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幾天,一純和親人一起到馬來西亞避暑去了。

是的,你沒看錯,馬來西亞這個熱帶國家雖然明寫著最高溫度有30°,但是其實還蠻乾爽,相比起廣州常常36°的溫度,大馬倒像避暑之地——廣州的熱是悶熱,一會就汗津津的;而大馬的熱是陽光照射的熱,即使是中午頂著太陽走,身上也就一層薄汗。

馬來西亞的氣候很特殊,每年6月到9月都會有季風,因此常常在午後下雨,這樣一來傍晚的溫度就降下來,非常舒適。

"

​ 前幾天,一純和親人一起到馬來西亞避暑去了。

是的,你沒看錯,馬來西亞這個熱帶國家雖然明寫著最高溫度有30°,但是其實還蠻乾爽,相比起廣州常常36°的溫度,大馬倒像避暑之地——廣州的熱是悶熱,一會就汗津津的;而大馬的熱是陽光照射的熱,即使是中午頂著太陽走,身上也就一層薄汗。

馬來西亞的氣候很特殊,每年6月到9月都會有季風,因此常常在午後下雨,這樣一來傍晚的溫度就降下來,非常舒適。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

​ 前幾天,一純和親人一起到馬來西亞避暑去了。

是的,你沒看錯,馬來西亞這個熱帶國家雖然明寫著最高溫度有30°,但是其實還蠻乾爽,相比起廣州常常36°的溫度,大馬倒像避暑之地——廣州的熱是悶熱,一會就汗津津的;而大馬的熱是陽光照射的熱,即使是中午頂著太陽走,身上也就一層薄汗。

馬來西亞的氣候很特殊,每年6月到9月都會有季風,因此常常在午後下雨,這樣一來傍晚的溫度就降下來,非常舒適。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在沒有實地到馬來西亞的時候,我還有種刻板印象,覺得它是個落後國家,但我很快就被打臉了,馬來西亞超乎我想象的發達與整潔,我們這次去了三個地方:布城、吉隆坡和馬六甲。

"

​ 前幾天,一純和親人一起到馬來西亞避暑去了。

是的,你沒看錯,馬來西亞這個熱帶國家雖然明寫著最高溫度有30°,但是其實還蠻乾爽,相比起廣州常常36°的溫度,大馬倒像避暑之地——廣州的熱是悶熱,一會就汗津津的;而大馬的熱是陽光照射的熱,即使是中午頂著太陽走,身上也就一層薄汗。

馬來西亞的氣候很特殊,每年6月到9月都會有季風,因此常常在午後下雨,這樣一來傍晚的溫度就降下來,非常舒適。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在沒有實地到馬來西亞的時候,我還有種刻板印象,覺得它是個落後國家,但我很快就被打臉了,馬來西亞超乎我想象的發達與整潔,我們這次去了三個地方:布城、吉隆坡和馬六甲。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首都,導遊告訴我們,吉隆坡由於發展較早,人口密度大,吉隆坡交通不便利,於是馬來西亞政府在首都附近的布城營建新的政治中心,現在馬來西亞政府的所有機構都已經搬到布城,我們去到布城的時候就看見圓頂綠色的首相府,具有非常典型的伊斯蘭元素。

說起宗教來,馬來西亞依種族的構成區分,基本可見三大類宗教,分別是馬來人信奉的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的印度教以及華人信奉的儒釋道三教。

而馬來西亞的人口構成佔比中,馬來人佔比最重,因此伊斯蘭風格的建築非常多,其中,我們首先去到的“粉紅清真寺”就非常瑰麗!

"

​ 前幾天,一純和親人一起到馬來西亞避暑去了。

是的,你沒看錯,馬來西亞這個熱帶國家雖然明寫著最高溫度有30°,但是其實還蠻乾爽,相比起廣州常常36°的溫度,大馬倒像避暑之地——廣州的熱是悶熱,一會就汗津津的;而大馬的熱是陽光照射的熱,即使是中午頂著太陽走,身上也就一層薄汗。

馬來西亞的氣候很特殊,每年6月到9月都會有季風,因此常常在午後下雨,這樣一來傍晚的溫度就降下來,非常舒適。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在沒有實地到馬來西亞的時候,我還有種刻板印象,覺得它是個落後國家,但我很快就被打臉了,馬來西亞超乎我想象的發達與整潔,我們這次去了三個地方:布城、吉隆坡和馬六甲。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首都,導遊告訴我們,吉隆坡由於發展較早,人口密度大,吉隆坡交通不便利,於是馬來西亞政府在首都附近的布城營建新的政治中心,現在馬來西亞政府的所有機構都已經搬到布城,我們去到布城的時候就看見圓頂綠色的首相府,具有非常典型的伊斯蘭元素。

說起宗教來,馬來西亞依種族的構成區分,基本可見三大類宗教,分別是馬來人信奉的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的印度教以及華人信奉的儒釋道三教。

而馬來西亞的人口構成佔比中,馬來人佔比最重,因此伊斯蘭風格的建築非常多,其中,我們首先去到的“粉紅清真寺”就非常瑰麗!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它是世界上唯一的粉紅色清真寺,不僅外牆粉紅,內裡也是粉紅的。寺內的空間非常大,設有二樓,再往上才是圓頂。

我們去的那天不是禮拜日,沒有穆斯林在禮拜,鬆散的幾星遊客,人們輕聲交談的聲音,我的耳膜都能感受到迴響,空間是即夢幻又莊嚴。

"

​ 前幾天,一純和親人一起到馬來西亞避暑去了。

是的,你沒看錯,馬來西亞這個熱帶國家雖然明寫著最高溫度有30°,但是其實還蠻乾爽,相比起廣州常常36°的溫度,大馬倒像避暑之地——廣州的熱是悶熱,一會就汗津津的;而大馬的熱是陽光照射的熱,即使是中午頂著太陽走,身上也就一層薄汗。

馬來西亞的氣候很特殊,每年6月到9月都會有季風,因此常常在午後下雨,這樣一來傍晚的溫度就降下來,非常舒適。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在沒有實地到馬來西亞的時候,我還有種刻板印象,覺得它是個落後國家,但我很快就被打臉了,馬來西亞超乎我想象的發達與整潔,我們這次去了三個地方:布城、吉隆坡和馬六甲。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首都,導遊告訴我們,吉隆坡由於發展較早,人口密度大,吉隆坡交通不便利,於是馬來西亞政府在首都附近的布城營建新的政治中心,現在馬來西亞政府的所有機構都已經搬到布城,我們去到布城的時候就看見圓頂綠色的首相府,具有非常典型的伊斯蘭元素。

說起宗教來,馬來西亞依種族的構成區分,基本可見三大類宗教,分別是馬來人信奉的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的印度教以及華人信奉的儒釋道三教。

而馬來西亞的人口構成佔比中,馬來人佔比最重,因此伊斯蘭風格的建築非常多,其中,我們首先去到的“粉紅清真寺”就非常瑰麗!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它是世界上唯一的粉紅色清真寺,不僅外牆粉紅,內裡也是粉紅的。寺內的空間非常大,設有二樓,再往上才是圓頂。

我們去的那天不是禮拜日,沒有穆斯林在禮拜,鬆散的幾星遊客,人們輕聲交談的聲音,我的耳膜都能感受到迴響,空間是即夢幻又莊嚴。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這裡就要介紹一下清真寺是什麼類型的場所了:清真寺的功用就是禮拜之地。宗教想要發展,總得有地方給信徒集會祈禱吧?清真寺就是這麼個地方,因為伊斯蘭教的《古蘭經》強調齋戒的目的是“遵循正道,分辨真偽”,因此信徒們齋戒禮拜的地方必須淨潔,遊客進去參觀是要脫鞋子的。而伊斯蘭教信奉真主“安拉”,他們的觀念裡天地生髮一切事都由真主操控,因此,清真寺都設計成圓頂是因為圓錐曲線在物理學上利於聲波反射後匯聚一處,信徒禮拜時便彷彿能聽到真主的迴應。這對於宗教的順利發展而言是一個相當棒的設計。

"

​ 前幾天,一純和親人一起到馬來西亞避暑去了。

是的,你沒看錯,馬來西亞這個熱帶國家雖然明寫著最高溫度有30°,但是其實還蠻乾爽,相比起廣州常常36°的溫度,大馬倒像避暑之地——廣州的熱是悶熱,一會就汗津津的;而大馬的熱是陽光照射的熱,即使是中午頂著太陽走,身上也就一層薄汗。

馬來西亞的氣候很特殊,每年6月到9月都會有季風,因此常常在午後下雨,這樣一來傍晚的溫度就降下來,非常舒適。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在沒有實地到馬來西亞的時候,我還有種刻板印象,覺得它是個落後國家,但我很快就被打臉了,馬來西亞超乎我想象的發達與整潔,我們這次去了三個地方:布城、吉隆坡和馬六甲。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首都,導遊告訴我們,吉隆坡由於發展較早,人口密度大,吉隆坡交通不便利,於是馬來西亞政府在首都附近的布城營建新的政治中心,現在馬來西亞政府的所有機構都已經搬到布城,我們去到布城的時候就看見圓頂綠色的首相府,具有非常典型的伊斯蘭元素。

說起宗教來,馬來西亞依種族的構成區分,基本可見三大類宗教,分別是馬來人信奉的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的印度教以及華人信奉的儒釋道三教。

而馬來西亞的人口構成佔比中,馬來人佔比最重,因此伊斯蘭風格的建築非常多,其中,我們首先去到的“粉紅清真寺”就非常瑰麗!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它是世界上唯一的粉紅色清真寺,不僅外牆粉紅,內裡也是粉紅的。寺內的空間非常大,設有二樓,再往上才是圓頂。

我們去的那天不是禮拜日,沒有穆斯林在禮拜,鬆散的幾星遊客,人們輕聲交談的聲音,我的耳膜都能感受到迴響,空間是即夢幻又莊嚴。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這裡就要介紹一下清真寺是什麼類型的場所了:清真寺的功用就是禮拜之地。宗教想要發展,總得有地方給信徒集會祈禱吧?清真寺就是這麼個地方,因為伊斯蘭教的《古蘭經》強調齋戒的目的是“遵循正道,分辨真偽”,因此信徒們齋戒禮拜的地方必須淨潔,遊客進去參觀是要脫鞋子的。而伊斯蘭教信奉真主“安拉”,他們的觀念裡天地生髮一切事都由真主操控,因此,清真寺都設計成圓頂是因為圓錐曲線在物理學上利於聲波反射後匯聚一處,信徒禮拜時便彷彿能聽到真主的迴應。這對於宗教的順利發展而言是一個相當棒的設計。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在第二天,我們到黑風洞景區遊玩,黑風洞裡面有很多印度教的雕像,最壯觀的是平地上那尊胖嘟嘟的神像,導遊盡責地講解與這個印度神有關的故事。

"

​ 前幾天,一純和親人一起到馬來西亞避暑去了。

是的,你沒看錯,馬來西亞這個熱帶國家雖然明寫著最高溫度有30°,但是其實還蠻乾爽,相比起廣州常常36°的溫度,大馬倒像避暑之地——廣州的熱是悶熱,一會就汗津津的;而大馬的熱是陽光照射的熱,即使是中午頂著太陽走,身上也就一層薄汗。

馬來西亞的氣候很特殊,每年6月到9月都會有季風,因此常常在午後下雨,這樣一來傍晚的溫度就降下來,非常舒適。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在沒有實地到馬來西亞的時候,我還有種刻板印象,覺得它是個落後國家,但我很快就被打臉了,馬來西亞超乎我想象的發達與整潔,我們這次去了三個地方:布城、吉隆坡和馬六甲。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首都,導遊告訴我們,吉隆坡由於發展較早,人口密度大,吉隆坡交通不便利,於是馬來西亞政府在首都附近的布城營建新的政治中心,現在馬來西亞政府的所有機構都已經搬到布城,我們去到布城的時候就看見圓頂綠色的首相府,具有非常典型的伊斯蘭元素。

說起宗教來,馬來西亞依種族的構成區分,基本可見三大類宗教,分別是馬來人信奉的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的印度教以及華人信奉的儒釋道三教。

而馬來西亞的人口構成佔比中,馬來人佔比最重,因此伊斯蘭風格的建築非常多,其中,我們首先去到的“粉紅清真寺”就非常瑰麗!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它是世界上唯一的粉紅色清真寺,不僅外牆粉紅,內裡也是粉紅的。寺內的空間非常大,設有二樓,再往上才是圓頂。

我們去的那天不是禮拜日,沒有穆斯林在禮拜,鬆散的幾星遊客,人們輕聲交談的聲音,我的耳膜都能感受到迴響,空間是即夢幻又莊嚴。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這裡就要介紹一下清真寺是什麼類型的場所了:清真寺的功用就是禮拜之地。宗教想要發展,總得有地方給信徒集會祈禱吧?清真寺就是這麼個地方,因為伊斯蘭教的《古蘭經》強調齋戒的目的是“遵循正道,分辨真偽”,因此信徒們齋戒禮拜的地方必須淨潔,遊客進去參觀是要脫鞋子的。而伊斯蘭教信奉真主“安拉”,他們的觀念裡天地生髮一切事都由真主操控,因此,清真寺都設計成圓頂是因為圓錐曲線在物理學上利於聲波反射後匯聚一處,信徒禮拜時便彷彿能聽到真主的迴應。這對於宗教的順利發展而言是一個相當棒的設計。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在第二天,我們到黑風洞景區遊玩,黑風洞裡面有很多印度教的雕像,最壯觀的是平地上那尊胖嘟嘟的神像,導遊盡責地講解與這個印度神有關的故事。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但是我更感興趣的是,“印度教”為什麼這麼熱門?這是相對於“佛教”而言的熱門。中國人都清楚,誕生於印度本土的佛教在我們國家直到今天還是受眾廣泛,為啥反而在印度本土不吃香呢。藉由這次的行程搜索攻略,我找到了答案,佛教是釋迦牟尼創立的,而印度教則更顯廣泛,它是包容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等教義的宗教,一方面它繼續使用種姓制度,另一方面它將佛教二級化涵蓋了,我認為這兩點都是佛教不夠印度教在本土那麼吃香的因素。

具體說來是這麼回事,我們常常看到新聞報道印度種姓不同的男女相愛最後被打死,我們對種姓制度持反對態度,但是這種姓制度卻來源於早期的印度本土經典《吠陀經》,這部經典距今3000多年,而隨後白種的雅利安人利用種姓制度統治印度人,可以說這種對於統治者有益的制度自然會持續推行,婆羅門教和印度教都延續這種觀點,但是佛教卻是明確反對種姓制度的,要知道統治者掌握軍事經濟教育的大權,不利於他們順理成章壓制平民的聲音,他們會弱化它。怎麼弱化呢,印度教最崇拜的主神是毗溼奴,在印度教系統裡面,毗溼奴的其中一個化身是佛陀,也就是說信徒看見佛陀的具象,但是思維還是自動反應:“這是毗溼奴的化身”,那麼佛陀自然變成從屬於毗溼奴的二級化身了,因此,佛教在印度本土不吃香可能是由於以上原因及其他原因造成的。

第三天,我們來到大名鼎鼎的馬六甲洲,我的表姐和表妹相視一笑:“想起被地理/歷史支配的恐懼了”,真是太可愛了。

"

​ 前幾天,一純和親人一起到馬來西亞避暑去了。

是的,你沒看錯,馬來西亞這個熱帶國家雖然明寫著最高溫度有30°,但是其實還蠻乾爽,相比起廣州常常36°的溫度,大馬倒像避暑之地——廣州的熱是悶熱,一會就汗津津的;而大馬的熱是陽光照射的熱,即使是中午頂著太陽走,身上也就一層薄汗。

馬來西亞的氣候很特殊,每年6月到9月都會有季風,因此常常在午後下雨,這樣一來傍晚的溫度就降下來,非常舒適。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在沒有實地到馬來西亞的時候,我還有種刻板印象,覺得它是個落後國家,但我很快就被打臉了,馬來西亞超乎我想象的發達與整潔,我們這次去了三個地方:布城、吉隆坡和馬六甲。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首都,導遊告訴我們,吉隆坡由於發展較早,人口密度大,吉隆坡交通不便利,於是馬來西亞政府在首都附近的布城營建新的政治中心,現在馬來西亞政府的所有機構都已經搬到布城,我們去到布城的時候就看見圓頂綠色的首相府,具有非常典型的伊斯蘭元素。

說起宗教來,馬來西亞依種族的構成區分,基本可見三大類宗教,分別是馬來人信奉的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的印度教以及華人信奉的儒釋道三教。

而馬來西亞的人口構成佔比中,馬來人佔比最重,因此伊斯蘭風格的建築非常多,其中,我們首先去到的“粉紅清真寺”就非常瑰麗!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它是世界上唯一的粉紅色清真寺,不僅外牆粉紅,內裡也是粉紅的。寺內的空間非常大,設有二樓,再往上才是圓頂。

我們去的那天不是禮拜日,沒有穆斯林在禮拜,鬆散的幾星遊客,人們輕聲交談的聲音,我的耳膜都能感受到迴響,空間是即夢幻又莊嚴。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這裡就要介紹一下清真寺是什麼類型的場所了:清真寺的功用就是禮拜之地。宗教想要發展,總得有地方給信徒集會祈禱吧?清真寺就是這麼個地方,因為伊斯蘭教的《古蘭經》強調齋戒的目的是“遵循正道,分辨真偽”,因此信徒們齋戒禮拜的地方必須淨潔,遊客進去參觀是要脫鞋子的。而伊斯蘭教信奉真主“安拉”,他們的觀念裡天地生髮一切事都由真主操控,因此,清真寺都設計成圓頂是因為圓錐曲線在物理學上利於聲波反射後匯聚一處,信徒禮拜時便彷彿能聽到真主的迴應。這對於宗教的順利發展而言是一個相當棒的設計。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在第二天,我們到黑風洞景區遊玩,黑風洞裡面有很多印度教的雕像,最壯觀的是平地上那尊胖嘟嘟的神像,導遊盡責地講解與這個印度神有關的故事。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但是我更感興趣的是,“印度教”為什麼這麼熱門?這是相對於“佛教”而言的熱門。中國人都清楚,誕生於印度本土的佛教在我們國家直到今天還是受眾廣泛,為啥反而在印度本土不吃香呢。藉由這次的行程搜索攻略,我找到了答案,佛教是釋迦牟尼創立的,而印度教則更顯廣泛,它是包容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等教義的宗教,一方面它繼續使用種姓制度,另一方面它將佛教二級化涵蓋了,我認為這兩點都是佛教不夠印度教在本土那麼吃香的因素。

具體說來是這麼回事,我們常常看到新聞報道印度種姓不同的男女相愛最後被打死,我們對種姓制度持反對態度,但是這種姓制度卻來源於早期的印度本土經典《吠陀經》,這部經典距今3000多年,而隨後白種的雅利安人利用種姓制度統治印度人,可以說這種對於統治者有益的制度自然會持續推行,婆羅門教和印度教都延續這種觀點,但是佛教卻是明確反對種姓制度的,要知道統治者掌握軍事經濟教育的大權,不利於他們順理成章壓制平民的聲音,他們會弱化它。怎麼弱化呢,印度教最崇拜的主神是毗溼奴,在印度教系統裡面,毗溼奴的其中一個化身是佛陀,也就是說信徒看見佛陀的具象,但是思維還是自動反應:“這是毗溼奴的化身”,那麼佛陀自然變成從屬於毗溼奴的二級化身了,因此,佛教在印度本土不吃香可能是由於以上原因及其他原因造成的。

第三天,我們來到大名鼎鼎的馬六甲洲,我的表姐和表妹相視一笑:“想起被地理/歷史支配的恐懼了”,真是太可愛了。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純爸背後的就是馬六甲海峽

不過在拜訪馬六甲海峽之前,我們先到東南亞歷史最悠久的寺廟“青雲亭”。青雲亭創建於1673年,怪不得精緻又有韻味。我讀了一下對聯,可以比較清楚青雲亭中間供奉佛陀釋迦牟尼,左壇是天后娘娘,右壇是關公。我一琢磨這配置倒是少見,按照宗教體系來分,可不像“大亂燉”嘛。於是我就問導遊說這廟是私人營建的性質嗎,導遊告訴我說,這當年華人下南洋,各鄉各處的人聚在一起,寺廟也不按派系分那麼嚴格,就類似於華人協會,大家把信奉的神仙都請到一處供奉,那這就比較好理解了。

"

​ 前幾天,一純和親人一起到馬來西亞避暑去了。

是的,你沒看錯,馬來西亞這個熱帶國家雖然明寫著最高溫度有30°,但是其實還蠻乾爽,相比起廣州常常36°的溫度,大馬倒像避暑之地——廣州的熱是悶熱,一會就汗津津的;而大馬的熱是陽光照射的熱,即使是中午頂著太陽走,身上也就一層薄汗。

馬來西亞的氣候很特殊,每年6月到9月都會有季風,因此常常在午後下雨,這樣一來傍晚的溫度就降下來,非常舒適。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在沒有實地到馬來西亞的時候,我還有種刻板印象,覺得它是個落後國家,但我很快就被打臉了,馬來西亞超乎我想象的發達與整潔,我們這次去了三個地方:布城、吉隆坡和馬六甲。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首都,導遊告訴我們,吉隆坡由於發展較早,人口密度大,吉隆坡交通不便利,於是馬來西亞政府在首都附近的布城營建新的政治中心,現在馬來西亞政府的所有機構都已經搬到布城,我們去到布城的時候就看見圓頂綠色的首相府,具有非常典型的伊斯蘭元素。

說起宗教來,馬來西亞依種族的構成區分,基本可見三大類宗教,分別是馬來人信奉的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的印度教以及華人信奉的儒釋道三教。

而馬來西亞的人口構成佔比中,馬來人佔比最重,因此伊斯蘭風格的建築非常多,其中,我們首先去到的“粉紅清真寺”就非常瑰麗!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它是世界上唯一的粉紅色清真寺,不僅外牆粉紅,內裡也是粉紅的。寺內的空間非常大,設有二樓,再往上才是圓頂。

我們去的那天不是禮拜日,沒有穆斯林在禮拜,鬆散的幾星遊客,人們輕聲交談的聲音,我的耳膜都能感受到迴響,空間是即夢幻又莊嚴。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這裡就要介紹一下清真寺是什麼類型的場所了:清真寺的功用就是禮拜之地。宗教想要發展,總得有地方給信徒集會祈禱吧?清真寺就是這麼個地方,因為伊斯蘭教的《古蘭經》強調齋戒的目的是“遵循正道,分辨真偽”,因此信徒們齋戒禮拜的地方必須淨潔,遊客進去參觀是要脫鞋子的。而伊斯蘭教信奉真主“安拉”,他們的觀念裡天地生髮一切事都由真主操控,因此,清真寺都設計成圓頂是因為圓錐曲線在物理學上利於聲波反射後匯聚一處,信徒禮拜時便彷彿能聽到真主的迴應。這對於宗教的順利發展而言是一個相當棒的設計。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在第二天,我們到黑風洞景區遊玩,黑風洞裡面有很多印度教的雕像,最壯觀的是平地上那尊胖嘟嘟的神像,導遊盡責地講解與這個印度神有關的故事。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但是我更感興趣的是,“印度教”為什麼這麼熱門?這是相對於“佛教”而言的熱門。中國人都清楚,誕生於印度本土的佛教在我們國家直到今天還是受眾廣泛,為啥反而在印度本土不吃香呢。藉由這次的行程搜索攻略,我找到了答案,佛教是釋迦牟尼創立的,而印度教則更顯廣泛,它是包容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等教義的宗教,一方面它繼續使用種姓制度,另一方面它將佛教二級化涵蓋了,我認為這兩點都是佛教不夠印度教在本土那麼吃香的因素。

具體說來是這麼回事,我們常常看到新聞報道印度種姓不同的男女相愛最後被打死,我們對種姓制度持反對態度,但是這種姓制度卻來源於早期的印度本土經典《吠陀經》,這部經典距今3000多年,而隨後白種的雅利安人利用種姓制度統治印度人,可以說這種對於統治者有益的制度自然會持續推行,婆羅門教和印度教都延續這種觀點,但是佛教卻是明確反對種姓制度的,要知道統治者掌握軍事經濟教育的大權,不利於他們順理成章壓制平民的聲音,他們會弱化它。怎麼弱化呢,印度教最崇拜的主神是毗溼奴,在印度教系統裡面,毗溼奴的其中一個化身是佛陀,也就是說信徒看見佛陀的具象,但是思維還是自動反應:“這是毗溼奴的化身”,那麼佛陀自然變成從屬於毗溼奴的二級化身了,因此,佛教在印度本土不吃香可能是由於以上原因及其他原因造成的。

第三天,我們來到大名鼎鼎的馬六甲洲,我的表姐和表妹相視一笑:“想起被地理/歷史支配的恐懼了”,真是太可愛了。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純爸背後的就是馬六甲海峽

不過在拜訪馬六甲海峽之前,我們先到東南亞歷史最悠久的寺廟“青雲亭”。青雲亭創建於1673年,怪不得精緻又有韻味。我讀了一下對聯,可以比較清楚青雲亭中間供奉佛陀釋迦牟尼,左壇是天后娘娘,右壇是關公。我一琢磨這配置倒是少見,按照宗教體系來分,可不像“大亂燉”嘛。於是我就問導遊說這廟是私人營建的性質嗎,導遊告訴我說,這當年華人下南洋,各鄉各處的人聚在一起,寺廟也不按派系分那麼嚴格,就類似於華人協會,大家把信奉的神仙都請到一處供奉,那這就比較好理解了。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佛陀就不用我多說,我還觀察到內殿上方的圖案,我這好歹“吃”了兩個學期的《阿含經》,一下子我就判斷那是圖案從左到右講述了佛陀出家講學的人生故事,八九不離十,放圖片大家瞅瞅。

"

​ 前幾天,一純和親人一起到馬來西亞避暑去了。

是的,你沒看錯,馬來西亞這個熱帶國家雖然明寫著最高溫度有30°,但是其實還蠻乾爽,相比起廣州常常36°的溫度,大馬倒像避暑之地——廣州的熱是悶熱,一會就汗津津的;而大馬的熱是陽光照射的熱,即使是中午頂著太陽走,身上也就一層薄汗。

馬來西亞的氣候很特殊,每年6月到9月都會有季風,因此常常在午後下雨,這樣一來傍晚的溫度就降下來,非常舒適。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在沒有實地到馬來西亞的時候,我還有種刻板印象,覺得它是個落後國家,但我很快就被打臉了,馬來西亞超乎我想象的發達與整潔,我們這次去了三個地方:布城、吉隆坡和馬六甲。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首都,導遊告訴我們,吉隆坡由於發展較早,人口密度大,吉隆坡交通不便利,於是馬來西亞政府在首都附近的布城營建新的政治中心,現在馬來西亞政府的所有機構都已經搬到布城,我們去到布城的時候就看見圓頂綠色的首相府,具有非常典型的伊斯蘭元素。

說起宗教來,馬來西亞依種族的構成區分,基本可見三大類宗教,分別是馬來人信奉的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的印度教以及華人信奉的儒釋道三教。

而馬來西亞的人口構成佔比中,馬來人佔比最重,因此伊斯蘭風格的建築非常多,其中,我們首先去到的“粉紅清真寺”就非常瑰麗!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它是世界上唯一的粉紅色清真寺,不僅外牆粉紅,內裡也是粉紅的。寺內的空間非常大,設有二樓,再往上才是圓頂。

我們去的那天不是禮拜日,沒有穆斯林在禮拜,鬆散的幾星遊客,人們輕聲交談的聲音,我的耳膜都能感受到迴響,空間是即夢幻又莊嚴。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這裡就要介紹一下清真寺是什麼類型的場所了:清真寺的功用就是禮拜之地。宗教想要發展,總得有地方給信徒集會祈禱吧?清真寺就是這麼個地方,因為伊斯蘭教的《古蘭經》強調齋戒的目的是“遵循正道,分辨真偽”,因此信徒們齋戒禮拜的地方必須淨潔,遊客進去參觀是要脫鞋子的。而伊斯蘭教信奉真主“安拉”,他們的觀念裡天地生髮一切事都由真主操控,因此,清真寺都設計成圓頂是因為圓錐曲線在物理學上利於聲波反射後匯聚一處,信徒禮拜時便彷彿能聽到真主的迴應。這對於宗教的順利發展而言是一個相當棒的設計。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在第二天,我們到黑風洞景區遊玩,黑風洞裡面有很多印度教的雕像,最壯觀的是平地上那尊胖嘟嘟的神像,導遊盡責地講解與這個印度神有關的故事。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但是我更感興趣的是,“印度教”為什麼這麼熱門?這是相對於“佛教”而言的熱門。中國人都清楚,誕生於印度本土的佛教在我們國家直到今天還是受眾廣泛,為啥反而在印度本土不吃香呢。藉由這次的行程搜索攻略,我找到了答案,佛教是釋迦牟尼創立的,而印度教則更顯廣泛,它是包容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等教義的宗教,一方面它繼續使用種姓制度,另一方面它將佛教二級化涵蓋了,我認為這兩點都是佛教不夠印度教在本土那麼吃香的因素。

具體說來是這麼回事,我們常常看到新聞報道印度種姓不同的男女相愛最後被打死,我們對種姓制度持反對態度,但是這種姓制度卻來源於早期的印度本土經典《吠陀經》,這部經典距今3000多年,而隨後白種的雅利安人利用種姓制度統治印度人,可以說這種對於統治者有益的制度自然會持續推行,婆羅門教和印度教都延續這種觀點,但是佛教卻是明確反對種姓制度的,要知道統治者掌握軍事經濟教育的大權,不利於他們順理成章壓制平民的聲音,他們會弱化它。怎麼弱化呢,印度教最崇拜的主神是毗溼奴,在印度教系統裡面,毗溼奴的其中一個化身是佛陀,也就是說信徒看見佛陀的具象,但是思維還是自動反應:“這是毗溼奴的化身”,那麼佛陀自然變成從屬於毗溼奴的二級化身了,因此,佛教在印度本土不吃香可能是由於以上原因及其他原因造成的。

第三天,我們來到大名鼎鼎的馬六甲洲,我的表姐和表妹相視一笑:“想起被地理/歷史支配的恐懼了”,真是太可愛了。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純爸背後的就是馬六甲海峽

不過在拜訪馬六甲海峽之前,我們先到東南亞歷史最悠久的寺廟“青雲亭”。青雲亭創建於1673年,怪不得精緻又有韻味。我讀了一下對聯,可以比較清楚青雲亭中間供奉佛陀釋迦牟尼,左壇是天后娘娘,右壇是關公。我一琢磨這配置倒是少見,按照宗教體系來分,可不像“大亂燉”嘛。於是我就問導遊說這廟是私人營建的性質嗎,導遊告訴我說,這當年華人下南洋,各鄉各處的人聚在一起,寺廟也不按派系分那麼嚴格,就類似於華人協會,大家把信奉的神仙都請到一處供奉,那這就比較好理解了。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佛陀就不用我多說,我還觀察到內殿上方的圖案,我這好歹“吃”了兩個學期的《阿含經》,一下子我就判斷那是圖案從左到右講述了佛陀出家講學的人生故事,八九不離十,放圖片大家瞅瞅。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圖案從左到右講述了佛陀出家講學的人生故事

"

​ 前幾天,一純和親人一起到馬來西亞避暑去了。

是的,你沒看錯,馬來西亞這個熱帶國家雖然明寫著最高溫度有30°,但是其實還蠻乾爽,相比起廣州常常36°的溫度,大馬倒像避暑之地——廣州的熱是悶熱,一會就汗津津的;而大馬的熱是陽光照射的熱,即使是中午頂著太陽走,身上也就一層薄汗。

馬來西亞的氣候很特殊,每年6月到9月都會有季風,因此常常在午後下雨,這樣一來傍晚的溫度就降下來,非常舒適。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在沒有實地到馬來西亞的時候,我還有種刻板印象,覺得它是個落後國家,但我很快就被打臉了,馬來西亞超乎我想象的發達與整潔,我們這次去了三個地方:布城、吉隆坡和馬六甲。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首都,導遊告訴我們,吉隆坡由於發展較早,人口密度大,吉隆坡交通不便利,於是馬來西亞政府在首都附近的布城營建新的政治中心,現在馬來西亞政府的所有機構都已經搬到布城,我們去到布城的時候就看見圓頂綠色的首相府,具有非常典型的伊斯蘭元素。

說起宗教來,馬來西亞依種族的構成區分,基本可見三大類宗教,分別是馬來人信奉的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的印度教以及華人信奉的儒釋道三教。

而馬來西亞的人口構成佔比中,馬來人佔比最重,因此伊斯蘭風格的建築非常多,其中,我們首先去到的“粉紅清真寺”就非常瑰麗!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它是世界上唯一的粉紅色清真寺,不僅外牆粉紅,內裡也是粉紅的。寺內的空間非常大,設有二樓,再往上才是圓頂。

我們去的那天不是禮拜日,沒有穆斯林在禮拜,鬆散的幾星遊客,人們輕聲交談的聲音,我的耳膜都能感受到迴響,空間是即夢幻又莊嚴。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這裡就要介紹一下清真寺是什麼類型的場所了:清真寺的功用就是禮拜之地。宗教想要發展,總得有地方給信徒集會祈禱吧?清真寺就是這麼個地方,因為伊斯蘭教的《古蘭經》強調齋戒的目的是“遵循正道,分辨真偽”,因此信徒們齋戒禮拜的地方必須淨潔,遊客進去參觀是要脫鞋子的。而伊斯蘭教信奉真主“安拉”,他們的觀念裡天地生髮一切事都由真主操控,因此,清真寺都設計成圓頂是因為圓錐曲線在物理學上利於聲波反射後匯聚一處,信徒禮拜時便彷彿能聽到真主的迴應。這對於宗教的順利發展而言是一個相當棒的設計。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在第二天,我們到黑風洞景區遊玩,黑風洞裡面有很多印度教的雕像,最壯觀的是平地上那尊胖嘟嘟的神像,導遊盡責地講解與這個印度神有關的故事。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但是我更感興趣的是,“印度教”為什麼這麼熱門?這是相對於“佛教”而言的熱門。中國人都清楚,誕生於印度本土的佛教在我們國家直到今天還是受眾廣泛,為啥反而在印度本土不吃香呢。藉由這次的行程搜索攻略,我找到了答案,佛教是釋迦牟尼創立的,而印度教則更顯廣泛,它是包容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等教義的宗教,一方面它繼續使用種姓制度,另一方面它將佛教二級化涵蓋了,我認為這兩點都是佛教不夠印度教在本土那麼吃香的因素。

具體說來是這麼回事,我們常常看到新聞報道印度種姓不同的男女相愛最後被打死,我們對種姓制度持反對態度,但是這種姓制度卻來源於早期的印度本土經典《吠陀經》,這部經典距今3000多年,而隨後白種的雅利安人利用種姓制度統治印度人,可以說這種對於統治者有益的制度自然會持續推行,婆羅門教和印度教都延續這種觀點,但是佛教卻是明確反對種姓制度的,要知道統治者掌握軍事經濟教育的大權,不利於他們順理成章壓制平民的聲音,他們會弱化它。怎麼弱化呢,印度教最崇拜的主神是毗溼奴,在印度教系統裡面,毗溼奴的其中一個化身是佛陀,也就是說信徒看見佛陀的具象,但是思維還是自動反應:“這是毗溼奴的化身”,那麼佛陀自然變成從屬於毗溼奴的二級化身了,因此,佛教在印度本土不吃香可能是由於以上原因及其他原因造成的。

第三天,我們來到大名鼎鼎的馬六甲洲,我的表姐和表妹相視一笑:“想起被地理/歷史支配的恐懼了”,真是太可愛了。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純爸背後的就是馬六甲海峽

不過在拜訪馬六甲海峽之前,我們先到東南亞歷史最悠久的寺廟“青雲亭”。青雲亭創建於1673年,怪不得精緻又有韻味。我讀了一下對聯,可以比較清楚青雲亭中間供奉佛陀釋迦牟尼,左壇是天后娘娘,右壇是關公。我一琢磨這配置倒是少見,按照宗教體系來分,可不像“大亂燉”嘛。於是我就問導遊說這廟是私人營建的性質嗎,導遊告訴我說,這當年華人下南洋,各鄉各處的人聚在一起,寺廟也不按派系分那麼嚴格,就類似於華人協會,大家把信奉的神仙都請到一處供奉,那這就比較好理解了。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佛陀就不用我多說,我還觀察到內殿上方的圖案,我這好歹“吃”了兩個學期的《阿含經》,一下子我就判斷那是圖案從左到右講述了佛陀出家講學的人生故事,八九不離十,放圖片大家瞅瞅。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圖案從左到右講述了佛陀出家講學的人生故事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圖案從左到右講述了佛陀出家講學的人生故事

另外的兩位則更顯華人的獨特民間信仰,天后媽祖和關公都是由真人神化而成的形象,原本應該屬於單個的神祇吧,不過也有說法天后屬於道家系統,而關公忠義仁勇符合儒家思想,這麼算來,青雲亭融合儒釋道三家也能反映華人精神世界受宗教的影響。對於北方內陸的同胞而言,可能不太熟悉媽祖,但是一純對她非常有好感,爺爺奶奶家附近就是出海口零丁洋,那兒有一尊特別大的媽祖像鎮海,我讀的中學也在那附近,每屆初三學子都喜歡到媽祖那祈願,那麼我相信當年乘船下南洋到馬來西亞工作的華人自然對媽祖有很深的情感。

"

​ 前幾天,一純和親人一起到馬來西亞避暑去了。

是的,你沒看錯,馬來西亞這個熱帶國家雖然明寫著最高溫度有30°,但是其實還蠻乾爽,相比起廣州常常36°的溫度,大馬倒像避暑之地——廣州的熱是悶熱,一會就汗津津的;而大馬的熱是陽光照射的熱,即使是中午頂著太陽走,身上也就一層薄汗。

馬來西亞的氣候很特殊,每年6月到9月都會有季風,因此常常在午後下雨,這樣一來傍晚的溫度就降下來,非常舒適。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在沒有實地到馬來西亞的時候,我還有種刻板印象,覺得它是個落後國家,但我很快就被打臉了,馬來西亞超乎我想象的發達與整潔,我們這次去了三個地方:布城、吉隆坡和馬六甲。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首都,導遊告訴我們,吉隆坡由於發展較早,人口密度大,吉隆坡交通不便利,於是馬來西亞政府在首都附近的布城營建新的政治中心,現在馬來西亞政府的所有機構都已經搬到布城,我們去到布城的時候就看見圓頂綠色的首相府,具有非常典型的伊斯蘭元素。

說起宗教來,馬來西亞依種族的構成區分,基本可見三大類宗教,分別是馬來人信奉的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的印度教以及華人信奉的儒釋道三教。

而馬來西亞的人口構成佔比中,馬來人佔比最重,因此伊斯蘭風格的建築非常多,其中,我們首先去到的“粉紅清真寺”就非常瑰麗!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它是世界上唯一的粉紅色清真寺,不僅外牆粉紅,內裡也是粉紅的。寺內的空間非常大,設有二樓,再往上才是圓頂。

我們去的那天不是禮拜日,沒有穆斯林在禮拜,鬆散的幾星遊客,人們輕聲交談的聲音,我的耳膜都能感受到迴響,空間是即夢幻又莊嚴。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這裡就要介紹一下清真寺是什麼類型的場所了:清真寺的功用就是禮拜之地。宗教想要發展,總得有地方給信徒集會祈禱吧?清真寺就是這麼個地方,因為伊斯蘭教的《古蘭經》強調齋戒的目的是“遵循正道,分辨真偽”,因此信徒們齋戒禮拜的地方必須淨潔,遊客進去參觀是要脫鞋子的。而伊斯蘭教信奉真主“安拉”,他們的觀念裡天地生髮一切事都由真主操控,因此,清真寺都設計成圓頂是因為圓錐曲線在物理學上利於聲波反射後匯聚一處,信徒禮拜時便彷彿能聽到真主的迴應。這對於宗教的順利發展而言是一個相當棒的設計。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在第二天,我們到黑風洞景區遊玩,黑風洞裡面有很多印度教的雕像,最壯觀的是平地上那尊胖嘟嘟的神像,導遊盡責地講解與這個印度神有關的故事。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但是我更感興趣的是,“印度教”為什麼這麼熱門?這是相對於“佛教”而言的熱門。中國人都清楚,誕生於印度本土的佛教在我們國家直到今天還是受眾廣泛,為啥反而在印度本土不吃香呢。藉由這次的行程搜索攻略,我找到了答案,佛教是釋迦牟尼創立的,而印度教則更顯廣泛,它是包容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等教義的宗教,一方面它繼續使用種姓制度,另一方面它將佛教二級化涵蓋了,我認為這兩點都是佛教不夠印度教在本土那麼吃香的因素。

具體說來是這麼回事,我們常常看到新聞報道印度種姓不同的男女相愛最後被打死,我們對種姓制度持反對態度,但是這種姓制度卻來源於早期的印度本土經典《吠陀經》,這部經典距今3000多年,而隨後白種的雅利安人利用種姓制度統治印度人,可以說這種對於統治者有益的制度自然會持續推行,婆羅門教和印度教都延續這種觀點,但是佛教卻是明確反對種姓制度的,要知道統治者掌握軍事經濟教育的大權,不利於他們順理成章壓制平民的聲音,他們會弱化它。怎麼弱化呢,印度教最崇拜的主神是毗溼奴,在印度教系統裡面,毗溼奴的其中一個化身是佛陀,也就是說信徒看見佛陀的具象,但是思維還是自動反應:“這是毗溼奴的化身”,那麼佛陀自然變成從屬於毗溼奴的二級化身了,因此,佛教在印度本土不吃香可能是由於以上原因及其他原因造成的。

第三天,我們來到大名鼎鼎的馬六甲洲,我的表姐和表妹相視一笑:“想起被地理/歷史支配的恐懼了”,真是太可愛了。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純爸背後的就是馬六甲海峽

不過在拜訪馬六甲海峽之前,我們先到東南亞歷史最悠久的寺廟“青雲亭”。青雲亭創建於1673年,怪不得精緻又有韻味。我讀了一下對聯,可以比較清楚青雲亭中間供奉佛陀釋迦牟尼,左壇是天后娘娘,右壇是關公。我一琢磨這配置倒是少見,按照宗教體系來分,可不像“大亂燉”嘛。於是我就問導遊說這廟是私人營建的性質嗎,導遊告訴我說,這當年華人下南洋,各鄉各處的人聚在一起,寺廟也不按派系分那麼嚴格,就類似於華人協會,大家把信奉的神仙都請到一處供奉,那這就比較好理解了。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佛陀就不用我多說,我還觀察到內殿上方的圖案,我這好歹“吃”了兩個學期的《阿含經》,一下子我就判斷那是圖案從左到右講述了佛陀出家講學的人生故事,八九不離十,放圖片大家瞅瞅。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圖案從左到右講述了佛陀出家講學的人生故事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圖案從左到右講述了佛陀出家講學的人生故事

另外的兩位則更顯華人的獨特民間信仰,天后媽祖和關公都是由真人神化而成的形象,原本應該屬於單個的神祇吧,不過也有說法天后屬於道家系統,而關公忠義仁勇符合儒家思想,這麼算來,青雲亭融合儒釋道三家也能反映華人精神世界受宗教的影響。對於北方內陸的同胞而言,可能不太熟悉媽祖,但是一純對她非常有好感,爺爺奶奶家附近就是出海口零丁洋,那兒有一尊特別大的媽祖像鎮海,我讀的中學也在那附近,每屆初三學子都喜歡到媽祖那祈願,那麼我相信當年乘船下南洋到馬來西亞工作的華人自然對媽祖有很深的情感。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國家,此次出行我感到這個國家的熱情與鮮明的特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下一期再分享有關新加坡與新馬美食的內容,敬請關注。


"

​ 前幾天,一純和親人一起到馬來西亞避暑去了。

是的,你沒看錯,馬來西亞這個熱帶國家雖然明寫著最高溫度有30°,但是其實還蠻乾爽,相比起廣州常常36°的溫度,大馬倒像避暑之地——廣州的熱是悶熱,一會就汗津津的;而大馬的熱是陽光照射的熱,即使是中午頂著太陽走,身上也就一層薄汗。

馬來西亞的氣候很特殊,每年6月到9月都會有季風,因此常常在午後下雨,這樣一來傍晚的溫度就降下來,非常舒適。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在沒有實地到馬來西亞的時候,我還有種刻板印象,覺得它是個落後國家,但我很快就被打臉了,馬來西亞超乎我想象的發達與整潔,我們這次去了三個地方:布城、吉隆坡和馬六甲。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首都,導遊告訴我們,吉隆坡由於發展較早,人口密度大,吉隆坡交通不便利,於是馬來西亞政府在首都附近的布城營建新的政治中心,現在馬來西亞政府的所有機構都已經搬到布城,我們去到布城的時候就看見圓頂綠色的首相府,具有非常典型的伊斯蘭元素。

說起宗教來,馬來西亞依種族的構成區分,基本可見三大類宗教,分別是馬來人信奉的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的印度教以及華人信奉的儒釋道三教。

而馬來西亞的人口構成佔比中,馬來人佔比最重,因此伊斯蘭風格的建築非常多,其中,我們首先去到的“粉紅清真寺”就非常瑰麗!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它是世界上唯一的粉紅色清真寺,不僅外牆粉紅,內裡也是粉紅的。寺內的空間非常大,設有二樓,再往上才是圓頂。

我們去的那天不是禮拜日,沒有穆斯林在禮拜,鬆散的幾星遊客,人們輕聲交談的聲音,我的耳膜都能感受到迴響,空間是即夢幻又莊嚴。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這裡就要介紹一下清真寺是什麼類型的場所了:清真寺的功用就是禮拜之地。宗教想要發展,總得有地方給信徒集會祈禱吧?清真寺就是這麼個地方,因為伊斯蘭教的《古蘭經》強調齋戒的目的是“遵循正道,分辨真偽”,因此信徒們齋戒禮拜的地方必須淨潔,遊客進去參觀是要脫鞋子的。而伊斯蘭教信奉真主“安拉”,他們的觀念裡天地生髮一切事都由真主操控,因此,清真寺都設計成圓頂是因為圓錐曲線在物理學上利於聲波反射後匯聚一處,信徒禮拜時便彷彿能聽到真主的迴應。這對於宗教的順利發展而言是一個相當棒的設計。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在第二天,我們到黑風洞景區遊玩,黑風洞裡面有很多印度教的雕像,最壯觀的是平地上那尊胖嘟嘟的神像,導遊盡責地講解與這個印度神有關的故事。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但是我更感興趣的是,“印度教”為什麼這麼熱門?這是相對於“佛教”而言的熱門。中國人都清楚,誕生於印度本土的佛教在我們國家直到今天還是受眾廣泛,為啥反而在印度本土不吃香呢。藉由這次的行程搜索攻略,我找到了答案,佛教是釋迦牟尼創立的,而印度教則更顯廣泛,它是包容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等教義的宗教,一方面它繼續使用種姓制度,另一方面它將佛教二級化涵蓋了,我認為這兩點都是佛教不夠印度教在本土那麼吃香的因素。

具體說來是這麼回事,我們常常看到新聞報道印度種姓不同的男女相愛最後被打死,我們對種姓制度持反對態度,但是這種姓制度卻來源於早期的印度本土經典《吠陀經》,這部經典距今3000多年,而隨後白種的雅利安人利用種姓制度統治印度人,可以說這種對於統治者有益的制度自然會持續推行,婆羅門教和印度教都延續這種觀點,但是佛教卻是明確反對種姓制度的,要知道統治者掌握軍事經濟教育的大權,不利於他們順理成章壓制平民的聲音,他們會弱化它。怎麼弱化呢,印度教最崇拜的主神是毗溼奴,在印度教系統裡面,毗溼奴的其中一個化身是佛陀,也就是說信徒看見佛陀的具象,但是思維還是自動反應:“這是毗溼奴的化身”,那麼佛陀自然變成從屬於毗溼奴的二級化身了,因此,佛教在印度本土不吃香可能是由於以上原因及其他原因造成的。

第三天,我們來到大名鼎鼎的馬六甲洲,我的表姐和表妹相視一笑:“想起被地理/歷史支配的恐懼了”,真是太可愛了。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純爸背後的就是馬六甲海峽

不過在拜訪馬六甲海峽之前,我們先到東南亞歷史最悠久的寺廟“青雲亭”。青雲亭創建於1673年,怪不得精緻又有韻味。我讀了一下對聯,可以比較清楚青雲亭中間供奉佛陀釋迦牟尼,左壇是天后娘娘,右壇是關公。我一琢磨這配置倒是少見,按照宗教體系來分,可不像“大亂燉”嘛。於是我就問導遊說這廟是私人營建的性質嗎,導遊告訴我說,這當年華人下南洋,各鄉各處的人聚在一起,寺廟也不按派系分那麼嚴格,就類似於華人協會,大家把信奉的神仙都請到一處供奉,那這就比較好理解了。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佛陀就不用我多說,我還觀察到內殿上方的圖案,我這好歹“吃”了兩個學期的《阿含經》,一下子我就判斷那是圖案從左到右講述了佛陀出家講學的人生故事,八九不離十,放圖片大家瞅瞅。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圖案從左到右講述了佛陀出家講學的人生故事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圖案從左到右講述了佛陀出家講學的人生故事

另外的兩位則更顯華人的獨特民間信仰,天后媽祖和關公都是由真人神化而成的形象,原本應該屬於單個的神祇吧,不過也有說法天后屬於道家系統,而關公忠義仁勇符合儒家思想,這麼算來,青雲亭融合儒釋道三家也能反映華人精神世界受宗教的影響。對於北方內陸的同胞而言,可能不太熟悉媽祖,但是一純對她非常有好感,爺爺奶奶家附近就是出海口零丁洋,那兒有一尊特別大的媽祖像鎮海,我讀的中學也在那附近,每屆初三學子都喜歡到媽祖那祈願,那麼我相信當年乘船下南洋到馬來西亞工作的華人自然對媽祖有很深的情感。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國家,此次出行我感到這個國家的熱情與鮮明的特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下一期再分享有關新加坡與新馬美食的內容,敬請關注。


「宗教漫談」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本文作者一純,今年18歲,在家自學國學三年,有所感悟,願能與您分享交流,您的點贊、轉發、評論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謝謝!*^_^*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