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克疾:為什麼“廢鈔令”讓莫迪支持率飆升?

莫迪 經濟 商鞅 政治 盤古智庫 2017-05-26

毛克疾:為什麼“廢鈔令”讓莫迪支持率飆升?

毛克疾:為什麼“廢鈔令”讓莫迪支持率飆升?

引子

雖然莫迪的廢鈔令為印度經濟帶來了大量混亂,為老百姓生活頻添了諸多不便,其長期政策效果也不明朗,但是印度民眾對於廢鈔令卻表現出了令人意外的理解和支持。這一點在今年3月份初的北方邦選舉中體現的淋漓盡致: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黨(BJP)在北方邦立法會的403個席位中贏得了324個之多,這在人口眾多、宗教多元、種姓割裂的北方邦是史上罕見的大勝。在這輪選舉中,廢鈔令不僅沒有令莫迪背上任何政治負擔,反而成為他的寶貴政治資產。正是廢鈔令展現了莫迪強大的執行力和宏大的改革敘事,激起了渴望變革的洶湧民意,而在這股民意大潮的衝擊下,傳統的政治經濟分析逐漸變得支離破碎,不再切題。

毛克疾:為什麼“廢鈔令”讓莫迪支持率飆升?

效果有限的“廢鈔令”

在嚴謹的政治經濟分析中, “廢鈔令”始終充滿爭議。為了打擊“黑錢”,莫迪2016年11月9日突然下令面額500和1000盧比紙幣(約相當於50和100人民幣)立刻停止流通,這使得佔幣值86%的紙幣在一夜之間失去效力。對於現金交易佔90%的印度來說,破壞性的市場混亂和“踩踏效應”接踵而至。幾百萬中小企業、個體戶幾乎完全依賴現金交易,“廢鈔令”使他們瞬間失去流動資金,老百姓正常的商務和生活難以為繼,平時熙熙攘攘的市場也變得門庭冷落。此外,很多人放下手中的正常生產活動,加入到銀行門前的幾公里長的換鈔大軍中,這嚴重影響經濟秩序。

按原計劃,“廢鈔令”將通過限額兌換,將難以證明來源的黑錢大量清除,只留下“誠實”的財富。然而,截至2016年12月30日的最後期限,印度各銀行共收到了大約15.4萬億(約合1.54萬億人民幣)盧比價值的紙幣,佔到廢除令涵蓋價值的97%。這表明雖然印度付出了高昂的經濟和社會代價,但廢鈔令預設效果並未達到。通過各種各樣“螞蟻搬家”的方法,大量來源不明的現金不僅流回到銀行,還因此洗白。

此外,廢鈔令雖然打擊了黑錢存量,但是滋生黑色經濟的土壤並未消除。新幣舊幣除了防偽之外沒有本質上的不同,也根本不存在傳說中的“追蹤定位”功能,因此廢鈔令頒佈以後,印度政府已經查獲多起用新幣偷逃稅款、腐敗行賄的事件。此外,根據印度一項稅務調查,在印度整個黑色經濟中,只有6%的以現金的形式存在,其餘都被投資在政權、地產、珠寶中,對此廢鈔令根本無法起效。

“天道好輪迴?”

雖然廢鈔令短期帶來了破壞性影響,長期效果又難以判斷,但是印度普通民眾卻對廢鈔令出人預料的支持和理解。雖然500和1000盧比幣值並不高,但是對於佔印度大部分的普通民眾來說卻仍是一大筆錢。例如,根據印度媒體Scroll.in的深層調查,在新德里,公司聘用司機平均月收入約為15,000 盧比(約合1,500人民幣),刨去家庭開支,他們很難存下大額現金,因此兌換新幣並非難事;而司機的月薪高於90%的其他印度民眾,因為大多數人的月均收入在3,500至7,500之間,對於這些人廢鈔令簡直無關緊要;但是對企業高管來說,司機的月薪卻僅相當於他們半天的收入,因此對於他們來說廢鈔令才是真正的麻煩。

在收入分析的框架下就能明白,為什麼看似跛腳的廢鈔令仍得到大量民眾支持——因為他們不僅絕少受廢鈔令波及,反而在心理和物質上獲得了“雙豐收”。很多窮人為富人充當“換鈔黃牛”而獲得豐厚的物質報酬;而更多的窮人在看到官員、商人、地主這些平時高高在上的人為換鈔而愁眉苦臉、提心吊膽時就獲得了某種“幸災樂禍”的快感。

由於印度長期存在的社會不公、巨大的貧富差距和森嚴的社會等級,印度各階層面對廢鈔令自然難以產生共鳴。當富人抱怨廢鈔令侵犯財產、銀行態度惡劣,政府胡作非為時,窮人卻發現這些富人大驚小怪的現象在底層社會無非日常遭遇而已,只不過平時富人總有辦法用金錢和特權擺平,但這一次廢鈔令卻沒有饒過富人,反而使他們遭報應。這樣一來,莫迪的廢鈔令就成了民眾心目中的代表正義的“天道輪迴”,使他們在長期壓抑後獲得了“幸災樂禍”的滿足感,說出了那句隱忍已久的“真想不到,你也有今天”。

廢鈔令背後的政治敘事

如果廢鈔令僅僅是“替天行道”為窮人出氣,就難以解釋莫迪此後獲得的持續高支持率。廢鈔令之所以能在民眾中產生為莫迪帶來持續的政治紅利,是因為它被塑造為莫迪改革敘事的典範。

廢鈔令之於莫迪,用我國“徙木立信”的典故來說明再恰當不過:商鞅想要實施改革卻擔心百姓不信任,於是他立下一根木杆,規定只要有人能將木杆搬到北門就賞賜黃金。百姓對此不屑一顧,沒人願意去搬,於是商鞅又提高了賞賜。這時有一個人搬木杆到北門,商鞅立即兌現了賞賜,以表明取信於民。這樣一來,商鞅的改革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搬木杆本身對於商鞅來說無關宏旨,重要的是能夠獲得民眾的信任,而凝結改革共識。同理,對於莫迪政府來說廢鈔令本身是否會影響印度經濟,是否能帶來政策變局都不再重要,因為廢鈔令外部效應遠遠超過其本身的內涵,重要的是能否向印度民眾昭示莫迪政府堅定的改革決心和強大的政策執行力。

雖然在印度號稱“劫富濟貧”的民粹政客並不罕見,但是光說不練的多,真拿利益集團開刀的少。平民百姓見到平時趾高氣昂的社會上層在莫迪的廢鈔令面前不得不提心吊膽,忍受換鈔之苦時,廢鈔令就成了 “言出必行”的典範,而他們對於莫迪的信任也就陡然上升。此時,莫迪巧妙的利用了民眾“幸災樂禍”和“期待改變”的心理,把廢鈔令塑造為深化改革的範例和信號,這也是莫迪在北方邦選舉活動中不厭其煩的提及廢鈔令的原因。

北方邦的選舉可以說是檢驗廢鈔令的政治影響的試金石。印人黨史無前例的大勝表明,廢鈔令已經激起了洶湧民意,老百姓期待莫迪打碎既得利益集團的藩籬,繼續深化改革,並真正推動印度經濟發展。這也是為什麼在傳統的政治經濟分析中效果欠佳的廢鈔令,一旦放到莫迪改革的大語境中反而廣受歡迎。

主編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