做嚴格的攻略,只是預先了解個大概方向,驅車行進過程中,臨時起意訪古遊,就為追求那種不期而遇的驚喜。

圓覺寺位於渾源縣城北邊,渾州署衙的東邊,一個叫石橋北巷的巷子裡。頂著烈日循跡而去,走近了就見到一座古香古色的小廟宇。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圓覺寺正門

紅牆灰瓦,山門帶前廊,三開間坐落在臺階上,一座國保文物碑立在山門西側。兩側院牆上各有一座小角門。

從外觀看,山門、外牆都有修繕過的痕跡,與巷子南側的古舊民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外向內看去,能看到半截佛塔以及鐘鼓二樓。不過三個門都緊閉。難道說又要擦肩而過嗎?和民房裡的大哥打聽了一下,說是東側的角門內有人看護,可以試試看。

吱呀一聲,胡哥推開角門進入。來不及細看園內景物,一座滄桑高大的佛塔迎面撞滿視野:挺拔、壯觀、秀美,諸如此類的好詞一下子湧上腦海。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莊嚴挺拔的佛塔

耳邊響起了連續不斷的狗吠聲,一位大嬸不知從何處突然出現,制止了狗狗的吠叫。經過解釋,並捐了一點香火錢,大嬸允許我們靜靜地欣賞古塔。

這樣的古建築,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到它的驚豔之處。資料上說的數據和描述通通活了過來。這座塔建於金正隆三年(1158),高近27米,一說30米。

佛塔全稱圓覺寺釋迦舍利磚塔,當地人叫他小寺塔。因為東北邊還有一座國保單位永安寺,當地人家叫大寺,比圓覺寺更大更早成為國保。

佛塔基礎四周圍了一圈青石欄杆,外面是一片綠地,長滿了青草綠籬,綠意滿眼。在綠色的映稱下,藍天白雲下斑駁的磚紅色佛塔顯得古拙挺拔。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佛塔下部的磚雕裝飾

那一層層密密的磚簷恰如其分地解釋了密簷似構造的名稱。塔平面八角形,雙層須彌座,一共九層,全部都是磚砌仿木結構而成。塔身幾層就是常見的疊涉手法的屋簷,不需多說。

精彩的就是塔座和塔頂。我們分別來看。

塔座高約四米,有上下兩道束腰,仿木構的屋簷斗拱下,是各種人物動物浮雕。共有三組,有伎樂舞人像40個,力士、花卉、獅子麒麟等動物若干。

最精彩的磚雕像就是這些。人物的神態動作清晰可辨,有的長袖善舞、有的手彈琵琶、有的吹笛拍板,各個姿態各異,神情動人,你不由得不為古代工匠的精彩技藝而讚歎。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塔下部束腰部位的磚雕人物動物

這些雕飾都是金元時期的傑作,從那些人物的服飾裝扮和手持樂器來看,多有民族特色,雜糅了漢民族和雁北地區少數民族的特點,對研究古代民族歌舞樂器等文化具有極高的價值。

就在此時,一陣輕微的悅耳鈴聲傳來——叮鈴、叮鈴、叮鈴……原來是各層磚簷上懸掛的簷鈴響了。清脆而悠長,大概這就是所謂的梵音了吧?

鈴聲倏忽而來,疏忽而去,只有短短的幾十秒。剛才還有的一絲暑熱氣息一下子褪去,一股清涼感油然而生。簷鈴輕響,帶來心境的清涼,由此體會出一種神祕的力量。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放大看磚雕的細部

塔身一層四周門窗間隔排列,各門都是拱券門,南北兩門拱券上雕刻二龍戲珠,東西兩門拱券上雕刻纏枝花草。除正南方向有拱券大門可開外,其餘三個門都是假門,門上的四排門釘裝飾很逼真,窗戶也是磚雕的假直櫺窗。

南門可開,內部有明代壁畫。不過,塔及四周有欄杆圍著,就無緣得見了。北門很有意思,雖是假門,但門邊雕有一個半掩門的侍者,明明是假的,但卻像是開門準備迎賓一般,惟妙惟肖。這種門飾十分少見,別具趣味。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佛塔下部北門的半掩門侍者

再抬頭,順著簷鈴一直往上看,塔頂(塔剎)的裝飾除了磚砌的剎座,再往上就是鐵做的剎身和兩層相輪以及其固定作用的幾條鐵鏈。

這些都可以忽略,最精彩的就是塔尖(塔剎)部位,它不是常見的佛塔所用的仰月、寶珠之類,而是獨樹一幟,是一隻造型優美的鐵製禽鳥。

這就是最具研究價值的風信儀。有的說上面的是一隻鳳鳥,從放大的照片中看——鳥頭部有冠,翅膀略張,似欲振翅而飛,尾部是三根長羽,呈飄動狀,說是鳳鳥也很像。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還有細節看不太清,據資料,鳳鳥棲立在圓盤上,有一竿上連鳥腹,與兩隻鳥腿呈三足鼎立狀。盤下由一段套筒與塔剎的剎杆相連。有風來,則套筒和上部圓盤、鳳鳥一起轉動,鳥首所指即是風向。

在古代,風向不僅僅指的就是風向,還有諸多功能,最玄的就是用來預測事件的變化。在唐朝預言大家、也是天文學家的李淳風所著的《觀象玩佔》中,對於相風有一整套完整的記錄。裡面就記錄了候風鳥的造法:

“候風必處高平遠暢之地,立五丈竿。……或以竿首作盤,上作三足鳥,兩足連上外立,一足系下內轉,風來則鳥轉,回首向之。”

對照古籍記載,再來看圓覺寺佛塔頂部的鳳鳥構造,是不是十分吻合?而且,古籍裡說的是三足鳥,看成是金烏也是可以的。只不過,金烏沒有鳳級別高而已。

據古建專家李乾朗考證,這是“中國現存最古的風信儀”。這隻鐵鳳鳥可以隨風向而轉動,觀之就可以辨風向。不誇張地說,這就是古代的氣象站。

圓覺寺塔是渾源古城的最高點,在最高點上,古人制作了鐵鳳鳥觀測風向。鳳或者三足烏為吉祥瑞鳥,以之測風向寄託了人們祈求上天風調雨順的嚮往。所以,立於塔頂的鳳鳥不僅科學實用,還具有很好的吉祥寓意。古人的聰明智慧於此可見一斑。

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中國唯一擁有風信鳥裝置的磚雕密簷佛塔

多挺拔端莊的佛塔

佛塔頂安置候風鳥不僅僅是圓覺寺有,廣州懷聖寺塔頂過去也有一隻候風雞;雲南大理崇聖寺千尋塔頂也有候風大鵬鳥。但是,它們都在歷史滄桑中蕩然無存,唯有山西大同圓覺寺佛塔頂的候風鳥保存至今。大家想想看,它的文物價值該有多大,能夠見到它是不是足夠幸運!

圍著佛塔仔仔細細看了兩圈,一會兒拍,一會兒看,仰著脖子都酸了,就這還看不夠。心裡不由得對當地人有點羨慕嫉妒恨——這麼美的東西卻能隨時隨地想咋看咋看,妒忌死了。

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胡哥一步三回頭地走出院門。心裡一會兒滿足得要膨脹,一會兒就又空落落的。我知道,緣分也許就此一回。

從資料裡得知,佛塔歷代也經過幾次修葺,還經歷過幾次大的地震。所幸磚塔用料考究,建築結構合理,八百多年的風雨滄桑,僅僅是使它的容顏更加滄桑,但整個塔體完好無損。

世界那麼大,美好的事物那麼多,能夠得見就是幸事。所謂旅行,其實就是一個發現美的過程,一個從文化深處尋找認同的過程。這麼美的古佛塔,借用馬未都老爺子的話說:入我眼即我有。

圓覺寺佛塔,我們有緣再見。

參考資料:《穿牆透壁:剖視中國經典古建築》李乾朗著

《建築藝術中的科學技術——以雁北遼金佛教四塔為例的研究》王建成

百度百科:圓覺寺塔 候風鳥

關注胡哥,帶給你更多好看的文章。


山西大同渾源縣渾州署衙對外開放,實地看了卻讓人難以言說

婚姻悲劇雙方對簿公堂,山西農村儒生挺身而出造就一段傳奇

寨門寨堡加關隘,三位一體防禦敵人的山西古村

300多年的古代關隘現身山西平順農村,見證晉陽古道滄桑

北大研究生畢業的上黨抗日先驅嶽增瑜

土地買賣如何防止被坑?山西農村這塊石碑告訴你該注意啥

自駕遊寧夏,在西夏王陵前感受千年蒼涼帝王氣概

山西人摳門不是蓋的,鍊鐵廢物坩堝,捨不得扔用來修路蓋城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