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和尚幫朱棣奪天下、編《永樂大典》,死後還入祀了明祖太廟

在中國歷史長河上,能夠影響朝堂、影響天下的和尚,少之又少。

這個和尚不但影響朝堂,還幫人奪了天下。

他白天官衣上殿,夜晚青燈古佛相伴,皇帝所賜,皆全數分予眾人。

都說伴君如伴虎,他卻得到了皇帝一輩子的敬重,活到壽終正寢,死後以文臣身份進入皇家太廟,且是當朝唯一的一位。

這個和尚還負責了明朝首都從應天遷至北平一事,並一手規劃了今日北京城的佈局;

這個和尚幫朱棣奪天下、編《永樂大典》,死後還入祀了明祖太廟

可以說,中國歷史上從未有一位和尚能像他一樣對歷史做出如此巨大的豐功偉績。

這個和尚就是明朝永樂年間大名鼎鼎的“黑衣宰相”姚廣孝。“黑衣”,指僧人所穿的一種黑色僧衣。

這個和尚幫朱棣奪天下、編《永樂大典》,死後還入祀了明祖太廟

出身醫家,遁入空門

姚廣孝出身在長洲(今江蘇蘇州),家人世代行醫,但姚廣孝在14歲時自行在蘇州妙智庵出家為僧,法名“道衍”,又以“逃虛子”自稱,當時人稱他為道衍和尚。

姚廣孝皈依佛門後四海為家,曾拜元末著名道士席應真為師,學習《易經》、方術,排兵佈陣、用兵伐謀;同時他又向遇庵大師學習內外典籍之學,對佛、儒二家進行對比研究;他還與當時的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宋濂、高啟等人結為詩文好友。

在洪武年間,姚廣孝曾在經過鎮江北固山時,賦詩抒發志向。詩道:譙櫓年來戰血幹,煙花猶自半凋殘。五州山近朝雲亂,萬歲樓空夜月寒。江水無潮通鐵甕,野田有路到金壇。蕭樑帝業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

這個和尚幫朱棣奪天下、編《永樂大典》,死後還入祀了明祖太廟

佛門應召,順入朝堂

洪武八年,朱元璋下令把精通儒學的僧人們請來當僧官,但姚廣孝在應試的時候,朱元璋只是賜予了他僧衣,沒有賜予他升職。

馬皇后去世之後,朱元璋命令高僧過來祈福,姚廣孝經人舉薦,與朱棣相遇。

姚廣孝走到朱棣面前,悄悄地對朱棣說:“貧僧若能為殿下所用,定能為您奉上白帽子。”

朱棣感覺他話裡有話,“王”帶“白”帽不就是“皇”嗎?

於是朱棣把姚廣孝拉到內室詳談。姚廣孝縱論古今,分析時局,鞭闢入理。朱棣聽得連連稱是,當即向朱元璋請求把姚廣孝許給自己。

1382年,姚廣孝就以北京慶壽寺住持身份為掩護,成為了朱棣的頭號謀士。

這個和尚幫朱棣奪天下、編《永樂大典》,死後還入祀了明祖太廟

排兵伐謀,指點江山

朱允炆當上皇帝之後就著手削藩。朱棣有一次感嘆道:“天寒地凍,水無一點不成冰。”在旁的姚廣孝直接說道:“世亂民貧,王不出頭誰做主?”

但朱棣清楚自己區區藩王的勢力無法與整個明朝抗衡,朱棣對姚廣孝說道:“民心不在我這裡。”姚廣孝答:“臣知天道,何論民心。”

建文元年七月,在姚廣孝鼓動之下,燕王朱棣舉兵,史稱“靖難之役”。

建文二年,朱棣率大軍圍攻濟南,酣戰三個月沒有攻下。姚廣孝馬上派人給朱棣送信,建議朱棣暫停戰爭搬師北平。

姚廣孝認為,朱棣與朱允的帝位之爭,與普通百姓、甚至眾大臣並沒有太大的關係,關鍵是對京師南京的爭奪。

因此,他對朱棣說道:“毋下城邑,疾趨京師。京師單弱,勢必舉。”這是讓朱棣繞過山東濟南等地,直取京師。

正如姚廣孝所料,南京攻克之後,朱棣就順利登上了皇帝寶座,大明江山落在了朱棣的手裡。

這個和尚幫朱棣奪天下、編《永樂大典》,死後還入祀了明祖太廟

廟堂之高,青燈古佛

朱棣登基後,有感於姚廣孝勞苦功高,封他做了僧錄司左善世、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後來又命姚廣孝輔導皇長孫朱瞻基。

明成祖朱棣十分敬重姚廣孝,兩人交談時都朱棣皆稱姚廣孝為少師,而不直呼其名。

他每次上朝的時候,都會穿上朝服,但是每次退朝回到家中之後,姚廣孝就換上自己的僧衣。

明成祖曾經命姚廣孝蓄髮還俗,這樣就能給他封爵,世襲罔替,子孫(姚廣孝有養子)在大明永享榮華富貴,但是被姚廣孝拒絕。

明成祖又賜他府邸、宮女,姚廣孝仍不接受,只是居住在寺廟中,上朝時便穿上朝服,退朝後仍換回僧衣。

他到蘇湖賑災時,前往長洲,將獲賜的黃金全部分發給宗族鄉人。

這個和尚幫朱棣奪天下、編《永樂大典》,死後還入祀了明祖太廟

修纂《永樂大典》

朱棣登基後,姚廣孝還主持修纂了中國歷史上最大、最早的一部百科全書——《永樂大典》(解縉編撰《永樂大典》失敗)和《明太祖實錄》,給後人留下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姚廣孝還監製了“永樂大鐘”,至今仍懸掛於北京大鐘寺,以其蒼涼渾厚的聲音為人們祈福。

晚年,在明初期佛教漸成頹勢之際,姚廣孝又擔起護教(佛教)之責,整理了反排佛的《道餘錄》,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

1418年,姚廣孝病重不治,明成祖朱棣專門為此廢朝二日,追贈其為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諡號恭靖,並親自為姚廣孝撰寫神道碑銘。

太子朱高熾繼位後,姚廣孝更是得以入祀太廟,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這個和尚幫朱棣奪天下、編《永樂大典》,死後還入祀了明祖太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