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隨筆)

《麥田裡的守望者》其主人公是一個16歲的中學生,名叫霍爾頓·考爾德,出生在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為了讓他出人頭地又或者說是為了他將來能買到一輛凱迪拉克,學校的老師以及他的家鄉迫使他努力學習,而少不更事的他由於無法適應周圍的種種在學校一整天都在談論女人、酒精和性。所以總是受到懲罰。直到他第四次被學校開除之時,他開始害怕回家,便在美國最繁忙的紐約市轉悠了一天兩夜,住在一家小客棧裡,去夜總會,甚至還亂交女朋友。又或者在電影院裡消磨時間,甚至招妓,與此同時內心沮喪的他開始試圖逃離虛偽的成人世界,尋找那一份屬於他自己的純潔和真理。這種精神上的極度矛盾最終導致了他的完全崩潰,躺在一家精神病院裡。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隨筆)

其實,說實在的,剛開始拜讀《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本書的時候,我真的不太喜歡該書的主人公霍爾頓。他的頹廢,消極使我無法理解甚至無法忍受,直到後來我才逐漸發現主人公的猶豫、反叛和憤世嫉俗都是由於某些原因造成的,而這些更是使他沮喪、悲傷和病態。在這種環境的壓迫下,他只能隱藏自己敏感、脆弱、善良的心。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隨筆)

也許,從表面上看,霍頓並不野心勃勃,鋪張浪費,他並不無知,卻總是抱怨,但如果你仔細品味這本書,你會發現霍頓其實也有其幼稚善良的一面。儘管他似乎對每件事都持消極態度,但他對每個人都持懷疑態度。而且事實上,他知道如何欣賞和懂得如何去愛。他感情豐富,敏感細膩。他更是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的孩子,在內心深處對幸福有著極大的期望和渴望。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隨筆)
“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那麼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從這段文中,我們可以看到霍頓渴望幸福,但幸福離他卻如此遙遠。他只是想離開那個浮躁的地方,找到那一片屬於他的純淨的麥田,過著簡單的生活,找到簡單的幸福。我個人覺得我們每個人除了擁有基本的物質生活外,還應該擁有一個完整的精神生活,在一個相對豐富的現代社會中,完整的精神生活通常比物質生活更重要。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隨筆)

我們每個人完整的精神世界是由許多緯度組成的。而其中,審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緯度,文學又幾乎是產生這種緯度的最有效的方法,文學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美學。如果說古代文學更注重表達思想和情感,那麼現代文學則越來越關注其審美價值,能夠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培養我們的審美體驗,增強我們的審美境界,是我們接近審美境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隨筆)

審美使我們逐漸變得多愁善感,使生活變得多愁善感。今天我們的文明和以前的文明最大的不同就是,今天的文明有一種叫做“情感”的元素。在情感修養方面,文學做出了一流的貢獻。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隨筆)

人類的情感使人類超越普通的動物,成為高貴的物種。情感訴求使人類擺脫了動物單純的生存狀態,進入了另外一個境界。而在這一領域,人類不再只享受各種功能所能滿足的原始幸福,而是擁有精神享受。一旦人類變得深情,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似乎從現在起就發生了變化,更是有著難以形容的美或說不出的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