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火器裝備史:贏了發明,輸了發展

火藥最早誕生於春秋時期,作為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火藥最開始是用來煉丹的,之後用於娛樂方面,比如煙花、雜技表演等等。在唐朝時,火藥被運用在軍事,製作出火炮、火箭之類的武器。到了宋朝,火藥在軍事上進一步發展,火器漸漸成為了軍隊大規模配備的裝備。直到明朝的時候,火器被玩出了多種花樣,發明了各種樣式的火銃。

明朝火器裝備史:贏了發明,輸了發展

在人們的印象裡,大多數都覺得火藥雖是中國人的發明,但被西方人拿去發明了火器。其實不然,我們的老祖宗很早就將火藥投入到軍事,而我們也是歷史上最早使用地雷和水雷的國家。火器在明朝的時候已經相當普遍,廣泛運用在戰事上,而且當時明成祖朱棣還創建了一支全部裝備火器的軍隊,稱為“神機營”,是歷史上第一支使用火器的軍隊,比西方早了將近一個世紀。

明朝的火器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口徑小、射程短的火銃或鳥銃;一類是體積和口徑都很大的火炮,裝填的是實心彈,射程也很遠。這些火器樣式繁多,據不完全記載大概有數十種。

明朝火器裝備史:贏了發明,輸了發展

舉幾個例子來說,在嘉靖年間有一種火器叫連子銃,這種火器的特點就是能夠連射,將十幾枚彈丸裝入鐵管,並垂直放入連子銃上方的空隙,在後方由用引線穿好的多個火藥筒。在發射時,火藥推出第一顆彈丸,之後引線不斷點燃火藥筒,將彈丸不斷射出。連子銃也是最早的連射式火銃。

在明朝末期,三眼神銃成為了當時軍隊的代表性火銃。三眼神銃的造型很特別,看上去和古代的長槍差不多,只不過把上面的尖刺換成了三隻槍管。明朝的大將軍李成樑的鐵騎曾經大規模裝備三眼神銃,作為騎兵的標準武器,在騎兵發起衝鋒時,雙方距離接近的差不多後,就對準敵人發射,之後由於三眼神銃的設計,即使沒了彈藥也可以作為鐵榔頭使用,依舊具備殺傷力。

明朝火器裝備史:贏了發明,輸了發展

萬曆年間,有一位發明家叫趙士楨,他根據魯密國的火繩槍,改良成了魯密銃。魯密銃比當時廣泛使用的鳥銃有各方面的進步,不僅大大提升了射程和威力,而且趙士楨還在魯密銃的尾部設置了一個鋼刀,只要倒過來使用,便可成為斬馬刀。

明朝裝備了這麼多種類的火器,看上去是有點天下無敵的意思了,但實際上還差的很遠。先說火銃的綜合性能,在精度和射程方面都並不盡如人意,有些使用起來還很不方便,有時在戰場上更多的成為了震懾作用。另外在西方的火器不斷改進的情況下,明朝的火銃在達到一定優勢後卻止步不前了,沒能做到及時優化和改良,因此不僅優勢漸漸的沒有了,甚至後來變得落後。

明朝火器裝備史:贏了發明,輸了發展

再有就是明朝對火銃的生產工藝並不成熟,在當時製造還都是靠人工,大規模生產是不現實的,而且質量也參差不齊。所以也導致了即使明朝發明了很好的火器,也做不到大量裝備。這樣一來火銃沒能發揮出太大的威力,後來也擋不住清軍的進攻,火器在封建王朝就沒有了更好的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