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

故宮,以前稱作紫禁城,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

這裡面的各項設計充滿了前人智慧。

比如,當城市暴雨過後,很多地方內澇漬水現象嚴重。

但是,翻遍明清兩代的文獻,也沒有找到關於故宮淹水的記載。

還有防火,故宮的建築多是磚木結構,加上存有大量書畫等。

一旦起火,短時間之內就會迅速蔓延,如果不及時撲救,所有價值連城的寶物都會瞬間消失殆盡。

過去作為整個王朝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故宮是怎樣防範水火?其精妙、值得後人借鑑之處又在哪裡?下面小編來為您揭祕!

"

故宮,以前稱作紫禁城,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

這裡面的各項設計充滿了前人智慧。

比如,當城市暴雨過後,很多地方內澇漬水現象嚴重。

但是,翻遍明清兩代的文獻,也沒有找到關於故宮淹水的記載。

還有防火,故宮的建築多是磚木結構,加上存有大量書畫等。

一旦起火,短時間之內就會迅速蔓延,如果不及時撲救,所有價值連城的寶物都會瞬間消失殆盡。

過去作為整個王朝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故宮是怎樣防範水火?其精妙、值得後人借鑑之處又在哪裡?下面小編來為您揭祕!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北京故宮,當我第一次走進它的時候,其恢宏大氣程度選超我的想象。

每年雨季,全國多地包括很多大城市都暴雨成災,一下雨就“看海”,給人們出行帶來極大困難。

但是如果此時去故宮,你會發現偌大的故宮地面上卻沒有多少積水,絲毫不影響參觀遊覽。

要知道,古代這裡是皇宮重地,天子居所。

如果下場暴雨就給淹了,導致皇帝出不了門而耽誤朝政,可是有很多人都會被問責、甚至性命不保的。

所以,對於紫禁城的排水,參與設計、建造的官員和工匠,所有人都不敢鬆懈,將其視為重中之重。

"

故宮,以前稱作紫禁城,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

這裡面的各項設計充滿了前人智慧。

比如,當城市暴雨過後,很多地方內澇漬水現象嚴重。

但是,翻遍明清兩代的文獻,也沒有找到關於故宮淹水的記載。

還有防火,故宮的建築多是磚木結構,加上存有大量書畫等。

一旦起火,短時間之內就會迅速蔓延,如果不及時撲救,所有價值連城的寶物都會瞬間消失殆盡。

過去作為整個王朝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故宮是怎樣防範水火?其精妙、值得後人借鑑之處又在哪裡?下面小編來為您揭祕!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北京故宮,當我第一次走進它的時候,其恢宏大氣程度選超我的想象。

每年雨季,全國多地包括很多大城市都暴雨成災,一下雨就“看海”,給人們出行帶來極大困難。

但是如果此時去故宮,你會發現偌大的故宮地面上卻沒有多少積水,絲毫不影響參觀遊覽。

要知道,古代這裡是皇宮重地,天子居所。

如果下場暴雨就給淹了,導致皇帝出不了門而耽誤朝政,可是有很多人都會被問責、甚至性命不保的。

所以,對於紫禁城的排水,參與設計、建造的官員和工匠,所有人都不敢鬆懈,將其視為重中之重。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紫禁城設計者又是哪位高人呢?

據《明史·地理志》記載,永樂年間,在江蘇有一工匠團體,是當時建築界的翹楚,叫“香山幫”。

幫中蒯氏父子亦是建築界泰斗級大師。

他們曾設計建造了南京故宮。

於是,蒯氏父子理所應當承擔了紫禁城的設計重任。

"

故宮,以前稱作紫禁城,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

這裡面的各項設計充滿了前人智慧。

比如,當城市暴雨過後,很多地方內澇漬水現象嚴重。

但是,翻遍明清兩代的文獻,也沒有找到關於故宮淹水的記載。

還有防火,故宮的建築多是磚木結構,加上存有大量書畫等。

一旦起火,短時間之內就會迅速蔓延,如果不及時撲救,所有價值連城的寶物都會瞬間消失殆盡。

過去作為整個王朝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故宮是怎樣防範水火?其精妙、值得後人借鑑之處又在哪裡?下面小編來為您揭祕!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北京故宮,當我第一次走進它的時候,其恢宏大氣程度選超我的想象。

每年雨季,全國多地包括很多大城市都暴雨成災,一下雨就“看海”,給人們出行帶來極大困難。

但是如果此時去故宮,你會發現偌大的故宮地面上卻沒有多少積水,絲毫不影響參觀遊覽。

要知道,古代這裡是皇宮重地,天子居所。

如果下場暴雨就給淹了,導致皇帝出不了門而耽誤朝政,可是有很多人都會被問責、甚至性命不保的。

所以,對於紫禁城的排水,參與設計、建造的官員和工匠,所有人都不敢鬆懈,將其視為重中之重。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紫禁城設計者又是哪位高人呢?

據《明史·地理志》記載,永樂年間,在江蘇有一工匠團體,是當時建築界的翹楚,叫“香山幫”。

幫中蒯氏父子亦是建築界泰斗級大師。

他們曾設計建造了南京故宮。

於是,蒯氏父子理所應當承擔了紫禁城的設計重任。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由於香山幫是南方工匠團體,南方潮溼多雨的氣候,使其在防澇排水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如此,紫禁城的排水系統又有什麼獨到之處呢?

不知您見過嗎?紫禁城有一個特別的景觀——“千龍吐水”。

一排排石基底座上的龍頭張口吐水,非常壯觀。

此景平時一般情況下看不到,唯有暴雨傾盆之時才會出現。

這其實是故宮排水系統的一部分。

"

故宮,以前稱作紫禁城,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

這裡面的各項設計充滿了前人智慧。

比如,當城市暴雨過後,很多地方內澇漬水現象嚴重。

但是,翻遍明清兩代的文獻,也沒有找到關於故宮淹水的記載。

還有防火,故宮的建築多是磚木結構,加上存有大量書畫等。

一旦起火,短時間之內就會迅速蔓延,如果不及時撲救,所有價值連城的寶物都會瞬間消失殆盡。

過去作為整個王朝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故宮是怎樣防範水火?其精妙、值得後人借鑑之處又在哪裡?下面小編來為您揭祕!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北京故宮,當我第一次走進它的時候,其恢宏大氣程度選超我的想象。

每年雨季,全國多地包括很多大城市都暴雨成災,一下雨就“看海”,給人們出行帶來極大困難。

但是如果此時去故宮,你會發現偌大的故宮地面上卻沒有多少積水,絲毫不影響參觀遊覽。

要知道,古代這裡是皇宮重地,天子居所。

如果下場暴雨就給淹了,導致皇帝出不了門而耽誤朝政,可是有很多人都會被問責、甚至性命不保的。

所以,對於紫禁城的排水,參與設計、建造的官員和工匠,所有人都不敢鬆懈,將其視為重中之重。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紫禁城設計者又是哪位高人呢?

據《明史·地理志》記載,永樂年間,在江蘇有一工匠團體,是當時建築界的翹楚,叫“香山幫”。

幫中蒯氏父子亦是建築界泰斗級大師。

他們曾設計建造了南京故宮。

於是,蒯氏父子理所應當承擔了紫禁城的設計重任。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由於香山幫是南方工匠團體,南方潮溼多雨的氣候,使其在防澇排水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如此,紫禁城的排水系統又有什麼獨到之處呢?

不知您見過嗎?紫禁城有一個特別的景觀——“千龍吐水”。

一排排石基底座上的龍頭張口吐水,非常壯觀。

此景平時一般情況下看不到,唯有暴雨傾盆之時才會出現。

這其實是故宮排水系統的一部分。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第二,面積達72萬平方米故宮,有一層非常緊實又相當深厚的地基。

其由夯土構成,猶如一塊巨大的海綿,擁有良好的吸水和容水功能。

第三,利用高度差排水。

根據現代測量,紫禁城北面的地勢要比南面要高出1.22米。

而且中軸線東西兩側的地勢逐漸降低,形成坡度。

這樣一來,一旦遭遇暴雨,地面的水可以順著坡度,由縱橫交錯的明溝暗渠,最終進入金水河,以及護城河。

是不是很精妙?小編實在佩服設計師在細節之處體現出來的匠心精神!

"

故宮,以前稱作紫禁城,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

這裡面的各項設計充滿了前人智慧。

比如,當城市暴雨過後,很多地方內澇漬水現象嚴重。

但是,翻遍明清兩代的文獻,也沒有找到關於故宮淹水的記載。

還有防火,故宮的建築多是磚木結構,加上存有大量書畫等。

一旦起火,短時間之內就會迅速蔓延,如果不及時撲救,所有價值連城的寶物都會瞬間消失殆盡。

過去作為整個王朝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故宮是怎樣防範水火?其精妙、值得後人借鑑之處又在哪裡?下面小編來為您揭祕!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北京故宮,當我第一次走進它的時候,其恢宏大氣程度選超我的想象。

每年雨季,全國多地包括很多大城市都暴雨成災,一下雨就“看海”,給人們出行帶來極大困難。

但是如果此時去故宮,你會發現偌大的故宮地面上卻沒有多少積水,絲毫不影響參觀遊覽。

要知道,古代這裡是皇宮重地,天子居所。

如果下場暴雨就給淹了,導致皇帝出不了門而耽誤朝政,可是有很多人都會被問責、甚至性命不保的。

所以,對於紫禁城的排水,參與設計、建造的官員和工匠,所有人都不敢鬆懈,將其視為重中之重。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紫禁城設計者又是哪位高人呢?

據《明史·地理志》記載,永樂年間,在江蘇有一工匠團體,是當時建築界的翹楚,叫“香山幫”。

幫中蒯氏父子亦是建築界泰斗級大師。

他們曾設計建造了南京故宮。

於是,蒯氏父子理所應當承擔了紫禁城的設計重任。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由於香山幫是南方工匠團體,南方潮溼多雨的氣候,使其在防澇排水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如此,紫禁城的排水系統又有什麼獨到之處呢?

不知您見過嗎?紫禁城有一個特別的景觀——“千龍吐水”。

一排排石基底座上的龍頭張口吐水,非常壯觀。

此景平時一般情況下看不到,唯有暴雨傾盆之時才會出現。

這其實是故宮排水系統的一部分。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第二,面積達72萬平方米故宮,有一層非常緊實又相當深厚的地基。

其由夯土構成,猶如一塊巨大的海綿,擁有良好的吸水和容水功能。

第三,利用高度差排水。

根據現代測量,紫禁城北面的地勢要比南面要高出1.22米。

而且中軸線東西兩側的地勢逐漸降低,形成坡度。

這樣一來,一旦遭遇暴雨,地面的水可以順著坡度,由縱橫交錯的明溝暗渠,最終進入金水河,以及護城河。

是不是很精妙?小編實在佩服設計師在細節之處體現出來的匠心精神!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下面我們來看看故宮的防火措施。

去故宮旅遊的人們應該注意到了,在很多宮殿門前都有威武霸氣的大缸。

這些大缸,按質量可分為銅鎏金吉祥缸、燒古青銅缸和鐵鑄大缸。

比如太和殿門前,就陳列著一尊鎏金大銅缸。

其上部銘刻有“大清乾隆年造”字款,兩側飾獸面紋鋪首環耳。

"

故宮,以前稱作紫禁城,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

這裡面的各項設計充滿了前人智慧。

比如,當城市暴雨過後,很多地方內澇漬水現象嚴重。

但是,翻遍明清兩代的文獻,也沒有找到關於故宮淹水的記載。

還有防火,故宮的建築多是磚木結構,加上存有大量書畫等。

一旦起火,短時間之內就會迅速蔓延,如果不及時撲救,所有價值連城的寶物都會瞬間消失殆盡。

過去作為整個王朝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故宮是怎樣防範水火?其精妙、值得後人借鑑之處又在哪裡?下面小編來為您揭祕!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北京故宮,當我第一次走進它的時候,其恢宏大氣程度選超我的想象。

每年雨季,全國多地包括很多大城市都暴雨成災,一下雨就“看海”,給人們出行帶來極大困難。

但是如果此時去故宮,你會發現偌大的故宮地面上卻沒有多少積水,絲毫不影響參觀遊覽。

要知道,古代這裡是皇宮重地,天子居所。

如果下場暴雨就給淹了,導致皇帝出不了門而耽誤朝政,可是有很多人都會被問責、甚至性命不保的。

所以,對於紫禁城的排水,參與設計、建造的官員和工匠,所有人都不敢鬆懈,將其視為重中之重。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紫禁城設計者又是哪位高人呢?

據《明史·地理志》記載,永樂年間,在江蘇有一工匠團體,是當時建築界的翹楚,叫“香山幫”。

幫中蒯氏父子亦是建築界泰斗級大師。

他們曾設計建造了南京故宮。

於是,蒯氏父子理所應當承擔了紫禁城的設計重任。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由於香山幫是南方工匠團體,南方潮溼多雨的氣候,使其在防澇排水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如此,紫禁城的排水系統又有什麼獨到之處呢?

不知您見過嗎?紫禁城有一個特別的景觀——“千龍吐水”。

一排排石基底座上的龍頭張口吐水,非常壯觀。

此景平時一般情況下看不到,唯有暴雨傾盆之時才會出現。

這其實是故宮排水系統的一部分。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第二,面積達72萬平方米故宮,有一層非常緊實又相當深厚的地基。

其由夯土構成,猶如一塊巨大的海綿,擁有良好的吸水和容水功能。

第三,利用高度差排水。

根據現代測量,紫禁城北面的地勢要比南面要高出1.22米。

而且中軸線東西兩側的地勢逐漸降低,形成坡度。

這樣一來,一旦遭遇暴雨,地面的水可以順著坡度,由縱橫交錯的明溝暗渠,最終進入金水河,以及護城河。

是不是很精妙?小編實在佩服設計師在細節之處體現出來的匠心精神!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下面我們來看看故宮的防火措施。

去故宮旅遊的人們應該注意到了,在很多宮殿門前都有威武霸氣的大缸。

這些大缸,按質量可分為銅鎏金吉祥缸、燒古青銅缸和鐵鑄大缸。

比如太和殿門前,就陳列著一尊鎏金大銅缸。

其上部銘刻有“大清乾隆年造”字款,兩側飾獸面紋鋪首環耳。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這些大缸不是用來養花養魚,它們是古代重要的“消防設施”,稱作“門海”。

由於缸體積巨大,每尊缸可以儲水3000多升,猶如門前的大海。

門前有“大海”,宮殿就不怕走水了。

古時候這些大缸和今天看到的狀態不同,它每天都裝滿了水。

有專門負責管理大缸的太監,每日從井內取水,一擔一擔地把缸打滿。

熱天的時候要保證水質乾淨,沒有異味。

冬天還要給大缸穿上棉襖,防止缸裡的水結冰。

如遇極寒,還要在缸底部燒火,名曰“薰缸”。

"

故宮,以前稱作紫禁城,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

這裡面的各項設計充滿了前人智慧。

比如,當城市暴雨過後,很多地方內澇漬水現象嚴重。

但是,翻遍明清兩代的文獻,也沒有找到關於故宮淹水的記載。

還有防火,故宮的建築多是磚木結構,加上存有大量書畫等。

一旦起火,短時間之內就會迅速蔓延,如果不及時撲救,所有價值連城的寶物都會瞬間消失殆盡。

過去作為整個王朝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故宮是怎樣防範水火?其精妙、值得後人借鑑之處又在哪裡?下面小編來為您揭祕!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北京故宮,當我第一次走進它的時候,其恢宏大氣程度選超我的想象。

每年雨季,全國多地包括很多大城市都暴雨成災,一下雨就“看海”,給人們出行帶來極大困難。

但是如果此時去故宮,你會發現偌大的故宮地面上卻沒有多少積水,絲毫不影響參觀遊覽。

要知道,古代這裡是皇宮重地,天子居所。

如果下場暴雨就給淹了,導致皇帝出不了門而耽誤朝政,可是有很多人都會被問責、甚至性命不保的。

所以,對於紫禁城的排水,參與設計、建造的官員和工匠,所有人都不敢鬆懈,將其視為重中之重。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紫禁城設計者又是哪位高人呢?

據《明史·地理志》記載,永樂年間,在江蘇有一工匠團體,是當時建築界的翹楚,叫“香山幫”。

幫中蒯氏父子亦是建築界泰斗級大師。

他們曾設計建造了南京故宮。

於是,蒯氏父子理所應當承擔了紫禁城的設計重任。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由於香山幫是南方工匠團體,南方潮溼多雨的氣候,使其在防澇排水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如此,紫禁城的排水系統又有什麼獨到之處呢?

不知您見過嗎?紫禁城有一個特別的景觀——“千龍吐水”。

一排排石基底座上的龍頭張口吐水,非常壯觀。

此景平時一般情況下看不到,唯有暴雨傾盆之時才會出現。

這其實是故宮排水系統的一部分。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第二,面積達72萬平方米故宮,有一層非常緊實又相當深厚的地基。

其由夯土構成,猶如一塊巨大的海綿,擁有良好的吸水和容水功能。

第三,利用高度差排水。

根據現代測量,紫禁城北面的地勢要比南面要高出1.22米。

而且中軸線東西兩側的地勢逐漸降低,形成坡度。

這樣一來,一旦遭遇暴雨,地面的水可以順著坡度,由縱橫交錯的明溝暗渠,最終進入金水河,以及護城河。

是不是很精妙?小編實在佩服設計師在細節之處體現出來的匠心精神!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下面我們來看看故宮的防火措施。

去故宮旅遊的人們應該注意到了,在很多宮殿門前都有威武霸氣的大缸。

這些大缸,按質量可分為銅鎏金吉祥缸、燒古青銅缸和鐵鑄大缸。

比如太和殿門前,就陳列著一尊鎏金大銅缸。

其上部銘刻有“大清乾隆年造”字款,兩側飾獸面紋鋪首環耳。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這些大缸不是用來養花養魚,它們是古代重要的“消防設施”,稱作“門海”。

由於缸體積巨大,每尊缸可以儲水3000多升,猶如門前的大海。

門前有“大海”,宮殿就不怕走水了。

古時候這些大缸和今天看到的狀態不同,它每天都裝滿了水。

有專門負責管理大缸的太監,每日從井內取水,一擔一擔地把缸打滿。

熱天的時候要保證水質乾淨,沒有異味。

冬天還要給大缸穿上棉襖,防止缸裡的水結冰。

如遇極寒,還要在缸底部燒火,名曰“薰缸”。

明朝一高人設計了紫禁城,是這個奧祕,保證了其600年來水火不侵

​如此,始終做到有備無患,保證了火災時能及時撲救。

總結來看,故宮作為古代帝王的皇城,其防澇和防火設計集中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和勤勞。

在故宮600年曆史裡,各種小火災有過許多次。

門前的大缸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而這600年以來,故宮竟然沒有一次淹水,其排水系統在今天還發揮著良好的作用,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都說水火無情,在災難面前,人類是如此弱小,尤其是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

而人類又是非常強大,面對挑戰勇敢生存下去,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蹟。

【參考資料:《明史·地理志》《清史稿》《故宮博物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