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市200年,散戶是怎麼消亡的?

美股 美國證監會 投資 人壽保險 海匯觀潮 2017-05-19

美國股市200年,散戶是怎麼消亡的?

和當下的中國一樣,在1929年美國大蕭條之前,美國散戶同樣將股市看作一夜暴富的所在,同時,精英階層精心編造著致富夢,將其傳播給大眾,而自己則玩弄著各種把戲,如內線交易、前端交易、金字塔騙局、龐氏騙局等等,操控著整個遊戲場。

大蕭條到來之時,散戶資產大量流入少數人的口袋,市場陰鬱低迷的情緒瀰漫,直到二戰結束,美國經濟再度繁榮。

根據美聯儲的數據,1945年時美股超過93%的部分都直接為美國家庭所持有。不過,這裡要澄清一點,美國的散戶與如今的天朝小散又有些不同,1945年前,在美國買股票的都是有錢人,美國的散戶實際都是所謂“大戶”。

1962年,年收入3000-5000美元的家庭中,只有10%炒股;5000-7500美元的家庭中,只有16%炒股;年收入5萬-10萬美元的家庭中,則有87%炒股,10萬以上家庭中,則98%炒股。

根據“美元時間”網站的測算,按通脹率調整,1962年1美元值現在的7.88美元,也就是說,在1962年,家庭年收入14-23萬人民幣這個水平的美國家庭,只有10%買股票。

到今天,美國三大證券交易所個體散戶日均成交量僅佔總體成交量的11%!其中超過一萬股的大單中90%是在機構與機構投資者之間進行的。

那麼,70多年來,美國散戶比例從93%降到11%,散戶們都是怎麼消亡的?

美國股市200年,散戶是怎麼消亡的?

從1930年代開始,美國實行高稅率的財產稅和遺產稅,導致炒股大戶們降低了直接入市的意願,而是通過信託計劃等來管理財富,以此規避高稅收,從而促進了機構投資者的成長,可見一開始,美帝的股市就和天朝走的不是同一個路子。

而美國新崛起的工薪階層,主要通過存款、養老金、壽險和政府債券等來理財,收益都還不錯,人家根本沒那個必要冒著風險去炒股。

1、牛逼的養老金

即著名的401(k)計劃,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席勒早年曾在《非理性繁榮》一書中指出,401(k)計劃推動了美股牛市的形成。

美國的401(k)計劃其實就是養老金投資計劃,從1978年開始推行,廣泛投資於股票、基金、保險、債券、專項定期存款等金融產品。

從1978年到2013年,美國私人部門DC型養老金計劃資產規模擴大了44倍,年均增長率高達29%!截至2013年,50%的資產投資於共同基金,佔比最大,其次是股票,佔比26%,債券和銀行存款合計佔比僅為10%。

美國的養老金有多牛逼呢?2013年,美國養老金計劃共積累資產達23.0萬億美元,佔GDP的137%,其中DC型計劃累計資產為5.8萬億美元,佔GDP的36%。

換句話說,通過401(k),美國老百姓既能實現養老賬戶保值增值,又能延遲納稅,何苦自己半懂不懂地揣錢入市呢?所以,美國散戶始終對自己炒股不積極。

2、發達的壽險

美國人喜歡買壽險,2013年底,美國壽險公司金融資產規模達到6.0萬億,是1978年的16倍,其中年金儲備佔其金融資產的59%。

20世紀前50年,每十年(除了30年代)壽險成交量都實現了同比翻倍的增長,從1900年的約90億美元上升到1950年的2,420億美元。

如此高收益,又沒有高通脹,作為一名中產的美國人,根本沒什麼後顧之憂,根本不需要拿著錢去股市賭明天。

美國股市200年,散戶是怎麼消亡的?

此外,美股已歷經200多年,無論是制度建設還是經驗積累都有利於其股市穩定表現,像A股一樣的暴漲暴跌幾乎難得一見,一夜暴富看起來不那麼容易,因此價值投資盛行,對於沒有專業鑑別能力的個人來說,基金更實在。另外美國對違反股市操作規定的處罰也是股市健康運行的保障。

美國實行全民監管,只要你舉報屬實,你就可以獲得豐厚的獎勵。例如,2013年美國證監會(SEC)給予一位舉報者的獎金高達1400萬美元。

可見,美股的優越性是時間沉澱和不斷改革的結果,而美國散戶的消亡,則完全是市場的選擇,比起股市,他們有著更多的投資渠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