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明朝皇室的一次激烈內鬥

明朝 景泰帝 明英宗 順治 中國古代史 坐看東南了 2018-12-01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明朝皇室的一次激烈內鬥

朱祁鎮、朱祁鈺 劇照


(一)序言。

明朝的開局不好,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殺了15萬官員及其家屬,有罪的無罪的,有辜的無辜的,該死的不該死的,都死在了朱元璋的屠刀下。明成祖朱棣是篡位之君,與建文帝的3年靖難戰爭,造成了數十萬人的傷亡,流離失所的的普通百姓更多。

此後的明朝很少安靜過。朱棣去世25年後,明朝發生“土木堡之變”,事變的主角就是朱棣的曾孫朱祁鎮。才過了25年,明朝就變成朱棣的曾孫當皇帝了,而且這個曾孫已經當了14年皇帝了。原因就在於前兩代皇帝死的早。朱棣的兒子明仁宗朱高熾僅僅當了11月皇帝;孫子明宣宗朱瞻基也只幹了10年,兩人加起來11年,史稱“仁宣之治”。

明宣宗朱瞻基只有兩個兒子,可能是祖上壞事做多了,影響到他的生育問題。朱瞻基直到29歲才生出長子朱祁鎮,次年生了次子朱祁鈺,之後再也沒有生出第三個兒子。朱瞻基駕崩時,朱祁鎮8歲,朱祁鈺7歲,兄弟倆同父異母,但開始感情相當不錯。朱祁鎮繼位後,即封弟弟朱祁鈺為郕王。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明朝皇室的一次激烈內鬥

土木堡之變 劇照


(二)土木堡之變。

正統十四年(1449年)開始,蒙古瓦剌部頻繁南下入侵,少年天子朱祁鎮覺得很有必要教訓一下猖狂的蒙古瓦剌部。當年七月十六,22歲的朱祁鎮告別3個襁褓中的兒子(大的朱見深2週歲,最小的剛出生2天),率領20萬大軍御駕親征,對外號稱50萬大軍,其中有火槍部隊5萬左右,實力強大。朱祁鎮命令弟弟朱祁鈺率百官在北京居守,雖不是監國,但實際上也差不多,足以證明朱祁鎮對弟弟朱祁鈺的信任。

中秋節剛過,因為一系列的失誤,明朝20萬大軍被瓦剌部5萬左右騎兵圍殲,幾乎全軍覆沒。明英宗朱祁鎮被俘虜,六部尚書死了5個,禮部尚書因為年齡大沒有跟去。這個重磅消息傳到北京,京城人心惶惶,此時京城只剩下10萬左右兵力。大臣中有人主張遷都回南京,此時距離正式定都北京僅僅過了8年。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明朝皇室的一次激烈內鬥

朱祁鈺 劇照


(三)誰來當皇帝?

突發這樣的危機,皇家一場鬥智鬥勇的好戲登場了。這個好戲的主角有3個人:明英宗朱祁鎮、孫太后、郕王朱祁鈺。

最高決策權怎麼解決?皇帝誰來當?有三種模式;

1.朱祁鎮繼續當皇帝。因為朱祁鎮已經成為俘虜,不能直接管理國家政務,可由朱祁鈺監國攝政,立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深為太子。

優點:皇權沒有發生轉移,又有成年的親王攝政,符合《皇明祖訓》對皇權繼承的要求,能保持皇權的穩定。

缺點:明朝皇帝握在敵人手裡,不利於與瓦剌部鬥爭,瓦剌部雖然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明朝的大臣會心存擔憂,投鼠忌器。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明朝皇室的一次激烈內鬥

朱祁鎮畫像


2.立朱見深當皇帝。朱見深是朱祁鎮的長子,朱祁鎮被俘後,朱見深是皇位的第一合法繼承人,符合《皇明祖訓》,沒有毛病。皇帝年幼無法親政,可由叔叔郕王朱祁鈺監國攝政,後來清朝初年多爾袞和順治皇帝就是這種關係。

優點:皇權還在朱祁鎮家,皇帝年幼,但有成年的叔叔攝政,符合《皇明祖訓》對皇權繼承的要求。

缺點:皇帝年幼,不利於京城人心安穩,不利於朝廷上下團結一心,不利於最大限度調集資源和瓦剌部鬥爭。

3.立朱祁鈺當皇帝。朱祁鈺當皇帝作為過渡,立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這是迫不得已的選項,因為皇帝朱祁鎮沒死,而且又有兒子,按祖制是不能由朱祁鈺當皇帝的。

優點:朱祁鈺已經21歲,有利於穩定人心,調集各方資源與瓦剌鬥爭。

缺點:不符合《皇明祖訓》對皇權繼承的要求,名不正言不順,有後遺症。

三種選項,各有利弊。在明英宗朱祁鎮、孫太后、郕王朱祁鈺的角逐下,選擇了哪一種模式呢?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明朝皇室的一次激烈內鬥

朱祁鈺 畫像


(四)朱祁鈺是如何當上皇帝的?

土木堡之變發生後,大家當時真是很害怕的,包括孫太后,肯定很擔心,兒子被人俘虜,換誰都擔心。孫太后和朱祁鈺馬上召集在京大臣會商,決定:立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深為太子,由朱祁鈺監國攝政。這就是我們剛才說的第一種方案。

但是事情沒有遠遠沒有結束,因為朱祁鈺並不滿足監國的地位。過了幾天,朱祁鈺以國家形勢危急為有,暗示主戰派--兵部主持工作的左侍郎于謙等人向孫太后提出要求,從明朝江山社稷安危考慮,擁立成年的朱祁鈺為皇帝以更好地應對重大變故,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還是太子。

雖然朱祁鈺不是孫太后的親兒子,但是面臨如此國家危機,聰明的孫太后答應了于謙等人的要求,不答應也得答應,從當前的危機來看,年長的人繼位比小孩子繼位顯然好。如果不答應,萬一瓦剌部攻進北京城,孫太后將成為千古罪人。孫太后明白朱祁鈺的良苦用心,那就成全你吧!

然後,朱祁鈺把孫太后的意見通過信使告訴被俘在蒙古的明英宗朱祁鎮。朱祁鎮同意嗎?同意。不同意行嗎?自己現在是人家的俘虜,兒子還小,身家性命全靠成年的弟弟了。若是不同意,朱祁鎮可能真回不了北京、回不了明朝了。朱祁鎮明白自己的處境和弟弟朱祁鈺的精心計劃,但自己已無退路,況且太子還是自己的兒子,那就只好成全你。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明朝皇室的一次激烈內鬥

孫太后劇照


(五)危機得到解決。

土木堡之變20天后,朱祁鈺略施小計就登基成為皇帝。他果然不不孚眾望,迅速調兵遣將,並下令各地藩王帶兵進京勤王。從朱棣當皇帝到這時已47年,再也沒有讓藩王帶兵打戰過,這些年,藩王的護衛和軍事影響力不斷遭到削弱。此次,朱祁鈺破例要求各地藩王勤王,遠在甘肅蘭州的肅王準備了500人馬上路,走到一半接到詔書說進犯北京的瓦剌已被擊退,讓他們回蘭州。

朱祁鈺上臺後一個多月局穩住了局勢,也先的瓦剌大軍沒有佔到任何便宜。雙方書信往來,也先說,給我茶葉吧?朱祁鈺不給。也先說,我把你哥哥送回來吧?朱祁鈺說等等再看。也先說,我們互派大使吧?朱祁鈺說不派。把也先氣得直跺腳。

朱祁鈺在明朝危難之時保住了明朝,功勞很大。但朱祁鈺後來廢除了侄子朱見深的太子位,立自己的獨子朱見濟為太子,可惜太子第二年就死了。朱祁鈺後宮佳麗三千,竟然再也生不出兒子了,說明天命真不在你家。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明朝皇室的一次激烈內鬥

土木堡之變 劇照


(六)朱祁鈺有多大功勞?

不能過分誇大朱祁鈺的個人作用。此時距離明成祖朱棣最後一次北征蒙古才25年,“仁宣之治”才過去十幾年,就像當時一位大臣說的,現在不是北宋末年,國家有強大的實力,兵員糧草較足,調過來守北京就是了。

瓦剌部的幾萬人不可能佔領北京,明朝不會成為南宋。此時的明朝,不會因為土木堡一場戰役的失敗就導致國家滅亡,蒙古的勢力也遠遠沒有沒有強大到可以重新佔領中原的地步,這就當時的大形勢。

沒有朱祁鈺和于謙,明朝照樣可以守得住北京,照樣可以穩定局勢,形勢大過人。國家整體力量在,不會很容易就導致亡國;國家大廈將傾如明末,誰救得了?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明朝皇室的一次激烈內鬥


(七)朱祁鎮復位。

1457年正月,朱祁鈺病重,大臣發動“奪門之變”,迎接被朱祁鈺關在南宮7年的朱祁鎮復位。朱祁鎮廢除了朱祁鈺的帝號,仍為郕王。二月,朱祁鈺病逝,被朱祁鎮以親王禮儀下葬。朱祁鈺去世前,孫太后發了一則《告宗室親王及中外文武群臣書》,主要內容是:朱祁鎮御駕親征是為江山社稷安全出發;朱祁鎮不幸被俘虜,我根據大臣們的請求,立朱見深為太子,讓朱祁鈺監國,然而朱祁鈺是個不仁不義的混蛋,居然想著當皇帝。皇帝豈是隨便能當的?朱祁鈺一意孤行,強行當了皇帝,廢除朱見深太子位,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但老天有眼,收了他的兒子,如今又讓他自己患上重病,真是報應啊。現在朱祁鎮已經復位,大家該幹嘛幹嘛。

孫太后說的大體是事實,只是實在有點難聽,人家的功勞隻字不提。畢竟朱祁鈺不是孫太后的親生兒子,古話沒有說錯:兒子是自己的好。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明朝皇室的一次激烈內鬥

故宮

附件:我把孫太后的制諭的主要內容摘抄並標點給大家看:

皇太后制諭宗室親王及中外文武群臣:仰惟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開創帝業,統御華夷;仁宗昭皇帝繼述鴻猷、大敷治理;承傳至我宣宗章皇帝,克寬克仁、萬邦允懷,不幸蚤棄臣民,遺命於吾爰立嫡長子祁鎮為皇帝,已歷十有五年,敬天勤民,無怠無荒,比因虜寇犯邊,生靈荼毒,為恐禍延宗社,不得已親率六師以御之,此實安天下之大計也。

不意兵將失律,乘輿被遮,時爾文武群臣以社稷為重,恪遵宣宗皇帝遺詔,表請於吾立皇帝長子見深為皇太子,因其幼衝吾,仍命庶次子郕王祁鈺輔之,豈期性本梟雄,遄據天位已。而虜酋畏天知,帝德罔愆,歷數有在,奉帝回京,而祁鈺既貪天位,曾無復辟之心,乃用邪謀反為幽閉之計,廢出皇儲,私立己子,斁敗綱常,變亂彝典,縱肆淫酗信,......

不孝、不弟、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怒,上天震威,屢垂明象,祁鈺恬不知省,拒諫飾非,造罪愈甚,既絕其子又殃其身,疾病彌留,朝政遂廢,中外危疑,......

惟天道福善而禍淫,吾當體天以行罰人,心好善而惡惡,吾當順人以正名,雖母子之至情,於大義而難宥其,廢景泰僣子祁鈺仍為郕王,如漢昌邑王故事,已令群臣送歸西內俾知安養於戲,天下乃祖宗之所開創,天位乃列聖之所相傳,天位既復,人心乃,安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