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裡的山水 山水中的漢字

美術 山水畫 劉克襄 地理 環球網 2017-06-04

晶報記者 羅婉

春夏之際,在浙江杭州市區西北的良渚小鎮,油菜花正盛放。男女老少在錯落有致的金黃色花田中穿梭、嬉戲、拍照……唯獨一位有心人,在這一片花田前駐足思考。“這土壤,和臺灣的不太一樣,”他掬起一捧腳邊肥沃的泥土,一陣芬芳令他振奮起來。這個被譽為“中華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發祥地,有著肥沃的天然土壤,豐富的人文遺產文化。“良渚,渚……”他思索著,開始查閱字典文獻,“這個地名,不應僅僅只是一個名字這麼簡單。”

這位有心人,就是臺灣作家劉克襄。

初見劉克襄,是一身登山者的標配:休閒衫,登山鞋,雙肩揹包。外號“鳥人”“山人”的他,從事自然觀察、歷史旅行與舊路勘探近三十年,一生的經歷基本與“土地”二字相關。早年,他觀察鳥與野狗,後探訪山川地理,投入自然的觀察與研究活動,而近年,他則將目光投向庶民的生活,把議題加以擴展,更貼近民眾。

日前,劉克襄在關山月美術館做了一場主題為《小風小物遊珠江 嶺南山水和臺灣、江南的差異》的講座,源頭正是他今年二月份到浙江良渚講學時的一次意外發現。良渚的豐富物產、深厚文化,讓劉克襄對“渚”字產生了濃厚興趣。他繼而發現,從“渚文化”出發,可以洞察山水畫中特殊的江南美學,從而與嶺南以及臺灣山水美學互為對照。

由“渚”字看江南水岸美學

如果找一個字來代表江南的景觀和美學,你會選什麼字?儘管翻開江南的地名冊,“村”“屋”“堡”等字隨處可見,但劉克襄還是毫不猶豫地指出:“渚”字遠遠勝過其它字的意義。

在字典中,“渚”字原指水中小塊陸地,即小洲之地;進一步深化,則是指肥沃溼濡、被豐盈的河水曲折迴繞的土地。在劉克襄看來,“渚”字代表的豐饒、富庶,正是江南水岸美學的特點。許多與“渚”相關的字詞組合,譬如 “魚渚”,漁夫拿著四方網“抓魚”的小島、“石渚”——古鎮中的堤岸、“舟渚”——停泊了許多小船的小洲,都可以在江南的水墨畫中得到充分印證。“渚字帶來的是多樣的自然生態環境,每一個詞彙都有綺麗的水岸意境,從而豐富了江南為主題的水墨畫。” 劉克襄介紹道。

江南地名中帶三點水偏旁的字還有很多,諸如“汀”“浦”“灣”“洋”“涇”“渭”等。其中,“汀”字與“渚”釋義相近,意為“水中小洲或水邊平地”。但不似 “渚”的複雜與豐美,“汀”的意味較為貧瘠、冷清與空曠,它可能只是一塊草地,上面立著三兩隻孤清的“汀鶴、汀鳥”,正如我們在唐詩宋詞中讀到的那般,“渚鷗汀鶴伴清孤”。

嶺南山水畫派沿襲了

江南山水畫派的美學訊息

中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不同地方的溼地環境,所代表的字眼也千差萬別。在河海交匯,河網交錯的珠江三角洲,同樣具有南國水鄉的獨特風貌。而相對江南秀美富庶的環境,嶺南與江南的水岸美學,又有什麼不一樣?劉克襄舉出幾個常見的字,“湧”“滘”“瀝”“坰”“塱”,並指出能與“渚”字形成對照的,非“湧”莫屬。在劉克襄看來,湧的重要性,則在於形成了嶺南地區特有的生活文化——基圍,而基圍的形成,則進一步促進了圍村這種文化形態的建構。嶺南地區特有的文化象徵,在文學藝術作品中也常常出現。

圍村,指由石牆包圍的傳統中國村落,用以防禦鄰近仇敵、盜寇和猛獸,常見於廣東南部,尤以香港新界為甚。走訪過許多嶺南村落後,劉克襄寫下了這樣的美學節奏:湧生鹼草、前長大榕,家伴黃皮、旁偎龍眼,村立白蘭、山有沉香。短短六句,概括了圍村前後的生態環境。“按道理,嶺南的山水畫中理應有這種嶺南的美學,”但劉克襄卻發現,“在嶺南的山水畫中,這種地域的訊息相對較弱,更多的還是沿襲江南山水畫派的美學特徵。”

對照著江南和嶺南的水岸美學文化,臺灣雖然開發較晚,只有三四百年的歷史,但也足以發展出這樣的字眼。譬如,蝨目魚文化發展的“溫”;潮水退去後形成的廣闊沙洲“瀉”,等等。

用特定的漢字來形容一個地方,是最迷人的

在山水畫中,除了水岸的美學,也有山的美學。單從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就能發展出一套各具差異的山巒美學。劉克襄從統計中得出這樣的結論:西山為枯寂之界,北山為荒涼之境,東山為希望之區,南山為大隱之地。古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南山代表的是世外桃源,是聖賢隱士的隱居之地。但在古代,南山並不是嶺南的山,而是江南,即浙江福建一帶的山。嶺南,作為南山之南,在古代則是蠻荒之地。

當然,與水同理,代表北方、江南、嶺南以及臺灣的山名更多,諸如北方的“坳、溝、岔、崖、峁、樑”,江南的“嶴、堡、塢、墩、坑、畲田”,嶺南的“輋、坳、坑、垌、洞、畲田”、臺灣的“坪、峎、坑、崎、尖、崁”等等,不一而足。

“每一個地方,都有一些特定的字來形容其環境,這是最迷人的。”通過這些字眼,劉克襄發現了各地山水地貌的差異,並從中洞察山水畫中不同的風光。甚至在嶺南的山水畫中,還能看見江南風光的意象。最後,劉克襄為聽眾展示了一幅現代嶺南畫家樑明祖的《賀州古鎮》,畫上有具有嶺南特徵的圍村、輋、畲田、風水林等意象。而在劉克襄看來,這仍不夠寫實,因為他關注到更細緻的部分——松林,這或許是江南的物種,來自江南地域的符號。

正如劉克襄所說的,他所探索的,是山水美學中抽象的符號實體的地名或物象,他從漢字出發,又從山水畫中尋覓漢字的意象,可謂是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欣賞山水畫的窗口。

每一個地方,都有一些特定的字來形容其環境,這是最迷人的。”通過這些字眼,劉克襄發現了各地山水地貌的差異,並從中洞察山水畫中不同的風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