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

朱元璋滅元主要進行8次北伐,對北元殘餘勢力進行了打擊,蒙古基本已經臣服於明朝。靖難之役後,朱棣把侄子趕跑,他當皇帝后,又對蒙元殘餘勢力進行了5次北征,可以說,只要蒙古部落有露頭的勢力,已經全部打掉了。但朱棣最後一次北征過去了20多年,1449年時,明朝發生“土木堡之變”,蒙古的瓦剌部落居然打敗了明軍,俘虜的親征皇帝明英宗。瓦剌部甚至威脅到京城安全。難道朱棣北征不徹底,留下瓦剌部這個隱患?

"

朱元璋滅元主要進行8次北伐,對北元殘餘勢力進行了打擊,蒙古基本已經臣服於明朝。靖難之役後,朱棣把侄子趕跑,他當皇帝后,又對蒙元殘餘勢力進行了5次北征,可以說,只要蒙古部落有露頭的勢力,已經全部打掉了。但朱棣最後一次北征過去了20多年,1449年時,明朝發生“土木堡之變”,蒙古的瓦剌部落居然打敗了明軍,俘虜的親征皇帝明英宗。瓦剌部甚至威脅到京城安全。難道朱棣北征不徹底,留下瓦剌部這個隱患?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趁機崛起

元朝滅亡後,雖然北元勢力被明朝徹底打垮,但蒙古有很多部落,沒有了元朝後,一些部落就趁機作亂,當時朱棣北征的目的,就是打擊那些實力不斷強大的蒙古部落,重點是韃靼部落。朱棣第一次北征的目標直指韃靼汗阿魯臺,此次朱棣北伐很順利,打敗了阿魯臺,並迫使韃靼部落投降明朝。朱棣也很大方,北征韃靼後,他的懷柔手段也用上,直接封阿魯臺為和寧王。

"

朱元璋滅元主要進行8次北伐,對北元殘餘勢力進行了打擊,蒙古基本已經臣服於明朝。靖難之役後,朱棣把侄子趕跑,他當皇帝后,又對蒙元殘餘勢力進行了5次北征,可以說,只要蒙古部落有露頭的勢力,已經全部打掉了。但朱棣最後一次北征過去了20多年,1449年時,明朝發生“土木堡之變”,蒙古的瓦剌部落居然打敗了明軍,俘虜的親征皇帝明英宗。瓦剌部甚至威脅到京城安全。難道朱棣北征不徹底,留下瓦剌部這個隱患?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趁機崛起

元朝滅亡後,雖然北元勢力被明朝徹底打垮,但蒙古有很多部落,沒有了元朝後,一些部落就趁機作亂,當時朱棣北征的目的,就是打擊那些實力不斷強大的蒙古部落,重點是韃靼部落。朱棣第一次北征的目標直指韃靼汗阿魯臺,此次朱棣北伐很順利,打敗了阿魯臺,並迫使韃靼部落投降明朝。朱棣也很大方,北征韃靼後,他的懷柔手段也用上,直接封阿魯臺為和寧王。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當朱棣打擊韃靼部落時,此時瓦剌部落剛剛崛起。朱棣當然不想看到一個強大部落崛起,因此朱棣發動第二次北伐,此次目標就是崛起的瓦剌。瓦剌當然不是明朝的對手,戰敗後立即逃亡,明朝並沒有徹底追擊,這就給了瓦剌再次崛起的機會。

朱棣沒想到他征伐瓦剌時,韃靼的阿魯臺再次發生叛亂,他不僅不向明朝進貢,反而不斷騷擾明朝邊塞,朱棣決定再次征伐阿魯臺。但沒想到阿魯臺也如瓦剌一樣,沒等朱棣的明軍趕到就溜了。朱棣下令把阿魯臺大本營的物資全部燒燬,把他們的牲畜運回來。朱棣在返回的路又“摟草打兔子”收拾依附於韃靼的兀良哈部落。

"

朱元璋滅元主要進行8次北伐,對北元殘餘勢力進行了打擊,蒙古基本已經臣服於明朝。靖難之役後,朱棣把侄子趕跑,他當皇帝后,又對蒙元殘餘勢力進行了5次北征,可以說,只要蒙古部落有露頭的勢力,已經全部打掉了。但朱棣最後一次北征過去了20多年,1449年時,明朝發生“土木堡之變”,蒙古的瓦剌部落居然打敗了明軍,俘虜的親征皇帝明英宗。瓦剌部甚至威脅到京城安全。難道朱棣北征不徹底,留下瓦剌部這個隱患?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趁機崛起

元朝滅亡後,雖然北元勢力被明朝徹底打垮,但蒙古有很多部落,沒有了元朝後,一些部落就趁機作亂,當時朱棣北征的目的,就是打擊那些實力不斷強大的蒙古部落,重點是韃靼部落。朱棣第一次北征的目標直指韃靼汗阿魯臺,此次朱棣北伐很順利,打敗了阿魯臺,並迫使韃靼部落投降明朝。朱棣也很大方,北征韃靼後,他的懷柔手段也用上,直接封阿魯臺為和寧王。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當朱棣打擊韃靼部落時,此時瓦剌部落剛剛崛起。朱棣當然不想看到一個強大部落崛起,因此朱棣發動第二次北伐,此次目標就是崛起的瓦剌。瓦剌當然不是明朝的對手,戰敗後立即逃亡,明朝並沒有徹底追擊,這就給了瓦剌再次崛起的機會。

朱棣沒想到他征伐瓦剌時,韃靼的阿魯臺再次發生叛亂,他不僅不向明朝進貢,反而不斷騷擾明朝邊塞,朱棣決定再次征伐阿魯臺。但沒想到阿魯臺也如瓦剌一樣,沒等朱棣的明軍趕到就溜了。朱棣下令把阿魯臺大本營的物資全部燒燬,把他們的牲畜運回來。朱棣在返回的路又“摟草打兔子”收拾依附於韃靼的兀良哈部落。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當朱棣率軍第四次北伐時,瓦剌部落強大後,居然打敗了韃靼的阿魯臺。朱棣並未徹底征伐這兩支部落。但阿魯臺一直是朱棣的心病,他決定第五次進行北伐,但明軍並未找到阿魯臺下落,朱棣又把兀良哈痛打一頓,也算髮洩了找不到阿魯臺鬱悶。但朱棣在這次北伐途中不幸病逝。

"

朱元璋滅元主要進行8次北伐,對北元殘餘勢力進行了打擊,蒙古基本已經臣服於明朝。靖難之役後,朱棣把侄子趕跑,他當皇帝后,又對蒙元殘餘勢力進行了5次北征,可以說,只要蒙古部落有露頭的勢力,已經全部打掉了。但朱棣最後一次北征過去了20多年,1449年時,明朝發生“土木堡之變”,蒙古的瓦剌部落居然打敗了明軍,俘虜的親征皇帝明英宗。瓦剌部甚至威脅到京城安全。難道朱棣北征不徹底,留下瓦剌部這個隱患?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趁機崛起

元朝滅亡後,雖然北元勢力被明朝徹底打垮,但蒙古有很多部落,沒有了元朝後,一些部落就趁機作亂,當時朱棣北征的目的,就是打擊那些實力不斷強大的蒙古部落,重點是韃靼部落。朱棣第一次北征的目標直指韃靼汗阿魯臺,此次朱棣北伐很順利,打敗了阿魯臺,並迫使韃靼部落投降明朝。朱棣也很大方,北征韃靼後,他的懷柔手段也用上,直接封阿魯臺為和寧王。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當朱棣打擊韃靼部落時,此時瓦剌部落剛剛崛起。朱棣當然不想看到一個強大部落崛起,因此朱棣發動第二次北伐,此次目標就是崛起的瓦剌。瓦剌當然不是明朝的對手,戰敗後立即逃亡,明朝並沒有徹底追擊,這就給了瓦剌再次崛起的機會。

朱棣沒想到他征伐瓦剌時,韃靼的阿魯臺再次發生叛亂,他不僅不向明朝進貢,反而不斷騷擾明朝邊塞,朱棣決定再次征伐阿魯臺。但沒想到阿魯臺也如瓦剌一樣,沒等朱棣的明軍趕到就溜了。朱棣下令把阿魯臺大本營的物資全部燒燬,把他們的牲畜運回來。朱棣在返回的路又“摟草打兔子”收拾依附於韃靼的兀良哈部落。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當朱棣率軍第四次北伐時,瓦剌部落強大後,居然打敗了韃靼的阿魯臺。朱棣並未徹底征伐這兩支部落。但阿魯臺一直是朱棣的心病,他決定第五次進行北伐,但明軍並未找到阿魯臺下落,朱棣又把兀良哈痛打一頓,也算髮洩了找不到阿魯臺鬱悶。但朱棣在這次北伐途中不幸病逝。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朱棣五次北伐有得有失,但主要對象是韃靼部落,因為韃靼部落是蒙古諸部落中實力最強的一支,此支部落也屬於蒙元勢力中一支,而且此部落不好馴服。雖然北伐中也打了瓦剌,但並沒有窮追猛打,因此導致瓦剌趁機崛起。

俗話說:“摁下葫蘆浮起瓢”,無論瓦剌還是韃靼,都是趁明軍北征,而不斷壯大勢力。崛起後瓦剌開始拓展勢力,於是瓦剌進攻韃靼,最後打敗韃靼部落,殺死了阿魯臺,成為當時蒙古中一直強大的勢力。不過朱棣已經看不到了。

"

朱元璋滅元主要進行8次北伐,對北元殘餘勢力進行了打擊,蒙古基本已經臣服於明朝。靖難之役後,朱棣把侄子趕跑,他當皇帝后,又對蒙元殘餘勢力進行了5次北征,可以說,只要蒙古部落有露頭的勢力,已經全部打掉了。但朱棣最後一次北征過去了20多年,1449年時,明朝發生“土木堡之變”,蒙古的瓦剌部落居然打敗了明軍,俘虜的親征皇帝明英宗。瓦剌部甚至威脅到京城安全。難道朱棣北征不徹底,留下瓦剌部這個隱患?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趁機崛起

元朝滅亡後,雖然北元勢力被明朝徹底打垮,但蒙古有很多部落,沒有了元朝後,一些部落就趁機作亂,當時朱棣北征的目的,就是打擊那些實力不斷強大的蒙古部落,重點是韃靼部落。朱棣第一次北征的目標直指韃靼汗阿魯臺,此次朱棣北伐很順利,打敗了阿魯臺,並迫使韃靼部落投降明朝。朱棣也很大方,北征韃靼後,他的懷柔手段也用上,直接封阿魯臺為和寧王。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當朱棣打擊韃靼部落時,此時瓦剌部落剛剛崛起。朱棣當然不想看到一個強大部落崛起,因此朱棣發動第二次北伐,此次目標就是崛起的瓦剌。瓦剌當然不是明朝的對手,戰敗後立即逃亡,明朝並沒有徹底追擊,這就給了瓦剌再次崛起的機會。

朱棣沒想到他征伐瓦剌時,韃靼的阿魯臺再次發生叛亂,他不僅不向明朝進貢,反而不斷騷擾明朝邊塞,朱棣決定再次征伐阿魯臺。但沒想到阿魯臺也如瓦剌一樣,沒等朱棣的明軍趕到就溜了。朱棣下令把阿魯臺大本營的物資全部燒燬,把他們的牲畜運回來。朱棣在返回的路又“摟草打兔子”收拾依附於韃靼的兀良哈部落。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當朱棣率軍第四次北伐時,瓦剌部落強大後,居然打敗了韃靼的阿魯臺。朱棣並未徹底征伐這兩支部落。但阿魯臺一直是朱棣的心病,他決定第五次進行北伐,但明軍並未找到阿魯臺下落,朱棣又把兀良哈痛打一頓,也算髮洩了找不到阿魯臺鬱悶。但朱棣在這次北伐途中不幸病逝。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朱棣五次北伐有得有失,但主要對象是韃靼部落,因為韃靼部落是蒙古諸部落中實力最強的一支,此支部落也屬於蒙元勢力中一支,而且此部落不好馴服。雖然北伐中也打了瓦剌,但並沒有窮追猛打,因此導致瓦剌趁機崛起。

俗話說:“摁下葫蘆浮起瓢”,無論瓦剌還是韃靼,都是趁明軍北征,而不斷壯大勢力。崛起後瓦剌開始拓展勢力,於是瓦剌進攻韃靼,最後打敗韃靼部落,殺死了阿魯臺,成為當時蒙古中一直強大的勢力。不過朱棣已經看不到了。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意想不到

瓦剌崛起後,剛開始並未對明朝形成威脅,因為瓦剌主要在蒙古部落中爭鬥,此部落與明軍實力沒法比。瓦剌為了生存,還向明朝稱過臣。後來瓦剌勢力拓展後,就擁戴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後裔脫脫不花為大汗。

瓦剌部落雖然有了大汗,但實權卻由太師也先掌控。因為瓦剌在蒙古不斷壯大實力時,也先的父親脫歡是功臣。此時瓦剌內部統治實際上有兩個首領。這種局面,瓦剌與也先都想明朝的“份賜”。明朝很不高興,於是就停止向也先發放賞賜。此後也先對明朝就耿耿於懷,並不不斷率軍騷擾明朝邊境。

"

朱元璋滅元主要進行8次北伐,對北元殘餘勢力進行了打擊,蒙古基本已經臣服於明朝。靖難之役後,朱棣把侄子趕跑,他當皇帝后,又對蒙元殘餘勢力進行了5次北征,可以說,只要蒙古部落有露頭的勢力,已經全部打掉了。但朱棣最後一次北征過去了20多年,1449年時,明朝發生“土木堡之變”,蒙古的瓦剌部落居然打敗了明軍,俘虜的親征皇帝明英宗。瓦剌部甚至威脅到京城安全。難道朱棣北征不徹底,留下瓦剌部這個隱患?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趁機崛起

元朝滅亡後,雖然北元勢力被明朝徹底打垮,但蒙古有很多部落,沒有了元朝後,一些部落就趁機作亂,當時朱棣北征的目的,就是打擊那些實力不斷強大的蒙古部落,重點是韃靼部落。朱棣第一次北征的目標直指韃靼汗阿魯臺,此次朱棣北伐很順利,打敗了阿魯臺,並迫使韃靼部落投降明朝。朱棣也很大方,北征韃靼後,他的懷柔手段也用上,直接封阿魯臺為和寧王。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當朱棣打擊韃靼部落時,此時瓦剌部落剛剛崛起。朱棣當然不想看到一個強大部落崛起,因此朱棣發動第二次北伐,此次目標就是崛起的瓦剌。瓦剌當然不是明朝的對手,戰敗後立即逃亡,明朝並沒有徹底追擊,這就給了瓦剌再次崛起的機會。

朱棣沒想到他征伐瓦剌時,韃靼的阿魯臺再次發生叛亂,他不僅不向明朝進貢,反而不斷騷擾明朝邊塞,朱棣決定再次征伐阿魯臺。但沒想到阿魯臺也如瓦剌一樣,沒等朱棣的明軍趕到就溜了。朱棣下令把阿魯臺大本營的物資全部燒燬,把他們的牲畜運回來。朱棣在返回的路又“摟草打兔子”收拾依附於韃靼的兀良哈部落。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當朱棣率軍第四次北伐時,瓦剌部落強大後,居然打敗了韃靼的阿魯臺。朱棣並未徹底征伐這兩支部落。但阿魯臺一直是朱棣的心病,他決定第五次進行北伐,但明軍並未找到阿魯臺下落,朱棣又把兀良哈痛打一頓,也算髮洩了找不到阿魯臺鬱悶。但朱棣在這次北伐途中不幸病逝。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朱棣五次北伐有得有失,但主要對象是韃靼部落,因為韃靼部落是蒙古諸部落中實力最強的一支,此支部落也屬於蒙元勢力中一支,而且此部落不好馴服。雖然北伐中也打了瓦剌,但並沒有窮追猛打,因此導致瓦剌趁機崛起。

俗話說:“摁下葫蘆浮起瓢”,無論瓦剌還是韃靼,都是趁明軍北征,而不斷壯大勢力。崛起後瓦剌開始拓展勢力,於是瓦剌進攻韃靼,最後打敗韃靼部落,殺死了阿魯臺,成為當時蒙古中一直強大的勢力。不過朱棣已經看不到了。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意想不到

瓦剌崛起後,剛開始並未對明朝形成威脅,因為瓦剌主要在蒙古部落中爭鬥,此部落與明軍實力沒法比。瓦剌為了生存,還向明朝稱過臣。後來瓦剌勢力拓展後,就擁戴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後裔脫脫不花為大汗。

瓦剌部落雖然有了大汗,但實權卻由太師也先掌控。因為瓦剌在蒙古不斷壯大實力時,也先的父親脫歡是功臣。此時瓦剌內部統治實際上有兩個首領。這種局面,瓦剌與也先都想明朝的“份賜”。明朝很不高興,於是就停止向也先發放賞賜。此後也先對明朝就耿耿於懷,並不不斷率軍騷擾明朝邊境。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當皇帝不久,決定效仿一下前輩朱棣,教訓一下蒙古部落,於是他決定親征也先,以此滅滅也先的銳氣。

但明英宗根本沒打過仗,連戰場上狀態都不懂。明英宗信賴的太監王振也沒有打仗經驗。敗局已經很明顯了。

從史料記載看,明英宗準備打也先時,也先的人馬並不多,居然以少的兵力把強大的明軍包圍起來。王振不懂戰術,竟然帶著明英宗撤離到土木堡高地上。這種無知的打仗,與三國的馬謖差不多。

"

朱元璋滅元主要進行8次北伐,對北元殘餘勢力進行了打擊,蒙古基本已經臣服於明朝。靖難之役後,朱棣把侄子趕跑,他當皇帝后,又對蒙元殘餘勢力進行了5次北征,可以說,只要蒙古部落有露頭的勢力,已經全部打掉了。但朱棣最後一次北征過去了20多年,1449年時,明朝發生“土木堡之變”,蒙古的瓦剌部落居然打敗了明軍,俘虜的親征皇帝明英宗。瓦剌部甚至威脅到京城安全。難道朱棣北征不徹底,留下瓦剌部這個隱患?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趁機崛起

元朝滅亡後,雖然北元勢力被明朝徹底打垮,但蒙古有很多部落,沒有了元朝後,一些部落就趁機作亂,當時朱棣北征的目的,就是打擊那些實力不斷強大的蒙古部落,重點是韃靼部落。朱棣第一次北征的目標直指韃靼汗阿魯臺,此次朱棣北伐很順利,打敗了阿魯臺,並迫使韃靼部落投降明朝。朱棣也很大方,北征韃靼後,他的懷柔手段也用上,直接封阿魯臺為和寧王。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當朱棣打擊韃靼部落時,此時瓦剌部落剛剛崛起。朱棣當然不想看到一個強大部落崛起,因此朱棣發動第二次北伐,此次目標就是崛起的瓦剌。瓦剌當然不是明朝的對手,戰敗後立即逃亡,明朝並沒有徹底追擊,這就給了瓦剌再次崛起的機會。

朱棣沒想到他征伐瓦剌時,韃靼的阿魯臺再次發生叛亂,他不僅不向明朝進貢,反而不斷騷擾明朝邊塞,朱棣決定再次征伐阿魯臺。但沒想到阿魯臺也如瓦剌一樣,沒等朱棣的明軍趕到就溜了。朱棣下令把阿魯臺大本營的物資全部燒燬,把他們的牲畜運回來。朱棣在返回的路又“摟草打兔子”收拾依附於韃靼的兀良哈部落。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當朱棣率軍第四次北伐時,瓦剌部落強大後,居然打敗了韃靼的阿魯臺。朱棣並未徹底征伐這兩支部落。但阿魯臺一直是朱棣的心病,他決定第五次進行北伐,但明軍並未找到阿魯臺下落,朱棣又把兀良哈痛打一頓,也算髮洩了找不到阿魯臺鬱悶。但朱棣在這次北伐途中不幸病逝。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朱棣五次北伐有得有失,但主要對象是韃靼部落,因為韃靼部落是蒙古諸部落中實力最強的一支,此支部落也屬於蒙元勢力中一支,而且此部落不好馴服。雖然北伐中也打了瓦剌,但並沒有窮追猛打,因此導致瓦剌趁機崛起。

俗話說:“摁下葫蘆浮起瓢”,無論瓦剌還是韃靼,都是趁明軍北征,而不斷壯大勢力。崛起後瓦剌開始拓展勢力,於是瓦剌進攻韃靼,最後打敗韃靼部落,殺死了阿魯臺,成為當時蒙古中一直強大的勢力。不過朱棣已經看不到了。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意想不到

瓦剌崛起後,剛開始並未對明朝形成威脅,因為瓦剌主要在蒙古部落中爭鬥,此部落與明軍實力沒法比。瓦剌為了生存,還向明朝稱過臣。後來瓦剌勢力拓展後,就擁戴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後裔脫脫不花為大汗。

瓦剌部落雖然有了大汗,但實權卻由太師也先掌控。因為瓦剌在蒙古不斷壯大實力時,也先的父親脫歡是功臣。此時瓦剌內部統治實際上有兩個首領。這種局面,瓦剌與也先都想明朝的“份賜”。明朝很不高興,於是就停止向也先發放賞賜。此後也先對明朝就耿耿於懷,並不不斷率軍騷擾明朝邊境。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當皇帝不久,決定效仿一下前輩朱棣,教訓一下蒙古部落,於是他決定親征也先,以此滅滅也先的銳氣。

但明英宗根本沒打過仗,連戰場上狀態都不懂。明英宗信賴的太監王振也沒有打仗經驗。敗局已經很明顯了。

從史料記載看,明英宗準備打也先時,也先的人馬並不多,居然以少的兵力把強大的明軍包圍起來。王振不懂戰術,竟然帶著明英宗撤離到土木堡高地上。這種無知的打仗,與三國的馬謖差不多。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躲避的土木堡,並不是好的位置。也先對明軍進行斷糧、斷水,最後明軍無力抵抗也先蒙古軍。最終戰敗而造成“土木堡”之變。

改變歷史

明英宗被俘的來太巧,因為明軍實力很強大,也先的軍隊人數少。兩軍還沒有大規模戰鬥時,明英宗居然被俘了,這就造成了明軍大亂。

也先還不滿足,居然率領瓦剌軍向北京進攻。明朝大臣于謙率領導軍民死守。而此時明朝各大勤王的軍隊正在路上。可以說,以瓦剌的實力,明軍打他們輕鬆。但也先抓住空檔擴大了戰果。

"

朱元璋滅元主要進行8次北伐,對北元殘餘勢力進行了打擊,蒙古基本已經臣服於明朝。靖難之役後,朱棣把侄子趕跑,他當皇帝后,又對蒙元殘餘勢力進行了5次北征,可以說,只要蒙古部落有露頭的勢力,已經全部打掉了。但朱棣最後一次北征過去了20多年,1449年時,明朝發生“土木堡之變”,蒙古的瓦剌部落居然打敗了明軍,俘虜的親征皇帝明英宗。瓦剌部甚至威脅到京城安全。難道朱棣北征不徹底,留下瓦剌部這個隱患?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趁機崛起

元朝滅亡後,雖然北元勢力被明朝徹底打垮,但蒙古有很多部落,沒有了元朝後,一些部落就趁機作亂,當時朱棣北征的目的,就是打擊那些實力不斷強大的蒙古部落,重點是韃靼部落。朱棣第一次北征的目標直指韃靼汗阿魯臺,此次朱棣北伐很順利,打敗了阿魯臺,並迫使韃靼部落投降明朝。朱棣也很大方,北征韃靼後,他的懷柔手段也用上,直接封阿魯臺為和寧王。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當朱棣打擊韃靼部落時,此時瓦剌部落剛剛崛起。朱棣當然不想看到一個強大部落崛起,因此朱棣發動第二次北伐,此次目標就是崛起的瓦剌。瓦剌當然不是明朝的對手,戰敗後立即逃亡,明朝並沒有徹底追擊,這就給了瓦剌再次崛起的機會。

朱棣沒想到他征伐瓦剌時,韃靼的阿魯臺再次發生叛亂,他不僅不向明朝進貢,反而不斷騷擾明朝邊塞,朱棣決定再次征伐阿魯臺。但沒想到阿魯臺也如瓦剌一樣,沒等朱棣的明軍趕到就溜了。朱棣下令把阿魯臺大本營的物資全部燒燬,把他們的牲畜運回來。朱棣在返回的路又“摟草打兔子”收拾依附於韃靼的兀良哈部落。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當朱棣率軍第四次北伐時,瓦剌部落強大後,居然打敗了韃靼的阿魯臺。朱棣並未徹底征伐這兩支部落。但阿魯臺一直是朱棣的心病,他決定第五次進行北伐,但明軍並未找到阿魯臺下落,朱棣又把兀良哈痛打一頓,也算髮洩了找不到阿魯臺鬱悶。但朱棣在這次北伐途中不幸病逝。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朱棣五次北伐有得有失,但主要對象是韃靼部落,因為韃靼部落是蒙古諸部落中實力最強的一支,此支部落也屬於蒙元勢力中一支,而且此部落不好馴服。雖然北伐中也打了瓦剌,但並沒有窮追猛打,因此導致瓦剌趁機崛起。

俗話說:“摁下葫蘆浮起瓢”,無論瓦剌還是韃靼,都是趁明軍北征,而不斷壯大勢力。崛起後瓦剌開始拓展勢力,於是瓦剌進攻韃靼,最後打敗韃靼部落,殺死了阿魯臺,成為當時蒙古中一直強大的勢力。不過朱棣已經看不到了。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意想不到

瓦剌崛起後,剛開始並未對明朝形成威脅,因為瓦剌主要在蒙古部落中爭鬥,此部落與明軍實力沒法比。瓦剌為了生存,還向明朝稱過臣。後來瓦剌勢力拓展後,就擁戴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後裔脫脫不花為大汗。

瓦剌部落雖然有了大汗,但實權卻由太師也先掌控。因為瓦剌在蒙古不斷壯大實力時,也先的父親脫歡是功臣。此時瓦剌內部統治實際上有兩個首領。這種局面,瓦剌與也先都想明朝的“份賜”。明朝很不高興,於是就停止向也先發放賞賜。此後也先對明朝就耿耿於懷,並不不斷率軍騷擾明朝邊境。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當皇帝不久,決定效仿一下前輩朱棣,教訓一下蒙古部落,於是他決定親征也先,以此滅滅也先的銳氣。

但明英宗根本沒打過仗,連戰場上狀態都不懂。明英宗信賴的太監王振也沒有打仗經驗。敗局已經很明顯了。

從史料記載看,明英宗準備打也先時,也先的人馬並不多,居然以少的兵力把強大的明軍包圍起來。王振不懂戰術,竟然帶著明英宗撤離到土木堡高地上。這種無知的打仗,與三國的馬謖差不多。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躲避的土木堡,並不是好的位置。也先對明軍進行斷糧、斷水,最後明軍無力抵抗也先蒙古軍。最終戰敗而造成“土木堡”之變。

改變歷史

明英宗被俘的來太巧,因為明軍實力很強大,也先的軍隊人數少。兩軍還沒有大規模戰鬥時,明英宗居然被俘了,這就造成了明軍大亂。

也先還不滿足,居然率領瓦剌軍向北京進攻。明朝大臣于謙率領導軍民死守。而此時明朝各大勤王的軍隊正在路上。可以說,以瓦剌的實力,明軍打他們輕鬆。但也先抓住空檔擴大了戰果。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戰略是對的,雖然他不懂軍事,但皇帝親征需要有個懂軍事的將領帶隊才行。壞就壞在太監王振身上,明英宗讓不懂軍事的王振,指揮了一場必敗的戰鬥,才造成突然被俘的情況。後來明朝採取分化策略,主動與脫脫不花來往,才阻止也先的進攻。

"

朱元璋滅元主要進行8次北伐,對北元殘餘勢力進行了打擊,蒙古基本已經臣服於明朝。靖難之役後,朱棣把侄子趕跑,他當皇帝后,又對蒙元殘餘勢力進行了5次北征,可以說,只要蒙古部落有露頭的勢力,已經全部打掉了。但朱棣最後一次北征過去了20多年,1449年時,明朝發生“土木堡之變”,蒙古的瓦剌部落居然打敗了明軍,俘虜的親征皇帝明英宗。瓦剌部甚至威脅到京城安全。難道朱棣北征不徹底,留下瓦剌部這個隱患?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趁機崛起

元朝滅亡後,雖然北元勢力被明朝徹底打垮,但蒙古有很多部落,沒有了元朝後,一些部落就趁機作亂,當時朱棣北征的目的,就是打擊那些實力不斷強大的蒙古部落,重點是韃靼部落。朱棣第一次北征的目標直指韃靼汗阿魯臺,此次朱棣北伐很順利,打敗了阿魯臺,並迫使韃靼部落投降明朝。朱棣也很大方,北征韃靼後,他的懷柔手段也用上,直接封阿魯臺為和寧王。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當朱棣打擊韃靼部落時,此時瓦剌部落剛剛崛起。朱棣當然不想看到一個強大部落崛起,因此朱棣發動第二次北伐,此次目標就是崛起的瓦剌。瓦剌當然不是明朝的對手,戰敗後立即逃亡,明朝並沒有徹底追擊,這就給了瓦剌再次崛起的機會。

朱棣沒想到他征伐瓦剌時,韃靼的阿魯臺再次發生叛亂,他不僅不向明朝進貢,反而不斷騷擾明朝邊塞,朱棣決定再次征伐阿魯臺。但沒想到阿魯臺也如瓦剌一樣,沒等朱棣的明軍趕到就溜了。朱棣下令把阿魯臺大本營的物資全部燒燬,把他們的牲畜運回來。朱棣在返回的路又“摟草打兔子”收拾依附於韃靼的兀良哈部落。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當朱棣率軍第四次北伐時,瓦剌部落強大後,居然打敗了韃靼的阿魯臺。朱棣並未徹底征伐這兩支部落。但阿魯臺一直是朱棣的心病,他決定第五次進行北伐,但明軍並未找到阿魯臺下落,朱棣又把兀良哈痛打一頓,也算髮洩了找不到阿魯臺鬱悶。但朱棣在這次北伐途中不幸病逝。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朱棣五次北伐有得有失,但主要對象是韃靼部落,因為韃靼部落是蒙古諸部落中實力最強的一支,此支部落也屬於蒙元勢力中一支,而且此部落不好馴服。雖然北伐中也打了瓦剌,但並沒有窮追猛打,因此導致瓦剌趁機崛起。

俗話說:“摁下葫蘆浮起瓢”,無論瓦剌還是韃靼,都是趁明軍北征,而不斷壯大勢力。崛起後瓦剌開始拓展勢力,於是瓦剌進攻韃靼,最後打敗韃靼部落,殺死了阿魯臺,成為當時蒙古中一直強大的勢力。不過朱棣已經看不到了。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意想不到

瓦剌崛起後,剛開始並未對明朝形成威脅,因為瓦剌主要在蒙古部落中爭鬥,此部落與明軍實力沒法比。瓦剌為了生存,還向明朝稱過臣。後來瓦剌勢力拓展後,就擁戴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後裔脫脫不花為大汗。

瓦剌部落雖然有了大汗,但實權卻由太師也先掌控。因為瓦剌在蒙古不斷壯大實力時,也先的父親脫歡是功臣。此時瓦剌內部統治實際上有兩個首領。這種局面,瓦剌與也先都想明朝的“份賜”。明朝很不高興,於是就停止向也先發放賞賜。此後也先對明朝就耿耿於懷,並不不斷率軍騷擾明朝邊境。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當皇帝不久,決定效仿一下前輩朱棣,教訓一下蒙古部落,於是他決定親征也先,以此滅滅也先的銳氣。

但明英宗根本沒打過仗,連戰場上狀態都不懂。明英宗信賴的太監王振也沒有打仗經驗。敗局已經很明顯了。

從史料記載看,明英宗準備打也先時,也先的人馬並不多,居然以少的兵力把強大的明軍包圍起來。王振不懂戰術,竟然帶著明英宗撤離到土木堡高地上。這種無知的打仗,與三國的馬謖差不多。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躲避的土木堡,並不是好的位置。也先對明軍進行斷糧、斷水,最後明軍無力抵抗也先蒙古軍。最終戰敗而造成“土木堡”之變。

改變歷史

明英宗被俘的來太巧,因為明軍實力很強大,也先的軍隊人數少。兩軍還沒有大規模戰鬥時,明英宗居然被俘了,這就造成了明軍大亂。

也先還不滿足,居然率領瓦剌軍向北京進攻。明朝大臣于謙率領導軍民死守。而此時明朝各大勤王的軍隊正在路上。可以說,以瓦剌的實力,明軍打他們輕鬆。但也先抓住空檔擴大了戰果。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戰略是對的,雖然他不懂軍事,但皇帝親征需要有個懂軍事的將領帶隊才行。壞就壞在太監王振身上,明英宗讓不懂軍事的王振,指揮了一場必敗的戰鬥,才造成突然被俘的情況。後來明朝採取分化策略,主動與脫脫不花來往,才阻止也先的進攻。

朱元璋8次北伐,朱棣5次北征,為何明朝還發生“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雖然創造了兩次當皇帝的歷史,也被瓦剌俘虜過。但這一事件改變了明朝歷史,如果明英軍不發動北征,或許歷史是另一個模樣;如果明英宗被殺,明朝歷史也會改寫。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