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觀察敏感期和秩序敏感期階段,水壺都會長腿走路不由得你不信'

"

茶水壺回到了它的原處

陽陽兩週歲不到,某日我在廚房做事,發現一個現象:燒開水的茶水壺,一直是放在櫥櫃最下層的手容易拿得到的地方。因為茶水壺壞了用不到了,我就把它放到最裡邊不礙事的地方。可當我要把淘米籮放到空出來的那個地方時,一看茶水壺又回到了原來的那個地方。我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剛剛“鼓搗了半天,一定是陽陽改變了茶水壺的擺放位置,茶水壺又回到了他的原處。

"

茶水壺回到了它的原處

陽陽兩週歲不到,某日我在廚房做事,發現一個現象:燒開水的茶水壺,一直是放在櫥櫃最下層的手容易拿得到的地方。因為茶水壺壞了用不到了,我就把它放到最裡邊不礙事的地方。可當我要把淘米籮放到空出來的那個地方時,一看茶水壺又回到了原來的那個地方。我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剛剛“鼓搗了半天,一定是陽陽改變了茶水壺的擺放位置,茶水壺又回到了他的原處。

孩子觀察敏感期和秩序敏感期階段,水壺都會長腿走路不由得你不信

來自於對安全的焦慮

我們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是處在觀察敏感期和秩序敏感期時段。他們非常善於觀察,而且觀察的很仔細。什麼樣的物品是誰使用的?什麼樣的衣服鞋子是誰穿的?他們會記得一清二楚,一點不亂。在他們腦子裡會形成一個概念:物權歸屬。就是原先這個東西是誰的,那就是誰的。

對物體的認識也會這樣,原來某個物體在什麼地方就該在什麼地方,就像人的鼻子不能挪到下巴下一樣。熟悉的環境,會讓他感覺安全。你挪地方了,物體的隨意挪動,脫離了他對物體的固有印象,他會感到很不自然,會產生一種對物體挪動的焦慮和擔憂。

移動變化的事物對自己產生的對應關係

對物體本該有的固有位置,他記憶深刻,並不容篡改。老太太每次出門都是帶柺杖的,他知道了老太太出門和柺杖的對應關係。他會提前把老太太的柺杖從臥室裡拖出來,交給老太太;哥哥上學要穿鞋子了,他會拿雙哥哥經常穿的鞋子遞到哥哥面前;媽媽穿什麼樣的衣服,爸爸腰間的皮帶,他都會記得一清二楚。

媽媽穿好衣服穿好鞋子,背上包包,推上電瓶車,接下來對應的關係必定是媽媽要送自己上幼兒園。寶寶可以通過媽媽的一系列的動作預感到將要發生的結果。她感覺到媽媽會把自己拋在了一個不熟悉的環境裡,所以他想要用哭鬧來阻止媽媽的這種行為。

"

茶水壺回到了它的原處

陽陽兩週歲不到,某日我在廚房做事,發現一個現象:燒開水的茶水壺,一直是放在櫥櫃最下層的手容易拿得到的地方。因為茶水壺壞了用不到了,我就把它放到最裡邊不礙事的地方。可當我要把淘米籮放到空出來的那個地方時,一看茶水壺又回到了原來的那個地方。我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剛剛“鼓搗了半天,一定是陽陽改變了茶水壺的擺放位置,茶水壺又回到了他的原處。

孩子觀察敏感期和秩序敏感期階段,水壺都會長腿走路不由得你不信

來自於對安全的焦慮

我們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是處在觀察敏感期和秩序敏感期時段。他們非常善於觀察,而且觀察的很仔細。什麼樣的物品是誰使用的?什麼樣的衣服鞋子是誰穿的?他們會記得一清二楚,一點不亂。在他們腦子裡會形成一個概念:物權歸屬。就是原先這個東西是誰的,那就是誰的。

對物體的認識也會這樣,原來某個物體在什麼地方就該在什麼地方,就像人的鼻子不能挪到下巴下一樣。熟悉的環境,會讓他感覺安全。你挪地方了,物體的隨意挪動,脫離了他對物體的固有印象,他會感到很不自然,會產生一種對物體挪動的焦慮和擔憂。

移動變化的事物對自己產生的對應關係

對物體本該有的固有位置,他記憶深刻,並不容篡改。老太太每次出門都是帶柺杖的,他知道了老太太出門和柺杖的對應關係。他會提前把老太太的柺杖從臥室裡拖出來,交給老太太;哥哥上學要穿鞋子了,他會拿雙哥哥經常穿的鞋子遞到哥哥面前;媽媽穿什麼樣的衣服,爸爸腰間的皮帶,他都會記得一清二楚。

媽媽穿好衣服穿好鞋子,背上包包,推上電瓶車,接下來對應的關係必定是媽媽要送自己上幼兒園。寶寶可以通過媽媽的一系列的動作預感到將要發生的結果。她感覺到媽媽會把自己拋在了一個不熟悉的環境裡,所以他想要用哭鬧來阻止媽媽的這種行為。

孩子觀察敏感期和秩序敏感期階段,水壺都會長腿走路不由得你不信

秩序帶給孩子的安全

位置的固定和有序是不能更改的。媽媽在寶寶的左邊,爸爸在寶寶的右邊,誰經常坐在餐桌的什麼位置?這些都是不能隨意變動的。否則寶寶看著很彆扭,他會很執拗的要求你改過來,還會對此不依不饒,耍脾氣耍性子。

有序的秩序會給孩子帶來安全。否則離開他習以為常的順序,他會感到不安,恐懼和焦慮。

想想外國人提出來的秩序敏感期這一說法,再對照孩子一系列的做法,想想還真是。

孩子的敏感期是多樣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發生時段大約在孩子兩到四歲之間。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當時的做法還是做對了。 灝灝是和爺爺睡一張床的,他一到睡覺的時候就會抱著他的被子,連我蓋他的被子他都不讓。你若給它換掉,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答應的,不把他那個被子要回來,他是不會罷休的。他對自己使用被子上面的圖案,顏色是記得清清楚楚。

如遇到這種情況,不能滿足孩子的願望,孩子難免會哭鬧,看起來她們會顯得非常執拗和任性。媽媽還好,爸爸可能會受不了,會大聲呵斥,甚至缺乏耐心還會打孩子,這就是爸爸魯莽和無知了。

而我們大部分家長,缺乏理解孩子這種行為,甚至還會把它看成是無理取鬧,對孩子大加訓斥,那就大錯特錯了。

無知給孩子造成的傷害也是巨大的

要知道,處在這個時段孩子,對秩序的認識也是一步一步的建立。這種認識會幫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就上面說到的水壺這個事來說,成人知道通過變通能把秩序變得更加有序,但你不能要求孩子也那樣去做。你要做的是幫孩子建立這種他認為是對的秩序感,維護孩子剛剛建立起來的對秩序的認識。

兩到四歲是孩子秩序敏感期,在這敏感期內,只要用心留意觀察的家長,你一定會發現孩子會有一些奇怪的舉動,一但這種信號出現,順勢而為,跟著孩子的成長節拍,去強化他秩序意識,以後你只會覺得越來越輕鬆。

不能嫌煩哦,比方說:

1 首先是對家及家周圍整體環境的要求,就是說要有一個整潔,有序的空間。因為他對這個環境認可後是不會輕易改變的。你輕易改變環境覺得沒什麼,而他剛剛建立的秩序就會變得很混亂,甚至對環境佈置的秩序很難建立。

孩子在秩序感的作用下,往往會以為世界是按照特定的秩序存在的,如果父母能夠尊重孩子的這個特點,因勢利導,儘量給孩子建立科學規律的作息安排、佈置整潔有序的家庭環境、呵護孩子的物權和歸位意識,則孩子更容易養成條理的生活習慣。而條理性的背後,就是得到充分呵護和被尊重的秩序感。

2 在孩子秩序敏感期這個時候是最容易幫孩子建立秩序意識的。他會很樂意的服從你給出的任何秩序指令。如果你錯過了,再付出十倍的努力也未必能收到當時一倍的付出。

隨手關門、隨手關燈、隨手關閉水龍頭、廢棄的東西丟到垃圾桶裡、不用的物品歸位、物品都擺放整齊,不凌亂。還有按時起床按時熄燈睡覺;按時用餐,按時結束用餐這許許多多生活規律秩序都可以在秩序敏感期內輕鬆養成。

3 還有穩定的生活環境,這裡最主要是指父母和孩子構成生活環境。留守兒童家庭在這方面就是缺失的。缺少安全,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存在一定的心理缺陷。

在孩子秩序敏感期把這些事做好了,你孩子就是最優秀的。

"

茶水壺回到了它的原處

陽陽兩週歲不到,某日我在廚房做事,發現一個現象:燒開水的茶水壺,一直是放在櫥櫃最下層的手容易拿得到的地方。因為茶水壺壞了用不到了,我就把它放到最裡邊不礙事的地方。可當我要把淘米籮放到空出來的那個地方時,一看茶水壺又回到了原來的那個地方。我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剛剛“鼓搗了半天,一定是陽陽改變了茶水壺的擺放位置,茶水壺又回到了他的原處。

孩子觀察敏感期和秩序敏感期階段,水壺都會長腿走路不由得你不信

來自於對安全的焦慮

我們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是處在觀察敏感期和秩序敏感期時段。他們非常善於觀察,而且觀察的很仔細。什麼樣的物品是誰使用的?什麼樣的衣服鞋子是誰穿的?他們會記得一清二楚,一點不亂。在他們腦子裡會形成一個概念:物權歸屬。就是原先這個東西是誰的,那就是誰的。

對物體的認識也會這樣,原來某個物體在什麼地方就該在什麼地方,就像人的鼻子不能挪到下巴下一樣。熟悉的環境,會讓他感覺安全。你挪地方了,物體的隨意挪動,脫離了他對物體的固有印象,他會感到很不自然,會產生一種對物體挪動的焦慮和擔憂。

移動變化的事物對自己產生的對應關係

對物體本該有的固有位置,他記憶深刻,並不容篡改。老太太每次出門都是帶柺杖的,他知道了老太太出門和柺杖的對應關係。他會提前把老太太的柺杖從臥室裡拖出來,交給老太太;哥哥上學要穿鞋子了,他會拿雙哥哥經常穿的鞋子遞到哥哥面前;媽媽穿什麼樣的衣服,爸爸腰間的皮帶,他都會記得一清二楚。

媽媽穿好衣服穿好鞋子,背上包包,推上電瓶車,接下來對應的關係必定是媽媽要送自己上幼兒園。寶寶可以通過媽媽的一系列的動作預感到將要發生的結果。她感覺到媽媽會把自己拋在了一個不熟悉的環境裡,所以他想要用哭鬧來阻止媽媽的這種行為。

孩子觀察敏感期和秩序敏感期階段,水壺都會長腿走路不由得你不信

秩序帶給孩子的安全

位置的固定和有序是不能更改的。媽媽在寶寶的左邊,爸爸在寶寶的右邊,誰經常坐在餐桌的什麼位置?這些都是不能隨意變動的。否則寶寶看著很彆扭,他會很執拗的要求你改過來,還會對此不依不饒,耍脾氣耍性子。

有序的秩序會給孩子帶來安全。否則離開他習以為常的順序,他會感到不安,恐懼和焦慮。

想想外國人提出來的秩序敏感期這一說法,再對照孩子一系列的做法,想想還真是。

孩子的敏感期是多樣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發生時段大約在孩子兩到四歲之間。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當時的做法還是做對了。 灝灝是和爺爺睡一張床的,他一到睡覺的時候就會抱著他的被子,連我蓋他的被子他都不讓。你若給它換掉,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答應的,不把他那個被子要回來,他是不會罷休的。他對自己使用被子上面的圖案,顏色是記得清清楚楚。

如遇到這種情況,不能滿足孩子的願望,孩子難免會哭鬧,看起來她們會顯得非常執拗和任性。媽媽還好,爸爸可能會受不了,會大聲呵斥,甚至缺乏耐心還會打孩子,這就是爸爸魯莽和無知了。

而我們大部分家長,缺乏理解孩子這種行為,甚至還會把它看成是無理取鬧,對孩子大加訓斥,那就大錯特錯了。

無知給孩子造成的傷害也是巨大的

要知道,處在這個時段孩子,對秩序的認識也是一步一步的建立。這種認識會幫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就上面說到的水壺這個事來說,成人知道通過變通能把秩序變得更加有序,但你不能要求孩子也那樣去做。你要做的是幫孩子建立這種他認為是對的秩序感,維護孩子剛剛建立起來的對秩序的認識。

兩到四歲是孩子秩序敏感期,在這敏感期內,只要用心留意觀察的家長,你一定會發現孩子會有一些奇怪的舉動,一但這種信號出現,順勢而為,跟著孩子的成長節拍,去強化他秩序意識,以後你只會覺得越來越輕鬆。

不能嫌煩哦,比方說:

1 首先是對家及家周圍整體環境的要求,就是說要有一個整潔,有序的空間。因為他對這個環境認可後是不會輕易改變的。你輕易改變環境覺得沒什麼,而他剛剛建立的秩序就會變得很混亂,甚至對環境佈置的秩序很難建立。

孩子在秩序感的作用下,往往會以為世界是按照特定的秩序存在的,如果父母能夠尊重孩子的這個特點,因勢利導,儘量給孩子建立科學規律的作息安排、佈置整潔有序的家庭環境、呵護孩子的物權和歸位意識,則孩子更容易養成條理的生活習慣。而條理性的背後,就是得到充分呵護和被尊重的秩序感。

2 在孩子秩序敏感期這個時候是最容易幫孩子建立秩序意識的。他會很樂意的服從你給出的任何秩序指令。如果你錯過了,再付出十倍的努力也未必能收到當時一倍的付出。

隨手關門、隨手關燈、隨手關閉水龍頭、廢棄的東西丟到垃圾桶裡、不用的物品歸位、物品都擺放整齊,不凌亂。還有按時起床按時熄燈睡覺;按時用餐,按時結束用餐這許許多多生活規律秩序都可以在秩序敏感期內輕鬆養成。

3 還有穩定的生活環境,這裡最主要是指父母和孩子構成生活環境。留守兒童家庭在這方面就是缺失的。缺少安全,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存在一定的心理缺陷。

在孩子秩序敏感期把這些事做好了,你孩子就是最優秀的。

孩子觀察敏感期和秩序敏感期階段,水壺都會長腿走路不由得你不信

可以說對事物存在方式和發生順序的要求,是孩子最初的規則意識和道德感建立的基礎。

秩序敏感性,可以說是孩子所有良好習慣的開端。孩子的敏感期,你用心做好了,孩子會養成很多好的優良習慣,省去以後很多煩心事。

孩子成長過程中有若干的敏感期,而秩序是生命的第一需要,會影響一個人的終生習慣和品質。人生初期出現的秩序敏感期將對孩子的一生造成深遠的影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