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裡有哪些帶典故的經典臺詞

明朝 胡宗憲 嚴嵩 李翱 我腦子裡的胡思亂想 2017-05-05

第一集

司禮監和內閣召開御前會議。嚴黨和清流們正在為上一年財政超支的事情爭論不休,場面愈發不可收。嘉靖皇帝從帷帳後面悠然的走出來,一邊走向龍案,一邊吟了一首詩:“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嘉靖皇帝對龍案下的太監和大臣們說:“朕剛才唸的是唐朝詩人李翱的問道詩。朕最喜歡的就是最後一句,‘雲在青天水在瓶。’你們這些人,有的是雲,有的是水,所做的事情不同而已,都是忠臣,沒有奸臣。”

《大明王朝1566》裡有哪些帶典故的經典臺詞

這首問道詩題目是《贈藥山高僧惟儼》,是唐代詩人李翱任澧州刺史時,寫給他的好友惟儼和尚的。當時,李翱初到任上,聽說當地有一位得道的高僧叫惟儼,於是興致勃勃的去拜訪惟儼。哪知道惟儼見到李翱也不搭話,兀自設壇講法。李翱很不高興,一邊扭頭要離開,一邊憤憤的說:“真是見面不如聞名!”惟儼心平氣和的問李翱:“太守為何貴耳而賤目?”李翱聽後折返回來,虛心向惟儼請教:“何為道邪?”惟儼指指天空又指指淨瓶回答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水在天上便化作雲,在瓶中就成為水,雲和水不過是水在自然界的兩種狀態。只要能認清本源,無論是飄動的流雲還是恬靜的止水都是可以相通的。所謂的“道”就是自然,自然就是本源。嘉靖皇帝用這首問道詩,表面上如他所表達的那樣,嚴黨和清流,還有司禮監,都是忠臣,沒有奸臣,暗地裡包含著對他們相互推諉的不滿。他是藉此警告內閣和司禮監都要恪守本分。

第四集

杭州知府馬寧遠欺瞞胡宗憲,帶著淳安、建德兩知縣偷偷搗毀了河堤,洪水瞬時淹沒了兩縣的田地。面對胡宗憲的責問,馬寧遠居然說是“知不可為而為之”。胡宗憲強忍著內心的憤怒訓斥馬寧遠道:“平時叫你讀《左傳》、《通鑑》,你不以為然,叫你讀一讀王陽明的書,你更不以為然。還說什麼半部《論語》可治天下!現在我問你,孔子說的‘知不可為而為之’是什麼本意?”馬寧遠自慚形穢的低下頭,胡宗憲頓了頓又繼續斥道:“孔子是告訴世人,做事時不問可不可能,但問應不應該!毀堤淹田,傷天害理,上誤國家,下害百姓,也叫‘知不可為而為之’?”

《大明王朝1566》裡有哪些帶典故的經典臺詞

“知不可為而為之”出自《論語·憲問》,原句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論語》裡有這樣一則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路有一天夜裡,借宿一座石門。看門的老大爺問他從哪裡來,子路回答說,是從孔老師那裡來的。看門的人一聽又問:“你說的孔老師,是那個明明知道做不成也一定要做的人嗎?”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是一種執著的態度,人要有一點鍥而不捨的追求精神,許多事情都是經過艱苦努力和奮鬥而得來的。馬寧遠顯然誤解了這個道理。

還是第四集

嚴嵩看到毀堤淹田的供狀,鼻子都氣歪了。嚴世番、羅龍文和鄢懋卿還慫恿嚴嵩要在皇帝面前硬頂。其實楊金水已經把毀堤淹田的真相合盤告訴了嘉靖。對於嚴黨滅絕人性的行徑,嘉靖皇帝的內心是明白的,不過這個時候查毀堤淹田,改稻為桑就會成為泡影,國庫就會依然會空虛。於是他揣著明白裝糊塗地寬慰嚴嵩道:“《道德經》第五十八章有云:‘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查查,其民缺缺。……人之迷也,其日故久。’是寬亦誤,嚴亦誤,豈百姓迷哉,朕亦迷也,爾等不迷乎?”

《大明王朝1566》裡有哪些帶典故的經典臺詞

《道德經》的那幾句話的意思是:朝廷的政策寬厚、鬆弛,百姓的民風就淳樸;朝廷的政策苛刻、嚴明,百姓的奸偽。其後緊接著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人之謎也,其曰故久”的意思是人們的迷惑由來已久。這是嘉靖不想細查毀堤淹田的事情而給自己找的藉口。《道德經》是老子的經典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家崇尚黃老,講求無為而治,在治國上推行於民休養生息的政策。嘉靖皇帝明為休養生息,實則是姑息養奸。

第九集

沈一石一招“美人計”,迫使新任杭州知府高翰文在富戶賤買災民田地的約書上簽字。眼看高翰文不得不就範,王用汲挺身而出,向在堂的諸位官僚算了一筆賬,受災的百姓無論如何都無法度過災年。王用汲悲憤地對堂上諸公說:“孟子曰‘禹思天下有溺者,猶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猶己飢之也’,各位大人,你們手中的這支筆繫著幾十萬災民的性命,己溺己飢,望大人慎之。”說道此處已經潸然。

《大明王朝1566》裡有哪些帶典故的經典臺詞

“禹思”兩句,出自《孟子·離婁下》。意思是,大禹想到天下有溺水的人,就好像自己也溺水一樣;穀神聽說天下有捱餓的人,就好像自己也捱餓一樣。王用汲是借孟子的話來提醒高翰文和堂上諸公,要對災民的困苦感同身受。孟子的治國思想一致被明朝士大夫推崇,孟子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與嘉靖的黃老之道截然相反。

第十集

江南織造局首席絲綢商人沈一石大老闆坐船去淳安縣出差,臨行之際招了四個妓女隨行。船行至江面上,沈一石出了一道題,他用白話文吟誦一首古詩,四個妓女中只要有人能猜出是古詩的名字和作者,沈一石就為她們贖身:“拂過夏水之頭而西行兮,回首不見故都之門牆。懷伊人難訴我心之哀傷兮,路漫漫不知歸於何方。借風波送我於建水至澗西,水茫茫天地一流觴。”可惜沒有一個人能回答上來。

《大明王朝1566》裡有哪些帶典故的經典臺詞

劇中提示是屈原的詩,卻沒有明示是屈原哪一首詩。有網友猜測是屈原的《哀郢》,我細讀之後覺得《哀郢》中似乎有對應的詩句:“……夏首而西浮兮,顧龍門而不見。系嬋媛而傷懷兮,眇不知其所跖。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為克。……”“哀郢”就是哀悼楚國的國都郢都。屈原不被楚王信任被貶出國都,一腔愛國熱忱化為了無限的傷痛,只能眼睜睜看它被秦國所滅。沈一石是借屈原的遭遇來抒發自己的悲哀。一個有頂戴的商人,卻被為官者操縱,成為政治犧牲品。那些妓女無法贖身確實可惜,可在官場之中沈一石何嘗不是一個“妓女”呢?

第十四集

李時珍隨譚綸一起到淳安縣給百姓治病,當他發現衙門的藥不對時就毫不客氣的潑掉了藥湯,這下可惹惱了負責煎藥的牢頭。牢頭拽著李時珍的衣領要把他關進牢房,路上正遇見了海瑞和譚綸。海瑞忙問是怎麼回事,牢頭在堂尊面前立刻轉怒為喜:“大老爺您來得正好。這些刁民真是越來越無法無天了。有句話,太尊說的好——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您對他們約好,他們越發不知好歹了!”

《大明王朝1566》裡有哪些帶典故的經典臺詞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自《論語·泰伯篇》,原意是讓老百姓按照官府的指引的道路走,沒有必要讓他們知道為什麼。很多人認為這是孔子愚民的政治思想,把民看作是愚昧無知的人,只可盲目服從,不可知其所以。但也有人認為這不是孔子本意,孔子作為一個大教育家,不會有讓百姓愚昧的主張,孔子的本意應該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第十七集

沈一石的賬冊被楊金水暗中送到宮裡,嘉靖皇帝看後大為吃驚。一是沒有想到嚴黨貪墨如此猖狂,二是埋怨胡宗憲身為浙直總督聽任手下官員貪汙。胡宗憲以退為進,提及之前請辭的事情。嘉靖立刻打住他的話:“不要拿請辭做藉口!什麼‘水清濯纓,水濁濯足’?這一套在我大明朝用不上,朕還不是濁世昏君。”

《大明王朝1566》裡有哪些帶典故的經典臺詞

“水清”兩句,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整句話的意思是水清的時候可以洗我的帽纓,水濁的時候可以洗我的雙腳。洗帽纓還是雙腳完全取決於水的本質,可見對一件事一個人的評價是褒是貶,也完全取決於被評價人的自身。胡宗憲自然是濯纓之水,浙江那些貪墨的官員自然是濯足之水。嘉靖在這裡強調“在大明朝不適用”是在埋怨胡宗憲做事太圓滑,不肯得罪人,放任手下人去貪。

第二十八集

嘉靖一邊讓呂芳看海瑞重審鄭、何二人的供詞,一邊對他說:“百姓家常說的一句話‘幫忙幫忙越幫越忙’,第一次呈上來的供詞你不給朕看,瞞著朕跑去找嚴嵩找徐階,還捧上了一罈四十年的陳釀去勸酒,這杯酒也是你能勸得的?當時聽到你去勸酒,朕就想起了太祖高皇帝宴請功臣時說的兩句話。知道太祖爺當時說的兩句什麼話嗎?你不知道,可是嚴嵩和徐階他們知道,兩個大學士,《太祖實錄》他們不知讀了多少遍了,早就爛熟在肚子裡了。端起酒杯的時候,早就想起了太祖高皇帝說的那兩句話——‘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有些家你能替朕當,有些家朕交給嚴嵩和徐階他們當,可大明朝最後的家還得朕來當!”

《大明王朝1566》裡有哪些帶典故的經典臺詞

據說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賜酒宴招待時任戶部尚書茹太素。席間,太祖賜給茹太素一杯酒並說道:“金盃共汝銀,白刃不相饒。”茹太素立刻聯想到太祖對功臣的殺伐手段,不由得如履薄冰。他畢恭畢敬的接過皇帝的賜酒,連忙拜倒,對太祖回答道:“丹誠圖報國,不避聖心焦。”不久以後,茹太素因事連坐被處死。

海瑞是裕王舉薦的人,也是清流在浙江的一枚重子,鄭必昌、何茂才是嚴總兒子嚴世番安插到浙江的撈錢工具。呂方把第海瑞第一次審鄭何二犯的供詞壓了下來,帶著宮中的老酒去會見嚴嵩和俆階,本意是希望二人和解,不要給宮裡潑髒水。但是這件事卻容易讓嚴、徐二人錯誤的認為這是皇帝的意思,是皇帝威脅他們不要牽扯織造局和宮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