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後,數萬錦衣衛去了哪?原來被清朝偷偷換了名字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為了防止大臣篡位,元末殘餘勢力的復甦,組建了一個特務機構,名為“錦衣衛”。這錦衣衛本是朱元璋稱吳王時的“拱衛司”,後來又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負責皇帝出行時的儀仗和安保工作。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裁撤親軍都尉府和儀鸞司,改設錦衣衛。為了讓錦衣衛真正成為朱元璋的“耳目”,朱元璋將偵察逮捕、典詔獄的權利下放給他們。後來在“藍玉案”和“胡惟庸案”中,錦衣衛都立下了大功。

明朝滅亡後,數萬錦衣衛去了哪?原來被清朝偷偷換了名字

明初的軍事組織主要是“衛”和“所”,每衛下轄正規軍5000人,衛下面又分千戶所和百戶所。最初,明朝京城禁衛軍就下轄48處衛所。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進行軍事改革後,從禁衛軍中挑選了大量優秀人手,組建了12個親衛軍,其中錦衣衛是被他最看重的。在日常的宮門防守中,其他親衛軍都是分別值守皇城四門,只有錦衣衛日夜在午門外守候。

原本這麼一把監聽與殺人利器,讓朱元璋很是欣喜。但隨著太子朱標的去世,朱元璋也開始變得恐慌起來。因為錦衣衛手中掌握了太多常人難以接觸到的祕密,如果他們能為皇帝所用,那自然能成為一把治國利器。如果他們被別有用心者掌握,那大明王朝將有傾覆的危險。再加上錦衣衛平時有虐待犯人,將人屈打成招的行為。所以朱元璋在晚年便焚燬了錦衣衛的刑具,收回了他們逮捕和審訊的權利。

明朝滅亡後,數萬錦衣衛去了哪?原來被清朝偷偷換了名字

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後,為了尋找到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不僅重啟了錦衣衛,而且還新設了東廠來與錦衣衛抗衡。此後朱棣的後世子孫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又先後設立了“西廠”和“內廠”。一時間,特務組織遍天下,處處都是明朝的廠衛人員。與東西兩廠不同的是,錦衣衛只效忠皇帝,所以很少會出現會把持朝政的人物。這也是它自有明一代,一直存在的重要原因。

那明朝滅亡後,這規模龐大的錦衣衛去了哪裡呢?主要有三種去向。第一種,戰死沙場。明朝錦衣衛雖然一般是在暗中行動,但他們也有負責刺探軍事情報的職責。李自成攻入北京後,一些錦衣衛不願苟活,便光明正大的與敵軍進行了生死決鬥。如明末指揮同知李若璉便在李自成攻城時死守崇文門,城破後以身殉國。

明朝滅亡後,數萬錦衣衛去了哪?原來被清朝偷偷換了名字

第二種,投降敵人。明末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是世襲了父親指揮使的位置,在明朝滅亡後,他先是投降了李自成,被迫交出3萬兩白銀保命。李自成被清軍趕跑後,他又投降了清軍,後來因擅自迎接南明弘光帝使臣被罷免。而投降清軍的錦衣衛,則被清朝組建成了鑾儀衛。原本鑾儀衛還是叫“錦衣衛”這個名字,但滿清統治者考慮到影響不好,就給他們改了名字。而這個鑾儀衛與明朝錦衣衛負責的工作天差地別,真的成了皇家儀仗隊。

明朝滅亡後,數萬錦衣衛去了哪?原來被清朝偷偷換了名字

第三種,南下投奔明朝皇室。崇禎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殺後,南方又組建了數個南明政權,如弘光政權、隆武政權、邵武政權、永曆政權等。像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就先後投奔了隆武帝和永曆帝。他也是明朝歷史上唯一一個從錦衣衛指揮使做到內閣首輔的人。不過此人秉性不好,擅長溜鬚拍馬,最後在陪永曆皇帝到緬甸避難時被殺。隨著他的去世,錦衣衛也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