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會不會餓死,馬雲非做遊戲不可

馬雲 刺客信條 玩具 網易 晚睡晚起身體好 晚睡晚起身體好 2017-10-04

2008 年,馬雲說:" 餓死也不做遊戲 "。

2010 年,馬雲又說:" 我們堅定地認為遊戲不能改變中國,中國本來就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們都玩遊戲的話,國家將來怎麼辦?所以遊戲我們一分錢也不投。人家投,我們鼓掌,但我們不做,這是我們的一個原則。"

不管會不會餓死,馬雲非做遊戲不可

然後 2013 年,阿里宣佈進軍手遊領域,隔年正式推出阿里巴巴手遊平臺。

2017 年,阿里斥資 10 億收購簡悅遊戲,挖來了前網易 COO 詹鍾暉,並宣佈正式成立阿里遊戲事業群,下設開放平臺事業部和互動娛樂事業部。

不管會不會餓死,馬雲非做遊戲不可

食言的企業家有很多,這不是壞事。當機會來臨,有利可圖又不違法,那麼抓住機會賺錢就是負責任的企業和企業家應該做的事。馬雲食言打臉的教訓無非告誡後來的企業家,說話要留餘地,尤其在今天這個時代,變革的可能性容不下任何保守的傲慢與偏見。

所以敢食言做遊戲的阿里,還是好同志,還是個好企業,如果它真的要堅守不做遊戲的原則死磕到底,落後的可能就不止是利潤。

簡單地說,未來不論做什麼,都免不了跟遊戲打交道,對遊戲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而像阿里這種體量的企業,如果僅僅是認識瞭解而非全套掌握,或者甚至還有點排斥,那就很可能面臨危機。未來遊戲對於人類的重要性,很可能不亞於今天互聯網對於人類的重要性。

不管會不會餓死,馬雲非做遊戲不可

對 " 遊戲上癮毒害青少年 " 不是我國特產,從遊戲在歐美國家流行開來的時候,把遊戲鬥倒批臭打進十八層地獄的努力就一直沒消停過,當電子遊戲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進入中國後則遭到了從民間到輿論界更猛烈的抨擊。但同時由於資本家利慾薰心,遊戲一直得以頂著各種各樣的反對聲茁壯成長。成長到今天,當人們對遊戲的認識越發深入後,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開始意識到,遊戲可以成為一種改變社會與生活運作方式的工具,讓我們的生活更有趣,工作學習更高效,生產能力更高。

不管會不會餓死,馬雲非做遊戲不可

專注、投入、認真 …… 這些看上去都是褒義詞,但當它們被用來形容玩遊戲時,則會通通被另一個詞歸類—— " 成癮 "。以致於遊戲成癮在某些地方居然被視為一種心理病症,類似楊永信這樣的人以治療這種病症為業得以名利雙收。

如果單純以玩遊戲的時間和對遊戲的專注投入判定成癮,那麼莫扎特這樣的人便可以是音樂成癮,公園大爺便可以是下棋成癮,都得交給楊醫生電一下。

不管會不會餓死,馬雲非做遊戲不可

說到底,如果特別喜歡做一件事就一定是成癮,就是有病,那隻能說人類就是個病態的物種。玩遊戲畢竟與吸毒或酗酒這種對某種化學物質的依賴不一樣。作為行為而言,它跟下棋、寫字、演奏樂器並沒有本質區別。

經濟學家 Edward Castronova 通過研究玩遊戲的群體後得出結論:玩家在遊戲中獲得的東西比現實更多,更好的社交關係,更多成就感、回報感,沉迷遊戲理所當然。

同理,如果做俯臥撐也能獲得更好的社會關係,更多成就感和回報感,那就可能有無數人做俯臥撐做到兩隻膀子廢掉為之。

其實人們並不排斥成癮,如果一名學生沉迷做試卷,他家長想必很欣慰。但基本不會有學生沉迷做試卷——人要多麼變態才會沉迷做試卷啊?做試卷很枯燥,但這不是試卷的錯,只要我們願意,是能想到一種辦法,讓做試卷變得很有趣,甚至令人沉迷。而遊戲,或者說設計遊戲的套路邏輯,就能做到這點。人們已經認識到,遊戲不只是單純的玩具,它還是一種機制,這種機制具備激勵、回饋等系統,能充分調動人的一切內外能量。

像《魔獸世界》這樣的遊戲,憑藉精妙的規則設計,讓從未謀面,文化、信仰、思維方式等背景完全不同的人能湊在一起,高效解決一個問題。更高明的是,這些問題固然棘手,但絕不會超出你的能力範圍,當你解決,或戰勝某個敵人之後,你能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同時你獲得的裝備、經驗、技能這些東西,是你付出努力的可視化、即時回饋。

等又過了幾年,當 Ingress 和 Pocketmon Go 這樣以 AR 技術呈現的遊戲出現時,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宅男為了完成任務或者抓怪物,滿城奔跑。

不管會不會餓死,馬雲非做遊戲不可

幾乎很少有人能說自己從來不受遊戲機制的調動。當微信把所有好友每天走路的步數做成排行榜後,出現了這樣的新聞:

大媽迷上微信朋友圈拼步數 運動過量致截肢

不管會不會餓死,馬雲非做遊戲不可

而這只是遊戲機制最尋常的一次應用而已。

今天的技術已經能夠為遊戲提供很豐富的表現方式,也就意味著遊戲能應用於更多場景,實現更多不同的目的。一個完全合理的未來場景就是,人從睜眼起床到閉眼睡覺的一天,都在一個接一個的遊戲中度過。同樣的吃喝拉撒,如果有更有趣的方式去做,何樂而不為?

當然,距離這種場景的實現尚有一段時間,遊戲工業同樣需要成長。就今天的遊戲業而言,它有很豐富的可能性,遊戲已經顯得很精良,但很大程度上游戲仍然以玩樂功能為主。你可以通過玩《刺客信條》認識到一些跟文藝復興和法國大革命相關的人物或歷史故事,只是仍無法通過玩遊戲來系統學習歷史。

不管會不會餓死,馬雲非做遊戲不可

然而不要忘了,十多年前,很多人也曾覺得互聯網就是個玩具,沒人指望用互聯網來系統學習知識,跟那時候的人說互聯網會成為空氣一樣重要的東西,會被笑死。同樣,跟 2008 年的馬雲說遊戲將改變人類的社會與生活運作方式,他同樣的不相信。這不能怪他,因為自他認識遊戲起,他就聽著小孩玩遊戲毀一生的恐怖故事過來的。

不管會不會餓死,馬雲非做遊戲不可

不過後來馬老闆生意做得不錯,經常到處跑跟人談笑風生,瞭解到了更多更前沿的思潮,想法自然也會改變。他說不做遊戲是真心的,他後來做遊戲也是真心的。真要把阿里做成百年老店,做遊戲無法避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