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如此雄才武略,朱元璋考慮過將皇位傳給他嗎?

明朝 朱元璋 明成祖 朱標 歷史小站 2017-06-25

【一二二三 寫正史的工科碩士】

文:李彥

長文乾貨預警!盜文抄襲必究!

燕王朱棣如此雄才武略,朱元璋考慮過將皇位傳給他嗎?

千秋一帝明成祖朱棣

大明洪武二十五年五月,自關中返回南京的皇太子朱標久病不愈,不幸離世,朱元璋與皇后馬氏均痛心不已。太子的去世激起了藩王對儲君之位的覬覦之心,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嫡子無不虎視眈眈。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放棄從四個嫡子之中挑選繼承人,反而將朱標之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作為儲君培養。朱元璋此舉雖斷絕諸子奪嫡之心,但諸皇子就藩要塞、擁兵自重,為此後建文帝身死殉國的悲劇留下了隱患。

但根據後來的《明史》、《太祖實錄》以及《太宗實錄》記載,朱元璋在身前多次有意將皇位傳於朱棣,只是各種機緣之下未能施行。史書之上文之鑿鑿,後世學者經過考據卻因為朱棣有過多次篡改史實的嫌疑,而對此事存疑。那朱元璋到底是否曾有意傳位於朱棣?筆者通過翻閱大量史料為讀者論述其間蹊蹺。文章較長,請耐心閱讀。

一、史籍所載皇儲之爭

明成祖永樂初年,朱棣在獲取天下大權之後,便急忙修纂描述“靖難”過程的官方史書《奉天靖難記》。編書者在朱棣的授意之下,從各方面都做了傾向於他的修飾,其中關於朱元璋厚愛朱棣、動念易儲之事更是極為詳述。現將其轉錄如下: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以及高皇后馬氏因朱棣出生之時天有異兆,因此都對他“心異之,獨鍾愛焉”。朱棣於洪武十三年就藩燕國之後,屢立戰功,朱元璋大喜過望曾言:“異日安國家,必燕王也”。此後懿文太子朱標行為失據,朱元璋甚至與馬皇后多次商議易儲之事:“今長子所為如此,將為社稷憂,奈何?”、“諸子無如燕王最仁孝,且有文武才,能撫國家,吾所屬意”。


到了洪武二十五年五月,朱標病逝,朱元璋更是按捺不住想立朱棣為太子,但大學士劉三吾卻以“立燕王,置秦、晉二王於何地?且皇孫年已長,可立以繼承”為由迫使朱元璋放其此議。然而到了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朱元璋病重,他自知時日無多,遣使赴北平府召朱棣回京,燕王行至淮安卻被朱允炆矯詔制止,朱棣終不能面見聖上。而後朱元璋病逝之時竟然還掛念不已,對左右侍從多次問到:“第四子來未?”最終無奈離世。

燕王朱棣如此雄才武略,朱元璋考慮過將皇位傳給他嗎?

大明帝國的開創者明太祖朱元璋

後來永樂年間大修兩次才得以定稿的《太祖實錄》以及記載明成祖事蹟的《太宗實錄》,乃至《明史》之中關於朱元璋確立接班人的問題上,大都採用了《奉天靖難記》之中的記載。通過對史料記載的篡改,本為燕王的朱棣在朱元璋死後不足一年便發動叛亂的行為,彷彿找到了合適的理由,其篡位的本來面目就此被掩蓋。

二、史籍所載漏洞之處

然而不論奪得皇位的朱棣如何篡改修飾,都難以掩蓋他違背朱元璋旨意篡位自立的事實,仔細思考《奉天靖難記》中所記載之事,便可知其中虛妄,筆者將從以下兩個方面為大家分析其中原委。

其一為對朱標的蓄意抹黑。《奉天靖難記》之中記載因為懿文太子朱標忤逆,行為不端而引起朱元璋的反感,但真實的朱標絕非如此,他可謂是諸王的典範,身為嫡長子的他同時也深受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喜愛。

朱元璋二十八歲才有朱標,因此自朱標其出生之後便承載了朱元璋所有的期望,這點是其他諸子均無法相比的。而且朱標生性純厚,“英敏強記”,六歲起便追隨大儒宋濂學習經文,在宋濂十餘年的悉心指導之下,朱標學有所成令朱元璋讚歎不已。

燕王朱棣如此雄才武略,朱元璋考慮過將皇位傳給他嗎?

懿文太子朱標(影視配圖)

此後洪武元年,朱元璋建制稱帝,年僅十四歲的朱標被立為皇太子,作為帝國接班人的地位便因此得以確立,同時依據唐制,將大批開國功臣如徐達、李善長等掛職輔佐其旁。洪武十年六月,朱元璋甚至將政事交由太子處理,有意讓其參理國政,同時父子二人常進行關於治國理念的交流。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因秦王朱樉多有過失,命太子朱標前往巡查安撫百姓,朱標圓滿完成了任務,朱元璋也十分高興對其大加稱讚。

由此可見,朱標失寵於朱元璋可為無稽之談,即便二人對待開國功臣之事有所分歧,但朱元璋正是要將朱標培養為寬厚愛君的賢明仁君,朱標不忍殘害無辜功勳舊將可以說正合其意,所以朱元璋絕不會因此事而產生興廢之心。也正因如此,朱棣知道繼續抹黑朱標難以信服眾人,便在第三版《太祖實錄》中將朱標失寵之事刪除,而以一個荒誕不羈的故事取而代之。

其二為晉王朱棡受寵程度不遜於朱棣。晉王朱棡是朱元璋第三個嫡子,雖然朱棣也為朱元璋嫡子(此說筆者此前已行文闡述),但二人在朱元璋心中地位不出上下。朱元璋五個嫡子之中秦王行為乖張且去世較早,周王志向不在政治,嫡長子朱標死後,倘若朱元璋有意命嫡子繼位,便只有晉王和燕王二人符合條件。而根據祖訓“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晉王年歲較長在奪嫡方面相較於燕王更有優勢。

燕王朱棣如此雄才武略,朱元璋考慮過將皇位傳給他嗎?

此外,晉王“顧盼有威,多智數”,雖然《明史》以及其他史料記載朱棡曾有謀逆之心,但只需兩點便可知此事為朱棣有意抹黑。

一點是倘若晉王真有心謀逆被朱元璋發覺,等待他的絕不是輕微責備,要知潭王朱梓因被人中傷叛亂,當朱元璋追究下來之時朱梓便畏罪自殺,晉王若真如《明史》所載藏兵五臺山,等待他的必然是身死國除。另一點便是與秦王的對比,秦王朱樉因多有不法行為被朱標帶往京城之後遭到朱元璋嚴厲斥責,甚至一度削藩除籍,在太子的多番維護下才得以全身而退,秦王因此在京師一待便是一年。然而犯了罪狀更大的“謀逆”的晉王,竟然在京師只停留了三個月便返回封國,可見晉王叛逆之事是為虛妄。

晉王有可能成為儲君也因其具有相當強的軍事能力,晉王早燕王三年就藩屬國,且其所鎮守的大同更是形勢險要之處:“山西表裡山河,地產良馬,其民剛壯,所為山西出將者也,北近胡虜”。直至洪武三十年六月,朱元璋仍告誡晉王要嚴加防禦,籌備養殖馬匹,可見山西之地對於大明之重要性。而且晉王與大將傅友德為兒女親家,在大同獨當一面,屢立戰功,並不遜於燕王,這些在清藏本《太祖皇帝欽錄》中均有詳實記載。

燕王朱棣如此雄才武略,朱元璋考慮過將皇位傳給他嗎?

無能孱弱的建文帝朱允炆

因此,晉王朱棡在朱元璋心中地位與燕王朱棣別無二致,且朱元璋對晉王要求極嚴、關懷備至,大至修築城池,小至放羊牧馬都有細微指示。洪武二十六年的“藍玉謀逆案”,朱元璋在動手之前就曾調走馮勝等人,特諭命晉王統帥諸軍,許多牽涉藍玉案的公侯軍官都是在其協助之下得以抓捕誅殺。

可見朱元璋倘若真有心將皇位傳於嫡子,晉王能夠獲得太子之位的可能性遠大於朱棣。

三、朱元璋不立朱棣的鐵證

洪武二十五年五月太子朱標病逝之後,當年九月,朱元璋為絕眾望,便將朱標長子朱允炆立為皇長孫。朱元璋在考慮立接班人之時到底有沒有考慮過晉王以及燕王等藩王,我們無從得知,但從確定朱允炆皇長孫地位如此迅速可知,早在朱標病重之時朱元璋就已經考慮過讓朱允炆繼位。因此,在朱標不治身亡之後,短短四個月時間內朱允炆便成為大明儲君。

燕王朱棣如此雄才武略,朱元璋考慮過將皇位傳給他嗎?

此外,還有一點可以作為朱元璋未曾考慮過讓朱棣繼位的鐵證。

洪武三十一年三月,就在朱元璋去世前的三個月,晉王朱棡在藩國太原去世,已步入晚年的朱元璋驚聞噩耗後極為心痛,親自敕書追悼,追諡號為恭。而秦王朱樉早於洪武二十八年便已離世,朱元璋病重之時五個嫡子之中只剩下燕王,換句話說,能對皇長孫朱允炆登基產生威脅的只有燕王朱棣。

朱元璋自己可能也沒想到,在其即將離世之前,他用來制衡燕王的晉王竟然先其而去。在這種不利形勢下,朱元璋一面立即以晉王世子接任王位,一面祕密下達聖旨要求新任晉王做好應急準備:“說與晉王知道,教陳用、張傑、莊德預先選下好人好馬,堤備臨陣時,領著在燕王右裡行。”

這條記錄在《明太祖欽錄》中的聖旨也進一步證明了朱元璋死前並無冊立朱棣之心,反而已經清醒的意識到燕王對皇太孫的威脅,所以才會命晉王統帥軍馬做好準備。

燕王朱棣如此雄才武略,朱元璋考慮過將皇位傳給他嗎?

靖難之役作戰示意圖

經過上述分析,筆者可以肯定的認為朱元璋對待朱棣相較於其他幾個兒子並未有過多的稱讚和疼愛,考慮將皇位傳授於他也就無從談起。因此,作為第四子的朱棣相較於其他幾位兄弟,在爭取儲君位置之上並無過多的優勢,然而誰知歷史的發展卻是如此戲劇,隨著秦王、晉王的相繼離世,朱允炆能力不足,本奪嫡無望的朱棣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會。

命運的垂青之下,朱棣謀略得當、能力突出,又能夠抓住時機順勢而上,終成為千秋一帝,也許這樣的結局在他興兵“靖難”之時就已經註定。

參考文獻:

[1] 南炳文.關於燕王朱棣的兩篇敕書造假案獻疑[J].

[2] 吳德義.明太祖欲傳位於燕王朱棣嗎?[J].

[3] 楊永康.朱棣篡史述論[J].

[4] 楊永康.明初晉王朱棡事蹟辨正[J].

[5] 商傳.“靖難之役”前的燕王朱棣[J].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