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爐,無出宣德!

千古一爐,無出宣德!

宣德皇帝朱瞻基,宣德皇帝朱瞻基(1398-1435),為明朝第五位皇帝。但是由於宣宗全力發展生產,提倡藝術創作,使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長足的長進。當時繪畫、書法以及瓷器、漆器、銅器等各種藝術門類都有輝煌成就,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千古一爐,無出宣德!

其中宣德爐,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參與設計監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為製作精品的銅爐,明朝宣德皇帝曾親自督促,這在歷史上實屬少見。宣德爐以色澤為亮點,其色內融。

千古一爐,無出宣德!

千古一爐,無出宣德!

宣德爐的特色:一是原料多,除銅之外,還有金、銀等貴重材料加入,所以爐質特別細膩,呈暗紫色或黑褐色。二是煉次繁,一般爐料要經四煉,而宣德爐要經十二煉,因此爐質會更加純細,如嬰兒膚。三是閃金光,鎏金或嵌金宣德爐金光閃閃,給人—種不同凡器的感覺。

千古一爐,無出宣德!

宣德爐在宣德中期模仿宋代的燒斑,掩蓋了爐的本質,就用一種外國產的滷液浸潤、擦拭、薰洗,把色彩變為蠟茶。到了宣德末期,則更加顯示它自然色澤,著色更淡。後人評論說,宣德爐有五等色:慄殼、茄皮、棠梨、褐色,而以佛經紙的色澤為第一。鎏金的爐腹下鑄成祥雲湧起的樣子,鎏金的爐口下部為祥雲翻覆的樣子。至於雞皮色,則是著火氣長了才出現的。

千古一爐,無出宣德!

大明宣德爐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歷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為了牟取暴利,從明代宣德年間到民國時期,古玩商仿製宣德爐活動從未間斷。就在宣德爐停止製造後,部分主管“司鑄之事”的官員,召集原來鑄爐工匠,依照宣德爐的圖紙和工藝程序進行仿造。這些經過精心鑄造的仿品可與真品媲美,專家權威也無法辨別。

千古一爐,無出宣德!

至今國內各大博物館內收藏的許許多多宣德爐,沒有一件能被眾多鑑定家公認為是真正的宣德爐。鑑別真假宣德爐已成為中國考古學中的“懸案”之一。上述原因,使刻有宣德款識的銅香爐,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價格極低廉,遠遠比不上其它造型的中國古代青銅器價格。

千古一爐,無出宣德!

不少收藏者認為宣德爐中含金。有些人認為有些銅爐表面的“雪花金”斑點就是銅質中含金的體現。有些人認為宣德爐若比重超過銅,就一定有金的成分。“雪花金”是一種色斑,不是銅質中含金,因為就算銅中加入金,煉出的成品也不可能呈金和銅分離的狀態。有些宣德爐比重是比銅大,但這並不足以說明爐中含金,有多種金屬的比重都大於銅,這些爐的鑄造中有可能是加入了其他比重大的金屬。

千古一爐,無出宣德!

近年來銅爐拍賣市場加速繁榮,出現諸多銅爐精品,不斷刺激宣爐收藏市場,在當今社會中,宣德爐已經成為了一個獨特的收藏門類,隨著人們對宣爐的不斷研究與考證,人們對宣德爐的收藏體系越發完善,宣爐可賞可玩,兼具賞供兩義,期待宣爐文化在大家的努力發展推廣下,得以永恆的傳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