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君朱棣,死後為何遭子孫嫌棄?牌位還差點兒被扔出太廟

明朝 明成祖 明世宗 朱元璋 明武宗 趣觀歷史 2018-12-08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若要評選明朝最傑出的皇帝,很可能或許都會想到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二人都堪稱是千古一帝。其中朱棣以藩王身份起兵造反,並且成功登基大寶;他帶兵親征,痛擊蒙古部族,軍事能力在歷代皇帝之中超群;他開展了世界上首次大規模航海,將天朝威名遠播四方;他下詔編修《永樂大典》,留下無法超越的文化豐碑......可以說,這些功績都是史無前例的。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帝王,其牌位卻差點兒被他的子孫後裔丟出太廟。

一代明君朱棣,死後為何遭子孫嫌棄?牌位還差點兒被扔出太廟

▲嘉靖皇帝朝服像

這件事發生在朱棣死後一百多年,即嘉靖皇帝在位時期。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駕崩。由於明武宗沒有留下任何子嗣,因此在其彌留之際,首輔楊廷和援引明太祖朱元璋所制定的《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原則,在武宗駕崩前五天以皇帝名義頒佈敕令,令14歲的朱厚熜縮短為其父服喪時間(其父興獻王朱祐杬病逝於兩年之前),並承襲興王爵位。武宗駕崩後,楊廷和讓司禮監請太后懿旨,正式宣佈明武宗堂弟——興王朱厚熜為新任皇帝。

一代明君朱棣,死後為何遭子孫嫌棄?牌位還差點兒被扔出太廟

▲遠眺太廟

按理說,一位外地藩王能夠如此幸運地進京做皇帝,不說對太后等人唯命是從,起碼也應該感恩戴德。然而朱厚熜剛邁進紫禁城就開始了鬥爭——主要目的就是要讓自己的母親成為太后,並把父親牌位放進太廟祭祀。然而,按照傳統,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生父不過是一個小小藩王,根本沒有做過皇帝,不可能進入太廟。況且朱厚熜之所以能夠當皇帝,是以明孝宗朱祐樘繼承人的身份來繼承皇位的,他應該尊奉伯父朱祐樘為皇考。

然而嘉靖皇帝卻死活不同意,堅持要尊父親興獻王朱祐杬為皇考,稱明孝宗為皇伯考。此外,他還堅持要讓興獻王進入太廟,嘉靖皇帝甚至還為此毆打大臣,造成了流血事件,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大禮儀之爭”。到最後,大臣們實在是拿嘉靖皇帝沒有任何辦法,無奈做出妥協,允許嘉靖皇帝奉自己父親為皇考,奉明孝宗朱祐樘為皇伯考,這才結束了持續多日紛爭。可是新的問題又來了,興獻王朱祐杬的牌位該怎麼辦?

一代明君朱棣,死後為何遭子孫嫌棄?牌位還差點兒被扔出太廟

▲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自古以來,歷代王朝基本都有“天子七廟”的規定。簡單地說就是,天子的太廟裡只能放七位皇帝,如今太廟裡已經滿員了,嘉靖皇帝如果想把自己的父親放進去,就得從中間踢出一個。明太祖朱元璋作為開國之君,毫無疑問是必須放在太廟中的。那麼在剩下的皇帝之中,按照親遠疏近,挑選出血緣關係最為疏遠的一個皇帝踢出去,這樣才可以放進自己父親的牌位。除了朱元璋外,跟嘉靖皇帝關係最疏遠的就莫過於朱棣了。

一代明君朱棣,死後為何遭子孫嫌棄?牌位還差點兒被扔出太廟

▲明成祖朱棣蠟像

然而朱棣何等傳奇,為大明王朝強盛做出了巨大貢獻,動朱棣的牌位不就等於動大明江山的根基嗎?滿朝大臣一個個哭天喊地,哀求嘉靖不要動朱棣的牌位,為防止嘉靖把朱棣的牌位丟出去,眾人於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把朱棣的廟號從“太宗”給改成了“成祖”。就常理而言,被稱為“祖”的牌位都是不能動的,這樣一來群臣才算是保下了朱棣的牌位。

嘉靖皇帝眼看著朱棣的牌位已經不給動了,那就只能動下一位——也就是朱棣的兒子,明仁宗朱高熾。朱高熾做太子的時候很不受待見,即位以後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可以說是太廟中七個皇帝中“最軟的柿子”。於是,仁宗朱高熾的牌位被丟出太廟,放在後殿的角落裡。

一代明君朱棣,死後為何遭子孫嫌棄?牌位還差點兒被扔出太廟

▲明仁宗朱高熾像軸

就這樣,嘉靖皇帝最終實現了把自己父親供奉在太廟的心願,把興獻王加封為“明睿宗”,在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進入太廟。不過明成祖朱棣雖然逃過了被移去太廟的命運,可他的兒子卻沒辦法跟他一樣幸運,慘被嘉靖皇帝父親——也就是自己的四世孫所取代,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參考文獻:

《明史》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