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市場,為什麼總是泡沫脹而不破,房價控而不降反升呢?'

"


我國已經進入全面決勝小康和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時代。準確把握中國房地產的變與不變的新時代特徵,是房地產主動變革和自覺創新的前提條件。

因為知識結構不同和價值取向不同,不同的學者會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判斷。為了簡練我的發言,首先作一自我評價,與大家分享我的房地產思維邏輯。

"


我國已經進入全面決勝小康和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時代。準確把握中國房地產的變與不變的新時代特徵,是房地產主動變革和自覺創新的前提條件。

因為知識結構不同和價值取向不同,不同的學者會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判斷。為了簡練我的發言,首先作一自我評價,與大家分享我的房地產思維邏輯。

中國房地產市場,為什麼總是泡沫脹而不破,房價控而不降反升呢?

有人稱我是房地產市場派。這當然不錯。因為我一直認為,我國應堅持住房制度市場化改革不動搖,相信市場在房地產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反對行政對市場供求關係的過度干預。房地產主要產品是住房,但住房制度是社會政策,要求公平優先;房地產調控是產業政策,要講效率。混淆兩者的政策界限永遠不會有社會共識。樓市交易量價的漲漲落落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基本形式,也是市場發現價格、市場形成價格的基本途徑。對房地產市場的漲落作出過度的頻繁的政策干預只能事與願違。只有房地產調控政策與市場規律相吻合才能發揮正向的調控效果。

但我首先是房地產供給派。住房存量少、總體質量差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階段,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矛盾是供不應求,主要矛盾方面是增加房地產的有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是解決房價過快上漲的釜底抽薪之策。我國購房主體是自住型、改善性需求,而不是炒房和投資性需求。增加房地產的有效供給是解決一切涉房問題的基礎條件。房地產去庫存政策的實質是解決房地產區域性的供求錯位問題,而不是總體上的過剩。炒作中國住房存量可滿足40億人居住需求、中國住房閒置率達25%的數據,未見權威部門認可,內涵亦模糊不清。住房存量是否包括缺少基礎配套的平房、危舊房和棚戶區?滿足居住需求的標準是什麼?數據的來源是什麼?計算的依據何在等等均不見相應說明,更不能對我國樓市交易何以持續火爆、房價何以持續上升等現實問題作出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釋。

"


我國已經進入全面決勝小康和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時代。準確把握中國房地產的變與不變的新時代特徵,是房地產主動變革和自覺創新的前提條件。

因為知識結構不同和價值取向不同,不同的學者會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判斷。為了簡練我的發言,首先作一自我評價,與大家分享我的房地產思維邏輯。

中國房地產市場,為什麼總是泡沫脹而不破,房價控而不降反升呢?

有人稱我是房地產市場派。這當然不錯。因為我一直認為,我國應堅持住房制度市場化改革不動搖,相信市場在房地產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反對行政對市場供求關係的過度干預。房地產主要產品是住房,但住房制度是社會政策,要求公平優先;房地產調控是產業政策,要講效率。混淆兩者的政策界限永遠不會有社會共識。樓市交易量價的漲漲落落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基本形式,也是市場發現價格、市場形成價格的基本途徑。對房地產市場的漲落作出過度的頻繁的政策干預只能事與願違。只有房地產調控政策與市場規律相吻合才能發揮正向的調控效果。

但我首先是房地產供給派。住房存量少、總體質量差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階段,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矛盾是供不應求,主要矛盾方面是增加房地產的有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是解決房價過快上漲的釜底抽薪之策。我國購房主體是自住型、改善性需求,而不是炒房和投資性需求。增加房地產的有效供給是解決一切涉房問題的基礎條件。房地產去庫存政策的實質是解決房地產區域性的供求錯位問題,而不是總體上的過剩。炒作中國住房存量可滿足40億人居住需求、中國住房閒置率達25%的數據,未見權威部門認可,內涵亦模糊不清。住房存量是否包括缺少基礎配套的平房、危舊房和棚戶區?滿足居住需求的標準是什麼?數據的來源是什麼?計算的依據何在等等均不見相應說明,更不能對我國樓市交易何以持續火爆、房價何以持續上升等現實問題作出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釋。

中國房地產市場,為什麼總是泡沫脹而不破,房價控而不降反升呢?

我還是房地產樂觀派。我對中國房地產市場前景一直充滿信心和樂觀。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春天是50年左右,大約從到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中葉,而不是一、兩個十年。中國房地產市場黃金期是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對應的,所謂房地產過剩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並不匹配。房地產市場交易量擴大、價格走高是長期的基本走勢。房地產虛擬經濟論、房地產綁架國民經濟論、房地產擠出消費論、房地產擠佔新興戰略產業資源論等等,均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之論,似是而非。十多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總體上泡沫脹而不破,拐點來而復返,房價控而不降反升,已經證明上述基本判斷。十多年前被某些媒體冠以十大鬼城之首的鄂爾多斯康巴新城現已改變面貌,被列為十大鬼城第六位的鄭東新區也已成為中原地區新的增長極。儘管中國房地產屢被輿論圍剿,在不絕於耳的批判、詛咒聲中磕磕絆絆前行,但仍在不斷髮展壯大,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居住改善作出的貢獻有目共睹。

我更是房地產多功能派。房地產不僅有建房子、買賣房子經濟功能,而且是實施社會再分配的重要平臺,具有協調社會關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多種社會政治功能。高房價廣受詬病,有著高度的社會政治敏感性。但推動高房價的首要是高地價,而高地價主要是制度設置的結果。高房價、高地價的背後隱藏著複雜的社會再分配關係。首先,公益用地行政劃撥,工業用地低價以提升製造業競爭力,均需要支付相應的徵地拆遷安置成本,需要通過商住用地高價實現收支平衡。其次,商住用地競標要求配建市政設施、醫院、幼兒園、保障房、公租房等等,意在攤薄開發商利潤,但各種配建成本最終都要轉嫁到房價上去。再次,房地產開發各個環節徵繳的稅費都將轉化為房價。購房者一次性交納70年土地出讓金,直接推升了地價和房價。

高地價和高房價是土地財政的支撐,土地財政是社會再分配的工具。在現階段,高房價導致買大房、買好房、多買房的高收入階層多繳稅費,為土地財政做出較大貢獻;買小房、少買房的中等收入家庭少繳稅費,買不起房子的貧困家庭走保障房之路,這是社會階層利益關係的再調節。地方政府通過房地產開發增強了公共財力,或用於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或用於包括擴大保障房、政策房建設在內的各類公共服務支出,是又一種形式的社會再分配,也為社會物質財富的積累和代際承傳所必須,而非與民爭利,不應被全盤否定。土地財政產生腐敗,但土地財政不等於土地腐敗,也不必然產生腐敗。

中國居民買房貴,而住房便宜(未徵房產稅),發達國家買房便宜,而住房貴(每年繳納1.5%左右的房地產稅),是兩種不同的制度安排,沒有好與壞、對與錯之分。目前一些地方土地財政大約佔地方財政收入的一半,有寅吃卯糧的一面,但又有卯事寅乾的一面相對應,本來就不存在什麼土地財政不可持續問題。在沒有更好方案取代之前,土地財政的關鍵問題是改進完善和用好問題,隨著城鄉用地格局基本定型,房地產存量的增加,房產稅基隨之擴大,以房產稅取代土地財政也將水到渠成,把開徵房產稅作為根治高房價的萬靈神藥,似乎過於簡單、過於天真。

現在我談主題,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變與不變

先說中國房地產市場之變。

房地產市場的變是絕對的,變是常態。變有小變、大變、突變、質變,集多個小變為大變和突變可以預見,進兩步退一步之變也是常有形式。我國新時代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將對房地產市場之變發生重要影響。首先是房地產市場需求在變。

"


我國已經進入全面決勝小康和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時代。準確把握中國房地產的變與不變的新時代特徵,是房地產主動變革和自覺創新的前提條件。

因為知識結構不同和價值取向不同,不同的學者會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判斷。為了簡練我的發言,首先作一自我評價,與大家分享我的房地產思維邏輯。

中國房地產市場,為什麼總是泡沫脹而不破,房價控而不降反升呢?

有人稱我是房地產市場派。這當然不錯。因為我一直認為,我國應堅持住房制度市場化改革不動搖,相信市場在房地產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反對行政對市場供求關係的過度干預。房地產主要產品是住房,但住房制度是社會政策,要求公平優先;房地產調控是產業政策,要講效率。混淆兩者的政策界限永遠不會有社會共識。樓市交易量價的漲漲落落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基本形式,也是市場發現價格、市場形成價格的基本途徑。對房地產市場的漲落作出過度的頻繁的政策干預只能事與願違。只有房地產調控政策與市場規律相吻合才能發揮正向的調控效果。

但我首先是房地產供給派。住房存量少、總體質量差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階段,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矛盾是供不應求,主要矛盾方面是增加房地產的有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是解決房價過快上漲的釜底抽薪之策。我國購房主體是自住型、改善性需求,而不是炒房和投資性需求。增加房地產的有效供給是解決一切涉房問題的基礎條件。房地產去庫存政策的實質是解決房地產區域性的供求錯位問題,而不是總體上的過剩。炒作中國住房存量可滿足40億人居住需求、中國住房閒置率達25%的數據,未見權威部門認可,內涵亦模糊不清。住房存量是否包括缺少基礎配套的平房、危舊房和棚戶區?滿足居住需求的標準是什麼?數據的來源是什麼?計算的依據何在等等均不見相應說明,更不能對我國樓市交易何以持續火爆、房價何以持續上升等現實問題作出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釋。

中國房地產市場,為什麼總是泡沫脹而不破,房價控而不降反升呢?

我還是房地產樂觀派。我對中國房地產市場前景一直充滿信心和樂觀。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春天是50年左右,大約從到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中葉,而不是一、兩個十年。中國房地產市場黃金期是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對應的,所謂房地產過剩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並不匹配。房地產市場交易量擴大、價格走高是長期的基本走勢。房地產虛擬經濟論、房地產綁架國民經濟論、房地產擠出消費論、房地產擠佔新興戰略產業資源論等等,均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之論,似是而非。十多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總體上泡沫脹而不破,拐點來而復返,房價控而不降反升,已經證明上述基本判斷。十多年前被某些媒體冠以十大鬼城之首的鄂爾多斯康巴新城現已改變面貌,被列為十大鬼城第六位的鄭東新區也已成為中原地區新的增長極。儘管中國房地產屢被輿論圍剿,在不絕於耳的批判、詛咒聲中磕磕絆絆前行,但仍在不斷髮展壯大,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居住改善作出的貢獻有目共睹。

我更是房地產多功能派。房地產不僅有建房子、買賣房子經濟功能,而且是實施社會再分配的重要平臺,具有協調社會關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多種社會政治功能。高房價廣受詬病,有著高度的社會政治敏感性。但推動高房價的首要是高地價,而高地價主要是制度設置的結果。高房價、高地價的背後隱藏著複雜的社會再分配關係。首先,公益用地行政劃撥,工業用地低價以提升製造業競爭力,均需要支付相應的徵地拆遷安置成本,需要通過商住用地高價實現收支平衡。其次,商住用地競標要求配建市政設施、醫院、幼兒園、保障房、公租房等等,意在攤薄開發商利潤,但各種配建成本最終都要轉嫁到房價上去。再次,房地產開發各個環節徵繳的稅費都將轉化為房價。購房者一次性交納70年土地出讓金,直接推升了地價和房價。

高地價和高房價是土地財政的支撐,土地財政是社會再分配的工具。在現階段,高房價導致買大房、買好房、多買房的高收入階層多繳稅費,為土地財政做出較大貢獻;買小房、少買房的中等收入家庭少繳稅費,買不起房子的貧困家庭走保障房之路,這是社會階層利益關係的再調節。地方政府通過房地產開發增強了公共財力,或用於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或用於包括擴大保障房、政策房建設在內的各類公共服務支出,是又一種形式的社會再分配,也為社會物質財富的積累和代際承傳所必須,而非與民爭利,不應被全盤否定。土地財政產生腐敗,但土地財政不等於土地腐敗,也不必然產生腐敗。

中國居民買房貴,而住房便宜(未徵房產稅),發達國家買房便宜,而住房貴(每年繳納1.5%左右的房地產稅),是兩種不同的制度安排,沒有好與壞、對與錯之分。目前一些地方土地財政大約佔地方財政收入的一半,有寅吃卯糧的一面,但又有卯事寅乾的一面相對應,本來就不存在什麼土地財政不可持續問題。在沒有更好方案取代之前,土地財政的關鍵問題是改進完善和用好問題,隨著城鄉用地格局基本定型,房地產存量的增加,房產稅基隨之擴大,以房產稅取代土地財政也將水到渠成,把開徵房產稅作為根治高房價的萬靈神藥,似乎過於簡單、過於天真。

現在我談主題,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變與不變

先說中國房地產市場之變。

房地產市場的變是絕對的,變是常態。變有小變、大變、突變、質變,集多個小變為大變和突變可以預見,進兩步退一步之變也是常有形式。我國新時代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將對房地產市場之變發生重要影響。首先是房地產市場需求在變。

中國房地產市場,為什麼總是泡沫脹而不破,房價控而不降反升呢?

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新追求,對住房品質、居住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相關企業要與時俱進,創新驅動,以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理念、新模式、新業態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一個小區1到N號樓用一張圖紙建設的時代將成為過去時,個性化定製裝修將成為時尚。旅遊、休閒、健身成為生活消費的重要方式,老齡社會的快速到來,建設健康社會等等為旅遊地產、文化體育地產、養老休閒地產開拓廣闊市場前景。第二是市場交易標的對象在變。隨著住房存量的上升,二手房交易量佔比上升,特別是一線、準一線城市和區域性中心城市住房存量增大,二手房逐漸成為交易主體。對中介和維修、裝修企業服務標準和規範提出新的要求。政府租購併舉政策導向推動租賃住房開發建設和市場迅速擴大,租賃服務的規範化提上日程。第三是市場競爭主體更加多元。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技術與房地產的融合發展,政府機構和國有企業更深度進入住房租賃市場,增加了房地產市場新變數。跨行業經營,企業重組併購更加頻繁,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企業數量趨向減少,房地產的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高。第四是市場分化繼續。房地產是區域性市場,住房是個性化強的產品。由於發展的不平衡,房地產市場的區域分化將繼續,房地產市場需求的分化將凸顯。第五,房地產調控政策仍處於調整和完善之中。房地產建立長效機制和頂層設計正在進行之中,調控方向、方式、時機的選擇和力度的把握將更加符合實際。國家的房地產調控目標正在由需求端轉向供給端。滿足不同階層居住需求的政策將更加明晰。租賃市場受到更多的政策關注,各地租賃市場規範將快速推出。抑制炒房政策短期難有鬆動,房地產金融信貨政策進一步收緊,住宅開發供地有望寬鬆,擴大保障房、政策房、租賃房的有效供給和危舊房更新改造用地和資金將得到更多的保障。

再說中國房地產的不變

中國房地產的不變是相對的、短期的、有條件的。有些不變蘊藏著變的內因。一旦變的內因積累到一定程度,或者相應條件具備就會發生改變。房地產不變的是其客觀規律,無論是政府行為還是企業行為都要遵循、順應、適應客觀規律。

首先是房地產價值不會變。對此,我曾撰文指出,房地產價值是客觀存在,是發現和如何表述問題,而不能按照人們的主觀意志任意重造。儘管多年來房地產一直被抹黑,但其五個方面價值是客觀存在,不會發生改變。一是房地產的社會物質財富積累和代際承傳功能。農業產品是有機物,長久儲存會變質失效,所以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但農業不具有物質財富代際傳遞功能。第三產業是生產與消費同時完成,不具物質財富積累和傳代功能。製造業產品可以世代承傳,但技術進步快,使用價值衰減也快。建築業的重要產品是房子,房地產的主產品也是房子。房子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場所,一次性建設,多代使用。房地產雖被統計部門劃為第三產業,但又被劃入固定資產投資,是重要的物質財富創造積累者。二是房地產為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質量奠定物質基礎。“房子是用來住的”,你要滿足居住需求就要建設房子,你要住的好就得建設好房子。房子的使用價值不會變,滿足人們居住需求功能不會變。三是房地產在城市化進程中發揮先導作用。城市化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任何城市的直觀物理形態都是各種房屋建築物的排列組合。宣稱雄安新區不搞房地產開發,不知搞什麼開發能夠把新的城市建起來;宣稱雄安新區建設不搞土地財政,有強大的公共財力支撐不防一試,但於全國不具普遍意義。四是房地產發展對消化所謂過剩產能,穩定增長髮揮正能量。五是房地產在社會再分配中發揮平臺作用。

其次是房地產市場供求規律不會變。住房是私人物品,消費彈性大,市場價格是調節供求關係的最有力槓桿。住房價格上升,表明供給不足,刺激供給增加,同時抑制消費需求,減少市場壓力;住房市場價格下降,刺激消費增加,表明供大於求,抑制供給。遵循這一規律,房地產調控事半功倍。

"


我國已經進入全面決勝小康和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時代。準確把握中國房地產的變與不變的新時代特徵,是房地產主動變革和自覺創新的前提條件。

因為知識結構不同和價值取向不同,不同的學者會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判斷。為了簡練我的發言,首先作一自我評價,與大家分享我的房地產思維邏輯。

中國房地產市場,為什麼總是泡沫脹而不破,房價控而不降反升呢?

有人稱我是房地產市場派。這當然不錯。因為我一直認為,我國應堅持住房制度市場化改革不動搖,相信市場在房地產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反對行政對市場供求關係的過度干預。房地產主要產品是住房,但住房制度是社會政策,要求公平優先;房地產調控是產業政策,要講效率。混淆兩者的政策界限永遠不會有社會共識。樓市交易量價的漲漲落落是市場配置資源的基本形式,也是市場發現價格、市場形成價格的基本途徑。對房地產市場的漲落作出過度的頻繁的政策干預只能事與願違。只有房地產調控政策與市場規律相吻合才能發揮正向的調控效果。

但我首先是房地產供給派。住房存量少、總體質量差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階段,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矛盾是供不應求,主要矛盾方面是增加房地產的有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是解決房價過快上漲的釜底抽薪之策。我國購房主體是自住型、改善性需求,而不是炒房和投資性需求。增加房地產的有效供給是解決一切涉房問題的基礎條件。房地產去庫存政策的實質是解決房地產區域性的供求錯位問題,而不是總體上的過剩。炒作中國住房存量可滿足40億人居住需求、中國住房閒置率達25%的數據,未見權威部門認可,內涵亦模糊不清。住房存量是否包括缺少基礎配套的平房、危舊房和棚戶區?滿足居住需求的標準是什麼?數據的來源是什麼?計算的依據何在等等均不見相應說明,更不能對我國樓市交易何以持續火爆、房價何以持續上升等現實問題作出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釋。

中國房地產市場,為什麼總是泡沫脹而不破,房價控而不降反升呢?

我還是房地產樂觀派。我對中國房地產市場前景一直充滿信心和樂觀。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春天是50年左右,大約從到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中葉,而不是一、兩個十年。中國房地產市場黃金期是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對應的,所謂房地產過剩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並不匹配。房地產市場交易量擴大、價格走高是長期的基本走勢。房地產虛擬經濟論、房地產綁架國民經濟論、房地產擠出消費論、房地產擠佔新興戰略產業資源論等等,均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之論,似是而非。十多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總體上泡沫脹而不破,拐點來而復返,房價控而不降反升,已經證明上述基本判斷。十多年前被某些媒體冠以十大鬼城之首的鄂爾多斯康巴新城現已改變面貌,被列為十大鬼城第六位的鄭東新區也已成為中原地區新的增長極。儘管中國房地產屢被輿論圍剿,在不絕於耳的批判、詛咒聲中磕磕絆絆前行,但仍在不斷髮展壯大,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居住改善作出的貢獻有目共睹。

我更是房地產多功能派。房地產不僅有建房子、買賣房子經濟功能,而且是實施社會再分配的重要平臺,具有協調社會關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多種社會政治功能。高房價廣受詬病,有著高度的社會政治敏感性。但推動高房價的首要是高地價,而高地價主要是制度設置的結果。高房價、高地價的背後隱藏著複雜的社會再分配關係。首先,公益用地行政劃撥,工業用地低價以提升製造業競爭力,均需要支付相應的徵地拆遷安置成本,需要通過商住用地高價實現收支平衡。其次,商住用地競標要求配建市政設施、醫院、幼兒園、保障房、公租房等等,意在攤薄開發商利潤,但各種配建成本最終都要轉嫁到房價上去。再次,房地產開發各個環節徵繳的稅費都將轉化為房價。購房者一次性交納70年土地出讓金,直接推升了地價和房價。

高地價和高房價是土地財政的支撐,土地財政是社會再分配的工具。在現階段,高房價導致買大房、買好房、多買房的高收入階層多繳稅費,為土地財政做出較大貢獻;買小房、少買房的中等收入家庭少繳稅費,買不起房子的貧困家庭走保障房之路,這是社會階層利益關係的再調節。地方政府通過房地產開發增強了公共財力,或用於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或用於包括擴大保障房、政策房建設在內的各類公共服務支出,是又一種形式的社會再分配,也為社會物質財富的積累和代際承傳所必須,而非與民爭利,不應被全盤否定。土地財政產生腐敗,但土地財政不等於土地腐敗,也不必然產生腐敗。

中國居民買房貴,而住房便宜(未徵房產稅),發達國家買房便宜,而住房貴(每年繳納1.5%左右的房地產稅),是兩種不同的制度安排,沒有好與壞、對與錯之分。目前一些地方土地財政大約佔地方財政收入的一半,有寅吃卯糧的一面,但又有卯事寅乾的一面相對應,本來就不存在什麼土地財政不可持續問題。在沒有更好方案取代之前,土地財政的關鍵問題是改進完善和用好問題,隨著城鄉用地格局基本定型,房地產存量的增加,房產稅基隨之擴大,以房產稅取代土地財政也將水到渠成,把開徵房產稅作為根治高房價的萬靈神藥,似乎過於簡單、過於天真。

現在我談主題,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變與不變

先說中國房地產市場之變。

房地產市場的變是絕對的,變是常態。變有小變、大變、突變、質變,集多個小變為大變和突變可以預見,進兩步退一步之變也是常有形式。我國新時代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將對房地產市場之變發生重要影響。首先是房地產市場需求在變。

中國房地產市場,為什麼總是泡沫脹而不破,房價控而不降反升呢?

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新追求,對住房品質、居住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相關企業要與時俱進,創新驅動,以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理念、新模式、新業態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一個小區1到N號樓用一張圖紙建設的時代將成為過去時,個性化定製裝修將成為時尚。旅遊、休閒、健身成為生活消費的重要方式,老齡社會的快速到來,建設健康社會等等為旅遊地產、文化體育地產、養老休閒地產開拓廣闊市場前景。第二是市場交易標的對象在變。隨著住房存量的上升,二手房交易量佔比上升,特別是一線、準一線城市和區域性中心城市住房存量增大,二手房逐漸成為交易主體。對中介和維修、裝修企業服務標準和規範提出新的要求。政府租購併舉政策導向推動租賃住房開發建設和市場迅速擴大,租賃服務的規範化提上日程。第三是市場競爭主體更加多元。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技術與房地產的融合發展,政府機構和國有企業更深度進入住房租賃市場,增加了房地產市場新變數。跨行業經營,企業重組併購更加頻繁,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企業數量趨向減少,房地產的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高。第四是市場分化繼續。房地產是區域性市場,住房是個性化強的產品。由於發展的不平衡,房地產市場的區域分化將繼續,房地產市場需求的分化將凸顯。第五,房地產調控政策仍處於調整和完善之中。房地產建立長效機制和頂層設計正在進行之中,調控方向、方式、時機的選擇和力度的把握將更加符合實際。國家的房地產調控目標正在由需求端轉向供給端。滿足不同階層居住需求的政策將更加明晰。租賃市場受到更多的政策關注,各地租賃市場規範將快速推出。抑制炒房政策短期難有鬆動,房地產金融信貨政策進一步收緊,住宅開發供地有望寬鬆,擴大保障房、政策房、租賃房的有效供給和危舊房更新改造用地和資金將得到更多的保障。

再說中國房地產的不變

中國房地產的不變是相對的、短期的、有條件的。有些不變蘊藏著變的內因。一旦變的內因積累到一定程度,或者相應條件具備就會發生改變。房地產不變的是其客觀規律,無論是政府行為還是企業行為都要遵循、順應、適應客觀規律。

首先是房地產價值不會變。對此,我曾撰文指出,房地產價值是客觀存在,是發現和如何表述問題,而不能按照人們的主觀意志任意重造。儘管多年來房地產一直被抹黑,但其五個方面價值是客觀存在,不會發生改變。一是房地產的社會物質財富積累和代際承傳功能。農業產品是有機物,長久儲存會變質失效,所以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但農業不具有物質財富代際傳遞功能。第三產業是生產與消費同時完成,不具物質財富積累和傳代功能。製造業產品可以世代承傳,但技術進步快,使用價值衰減也快。建築業的重要產品是房子,房地產的主產品也是房子。房子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場所,一次性建設,多代使用。房地產雖被統計部門劃為第三產業,但又被劃入固定資產投資,是重要的物質財富創造積累者。二是房地產為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質量奠定物質基礎。“房子是用來住的”,你要滿足居住需求就要建設房子,你要住的好就得建設好房子。房子的使用價值不會變,滿足人們居住需求功能不會變。三是房地產在城市化進程中發揮先導作用。城市化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任何城市的直觀物理形態都是各種房屋建築物的排列組合。宣稱雄安新區不搞房地產開發,不知搞什麼開發能夠把新的城市建起來;宣稱雄安新區建設不搞土地財政,有強大的公共財力支撐不防一試,但於全國不具普遍意義。四是房地產發展對消化所謂過剩產能,穩定增長髮揮正能量。五是房地產在社會再分配中發揮平臺作用。

其次是房地產市場供求規律不會變。住房是私人物品,消費彈性大,市場價格是調節供求關係的最有力槓桿。住房價格上升,表明供給不足,刺激供給增加,同時抑制消費需求,減少市場壓力;住房市場價格下降,刺激消費增加,表明供大於求,抑制供給。遵循這一規律,房地產調控事半功倍。

中國房地產市場,為什麼總是泡沫脹而不破,房價控而不降反升呢?

再次房地產全局性的供給相對不足、發展的不充分不平衡的基本格局短期內不會變。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解決住房問題決非短期可為。大量的缺少基礎配套的平房區、棚房區、危改區的存在不是全面小康,更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據估算,第二個百年之時,全國城鎮房屋存量當在現有基礎上再翻一番,達到800~1000億m2左右。

最後,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不會變。房地產關聯度高,幾乎涉及社會經濟生活的所有方面。我國的經濟政治制度決定了對房地產調控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房地產用地和資金兩大要素主要掌控在政府之手,是我國的優點,也是缺點。優點在於可以保證樓市崩盤是極小概率,缺點在於對市場配置資源形成阻力。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是中國房地產之幸,也是全民之幸。

本文作者:牛鳳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