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
"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餘家大院——立三堂

在江蘇崑山市千燈古鎮有一座恢宏的古建築群——餘氏典當徽派建築群。原本有七進,現在剩下五進,但僅僅是現在的五進,也有大小房屋120多間,千燈本地人稱之為“迷樓”,也就是意味著走進去可能會迷路,可見其規模之大。7月間有幸借崑山讀城之機,我走進了這家號稱“中國第一當”的餘氏典當,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關於餘氏先祖和餘氏典當行的故事。

明吏部尚書餘熂被朱元璋誅殺

崑山餘氏祖上餘熂曾擔任過明朝吏部尚書,但只當了一年便被朱元璋給誅殺了。

明洪武十七年,餘熂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任命為吏部尚書。吏部掌控著全國文官銓選、考課、爵勳的職能,除內閣大學士和吏部尚書外,其他官員皆由吏部會同其他高級官員推選或自行推選後報皇帝批准通過,正因為其權力之大,所以吏部也被稱之為六部之首。凡是能被皇帝任命為吏部尚書的人必定是皇帝極為信任之人。那為什麼餘熂只當了一年的吏部尚書就被朱元璋給撲殺了呢?

"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餘家大院——立三堂

在江蘇崑山市千燈古鎮有一座恢宏的古建築群——餘氏典當徽派建築群。原本有七進,現在剩下五進,但僅僅是現在的五進,也有大小房屋120多間,千燈本地人稱之為“迷樓”,也就是意味著走進去可能會迷路,可見其規模之大。7月間有幸借崑山讀城之機,我走進了這家號稱“中國第一當”的餘氏典當,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關於餘氏先祖和餘氏典當行的故事。

明吏部尚書餘熂被朱元璋誅殺

崑山餘氏祖上餘熂曾擔任過明朝吏部尚書,但只當了一年便被朱元璋給誅殺了。

明洪武十七年,餘熂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任命為吏部尚書。吏部掌控著全國文官銓選、考課、爵勳的職能,除內閣大學士和吏部尚書外,其他官員皆由吏部會同其他高級官員推選或自行推選後報皇帝批准通過,正因為其權力之大,所以吏部也被稱之為六部之首。凡是能被皇帝任命為吏部尚書的人必定是皇帝極為信任之人。那為什麼餘熂只當了一年的吏部尚書就被朱元璋給撲殺了呢?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明朝第一任國子祭酒宋訥

這還得從宋訥這個人說起。宋訥是元朝末年進士,後來不滿朝局就辭官回家隱居了起來。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四輔官杜斅見其有才學,向洪武皇帝舉薦,宋訥起初授國子助教,因其學識淵博得到國子監學子們的一致認可,被破格提拔為翰林學士,後來不久又升遷為國子祭酒,這個國子祭酒是國子監裡的最大官兒,主管著國子監裡的數千名學子。宋訥為人治學嚴謹,以嚴苛出名,從洪武十五年到洪武二十年,六年間明代國子監的學規在他的手上先後修改了四次。宋訥在管理上近乎嚴酷的做法,也給他帶來嚴重的後果,學生曾有用餓死、吊死來反抗的情況出現,為此還引發了兩次學潮。

雖然如此,但他的管理方式與朱元璋治國方法相類似,培養出來的學子都能堪擔重任,所以朱元璋還是很看中宋訥的。但他的這種強力管理方式使他的手下受不了,有一位叫金文徵的助教聯合了其他同僚,花錢到時任吏部尚書餘熂那裡誣告宋訥,餘熂收了錢就得替人辦事,於是他將宋訥給辦成了“致仕”,叫他滾回老家去。宋訥走前向朱元璋辭行,朱元璋聽完這個消息後感到震驚!是誰這麼大膽敢把宋訥踢回家?瞭解完情況後,朱元璋龍顏大怒,把餘熂、金文徵等參與此事的官員統統誅殺。

典當行:吸血的行業

明朝吏部尚書餘熂的後代餘愛山有著徽商特有的精明頭腦,他於明朝萬曆年間從安徽休寧縣輾轉來到崑山千燈吳家橋畔開店經營茶雜山貨,逐漸成為千燈一富。餘愛山第二代傳人餘尚德於清初在千燈擴建此建築,俗稱“立三堂”,並開始經營典當行。餘氏當鋪是目前江蘇省內僅存的、保存最完整的、規模最大的典當行,2003年千燈鎮耗資150萬元全面了修繕建築群。2004年列為崑山市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餘家大院——立三堂

在江蘇崑山市千燈古鎮有一座恢宏的古建築群——餘氏典當徽派建築群。原本有七進,現在剩下五進,但僅僅是現在的五進,也有大小房屋120多間,千燈本地人稱之為“迷樓”,也就是意味著走進去可能會迷路,可見其規模之大。7月間有幸借崑山讀城之機,我走進了這家號稱“中國第一當”的餘氏典當,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關於餘氏先祖和餘氏典當行的故事。

明吏部尚書餘熂被朱元璋誅殺

崑山餘氏祖上餘熂曾擔任過明朝吏部尚書,但只當了一年便被朱元璋給誅殺了。

明洪武十七年,餘熂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任命為吏部尚書。吏部掌控著全國文官銓選、考課、爵勳的職能,除內閣大學士和吏部尚書外,其他官員皆由吏部會同其他高級官員推選或自行推選後報皇帝批准通過,正因為其權力之大,所以吏部也被稱之為六部之首。凡是能被皇帝任命為吏部尚書的人必定是皇帝極為信任之人。那為什麼餘熂只當了一年的吏部尚書就被朱元璋給撲殺了呢?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明朝第一任國子祭酒宋訥

這還得從宋訥這個人說起。宋訥是元朝末年進士,後來不滿朝局就辭官回家隱居了起來。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四輔官杜斅見其有才學,向洪武皇帝舉薦,宋訥起初授國子助教,因其學識淵博得到國子監學子們的一致認可,被破格提拔為翰林學士,後來不久又升遷為國子祭酒,這個國子祭酒是國子監裡的最大官兒,主管著國子監裡的數千名學子。宋訥為人治學嚴謹,以嚴苛出名,從洪武十五年到洪武二十年,六年間明代國子監的學規在他的手上先後修改了四次。宋訥在管理上近乎嚴酷的做法,也給他帶來嚴重的後果,學生曾有用餓死、吊死來反抗的情況出現,為此還引發了兩次學潮。

雖然如此,但他的管理方式與朱元璋治國方法相類似,培養出來的學子都能堪擔重任,所以朱元璋還是很看中宋訥的。但他的這種強力管理方式使他的手下受不了,有一位叫金文徵的助教聯合了其他同僚,花錢到時任吏部尚書餘熂那裡誣告宋訥,餘熂收了錢就得替人辦事,於是他將宋訥給辦成了“致仕”,叫他滾回老家去。宋訥走前向朱元璋辭行,朱元璋聽完這個消息後感到震驚!是誰這麼大膽敢把宋訥踢回家?瞭解完情況後,朱元璋龍顏大怒,把餘熂、金文徵等參與此事的官員統統誅殺。

典當行:吸血的行業

明朝吏部尚書餘熂的後代餘愛山有著徽商特有的精明頭腦,他於明朝萬曆年間從安徽休寧縣輾轉來到崑山千燈吳家橋畔開店經營茶雜山貨,逐漸成為千燈一富。餘愛山第二代傳人餘尚德於清初在千燈擴建此建築,俗稱“立三堂”,並開始經營典當行。餘氏當鋪是目前江蘇省內僅存的、保存最完整的、規模最大的典當行,2003年千燈鎮耗資150萬元全面了修繕建築群。2004年列為崑山市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積善餘慶門樓

走進崑山餘氏大院這座恢宏的徽派建築,讓人驚歎於他的規模和豪華程度。這座建築臨街部分是店鋪,後進依次為會客廳、貴賓會客廳、主人飯廳和臥室、庫房等。餘氏典當第一進東側為店鋪,四開間門面,崑山餘氏當年在這裡經營茶雜山貨等商品,西面的四開間為典當鋪。第一進是整個典當的頭埭,也是收兌典物和本金利息的場所。餘氏大院大門用的是江南特色的清代灰磚做成的門樓,門樓上的磚雕極為精美,門額上有“積善餘慶”四字,古人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句話雖然顯示出主人對家族後人的期望和對待商業運作的態度,但在我看來這句話對於從事典當行業的餘氏家族來講就是一句“打臉”的口號罷了。誰都知道古代從事典當行業的鉅富無一不是靠摳取走投無路的貧苦人家或是經商失敗的商人的利益來獲得自己的暴利。

"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餘家大院——立三堂

在江蘇崑山市千燈古鎮有一座恢宏的古建築群——餘氏典當徽派建築群。原本有七進,現在剩下五進,但僅僅是現在的五進,也有大小房屋120多間,千燈本地人稱之為“迷樓”,也就是意味著走進去可能會迷路,可見其規模之大。7月間有幸借崑山讀城之機,我走進了這家號稱“中國第一當”的餘氏典當,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關於餘氏先祖和餘氏典當行的故事。

明吏部尚書餘熂被朱元璋誅殺

崑山餘氏祖上餘熂曾擔任過明朝吏部尚書,但只當了一年便被朱元璋給誅殺了。

明洪武十七年,餘熂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任命為吏部尚書。吏部掌控著全國文官銓選、考課、爵勳的職能,除內閣大學士和吏部尚書外,其他官員皆由吏部會同其他高級官員推選或自行推選後報皇帝批准通過,正因為其權力之大,所以吏部也被稱之為六部之首。凡是能被皇帝任命為吏部尚書的人必定是皇帝極為信任之人。那為什麼餘熂只當了一年的吏部尚書就被朱元璋給撲殺了呢?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明朝第一任國子祭酒宋訥

這還得從宋訥這個人說起。宋訥是元朝末年進士,後來不滿朝局就辭官回家隱居了起來。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四輔官杜斅見其有才學,向洪武皇帝舉薦,宋訥起初授國子助教,因其學識淵博得到國子監學子們的一致認可,被破格提拔為翰林學士,後來不久又升遷為國子祭酒,這個國子祭酒是國子監裡的最大官兒,主管著國子監裡的數千名學子。宋訥為人治學嚴謹,以嚴苛出名,從洪武十五年到洪武二十年,六年間明代國子監的學規在他的手上先後修改了四次。宋訥在管理上近乎嚴酷的做法,也給他帶來嚴重的後果,學生曾有用餓死、吊死來反抗的情況出現,為此還引發了兩次學潮。

雖然如此,但他的管理方式與朱元璋治國方法相類似,培養出來的學子都能堪擔重任,所以朱元璋還是很看中宋訥的。但他的這種強力管理方式使他的手下受不了,有一位叫金文徵的助教聯合了其他同僚,花錢到時任吏部尚書餘熂那裡誣告宋訥,餘熂收了錢就得替人辦事,於是他將宋訥給辦成了“致仕”,叫他滾回老家去。宋訥走前向朱元璋辭行,朱元璋聽完這個消息後感到震驚!是誰這麼大膽敢把宋訥踢回家?瞭解完情況後,朱元璋龍顏大怒,把餘熂、金文徵等參與此事的官員統統誅殺。

典當行:吸血的行業

明朝吏部尚書餘熂的後代餘愛山有著徽商特有的精明頭腦,他於明朝萬曆年間從安徽休寧縣輾轉來到崑山千燈吳家橋畔開店經營茶雜山貨,逐漸成為千燈一富。餘愛山第二代傳人餘尚德於清初在千燈擴建此建築,俗稱“立三堂”,並開始經營典當行。餘氏當鋪是目前江蘇省內僅存的、保存最完整的、規模最大的典當行,2003年千燈鎮耗資150萬元全面了修繕建築群。2004年列為崑山市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積善餘慶門樓

走進崑山餘氏大院這座恢宏的徽派建築,讓人驚歎於他的規模和豪華程度。這座建築臨街部分是店鋪,後進依次為會客廳、貴賓會客廳、主人飯廳和臥室、庫房等。餘氏典當第一進東側為店鋪,四開間門面,崑山餘氏當年在這裡經營茶雜山貨等商品,西面的四開間為典當鋪。第一進是整個典當的頭埭,也是收兌典物和本金利息的場所。餘氏大院大門用的是江南特色的清代灰磚做成的門樓,門樓上的磚雕極為精美,門額上有“積善餘慶”四字,古人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句話雖然顯示出主人對家族後人的期望和對待商業運作的態度,但在我看來這句話對於從事典當行業的餘氏家族來講就是一句“打臉”的口號罷了。誰都知道古代從事典當行業的鉅富無一不是靠摳取走投無路的貧苦人家或是經商失敗的商人的利益來獲得自己的暴利。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典當行蠟像場景

第一進的典當行真實再現了當年餘氏典當日常工作的場景。典當鋪的櫃檯很高,1.8米以上,上面設有木欄杆,古代人個子矮小,即使是踮起腳都看不到裡面的內部情況,這讓外人對典當行又增加了一種神祕感。它的作用主要是保護內部情況不讓外人所知。當鋪裡一邊站著一位板著臉的朝奉先生蠟像,他透過木欄杆巡視著店堂內的一切,彷彿像注視著一隻只待宰的羔羊。餘氏典當行的櫃檯外站立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婦蠟像,滿臉愁容,用盡全身力氣,踮著腳,顫顫巍巍地艱難地舉起手中的破衣爛裳向典當行裡的夥計送去,店鋪內的店小二蠟像則氣淡神閒,一副趾高氣揚、愛搭不理的神情。可以想像出這位老婦家裡一定是極度貧困或是剛剛遭遇了什麼大變故,她即便知道家中僅有的破衣裳值不了幾個錢,但走投無路的老婦還是拿到當鋪裡典當掉。典當行名義上乾的是你情我願的商業行為,但典當行其實幹的是落井下石,收刮“民膏”的勾當。

"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餘家大院——立三堂

在江蘇崑山市千燈古鎮有一座恢宏的古建築群——餘氏典當徽派建築群。原本有七進,現在剩下五進,但僅僅是現在的五進,也有大小房屋120多間,千燈本地人稱之為“迷樓”,也就是意味著走進去可能會迷路,可見其規模之大。7月間有幸借崑山讀城之機,我走進了這家號稱“中國第一當”的餘氏典當,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關於餘氏先祖和餘氏典當行的故事。

明吏部尚書餘熂被朱元璋誅殺

崑山餘氏祖上餘熂曾擔任過明朝吏部尚書,但只當了一年便被朱元璋給誅殺了。

明洪武十七年,餘熂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任命為吏部尚書。吏部掌控著全國文官銓選、考課、爵勳的職能,除內閣大學士和吏部尚書外,其他官員皆由吏部會同其他高級官員推選或自行推選後報皇帝批准通過,正因為其權力之大,所以吏部也被稱之為六部之首。凡是能被皇帝任命為吏部尚書的人必定是皇帝極為信任之人。那為什麼餘熂只當了一年的吏部尚書就被朱元璋給撲殺了呢?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明朝第一任國子祭酒宋訥

這還得從宋訥這個人說起。宋訥是元朝末年進士,後來不滿朝局就辭官回家隱居了起來。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四輔官杜斅見其有才學,向洪武皇帝舉薦,宋訥起初授國子助教,因其學識淵博得到國子監學子們的一致認可,被破格提拔為翰林學士,後來不久又升遷為國子祭酒,這個國子祭酒是國子監裡的最大官兒,主管著國子監裡的數千名學子。宋訥為人治學嚴謹,以嚴苛出名,從洪武十五年到洪武二十年,六年間明代國子監的學規在他的手上先後修改了四次。宋訥在管理上近乎嚴酷的做法,也給他帶來嚴重的後果,學生曾有用餓死、吊死來反抗的情況出現,為此還引發了兩次學潮。

雖然如此,但他的管理方式與朱元璋治國方法相類似,培養出來的學子都能堪擔重任,所以朱元璋還是很看中宋訥的。但他的這種強力管理方式使他的手下受不了,有一位叫金文徵的助教聯合了其他同僚,花錢到時任吏部尚書餘熂那裡誣告宋訥,餘熂收了錢就得替人辦事,於是他將宋訥給辦成了“致仕”,叫他滾回老家去。宋訥走前向朱元璋辭行,朱元璋聽完這個消息後感到震驚!是誰這麼大膽敢把宋訥踢回家?瞭解完情況後,朱元璋龍顏大怒,把餘熂、金文徵等參與此事的官員統統誅殺。

典當行:吸血的行業

明朝吏部尚書餘熂的後代餘愛山有著徽商特有的精明頭腦,他於明朝萬曆年間從安徽休寧縣輾轉來到崑山千燈吳家橋畔開店經營茶雜山貨,逐漸成為千燈一富。餘愛山第二代傳人餘尚德於清初在千燈擴建此建築,俗稱“立三堂”,並開始經營典當行。餘氏當鋪是目前江蘇省內僅存的、保存最完整的、規模最大的典當行,2003年千燈鎮耗資150萬元全面了修繕建築群。2004年列為崑山市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積善餘慶門樓

走進崑山餘氏大院這座恢宏的徽派建築,讓人驚歎於他的規模和豪華程度。這座建築臨街部分是店鋪,後進依次為會客廳、貴賓會客廳、主人飯廳和臥室、庫房等。餘氏典當第一進東側為店鋪,四開間門面,崑山餘氏當年在這裡經營茶雜山貨等商品,西面的四開間為典當鋪。第一進是整個典當的頭埭,也是收兌典物和本金利息的場所。餘氏大院大門用的是江南特色的清代灰磚做成的門樓,門樓上的磚雕極為精美,門額上有“積善餘慶”四字,古人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句話雖然顯示出主人對家族後人的期望和對待商業運作的態度,但在我看來這句話對於從事典當行業的餘氏家族來講就是一句“打臉”的口號罷了。誰都知道古代從事典當行業的鉅富無一不是靠摳取走投無路的貧苦人家或是經商失敗的商人的利益來獲得自己的暴利。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典當行蠟像場景

第一進的典當行真實再現了當年餘氏典當日常工作的場景。典當鋪的櫃檯很高,1.8米以上,上面設有木欄杆,古代人個子矮小,即使是踮起腳都看不到裡面的內部情況,這讓外人對典當行又增加了一種神祕感。它的作用主要是保護內部情況不讓外人所知。當鋪裡一邊站著一位板著臉的朝奉先生蠟像,他透過木欄杆巡視著店堂內的一切,彷彿像注視著一隻只待宰的羔羊。餘氏典當行的櫃檯外站立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婦蠟像,滿臉愁容,用盡全身力氣,踮著腳,顫顫巍巍地艱難地舉起手中的破衣爛裳向典當行裡的夥計送去,店鋪內的店小二蠟像則氣淡神閒,一副趾高氣揚、愛搭不理的神情。可以想像出這位老婦家裡一定是極度貧困或是剛剛遭遇了什麼大變故,她即便知道家中僅有的破衣裳值不了幾個錢,但走投無路的老婦還是拿到當鋪裡典當掉。典當行名義上乾的是你情我願的商業行為,但典當行其實幹的是落井下石,收刮“民膏”的勾當。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典當行內的朝奉先生

古代典當的場景一般是這樣的,當典當者高高舉起向櫃員遞上典當物時,就如同向皇帝獻貢品一般恭敬,只聽得當鋪裡的夥計居高臨下、趾高氣揚地吆喝開價。他說典當物值1兩就是1兩,典當者沒有返價的權利,在這個典當過程中他們一般都會使用典當行業內的專業術語,比如:“蟲吃鼠咬,光板無毛,破衣爛襖一件”等等。硬生生地把一件好好的東西說得一文不值,以便壓低價錢。所以古代有“窮死莫去當,屈死莫告狀”的說法,上典當行典當的人一般者是窮途末路之人或其他應急者,這是他們家庭即將面臨經濟破產之際才來的場所。

典當行到底有多大的利潤?

當鋪講白一點就是收進物品作為貸款出去的抵押物,當鋪的目標是儘量將所有資金都放出去,來換取更多的利息。古代的典當行典當的物品範圍很廣,除了會惹來殺身之禍的軍器外其他基本上無所不收,如破舊衣物、古玩字畫、奇珍異寶,甚至米穀、行李等可謂五花八門。

"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餘家大院——立三堂

在江蘇崑山市千燈古鎮有一座恢宏的古建築群——餘氏典當徽派建築群。原本有七進,現在剩下五進,但僅僅是現在的五進,也有大小房屋120多間,千燈本地人稱之為“迷樓”,也就是意味著走進去可能會迷路,可見其規模之大。7月間有幸借崑山讀城之機,我走進了這家號稱“中國第一當”的餘氏典當,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關於餘氏先祖和餘氏典當行的故事。

明吏部尚書餘熂被朱元璋誅殺

崑山餘氏祖上餘熂曾擔任過明朝吏部尚書,但只當了一年便被朱元璋給誅殺了。

明洪武十七年,餘熂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任命為吏部尚書。吏部掌控著全國文官銓選、考課、爵勳的職能,除內閣大學士和吏部尚書外,其他官員皆由吏部會同其他高級官員推選或自行推選後報皇帝批准通過,正因為其權力之大,所以吏部也被稱之為六部之首。凡是能被皇帝任命為吏部尚書的人必定是皇帝極為信任之人。那為什麼餘熂只當了一年的吏部尚書就被朱元璋給撲殺了呢?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明朝第一任國子祭酒宋訥

這還得從宋訥這個人說起。宋訥是元朝末年進士,後來不滿朝局就辭官回家隱居了起來。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四輔官杜斅見其有才學,向洪武皇帝舉薦,宋訥起初授國子助教,因其學識淵博得到國子監學子們的一致認可,被破格提拔為翰林學士,後來不久又升遷為國子祭酒,這個國子祭酒是國子監裡的最大官兒,主管著國子監裡的數千名學子。宋訥為人治學嚴謹,以嚴苛出名,從洪武十五年到洪武二十年,六年間明代國子監的學規在他的手上先後修改了四次。宋訥在管理上近乎嚴酷的做法,也給他帶來嚴重的後果,學生曾有用餓死、吊死來反抗的情況出現,為此還引發了兩次學潮。

雖然如此,但他的管理方式與朱元璋治國方法相類似,培養出來的學子都能堪擔重任,所以朱元璋還是很看中宋訥的。但他的這種強力管理方式使他的手下受不了,有一位叫金文徵的助教聯合了其他同僚,花錢到時任吏部尚書餘熂那裡誣告宋訥,餘熂收了錢就得替人辦事,於是他將宋訥給辦成了“致仕”,叫他滾回老家去。宋訥走前向朱元璋辭行,朱元璋聽完這個消息後感到震驚!是誰這麼大膽敢把宋訥踢回家?瞭解完情況後,朱元璋龍顏大怒,把餘熂、金文徵等參與此事的官員統統誅殺。

典當行:吸血的行業

明朝吏部尚書餘熂的後代餘愛山有著徽商特有的精明頭腦,他於明朝萬曆年間從安徽休寧縣輾轉來到崑山千燈吳家橋畔開店經營茶雜山貨,逐漸成為千燈一富。餘愛山第二代傳人餘尚德於清初在千燈擴建此建築,俗稱“立三堂”,並開始經營典當行。餘氏當鋪是目前江蘇省內僅存的、保存最完整的、規模最大的典當行,2003年千燈鎮耗資150萬元全面了修繕建築群。2004年列為崑山市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積善餘慶門樓

走進崑山餘氏大院這座恢宏的徽派建築,讓人驚歎於他的規模和豪華程度。這座建築臨街部分是店鋪,後進依次為會客廳、貴賓會客廳、主人飯廳和臥室、庫房等。餘氏典當第一進東側為店鋪,四開間門面,崑山餘氏當年在這裡經營茶雜山貨等商品,西面的四開間為典當鋪。第一進是整個典當的頭埭,也是收兌典物和本金利息的場所。餘氏大院大門用的是江南特色的清代灰磚做成的門樓,門樓上的磚雕極為精美,門額上有“積善餘慶”四字,古人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句話雖然顯示出主人對家族後人的期望和對待商業運作的態度,但在我看來這句話對於從事典當行業的餘氏家族來講就是一句“打臉”的口號罷了。誰都知道古代從事典當行業的鉅富無一不是靠摳取走投無路的貧苦人家或是經商失敗的商人的利益來獲得自己的暴利。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典當行蠟像場景

第一進的典當行真實再現了當年餘氏典當日常工作的場景。典當鋪的櫃檯很高,1.8米以上,上面設有木欄杆,古代人個子矮小,即使是踮起腳都看不到裡面的內部情況,這讓外人對典當行又增加了一種神祕感。它的作用主要是保護內部情況不讓外人所知。當鋪裡一邊站著一位板著臉的朝奉先生蠟像,他透過木欄杆巡視著店堂內的一切,彷彿像注視著一隻只待宰的羔羊。餘氏典當行的櫃檯外站立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婦蠟像,滿臉愁容,用盡全身力氣,踮著腳,顫顫巍巍地艱難地舉起手中的破衣爛裳向典當行裡的夥計送去,店鋪內的店小二蠟像則氣淡神閒,一副趾高氣揚、愛搭不理的神情。可以想像出這位老婦家裡一定是極度貧困或是剛剛遭遇了什麼大變故,她即便知道家中僅有的破衣裳值不了幾個錢,但走投無路的老婦還是拿到當鋪裡典當掉。典當行名義上乾的是你情我願的商業行為,但典當行其實幹的是落井下石,收刮“民膏”的勾當。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典當行內的朝奉先生

古代典當的場景一般是這樣的,當典當者高高舉起向櫃員遞上典當物時,就如同向皇帝獻貢品一般恭敬,只聽得當鋪裡的夥計居高臨下、趾高氣揚地吆喝開價。他說典當物值1兩就是1兩,典當者沒有返價的權利,在這個典當過程中他們一般都會使用典當行業內的專業術語,比如:“蟲吃鼠咬,光板無毛,破衣爛襖一件”等等。硬生生地把一件好好的東西說得一文不值,以便壓低價錢。所以古代有“窮死莫去當,屈死莫告狀”的說法,上典當行典當的人一般者是窮途末路之人或其他應急者,這是他們家庭即將面臨經濟破產之際才來的場所。

典當行到底有多大的利潤?

當鋪講白一點就是收進物品作為貸款出去的抵押物,當鋪的目標是儘量將所有資金都放出去,來換取更多的利息。古代的典當行典當的物品範圍很廣,除了會惹來殺身之禍的軍器外其他基本上無所不收,如破舊衣物、古玩字畫、奇珍異寶,甚至米穀、行李等可謂五花八門。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餘氏典當臨街巷子

在典當時,當場議定價值,但這個物品的當價都是典當行說了算,抵押物的估價一般都很低,如金銀首飾按7~8折,珠寶略高一些。土布衣服5~6折、鐘錶4折,木器農具3折。贖當期一般為18個月,如果到期當戶不能回贖,那麼當鋪就有權自行處理。但當鋪一般還會留幾個月的待贖留當,如果仍不見典當者前來回贖,那當鋪就會自行變賣。賣得好的可以達到當本的200-300%,普通的也可以達到110-120%。所以說典當行業只賺不虧,是一個赤裸裸的吸血行業。

餘氏對聯的故事

餘氏大院的第四進小堂樓的樓上是主人住房,樓下是餐廳。餐廳內兩側柱子上掛著一幅木製楹聯,上聯為“黃米飯香青菜熟”,下聯是“白頭人老赤心存”。這幅對聯講述的是關於崑山餘氏先祖明朝吏部尚書餘熂的故事。

"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餘家大院——立三堂

在江蘇崑山市千燈古鎮有一座恢宏的古建築群——餘氏典當徽派建築群。原本有七進,現在剩下五進,但僅僅是現在的五進,也有大小房屋120多間,千燈本地人稱之為“迷樓”,也就是意味著走進去可能會迷路,可見其規模之大。7月間有幸借崑山讀城之機,我走進了這家號稱“中國第一當”的餘氏典當,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關於餘氏先祖和餘氏典當行的故事。

明吏部尚書餘熂被朱元璋誅殺

崑山餘氏祖上餘熂曾擔任過明朝吏部尚書,但只當了一年便被朱元璋給誅殺了。

明洪武十七年,餘熂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任命為吏部尚書。吏部掌控著全國文官銓選、考課、爵勳的職能,除內閣大學士和吏部尚書外,其他官員皆由吏部會同其他高級官員推選或自行推選後報皇帝批准通過,正因為其權力之大,所以吏部也被稱之為六部之首。凡是能被皇帝任命為吏部尚書的人必定是皇帝極為信任之人。那為什麼餘熂只當了一年的吏部尚書就被朱元璋給撲殺了呢?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明朝第一任國子祭酒宋訥

這還得從宋訥這個人說起。宋訥是元朝末年進士,後來不滿朝局就辭官回家隱居了起來。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四輔官杜斅見其有才學,向洪武皇帝舉薦,宋訥起初授國子助教,因其學識淵博得到國子監學子們的一致認可,被破格提拔為翰林學士,後來不久又升遷為國子祭酒,這個國子祭酒是國子監裡的最大官兒,主管著國子監裡的數千名學子。宋訥為人治學嚴謹,以嚴苛出名,從洪武十五年到洪武二十年,六年間明代國子監的學規在他的手上先後修改了四次。宋訥在管理上近乎嚴酷的做法,也給他帶來嚴重的後果,學生曾有用餓死、吊死來反抗的情況出現,為此還引發了兩次學潮。

雖然如此,但他的管理方式與朱元璋治國方法相類似,培養出來的學子都能堪擔重任,所以朱元璋還是很看中宋訥的。但他的這種強力管理方式使他的手下受不了,有一位叫金文徵的助教聯合了其他同僚,花錢到時任吏部尚書餘熂那裡誣告宋訥,餘熂收了錢就得替人辦事,於是他將宋訥給辦成了“致仕”,叫他滾回老家去。宋訥走前向朱元璋辭行,朱元璋聽完這個消息後感到震驚!是誰這麼大膽敢把宋訥踢回家?瞭解完情況後,朱元璋龍顏大怒,把餘熂、金文徵等參與此事的官員統統誅殺。

典當行:吸血的行業

明朝吏部尚書餘熂的後代餘愛山有著徽商特有的精明頭腦,他於明朝萬曆年間從安徽休寧縣輾轉來到崑山千燈吳家橋畔開店經營茶雜山貨,逐漸成為千燈一富。餘愛山第二代傳人餘尚德於清初在千燈擴建此建築,俗稱“立三堂”,並開始經營典當行。餘氏當鋪是目前江蘇省內僅存的、保存最完整的、規模最大的典當行,2003年千燈鎮耗資150萬元全面了修繕建築群。2004年列為崑山市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積善餘慶門樓

走進崑山餘氏大院這座恢宏的徽派建築,讓人驚歎於他的規模和豪華程度。這座建築臨街部分是店鋪,後進依次為會客廳、貴賓會客廳、主人飯廳和臥室、庫房等。餘氏典當第一進東側為店鋪,四開間門面,崑山餘氏當年在這裡經營茶雜山貨等商品,西面的四開間為典當鋪。第一進是整個典當的頭埭,也是收兌典物和本金利息的場所。餘氏大院大門用的是江南特色的清代灰磚做成的門樓,門樓上的磚雕極為精美,門額上有“積善餘慶”四字,古人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句話雖然顯示出主人對家族後人的期望和對待商業運作的態度,但在我看來這句話對於從事典當行業的餘氏家族來講就是一句“打臉”的口號罷了。誰都知道古代從事典當行業的鉅富無一不是靠摳取走投無路的貧苦人家或是經商失敗的商人的利益來獲得自己的暴利。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典當行蠟像場景

第一進的典當行真實再現了當年餘氏典當日常工作的場景。典當鋪的櫃檯很高,1.8米以上,上面設有木欄杆,古代人個子矮小,即使是踮起腳都看不到裡面的內部情況,這讓外人對典當行又增加了一種神祕感。它的作用主要是保護內部情況不讓外人所知。當鋪裡一邊站著一位板著臉的朝奉先生蠟像,他透過木欄杆巡視著店堂內的一切,彷彿像注視著一隻只待宰的羔羊。餘氏典當行的櫃檯外站立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婦蠟像,滿臉愁容,用盡全身力氣,踮著腳,顫顫巍巍地艱難地舉起手中的破衣爛裳向典當行裡的夥計送去,店鋪內的店小二蠟像則氣淡神閒,一副趾高氣揚、愛搭不理的神情。可以想像出這位老婦家裡一定是極度貧困或是剛剛遭遇了什麼大變故,她即便知道家中僅有的破衣裳值不了幾個錢,但走投無路的老婦還是拿到當鋪裡典當掉。典當行名義上乾的是你情我願的商業行為,但典當行其實幹的是落井下石,收刮“民膏”的勾當。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典當行內的朝奉先生

古代典當的場景一般是這樣的,當典當者高高舉起向櫃員遞上典當物時,就如同向皇帝獻貢品一般恭敬,只聽得當鋪裡的夥計居高臨下、趾高氣揚地吆喝開價。他說典當物值1兩就是1兩,典當者沒有返價的權利,在這個典當過程中他們一般都會使用典當行業內的專業術語,比如:“蟲吃鼠咬,光板無毛,破衣爛襖一件”等等。硬生生地把一件好好的東西說得一文不值,以便壓低價錢。所以古代有“窮死莫去當,屈死莫告狀”的說法,上典當行典當的人一般者是窮途末路之人或其他應急者,這是他們家庭即將面臨經濟破產之際才來的場所。

典當行到底有多大的利潤?

當鋪講白一點就是收進物品作為貸款出去的抵押物,當鋪的目標是儘量將所有資金都放出去,來換取更多的利息。古代的典當行典當的物品範圍很廣,除了會惹來殺身之禍的軍器外其他基本上無所不收,如破舊衣物、古玩字畫、奇珍異寶,甚至米穀、行李等可謂五花八門。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餘氏典當臨街巷子

在典當時,當場議定價值,但這個物品的當價都是典當行說了算,抵押物的估價一般都很低,如金銀首飾按7~8折,珠寶略高一些。土布衣服5~6折、鐘錶4折,木器農具3折。贖當期一般為18個月,如果到期當戶不能回贖,那麼當鋪就有權自行處理。但當鋪一般還會留幾個月的待贖留當,如果仍不見典當者前來回贖,那當鋪就會自行變賣。賣得好的可以達到當本的200-300%,普通的也可以達到110-120%。所以說典當行業只賺不虧,是一個赤裸裸的吸血行業。

餘氏對聯的故事

餘氏大院的第四進小堂樓的樓上是主人住房,樓下是餐廳。餐廳內兩側柱子上掛著一幅木製楹聯,上聯為“黃米飯香青菜熟”,下聯是“白頭人老赤心存”。這幅對聯講述的是關於崑山餘氏先祖明朝吏部尚書餘熂的故事。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餘氏小堂樓的一副楹聯

"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餘家大院——立三堂

在江蘇崑山市千燈古鎮有一座恢宏的古建築群——餘氏典當徽派建築群。原本有七進,現在剩下五進,但僅僅是現在的五進,也有大小房屋120多間,千燈本地人稱之為“迷樓”,也就是意味著走進去可能會迷路,可見其規模之大。7月間有幸借崑山讀城之機,我走進了這家號稱“中國第一當”的餘氏典當,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關於餘氏先祖和餘氏典當行的故事。

明吏部尚書餘熂被朱元璋誅殺

崑山餘氏祖上餘熂曾擔任過明朝吏部尚書,但只當了一年便被朱元璋給誅殺了。

明洪武十七年,餘熂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任命為吏部尚書。吏部掌控著全國文官銓選、考課、爵勳的職能,除內閣大學士和吏部尚書外,其他官員皆由吏部會同其他高級官員推選或自行推選後報皇帝批准通過,正因為其權力之大,所以吏部也被稱之為六部之首。凡是能被皇帝任命為吏部尚書的人必定是皇帝極為信任之人。那為什麼餘熂只當了一年的吏部尚書就被朱元璋給撲殺了呢?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明朝第一任國子祭酒宋訥

這還得從宋訥這個人說起。宋訥是元朝末年進士,後來不滿朝局就辭官回家隱居了起來。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四輔官杜斅見其有才學,向洪武皇帝舉薦,宋訥起初授國子助教,因其學識淵博得到國子監學子們的一致認可,被破格提拔為翰林學士,後來不久又升遷為國子祭酒,這個國子祭酒是國子監裡的最大官兒,主管著國子監裡的數千名學子。宋訥為人治學嚴謹,以嚴苛出名,從洪武十五年到洪武二十年,六年間明代國子監的學規在他的手上先後修改了四次。宋訥在管理上近乎嚴酷的做法,也給他帶來嚴重的後果,學生曾有用餓死、吊死來反抗的情況出現,為此還引發了兩次學潮。

雖然如此,但他的管理方式與朱元璋治國方法相類似,培養出來的學子都能堪擔重任,所以朱元璋還是很看中宋訥的。但他的這種強力管理方式使他的手下受不了,有一位叫金文徵的助教聯合了其他同僚,花錢到時任吏部尚書餘熂那裡誣告宋訥,餘熂收了錢就得替人辦事,於是他將宋訥給辦成了“致仕”,叫他滾回老家去。宋訥走前向朱元璋辭行,朱元璋聽完這個消息後感到震驚!是誰這麼大膽敢把宋訥踢回家?瞭解完情況後,朱元璋龍顏大怒,把餘熂、金文徵等參與此事的官員統統誅殺。

典當行:吸血的行業

明朝吏部尚書餘熂的後代餘愛山有著徽商特有的精明頭腦,他於明朝萬曆年間從安徽休寧縣輾轉來到崑山千燈吳家橋畔開店經營茶雜山貨,逐漸成為千燈一富。餘愛山第二代傳人餘尚德於清初在千燈擴建此建築,俗稱“立三堂”,並開始經營典當行。餘氏當鋪是目前江蘇省內僅存的、保存最完整的、規模最大的典當行,2003年千燈鎮耗資150萬元全面了修繕建築群。2004年列為崑山市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積善餘慶門樓

走進崑山餘氏大院這座恢宏的徽派建築,讓人驚歎於他的規模和豪華程度。這座建築臨街部分是店鋪,後進依次為會客廳、貴賓會客廳、主人飯廳和臥室、庫房等。餘氏典當第一進東側為店鋪,四開間門面,崑山餘氏當年在這裡經營茶雜山貨等商品,西面的四開間為典當鋪。第一進是整個典當的頭埭,也是收兌典物和本金利息的場所。餘氏大院大門用的是江南特色的清代灰磚做成的門樓,門樓上的磚雕極為精美,門額上有“積善餘慶”四字,古人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句話雖然顯示出主人對家族後人的期望和對待商業運作的態度,但在我看來這句話對於從事典當行業的餘氏家族來講就是一句“打臉”的口號罷了。誰都知道古代從事典當行業的鉅富無一不是靠摳取走投無路的貧苦人家或是經商失敗的商人的利益來獲得自己的暴利。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典當行蠟像場景

第一進的典當行真實再現了當年餘氏典當日常工作的場景。典當鋪的櫃檯很高,1.8米以上,上面設有木欄杆,古代人個子矮小,即使是踮起腳都看不到裡面的內部情況,這讓外人對典當行又增加了一種神祕感。它的作用主要是保護內部情況不讓外人所知。當鋪裡一邊站著一位板著臉的朝奉先生蠟像,他透過木欄杆巡視著店堂內的一切,彷彿像注視著一隻只待宰的羔羊。餘氏典當行的櫃檯外站立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婦蠟像,滿臉愁容,用盡全身力氣,踮著腳,顫顫巍巍地艱難地舉起手中的破衣爛裳向典當行裡的夥計送去,店鋪內的店小二蠟像則氣淡神閒,一副趾高氣揚、愛搭不理的神情。可以想像出這位老婦家裡一定是極度貧困或是剛剛遭遇了什麼大變故,她即便知道家中僅有的破衣裳值不了幾個錢,但走投無路的老婦還是拿到當鋪裡典當掉。典當行名義上乾的是你情我願的商業行為,但典當行其實幹的是落井下石,收刮“民膏”的勾當。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典當行內的朝奉先生

古代典當的場景一般是這樣的,當典當者高高舉起向櫃員遞上典當物時,就如同向皇帝獻貢品一般恭敬,只聽得當鋪裡的夥計居高臨下、趾高氣揚地吆喝開價。他說典當物值1兩就是1兩,典當者沒有返價的權利,在這個典當過程中他們一般都會使用典當行業內的專業術語,比如:“蟲吃鼠咬,光板無毛,破衣爛襖一件”等等。硬生生地把一件好好的東西說得一文不值,以便壓低價錢。所以古代有“窮死莫去當,屈死莫告狀”的說法,上典當行典當的人一般者是窮途末路之人或其他應急者,這是他們家庭即將面臨經濟破產之際才來的場所。

典當行到底有多大的利潤?

當鋪講白一點就是收進物品作為貸款出去的抵押物,當鋪的目標是儘量將所有資金都放出去,來換取更多的利息。古代的典當行典當的物品範圍很廣,除了會惹來殺身之禍的軍器外其他基本上無所不收,如破舊衣物、古玩字畫、奇珍異寶,甚至米穀、行李等可謂五花八門。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餘氏典當臨街巷子

在典當時,當場議定價值,但這個物品的當價都是典當行說了算,抵押物的估價一般都很低,如金銀首飾按7~8折,珠寶略高一些。土布衣服5~6折、鐘錶4折,木器農具3折。贖當期一般為18個月,如果到期當戶不能回贖,那麼當鋪就有權自行處理。但當鋪一般還會留幾個月的待贖留當,如果仍不見典當者前來回贖,那當鋪就會自行變賣。賣得好的可以達到當本的200-300%,普通的也可以達到110-120%。所以說典當行業只賺不虧,是一個赤裸裸的吸血行業。

餘氏對聯的故事

餘氏大院的第四進小堂樓的樓上是主人住房,樓下是餐廳。餐廳內兩側柱子上掛著一幅木製楹聯,上聯為“黃米飯香青菜熟”,下聯是“白頭人老赤心存”。這幅對聯講述的是關於崑山餘氏先祖明朝吏部尚書餘熂的故事。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餘氏小堂樓的一副楹聯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相傳餘熂少年時家中請教書先生為其授課,攻讀考取功名。有一次教書先生準備用餐時想考考在座的餘氏家族子弟,於是隨口唸道:“黃米飯香青菜熟”,沒想到年方十四的餘熂卻志存高遠,脫口而出下聯:“白頭人老赤心存”。此聯一出,立即博得在場者滿堂喝彩。教書先生一聽也非常滿意,此下聯不但對得工整,還將心中的志氣表現得淋漓盡致,先生斷定此後生將來一定大有出息。果不其然,後來餘熂當上了洪武朝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但可惜餘熂晚節不保,因貪贓枉法被朱元璋給砍了頭。

餘氏既富也想要貴

在清人褚人獲寫的《隋唐演義》第五回有這樣一句話:“自古道:‘窮不與富鬥,富不與官鬥’”。從這句古語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基本邏輯:即家有萬貫家財也鬥不過當朝的官員,不同級別的官員擁有大小不一的權力,古代的鉅富們精明一世積攢下來的鉅額財富,如果與當朝官員結下樑子,可能那些當大官隨便羅織個罪名就可以將富豪一世財富擼得乾乾淨淨。清末紅頂商人胡雪巖富可敵國,因協助左宗棠收復新疆有功,被老佛爺授予布政使銜(三品),賞穿黃馬褂、官帽上可帶二品紅色頂戴,並總辦“四省公庫”。即便是這樣亦商亦官、紅極一時的紅頂商人,最終卻落了個破產抄家的悲慘下場。而胡雪巖衰敗直接原因就是盛宣懷和他背後李鴻章勢力的極力打壓。李鴻章與左宗棠之間的矛盾,促使李鴻章千方百計的擠兌胡雪巖,直到把胡雪巖徹底搞垮用以打壓政治對手。

"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餘家大院——立三堂

在江蘇崑山市千燈古鎮有一座恢宏的古建築群——餘氏典當徽派建築群。原本有七進,現在剩下五進,但僅僅是現在的五進,也有大小房屋120多間,千燈本地人稱之為“迷樓”,也就是意味著走進去可能會迷路,可見其規模之大。7月間有幸借崑山讀城之機,我走進了這家號稱“中國第一當”的餘氏典當,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關於餘氏先祖和餘氏典當行的故事。

明吏部尚書餘熂被朱元璋誅殺

崑山餘氏祖上餘熂曾擔任過明朝吏部尚書,但只當了一年便被朱元璋給誅殺了。

明洪武十七年,餘熂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任命為吏部尚書。吏部掌控著全國文官銓選、考課、爵勳的職能,除內閣大學士和吏部尚書外,其他官員皆由吏部會同其他高級官員推選或自行推選後報皇帝批准通過,正因為其權力之大,所以吏部也被稱之為六部之首。凡是能被皇帝任命為吏部尚書的人必定是皇帝極為信任之人。那為什麼餘熂只當了一年的吏部尚書就被朱元璋給撲殺了呢?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明朝第一任國子祭酒宋訥

這還得從宋訥這個人說起。宋訥是元朝末年進士,後來不滿朝局就辭官回家隱居了起來。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四輔官杜斅見其有才學,向洪武皇帝舉薦,宋訥起初授國子助教,因其學識淵博得到國子監學子們的一致認可,被破格提拔為翰林學士,後來不久又升遷為國子祭酒,這個國子祭酒是國子監裡的最大官兒,主管著國子監裡的數千名學子。宋訥為人治學嚴謹,以嚴苛出名,從洪武十五年到洪武二十年,六年間明代國子監的學規在他的手上先後修改了四次。宋訥在管理上近乎嚴酷的做法,也給他帶來嚴重的後果,學生曾有用餓死、吊死來反抗的情況出現,為此還引發了兩次學潮。

雖然如此,但他的管理方式與朱元璋治國方法相類似,培養出來的學子都能堪擔重任,所以朱元璋還是很看中宋訥的。但他的這種強力管理方式使他的手下受不了,有一位叫金文徵的助教聯合了其他同僚,花錢到時任吏部尚書餘熂那裡誣告宋訥,餘熂收了錢就得替人辦事,於是他將宋訥給辦成了“致仕”,叫他滾回老家去。宋訥走前向朱元璋辭行,朱元璋聽完這個消息後感到震驚!是誰這麼大膽敢把宋訥踢回家?瞭解完情況後,朱元璋龍顏大怒,把餘熂、金文徵等參與此事的官員統統誅殺。

典當行:吸血的行業

明朝吏部尚書餘熂的後代餘愛山有著徽商特有的精明頭腦,他於明朝萬曆年間從安徽休寧縣輾轉來到崑山千燈吳家橋畔開店經營茶雜山貨,逐漸成為千燈一富。餘愛山第二代傳人餘尚德於清初在千燈擴建此建築,俗稱“立三堂”,並開始經營典當行。餘氏當鋪是目前江蘇省內僅存的、保存最完整的、規模最大的典當行,2003年千燈鎮耗資150萬元全面了修繕建築群。2004年列為崑山市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積善餘慶門樓

走進崑山餘氏大院這座恢宏的徽派建築,讓人驚歎於他的規模和豪華程度。這座建築臨街部分是店鋪,後進依次為會客廳、貴賓會客廳、主人飯廳和臥室、庫房等。餘氏典當第一進東側為店鋪,四開間門面,崑山餘氏當年在這裡經營茶雜山貨等商品,西面的四開間為典當鋪。第一進是整個典當的頭埭,也是收兌典物和本金利息的場所。餘氏大院大門用的是江南特色的清代灰磚做成的門樓,門樓上的磚雕極為精美,門額上有“積善餘慶”四字,古人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句話雖然顯示出主人對家族後人的期望和對待商業運作的態度,但在我看來這句話對於從事典當行業的餘氏家族來講就是一句“打臉”的口號罷了。誰都知道古代從事典當行業的鉅富無一不是靠摳取走投無路的貧苦人家或是經商失敗的商人的利益來獲得自己的暴利。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典當行蠟像場景

第一進的典當行真實再現了當年餘氏典當日常工作的場景。典當鋪的櫃檯很高,1.8米以上,上面設有木欄杆,古代人個子矮小,即使是踮起腳都看不到裡面的內部情況,這讓外人對典當行又增加了一種神祕感。它的作用主要是保護內部情況不讓外人所知。當鋪裡一邊站著一位板著臉的朝奉先生蠟像,他透過木欄杆巡視著店堂內的一切,彷彿像注視著一隻只待宰的羔羊。餘氏典當行的櫃檯外站立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婦蠟像,滿臉愁容,用盡全身力氣,踮著腳,顫顫巍巍地艱難地舉起手中的破衣爛裳向典當行裡的夥計送去,店鋪內的店小二蠟像則氣淡神閒,一副趾高氣揚、愛搭不理的神情。可以想像出這位老婦家裡一定是極度貧困或是剛剛遭遇了什麼大變故,她即便知道家中僅有的破衣裳值不了幾個錢,但走投無路的老婦還是拿到當鋪裡典當掉。典當行名義上乾的是你情我願的商業行為,但典當行其實幹的是落井下石,收刮“民膏”的勾當。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典當行內的朝奉先生

古代典當的場景一般是這樣的,當典當者高高舉起向櫃員遞上典當物時,就如同向皇帝獻貢品一般恭敬,只聽得當鋪裡的夥計居高臨下、趾高氣揚地吆喝開價。他說典當物值1兩就是1兩,典當者沒有返價的權利,在這個典當過程中他們一般都會使用典當行業內的專業術語,比如:“蟲吃鼠咬,光板無毛,破衣爛襖一件”等等。硬生生地把一件好好的東西說得一文不值,以便壓低價錢。所以古代有“窮死莫去當,屈死莫告狀”的說法,上典當行典當的人一般者是窮途末路之人或其他應急者,這是他們家庭即將面臨經濟破產之際才來的場所。

典當行到底有多大的利潤?

當鋪講白一點就是收進物品作為貸款出去的抵押物,當鋪的目標是儘量將所有資金都放出去,來換取更多的利息。古代的典當行典當的物品範圍很廣,除了會惹來殺身之禍的軍器外其他基本上無所不收,如破舊衣物、古玩字畫、奇珍異寶,甚至米穀、行李等可謂五花八門。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餘氏典當臨街巷子

在典當時,當場議定價值,但這個物品的當價都是典當行說了算,抵押物的估價一般都很低,如金銀首飾按7~8折,珠寶略高一些。土布衣服5~6折、鐘錶4折,木器農具3折。贖當期一般為18個月,如果到期當戶不能回贖,那麼當鋪就有權自行處理。但當鋪一般還會留幾個月的待贖留當,如果仍不見典當者前來回贖,那當鋪就會自行變賣。賣得好的可以達到當本的200-300%,普通的也可以達到110-120%。所以說典當行業只賺不虧,是一個赤裸裸的吸血行業。

餘氏對聯的故事

餘氏大院的第四進小堂樓的樓上是主人住房,樓下是餐廳。餐廳內兩側柱子上掛著一幅木製楹聯,上聯為“黃米飯香青菜熟”,下聯是“白頭人老赤心存”。這幅對聯講述的是關於崑山餘氏先祖明朝吏部尚書餘熂的故事。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餘氏小堂樓的一副楹聯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相傳餘熂少年時家中請教書先生為其授課,攻讀考取功名。有一次教書先生準備用餐時想考考在座的餘氏家族子弟,於是隨口唸道:“黃米飯香青菜熟”,沒想到年方十四的餘熂卻志存高遠,脫口而出下聯:“白頭人老赤心存”。此聯一出,立即博得在場者滿堂喝彩。教書先生一聽也非常滿意,此下聯不但對得工整,還將心中的志氣表現得淋漓盡致,先生斷定此後生將來一定大有出息。果不其然,後來餘熂當上了洪武朝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但可惜餘熂晚節不保,因貪贓枉法被朱元璋給砍了頭。

餘氏既富也想要貴

在清人褚人獲寫的《隋唐演義》第五回有這樣一句話:“自古道:‘窮不與富鬥,富不與官鬥’”。從這句古語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基本邏輯:即家有萬貫家財也鬥不過當朝的官員,不同級別的官員擁有大小不一的權力,古代的鉅富們精明一世積攢下來的鉅額財富,如果與當朝官員結下樑子,可能那些當大官隨便羅織個罪名就可以將富豪一世財富擼得乾乾淨淨。清末紅頂商人胡雪巖富可敵國,因協助左宗棠收復新疆有功,被老佛爺授予布政使銜(三品),賞穿黃馬褂、官帽上可帶二品紅色頂戴,並總辦“四省公庫”。即便是這樣亦商亦官、紅極一時的紅頂商人,最終卻落了個破產抄家的悲慘下場。而胡雪巖衰敗直接原因就是盛宣懷和他背後李鴻章勢力的極力打壓。李鴻章與左宗棠之間的矛盾,促使李鴻章千方百計的擠兌胡雪巖,直到把胡雪巖徹底搞垮用以打壓政治對手。

他被朱元璋誅殺,後世卻在崑山發跡,成就“中國第一當”

餘氏內堂

古代有“士農工商”之說,所以商人雖富,但在社會上的地位卻不高。崑山餘氏自然知道這個道理,所以餘氏做生意積累下鉅額財富後,要想著如何讓家族“貴”起來,讓自己的財富和權力代代傳承下去。那麼唯一的途徑就是讓自己的兒孫後代考取功名,出仕當官。

在崑山餘家大院的二進廳裡引人注目的是書有“立三堂”三個字的匾額。“立三堂”其實就是餘家大院的全稱。也叫做這座大院的堂號。 “立三堂”到底是要表達什麼樣的意思呢?“三立”就是“立德、立信、立義”。為了讓家族做到既富又貴,崑山餘氏第二代主人餘尚德花重金聘請名人志士致力培養子女讀書上進求功名。果然,有良好的經濟條件做支撐,有好的師資力量的教授,崑山餘氏第三代餘國柱和第四代餘震元叔侄兩人同進一科舉考場,又一起中得舉人,一時在崑山傳為佳話。第二年餘國柱赴京趕考又高中進士,其後來官至刑部主事,任江西吏司郎中。後來崑山餘氏代代都有人在朝為官,實現了既富又貴的理想,其家族也成為江南地區同時擁有財富和權力的權貴家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