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22篇文章)

隨著嘉靖帝閉關,朝局變得異常複雜起來,裕王窩在家中靜觀時變,徐階暗中默許張居正命趙貞吉馬上發動“倒嚴”的總決戰,而嚴嵩卻一反常態,跟兒子嚴世蕃密謀破局。

而破局的關鍵不在於嚴嵩和嚴世蕃要做什麼,而是胡宗憲要做什麼……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222期:大明王朝:胡宗憲面對倭寇炮火為何不躲,趙貞吉又為何不敢邀功?

"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22篇文章)

隨著嘉靖帝閉關,朝局變得異常複雜起來,裕王窩在家中靜觀時變,徐階暗中默許張居正命趙貞吉馬上發動“倒嚴”的總決戰,而嚴嵩卻一反常態,跟兒子嚴世蕃密謀破局。

而破局的關鍵不在於嚴嵩和嚴世蕃要做什麼,而是胡宗憲要做什麼……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222期:大明王朝:胡宗憲面對倭寇炮火為何不躲,趙貞吉又為何不敢邀功?

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一、

浙江台州戰場,胡宗憲對戰倭寇的第八次戰鬥打響了……

這場戰鬥打得異常激烈,雙方陷入了白刃戰,死傷無數,而胡宗憲就在臺州炮臺那裡,站在最高的那杆旗杆下,一動不動。

顯然,井上十三郎發現了胡宗憲,不惜一切代價往台州炮臺處進軍,炮火落到胡宗憲周邊,他仍然一動不動。

如果沒有搞明白這之前發生了什麼,我們很難理解胡宗憲這是要幹嘛?

胡宗憲其實是在尋求一死,套用一句網絡流行語:

“我太難了!”

所有的一切都在於年初的御前財政會議,因為要改稻為桑,因為胡宗憲反對,朝局就這樣一步步走到現在。而胡宗憲在“毀堤淹田”之後,就對杭州知府馬寧遠講過,他之所以反對是因為:

“我真不願意看到啊,閣老都八十一歲了,讓這些人圍著,到時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啊……”

記住,這就是胡宗憲後面所有的行為出發點,怕牽扯到嚴嵩,他草草就把”毀堤淹田“的案子結了。就怕牽扯到嚴嵩,甚至他進京之後,面對嚴世蕃的刻意刁難和不理解,也是噴他:

“你可以不念及天下蒼生,但不應該不念自己的白髮老父!”

只是嚴世蕃根本就沒聽懂這句話背後的含義,直到最後關頭,才明白,自己一直認為在替老爹遮風擋雨,實際上就是招風惹雨。

嚴黨已經岌岌可危,是個人都能看出來,胡宗憲必然也能看出來,不過面對譚倫的質疑,他還是說出了心裡話:

“誰都可以去倒閣老,唯獨我胡宗憲不能去倒閣老!”

甚至於,嘉靖帝讓他跟嚴嵩切割,他都豁出命去保嚴嵩,這就是為什麼嚴嵩對嚴世蕃講,他這一生殺人、治人、罷人,都比不上會用人!

"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22篇文章)

隨著嘉靖帝閉關,朝局變得異常複雜起來,裕王窩在家中靜觀時變,徐階暗中默許張居正命趙貞吉馬上發動“倒嚴”的總決戰,而嚴嵩卻一反常態,跟兒子嚴世蕃密謀破局。

而破局的關鍵不在於嚴嵩和嚴世蕃要做什麼,而是胡宗憲要做什麼……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222期:大明王朝:胡宗憲面對倭寇炮火為何不躲,趙貞吉又為何不敢邀功?

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一、

浙江台州戰場,胡宗憲對戰倭寇的第八次戰鬥打響了……

這場戰鬥打得異常激烈,雙方陷入了白刃戰,死傷無數,而胡宗憲就在臺州炮臺那裡,站在最高的那杆旗杆下,一動不動。

顯然,井上十三郎發現了胡宗憲,不惜一切代價往台州炮臺處進軍,炮火落到胡宗憲周邊,他仍然一動不動。

如果沒有搞明白這之前發生了什麼,我們很難理解胡宗憲這是要幹嘛?

胡宗憲其實是在尋求一死,套用一句網絡流行語:

“我太難了!”

所有的一切都在於年初的御前財政會議,因為要改稻為桑,因為胡宗憲反對,朝局就這樣一步步走到現在。而胡宗憲在“毀堤淹田”之後,就對杭州知府馬寧遠講過,他之所以反對是因為:

“我真不願意看到啊,閣老都八十一歲了,讓這些人圍著,到時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啊……”

記住,這就是胡宗憲後面所有的行為出發點,怕牽扯到嚴嵩,他草草就把”毀堤淹田“的案子結了。就怕牽扯到嚴嵩,甚至他進京之後,面對嚴世蕃的刻意刁難和不理解,也是噴他:

“你可以不念及天下蒼生,但不應該不念自己的白髮老父!”

只是嚴世蕃根本就沒聽懂這句話背後的含義,直到最後關頭,才明白,自己一直認為在替老爹遮風擋雨,實際上就是招風惹雨。

嚴黨已經岌岌可危,是個人都能看出來,胡宗憲必然也能看出來,不過面對譚倫的質疑,他還是說出了心裡話:

“誰都可以去倒閣老,唯獨我胡宗憲不能去倒閣老!”

甚至於,嘉靖帝讓他跟嚴嵩切割,他都豁出命去保嚴嵩,這就是為什麼嚴嵩對嚴世蕃講,他這一生殺人、治人、罷人,都比不上會用人!

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二、

嚴嵩說得很對,用對了人,不在於你去怎麼要求他,而在於他會怎麼做。胡宗憲就是後者,他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他知道該怎麼去做,怎麼能獲得最好的效果,以及如何維護上級的形象。

在胡宗憲眼中,嚴嵩就是嚴嵩,就是他的老師,是一個真心對他的人,他要感恩。可是這一次嚴嵩讓嚴世蕃送來的信,卻讓他左右為難,如果照做,那麼嚴嵩在他心中的形象徹底崩塌,那就真成了奸臣,而自己就是助紂為虐。

如果不照做,又違背了自己的做事原則,畢竟嚴嵩幾乎沒有要求過他做什麼。即使要求,也是以聖賢之道要求,走的都是正道,往往大奸之人,都帶著一副大忠的面具。

所以,胡宗憲面對倭寇的炮火,他想到了死,只有以身殉國,才能不辜負嚴嵩的栽培,才能不負於朝廷,不負於百姓,真的,他太難了……

正在指揮打仗的戚繼光,發現胡宗憲不對勁之後,馬上讓齊大柱帶人去救。因為胡宗憲的一心尋死,保護他的兵士一個個擋子彈死去(話說倭寇射出來的炮彈是穿天猴嗎?)……

最終齊大柱手刃了井上十三郎,也算是給自己的老婆報了仇!

不過書中寫的是齊大柱想生擒井上十三郎,井上十三郎不讓他生擒,是自殺的。而劇中是被齊大柱殺的,楊角風覺得,書中寫得太過理想化,真實的戰場更要殘酷一些。

等台州大捷的消息傳到杭州之後,最興奮的當屬譚倫,他一路小跑就到了浙江巡撫衙門:

“萬世之功!萬世之功!”

而此時的浙江巡撫衙門,趙貞吉正在跟浙江糧道官員對話,大意便是軍餉不足,還差五十萬兩!

"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22篇文章)

隨著嘉靖帝閉關,朝局變得異常複雜起來,裕王窩在家中靜觀時變,徐階暗中默許張居正命趙貞吉馬上發動“倒嚴”的總決戰,而嚴嵩卻一反常態,跟兒子嚴世蕃密謀破局。

而破局的關鍵不在於嚴嵩和嚴世蕃要做什麼,而是胡宗憲要做什麼……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222期:大明王朝:胡宗憲面對倭寇炮火為何不躲,趙貞吉又為何不敢邀功?

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一、

浙江台州戰場,胡宗憲對戰倭寇的第八次戰鬥打響了……

這場戰鬥打得異常激烈,雙方陷入了白刃戰,死傷無數,而胡宗憲就在臺州炮臺那裡,站在最高的那杆旗杆下,一動不動。

顯然,井上十三郎發現了胡宗憲,不惜一切代價往台州炮臺處進軍,炮火落到胡宗憲周邊,他仍然一動不動。

如果沒有搞明白這之前發生了什麼,我們很難理解胡宗憲這是要幹嘛?

胡宗憲其實是在尋求一死,套用一句網絡流行語:

“我太難了!”

所有的一切都在於年初的御前財政會議,因為要改稻為桑,因為胡宗憲反對,朝局就這樣一步步走到現在。而胡宗憲在“毀堤淹田”之後,就對杭州知府馬寧遠講過,他之所以反對是因為:

“我真不願意看到啊,閣老都八十一歲了,讓這些人圍著,到時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啊……”

記住,這就是胡宗憲後面所有的行為出發點,怕牽扯到嚴嵩,他草草就把”毀堤淹田“的案子結了。就怕牽扯到嚴嵩,甚至他進京之後,面對嚴世蕃的刻意刁難和不理解,也是噴他:

“你可以不念及天下蒼生,但不應該不念自己的白髮老父!”

只是嚴世蕃根本就沒聽懂這句話背後的含義,直到最後關頭,才明白,自己一直認為在替老爹遮風擋雨,實際上就是招風惹雨。

嚴黨已經岌岌可危,是個人都能看出來,胡宗憲必然也能看出來,不過面對譚倫的質疑,他還是說出了心裡話:

“誰都可以去倒閣老,唯獨我胡宗憲不能去倒閣老!”

甚至於,嘉靖帝讓他跟嚴嵩切割,他都豁出命去保嚴嵩,這就是為什麼嚴嵩對嚴世蕃講,他這一生殺人、治人、罷人,都比不上會用人!

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二、

嚴嵩說得很對,用對了人,不在於你去怎麼要求他,而在於他會怎麼做。胡宗憲就是後者,他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他知道該怎麼去做,怎麼能獲得最好的效果,以及如何維護上級的形象。

在胡宗憲眼中,嚴嵩就是嚴嵩,就是他的老師,是一個真心對他的人,他要感恩。可是這一次嚴嵩讓嚴世蕃送來的信,卻讓他左右為難,如果照做,那麼嚴嵩在他心中的形象徹底崩塌,那就真成了奸臣,而自己就是助紂為虐。

如果不照做,又違背了自己的做事原則,畢竟嚴嵩幾乎沒有要求過他做什麼。即使要求,也是以聖賢之道要求,走的都是正道,往往大奸之人,都帶著一副大忠的面具。

所以,胡宗憲面對倭寇的炮火,他想到了死,只有以身殉國,才能不辜負嚴嵩的栽培,才能不負於朝廷,不負於百姓,真的,他太難了……

正在指揮打仗的戚繼光,發現胡宗憲不對勁之後,馬上讓齊大柱帶人去救。因為胡宗憲的一心尋死,保護他的兵士一個個擋子彈死去(話說倭寇射出來的炮彈是穿天猴嗎?)……

最終齊大柱手刃了井上十三郎,也算是給自己的老婆報了仇!

不過書中寫的是齊大柱想生擒井上十三郎,井上十三郎不讓他生擒,是自殺的。而劇中是被齊大柱殺的,楊角風覺得,書中寫得太過理想化,真實的戰場更要殘酷一些。

等台州大捷的消息傳到杭州之後,最興奮的當屬譚倫,他一路小跑就到了浙江巡撫衙門:

“萬世之功!萬世之功!”

而此時的浙江巡撫衙門,趙貞吉正在跟浙江糧道官員對話,大意便是軍餉不足,還差五十萬兩!

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三、

趙貞吉得知幾個徽商的定金已經花完了之後,大喊一聲:

“那就抄家,立刻去抄!”

糧道納悶啊,沈一石的家早就抄了啊,還抄誰的家?

“鄭泌昌!何茂才!”

糧道又傻了:

“鄭大人、何大人已經定罪了?”

從他的稱呼“鄭大人、何大人”中可以看出,這個糧道很可能也是嚴黨的一員,甚至威脅趙貞吉,朝廷沒定罪,冒然去抄家,是要擔責的,趙貞吉也不是傻子,八成也猜到了他的立場:

“立刻去抄家!不抄鄭泌昌、何茂才的家,就抄你的家!”

送走了糧道,關上門,譚倫這才興奮地繼續彙報這次大捷:

“有了這次大捷,十年倭患肅清在即,中丞應該立刻向朝廷報捷,給胡部堂請功,給戚繼光和所有將士請功……”

當然,譚倫不忘給趙貞吉也請功,不過這個功不能趙貞吉自己請,得譚倫來請:

“中丞的後援之功也不能埋沒,這個疏由我來寫,我替你請功!”

結果趙貞吉絲毫看不出高興的神情,再次套用那句網絡流行語:

“我太難了……”

那麼趙貞吉到底難在什麼地方呢?

"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22篇文章)

隨著嘉靖帝閉關,朝局變得異常複雜起來,裕王窩在家中靜觀時變,徐階暗中默許張居正命趙貞吉馬上發動“倒嚴”的總決戰,而嚴嵩卻一反常態,跟兒子嚴世蕃密謀破局。

而破局的關鍵不在於嚴嵩和嚴世蕃要做什麼,而是胡宗憲要做什麼……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222期:大明王朝:胡宗憲面對倭寇炮火為何不躲,趙貞吉又為何不敢邀功?

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一、

浙江台州戰場,胡宗憲對戰倭寇的第八次戰鬥打響了……

這場戰鬥打得異常激烈,雙方陷入了白刃戰,死傷無數,而胡宗憲就在臺州炮臺那裡,站在最高的那杆旗杆下,一動不動。

顯然,井上十三郎發現了胡宗憲,不惜一切代價往台州炮臺處進軍,炮火落到胡宗憲周邊,他仍然一動不動。

如果沒有搞明白這之前發生了什麼,我們很難理解胡宗憲這是要幹嘛?

胡宗憲其實是在尋求一死,套用一句網絡流行語:

“我太難了!”

所有的一切都在於年初的御前財政會議,因為要改稻為桑,因為胡宗憲反對,朝局就這樣一步步走到現在。而胡宗憲在“毀堤淹田”之後,就對杭州知府馬寧遠講過,他之所以反對是因為:

“我真不願意看到啊,閣老都八十一歲了,讓這些人圍著,到時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啊……”

記住,這就是胡宗憲後面所有的行為出發點,怕牽扯到嚴嵩,他草草就把”毀堤淹田“的案子結了。就怕牽扯到嚴嵩,甚至他進京之後,面對嚴世蕃的刻意刁難和不理解,也是噴他:

“你可以不念及天下蒼生,但不應該不念自己的白髮老父!”

只是嚴世蕃根本就沒聽懂這句話背後的含義,直到最後關頭,才明白,自己一直認為在替老爹遮風擋雨,實際上就是招風惹雨。

嚴黨已經岌岌可危,是個人都能看出來,胡宗憲必然也能看出來,不過面對譚倫的質疑,他還是說出了心裡話:

“誰都可以去倒閣老,唯獨我胡宗憲不能去倒閣老!”

甚至於,嘉靖帝讓他跟嚴嵩切割,他都豁出命去保嚴嵩,這就是為什麼嚴嵩對嚴世蕃講,他這一生殺人、治人、罷人,都比不上會用人!

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二、

嚴嵩說得很對,用對了人,不在於你去怎麼要求他,而在於他會怎麼做。胡宗憲就是後者,他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他知道該怎麼去做,怎麼能獲得最好的效果,以及如何維護上級的形象。

在胡宗憲眼中,嚴嵩就是嚴嵩,就是他的老師,是一個真心對他的人,他要感恩。可是這一次嚴嵩讓嚴世蕃送來的信,卻讓他左右為難,如果照做,那麼嚴嵩在他心中的形象徹底崩塌,那就真成了奸臣,而自己就是助紂為虐。

如果不照做,又違背了自己的做事原則,畢竟嚴嵩幾乎沒有要求過他做什麼。即使要求,也是以聖賢之道要求,走的都是正道,往往大奸之人,都帶著一副大忠的面具。

所以,胡宗憲面對倭寇的炮火,他想到了死,只有以身殉國,才能不辜負嚴嵩的栽培,才能不負於朝廷,不負於百姓,真的,他太難了……

正在指揮打仗的戚繼光,發現胡宗憲不對勁之後,馬上讓齊大柱帶人去救。因為胡宗憲的一心尋死,保護他的兵士一個個擋子彈死去(話說倭寇射出來的炮彈是穿天猴嗎?)……

最終齊大柱手刃了井上十三郎,也算是給自己的老婆報了仇!

不過書中寫的是齊大柱想生擒井上十三郎,井上十三郎不讓他生擒,是自殺的。而劇中是被齊大柱殺的,楊角風覺得,書中寫得太過理想化,真實的戰場更要殘酷一些。

等台州大捷的消息傳到杭州之後,最興奮的當屬譚倫,他一路小跑就到了浙江巡撫衙門:

“萬世之功!萬世之功!”

而此時的浙江巡撫衙門,趙貞吉正在跟浙江糧道官員對話,大意便是軍餉不足,還差五十萬兩!

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三、

趙貞吉得知幾個徽商的定金已經花完了之後,大喊一聲:

“那就抄家,立刻去抄!”

糧道納悶啊,沈一石的家早就抄了啊,還抄誰的家?

“鄭泌昌!何茂才!”

糧道又傻了:

“鄭大人、何大人已經定罪了?”

從他的稱呼“鄭大人、何大人”中可以看出,這個糧道很可能也是嚴黨的一員,甚至威脅趙貞吉,朝廷沒定罪,冒然去抄家,是要擔責的,趙貞吉也不是傻子,八成也猜到了他的立場:

“立刻去抄家!不抄鄭泌昌、何茂才的家,就抄你的家!”

送走了糧道,關上門,譚倫這才興奮地繼續彙報這次大捷:

“有了這次大捷,十年倭患肅清在即,中丞應該立刻向朝廷報捷,給胡部堂請功,給戚繼光和所有將士請功……”

當然,譚倫不忘給趙貞吉也請功,不過這個功不能趙貞吉自己請,得譚倫來請:

“中丞的後援之功也不能埋沒,這個疏由我來寫,我替你請功!”

結果趙貞吉絲毫看不出高興的神情,再次套用那句網絡流行語:

“我太難了……”

那麼趙貞吉到底難在什麼地方呢?

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四、

這個問題要從嘉靖帝見胡宗憲說起:

嘉靖帝讓胡宗憲拿沈一石的賬冊夜探嚴嵩,最終消除了快速倒嚴的念頭,為了大局著想,暫緩倒嚴。

後來海瑞的第一審供詞到達朝廷,嘉靖帝同意查辦宮裡的各個衙門,實際上這是嘉靖帝給清流派、嚴黨、海瑞和趙貞吉一個臺階下。意思就是講,這件事就算了,大家休戰,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供胡宗憲打仗的上面去。

與此同時給了趙貞吉一個機會,去弄錢,如果你能弄來錢,也就意味著清流派可以取代嚴黨,那麼倒嚴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只不過在弄來錢之前,大家維護這個平衡。

但是平衡還是被呂芳給打破了,不要覺得陳洪“倒呂”是一種應激反應,實際上沒有嘉靖帝的幕後操縱,陳洪也不敢去抓這次機會。趙貞吉若有能力接管織造局,陳洪有能力接管司禮監,那麼嚴黨也罷,呂芳也罷,嘉靖帝都敢撤掉,畢竟他是為結果服務。

最終,呂芳犯忌,以一種另類的方式遠離了蹚了40年的渾水,或許這一切也在呂芳的策劃之中,畢竟到了“思退”的時候了。

呂芳能退,清流派卻沒有想著退,還在考慮著怎麼進攻,根本就沒給嘉靖帝留足時間。這個時間,就是他要觀望,到底陳洪能不能駕馭的瞭如今的場面,趙貞吉能不能搞來錢?

能理解到這一層次,也就能理解,為什麼譚倫苦苦勸說趙貞吉“倒嚴”,而且也到了最關鍵的時刻,而趙貞吉卻退縮了:

“我這個功就不要提了,只要不檻送京師就是我的萬幸!”

顯然,他是不想這個時候倒嚴了,譚倫自然聽出了弦外之音:

“是不是欽案的事朝廷說什麼話了?”

"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22篇文章)

隨著嘉靖帝閉關,朝局變得異常複雜起來,裕王窩在家中靜觀時變,徐階暗中默許張居正命趙貞吉馬上發動“倒嚴”的總決戰,而嚴嵩卻一反常態,跟兒子嚴世蕃密謀破局。

而破局的關鍵不在於嚴嵩和嚴世蕃要做什麼,而是胡宗憲要做什麼……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222期:大明王朝:胡宗憲面對倭寇炮火為何不躲,趙貞吉又為何不敢邀功?

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一、

浙江台州戰場,胡宗憲對戰倭寇的第八次戰鬥打響了……

這場戰鬥打得異常激烈,雙方陷入了白刃戰,死傷無數,而胡宗憲就在臺州炮臺那裡,站在最高的那杆旗杆下,一動不動。

顯然,井上十三郎發現了胡宗憲,不惜一切代價往台州炮臺處進軍,炮火落到胡宗憲周邊,他仍然一動不動。

如果沒有搞明白這之前發生了什麼,我們很難理解胡宗憲這是要幹嘛?

胡宗憲其實是在尋求一死,套用一句網絡流行語:

“我太難了!”

所有的一切都在於年初的御前財政會議,因為要改稻為桑,因為胡宗憲反對,朝局就這樣一步步走到現在。而胡宗憲在“毀堤淹田”之後,就對杭州知府馬寧遠講過,他之所以反對是因為:

“我真不願意看到啊,閣老都八十一歲了,讓這些人圍著,到時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啊……”

記住,這就是胡宗憲後面所有的行為出發點,怕牽扯到嚴嵩,他草草就把”毀堤淹田“的案子結了。就怕牽扯到嚴嵩,甚至他進京之後,面對嚴世蕃的刻意刁難和不理解,也是噴他:

“你可以不念及天下蒼生,但不應該不念自己的白髮老父!”

只是嚴世蕃根本就沒聽懂這句話背後的含義,直到最後關頭,才明白,自己一直認為在替老爹遮風擋雨,實際上就是招風惹雨。

嚴黨已經岌岌可危,是個人都能看出來,胡宗憲必然也能看出來,不過面對譚倫的質疑,他還是說出了心裡話:

“誰都可以去倒閣老,唯獨我胡宗憲不能去倒閣老!”

甚至於,嘉靖帝讓他跟嚴嵩切割,他都豁出命去保嚴嵩,這就是為什麼嚴嵩對嚴世蕃講,他這一生殺人、治人、罷人,都比不上會用人!

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二、

嚴嵩說得很對,用對了人,不在於你去怎麼要求他,而在於他會怎麼做。胡宗憲就是後者,他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他知道該怎麼去做,怎麼能獲得最好的效果,以及如何維護上級的形象。

在胡宗憲眼中,嚴嵩就是嚴嵩,就是他的老師,是一個真心對他的人,他要感恩。可是這一次嚴嵩讓嚴世蕃送來的信,卻讓他左右為難,如果照做,那麼嚴嵩在他心中的形象徹底崩塌,那就真成了奸臣,而自己就是助紂為虐。

如果不照做,又違背了自己的做事原則,畢竟嚴嵩幾乎沒有要求過他做什麼。即使要求,也是以聖賢之道要求,走的都是正道,往往大奸之人,都帶著一副大忠的面具。

所以,胡宗憲面對倭寇的炮火,他想到了死,只有以身殉國,才能不辜負嚴嵩的栽培,才能不負於朝廷,不負於百姓,真的,他太難了……

正在指揮打仗的戚繼光,發現胡宗憲不對勁之後,馬上讓齊大柱帶人去救。因為胡宗憲的一心尋死,保護他的兵士一個個擋子彈死去(話說倭寇射出來的炮彈是穿天猴嗎?)……

最終齊大柱手刃了井上十三郎,也算是給自己的老婆報了仇!

不過書中寫的是齊大柱想生擒井上十三郎,井上十三郎不讓他生擒,是自殺的。而劇中是被齊大柱殺的,楊角風覺得,書中寫得太過理想化,真實的戰場更要殘酷一些。

等台州大捷的消息傳到杭州之後,最興奮的當屬譚倫,他一路小跑就到了浙江巡撫衙門:

“萬世之功!萬世之功!”

而此時的浙江巡撫衙門,趙貞吉正在跟浙江糧道官員對話,大意便是軍餉不足,還差五十萬兩!

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三、

趙貞吉得知幾個徽商的定金已經花完了之後,大喊一聲:

“那就抄家,立刻去抄!”

糧道納悶啊,沈一石的家早就抄了啊,還抄誰的家?

“鄭泌昌!何茂才!”

糧道又傻了:

“鄭大人、何大人已經定罪了?”

從他的稱呼“鄭大人、何大人”中可以看出,這個糧道很可能也是嚴黨的一員,甚至威脅趙貞吉,朝廷沒定罪,冒然去抄家,是要擔責的,趙貞吉也不是傻子,八成也猜到了他的立場:

“立刻去抄家!不抄鄭泌昌、何茂才的家,就抄你的家!”

送走了糧道,關上門,譚倫這才興奮地繼續彙報這次大捷:

“有了這次大捷,十年倭患肅清在即,中丞應該立刻向朝廷報捷,給胡部堂請功,給戚繼光和所有將士請功……”

當然,譚倫不忘給趙貞吉也請功,不過這個功不能趙貞吉自己請,得譚倫來請:

“中丞的後援之功也不能埋沒,這個疏由我來寫,我替你請功!”

結果趙貞吉絲毫看不出高興的神情,再次套用那句網絡流行語:

“我太難了……”

那麼趙貞吉到底難在什麼地方呢?

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四、

這個問題要從嘉靖帝見胡宗憲說起:

嘉靖帝讓胡宗憲拿沈一石的賬冊夜探嚴嵩,最終消除了快速倒嚴的念頭,為了大局著想,暫緩倒嚴。

後來海瑞的第一審供詞到達朝廷,嘉靖帝同意查辦宮裡的各個衙門,實際上這是嘉靖帝給清流派、嚴黨、海瑞和趙貞吉一個臺階下。意思就是講,這件事就算了,大家休戰,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供胡宗憲打仗的上面去。

與此同時給了趙貞吉一個機會,去弄錢,如果你能弄來錢,也就意味著清流派可以取代嚴黨,那麼倒嚴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只不過在弄來錢之前,大家維護這個平衡。

但是平衡還是被呂芳給打破了,不要覺得陳洪“倒呂”是一種應激反應,實際上沒有嘉靖帝的幕後操縱,陳洪也不敢去抓這次機會。趙貞吉若有能力接管織造局,陳洪有能力接管司禮監,那麼嚴黨也罷,呂芳也罷,嘉靖帝都敢撤掉,畢竟他是為結果服務。

最終,呂芳犯忌,以一種另類的方式遠離了蹚了40年的渾水,或許這一切也在呂芳的策劃之中,畢竟到了“思退”的時候了。

呂芳能退,清流派卻沒有想著退,還在考慮著怎麼進攻,根本就沒給嘉靖帝留足時間。這個時間,就是他要觀望,到底陳洪能不能駕馭的瞭如今的場面,趙貞吉能不能搞來錢?

能理解到這一層次,也就能理解,為什麼譚倫苦苦勸說趙貞吉“倒嚴”,而且也到了最關鍵的時刻,而趙貞吉卻退縮了:

“我這個功就不要提了,只要不檻送京師就是我的萬幸!”

顯然,他是不想這個時候倒嚴了,譚倫自然聽出了弦外之音:

“是不是欽案的事朝廷說什麼話了?”

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五、

趙貞吉確實難!

因為海瑞二審何茂才的供詞,把司禮監和內閣都攪和進去了,那麼司禮監和內閣必然惱火。他們不能把海瑞怎麼樣,因為知道海瑞的脾氣,而且海瑞官太小,不值得他們發火,只能把這個火發到趙貞吉身上。

也就是呂芳把趙貞吉的奏疏打回來重審的旨意,如果僅僅如此,還不至於讓趙貞吉為難,關鍵還有一封:

“東南一炬,冰山消融,一驅我大明二十年之烏雲,只在我公署名簽發海瑞所審供詞舉手之間!鄭何二逆之供詞但能上呈皇上御覽,則我公之青名必將共天日而同輝……”

這就是張居正借徐階授意,寫給趙貞吉的信,信中有這麼幾個關鍵點:

“一炬”指的就是海瑞的供詞,“冰山”指的是嚴黨,“烏雲”指的是嚴嵩,“我公”指的是趙貞吉,也就是說,這一次是倒嚴的最佳良機,只要你簽了名,倒了嚴,你趙貞吉必將青史留名!

這封信趙貞吉看到的是為難,譚倫看到的卻是被遺棄,張居正竟然只給趙貞吉寫信,忘了譚倫。

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張居正確實忽略了譚倫,也沒把譚倫放在重要位置,有好的機會,只給趙貞吉。另一種原因則是時局不明朗,張居正向著譚倫,不願他受牽連,讓趙貞吉打前站,譚倫伺機再行動。

譚倫理解成了第二種,所以他回答:

“我跟你共同署名就是!”

是啊,譚倫為什麼到浙江來?還不是為了倒嚴,前面我們也分析過,他是裕王的人,他的首要目的就是倒嚴。

而趙貞吉不同啊,他的首要任務是揣摩聖意,其次才是倒嚴,如果在聖意和倒嚴上做一個選擇的話,他必然選擇前者。所以他這個清流派並不是純粹的清流派,他的一切行為都是以討好嘉靖帝為前提。

"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22篇文章)

隨著嘉靖帝閉關,朝局變得異常複雜起來,裕王窩在家中靜觀時變,徐階暗中默許張居正命趙貞吉馬上發動“倒嚴”的總決戰,而嚴嵩卻一反常態,跟兒子嚴世蕃密謀破局。

而破局的關鍵不在於嚴嵩和嚴世蕃要做什麼,而是胡宗憲要做什麼……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222期:大明王朝:胡宗憲面對倭寇炮火為何不躲,趙貞吉又為何不敢邀功?

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一、

浙江台州戰場,胡宗憲對戰倭寇的第八次戰鬥打響了……

這場戰鬥打得異常激烈,雙方陷入了白刃戰,死傷無數,而胡宗憲就在臺州炮臺那裡,站在最高的那杆旗杆下,一動不動。

顯然,井上十三郎發現了胡宗憲,不惜一切代價往台州炮臺處進軍,炮火落到胡宗憲周邊,他仍然一動不動。

如果沒有搞明白這之前發生了什麼,我們很難理解胡宗憲這是要幹嘛?

胡宗憲其實是在尋求一死,套用一句網絡流行語:

“我太難了!”

所有的一切都在於年初的御前財政會議,因為要改稻為桑,因為胡宗憲反對,朝局就這樣一步步走到現在。而胡宗憲在“毀堤淹田”之後,就對杭州知府馬寧遠講過,他之所以反對是因為:

“我真不願意看到啊,閣老都八十一歲了,讓這些人圍著,到時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啊……”

記住,這就是胡宗憲後面所有的行為出發點,怕牽扯到嚴嵩,他草草就把”毀堤淹田“的案子結了。就怕牽扯到嚴嵩,甚至他進京之後,面對嚴世蕃的刻意刁難和不理解,也是噴他:

“你可以不念及天下蒼生,但不應該不念自己的白髮老父!”

只是嚴世蕃根本就沒聽懂這句話背後的含義,直到最後關頭,才明白,自己一直認為在替老爹遮風擋雨,實際上就是招風惹雨。

嚴黨已經岌岌可危,是個人都能看出來,胡宗憲必然也能看出來,不過面對譚倫的質疑,他還是說出了心裡話:

“誰都可以去倒閣老,唯獨我胡宗憲不能去倒閣老!”

甚至於,嘉靖帝讓他跟嚴嵩切割,他都豁出命去保嚴嵩,這就是為什麼嚴嵩對嚴世蕃講,他這一生殺人、治人、罷人,都比不上會用人!

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二、

嚴嵩說得很對,用對了人,不在於你去怎麼要求他,而在於他會怎麼做。胡宗憲就是後者,他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他知道該怎麼去做,怎麼能獲得最好的效果,以及如何維護上級的形象。

在胡宗憲眼中,嚴嵩就是嚴嵩,就是他的老師,是一個真心對他的人,他要感恩。可是這一次嚴嵩讓嚴世蕃送來的信,卻讓他左右為難,如果照做,那麼嚴嵩在他心中的形象徹底崩塌,那就真成了奸臣,而自己就是助紂為虐。

如果不照做,又違背了自己的做事原則,畢竟嚴嵩幾乎沒有要求過他做什麼。即使要求,也是以聖賢之道要求,走的都是正道,往往大奸之人,都帶著一副大忠的面具。

所以,胡宗憲面對倭寇的炮火,他想到了死,只有以身殉國,才能不辜負嚴嵩的栽培,才能不負於朝廷,不負於百姓,真的,他太難了……

正在指揮打仗的戚繼光,發現胡宗憲不對勁之後,馬上讓齊大柱帶人去救。因為胡宗憲的一心尋死,保護他的兵士一個個擋子彈死去(話說倭寇射出來的炮彈是穿天猴嗎?)……

最終齊大柱手刃了井上十三郎,也算是給自己的老婆報了仇!

不過書中寫的是齊大柱想生擒井上十三郎,井上十三郎不讓他生擒,是自殺的。而劇中是被齊大柱殺的,楊角風覺得,書中寫得太過理想化,真實的戰場更要殘酷一些。

等台州大捷的消息傳到杭州之後,最興奮的當屬譚倫,他一路小跑就到了浙江巡撫衙門:

“萬世之功!萬世之功!”

而此時的浙江巡撫衙門,趙貞吉正在跟浙江糧道官員對話,大意便是軍餉不足,還差五十萬兩!

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三、

趙貞吉得知幾個徽商的定金已經花完了之後,大喊一聲:

“那就抄家,立刻去抄!”

糧道納悶啊,沈一石的家早就抄了啊,還抄誰的家?

“鄭泌昌!何茂才!”

糧道又傻了:

“鄭大人、何大人已經定罪了?”

從他的稱呼“鄭大人、何大人”中可以看出,這個糧道很可能也是嚴黨的一員,甚至威脅趙貞吉,朝廷沒定罪,冒然去抄家,是要擔責的,趙貞吉也不是傻子,八成也猜到了他的立場:

“立刻去抄家!不抄鄭泌昌、何茂才的家,就抄你的家!”

送走了糧道,關上門,譚倫這才興奮地繼續彙報這次大捷:

“有了這次大捷,十年倭患肅清在即,中丞應該立刻向朝廷報捷,給胡部堂請功,給戚繼光和所有將士請功……”

當然,譚倫不忘給趙貞吉也請功,不過這個功不能趙貞吉自己請,得譚倫來請:

“中丞的後援之功也不能埋沒,這個疏由我來寫,我替你請功!”

結果趙貞吉絲毫看不出高興的神情,再次套用那句網絡流行語:

“我太難了……”

那麼趙貞吉到底難在什麼地方呢?

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四、

這個問題要從嘉靖帝見胡宗憲說起:

嘉靖帝讓胡宗憲拿沈一石的賬冊夜探嚴嵩,最終消除了快速倒嚴的念頭,為了大局著想,暫緩倒嚴。

後來海瑞的第一審供詞到達朝廷,嘉靖帝同意查辦宮裡的各個衙門,實際上這是嘉靖帝給清流派、嚴黨、海瑞和趙貞吉一個臺階下。意思就是講,這件事就算了,大家休戰,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供胡宗憲打仗的上面去。

與此同時給了趙貞吉一個機會,去弄錢,如果你能弄來錢,也就意味著清流派可以取代嚴黨,那麼倒嚴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只不過在弄來錢之前,大家維護這個平衡。

但是平衡還是被呂芳給打破了,不要覺得陳洪“倒呂”是一種應激反應,實際上沒有嘉靖帝的幕後操縱,陳洪也不敢去抓這次機會。趙貞吉若有能力接管織造局,陳洪有能力接管司禮監,那麼嚴黨也罷,呂芳也罷,嘉靖帝都敢撤掉,畢竟他是為結果服務。

最終,呂芳犯忌,以一種另類的方式遠離了蹚了40年的渾水,或許這一切也在呂芳的策劃之中,畢竟到了“思退”的時候了。

呂芳能退,清流派卻沒有想著退,還在考慮著怎麼進攻,根本就沒給嘉靖帝留足時間。這個時間,就是他要觀望,到底陳洪能不能駕馭的瞭如今的場面,趙貞吉能不能搞來錢?

能理解到這一層次,也就能理解,為什麼譚倫苦苦勸說趙貞吉“倒嚴”,而且也到了最關鍵的時刻,而趙貞吉卻退縮了:

“我這個功就不要提了,只要不檻送京師就是我的萬幸!”

顯然,他是不想這個時候倒嚴了,譚倫自然聽出了弦外之音:

“是不是欽案的事朝廷說什麼話了?”

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五、

趙貞吉確實難!

因為海瑞二審何茂才的供詞,把司禮監和內閣都攪和進去了,那麼司禮監和內閣必然惱火。他們不能把海瑞怎麼樣,因為知道海瑞的脾氣,而且海瑞官太小,不值得他們發火,只能把這個火發到趙貞吉身上。

也就是呂芳把趙貞吉的奏疏打回來重審的旨意,如果僅僅如此,還不至於讓趙貞吉為難,關鍵還有一封:

“東南一炬,冰山消融,一驅我大明二十年之烏雲,只在我公署名簽發海瑞所審供詞舉手之間!鄭何二逆之供詞但能上呈皇上御覽,則我公之青名必將共天日而同輝……”

這就是張居正借徐階授意,寫給趙貞吉的信,信中有這麼幾個關鍵點:

“一炬”指的就是海瑞的供詞,“冰山”指的是嚴黨,“烏雲”指的是嚴嵩,“我公”指的是趙貞吉,也就是說,這一次是倒嚴的最佳良機,只要你簽了名,倒了嚴,你趙貞吉必將青史留名!

這封信趙貞吉看到的是為難,譚倫看到的卻是被遺棄,張居正竟然只給趙貞吉寫信,忘了譚倫。

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張居正確實忽略了譚倫,也沒把譚倫放在重要位置,有好的機會,只給趙貞吉。另一種原因則是時局不明朗,張居正向著譚倫,不願他受牽連,讓趙貞吉打前站,譚倫伺機再行動。

譚倫理解成了第二種,所以他回答:

“我跟你共同署名就是!”

是啊,譚倫為什麼到浙江來?還不是為了倒嚴,前面我們也分析過,他是裕王的人,他的首要目的就是倒嚴。

而趙貞吉不同啊,他的首要任務是揣摩聖意,其次才是倒嚴,如果在聖意和倒嚴上做一個選擇的話,他必然選擇前者。所以他這個清流派並不是純粹的清流派,他的一切行為都是以討好嘉靖帝為前提。

大明王朝:胡宗憲一心尋死,趙貞吉有苦難言,他倆心聲:我太難了

這就是,他為什麼扣下張居正的信,而要執行內閣命令的原因!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原創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