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金字塔原理,我感悟到了這3點

文 | 明哥,前麥肯錫戰略諮詢顧問,埃森哲管理諮詢顧問,一個喜歡用思維導圖架構PPT的老司機,歡迎關注,一起成為職場精英。

序言

週末和一個客戶進行了一場近9個小時的研討,對金字塔原理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層。在這場研討會中,有些人甚至是第一次接觸金字塔原理,第一次聽說MECE法則、第一次聽說SCQA模型,但令人佩服的時,不愧都是一些博士,1個小時的理論介紹後,人家對MECE、SCQA理解就已經出口成章了。

比如,講完結論先行,就有人分享了下面這個故事:

公交車上,一箇中年人對一個時髦小夥子說:“我今天早上8點就從玉溪坐大巴來了,人太多了,到現在都還暈車,我要去一個親戚家做客,他家生了一個大胖小子,今天剛好滿100天,請我們老鄉一起慶祝一下,我老鄉可有錢了,在昆明有3套房子呢,他今天讓我們去的這個地方,是他在昆明買的第一套房子,說是這路公交車有個站離他們家比較近,小夥子,我想問一下,我要到紅山小區,在哪個站下車比較好?”,話還未說完,公交車到了到站了,小夥子歉意的一笑,“大叔,我到站了,你問一下別人吧”。

中年大叔大約說了2分鐘,最後小夥子才知道他的需求,可惜公交車不等人,小夥子來不及幫他就下車了,那麼,如果這個中年大叔懂得金字塔原理的結論先行,會怎麼做呢?

“您好,小夥子,我要到紅山小區,請問在哪個站下車比較好?”

既有禮貌,又在10秒鐘內說出需求,不超過10秒,他就可以獲得答案。

金字塔原理是什麼?

金字塔原理是麥肯錫公司一位叫芭芭拉·明託(Barbara Minto)的顧問提出的一個方法論,她也是麥肯錫公司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顧問,金字塔原理是訓練人們邏輯思維、邏輯表達最有效的工具之一,金字塔原理擁有四大核心思想:

  1. 結論先行
  2. MECE法則
  3. 4個邏輯結構
  4. 結構化

我們先看一張典型的金字塔結構圖:

再讀金字塔原理,我感悟到了這3點

圖1、典型的的金字塔結構

結論先行

為什麼要結論先行呢?

結論先行的最大價值在於:

(1)讓對方第一時間聽到你的結論,即便對方因為有事打擾或中途離開

(2)對方聽到你的結論後,接下來的所有內容,他的大腦會自動將接下來的訊息關聯到這個結論上,這是一種吸引力。

(3)結論先行確保你真正把握自己的目標,並對目標進行精確描述,避免一次說了很多,但最終 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

比如,小張的試用期到了,人事部需要對老闆進行彙報,小張是否真正。

傳統說法:小張的責任心不錯,工作也很認真,老闆,您看,小張要不要轉正。

結論先行:小張符合試用員工轉正條件,因此建議按時轉正

再讀金字塔原理,我感悟到了這3點

圖2、結論先行案例

很明顯,傳統做法是讓老闆做選擇題,在老闆那裡可能會理解為你怕擔責任,怕萬一小張幹不好而被老闆責罰。

而換成結論先行的做法,你直接給出建議,老闆會認為你有擔當,而且,你的建議裡,小張的表現都被具體化了,比如說他有責任心,提出了“開會方式意見、糾正數據”等證據,說他工作認真,給出了“整理檔案、主筆報告”,這樣的人事部經理,估計會得到老闆的不斷提升。

MECE法則

在金字塔原理中 ,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就是MECE法則了,MECE法則的字面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也就說要“不重複、不衝突、不遺漏”的3不原則。

MECE法則反映的是分組思想,所有論據直接先分組,然後看各組或各子論據之間,內容是否有相互包含關係,或是自相矛盾,分組思想主要解決“相互獨立”的問題。

再讀金字塔原理,我感悟到了這3點

圖3、利用5W2H,確保邏輯分析時內容完全窮盡

MECE法則裡的“完全窮盡”就要靠“5W2H”了,通過“什麼人”,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為什麼做”,在“什麼地方”的5W分析法,這樣才能確保全面,減少或避免遺漏。

小技巧:如何判斷是否滿足MECE法則,橫向無重複遺漏,縱向存在因果關係。

再讀金字塔原理,我感悟到了這3點

圖4、縱向、橫向的MECE法則

4個邏輯結構

金字塔原理中的4中常用邏輯結構: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重要性順序、演繹推理。

  • 時間順序:前因後果關係、行動的先後順序
  • 空間順序:將整體分隔為部分,如人、財、物
  • 重要性順序:將類似事物歸為一組,如最重要、次重要等
  • 演繹推理:層層推進、得出結論
再讀金字塔原理,我感悟到了這3點

圖5、金字塔中的4個常用邏輯

建議:用總結歸納來呈現,用演繹推理來構思

演繹推理過程複雜,適合梳理結論的支撐條件和內容邏輯,因此,建議採用“用總結歸納來呈現,用演繹推理來構思”

再讀金字塔原理,我感悟到了這3點

圖6、總結歸納的結構

結構化

在金字塔原理中,結構化的工具就是邏輯樹,具體來看,又包括了議題樹、假設樹和是否樹,結構化的表現形式就是一棵發散的樹形結構(可以用思維導圖工具來輕鬆實現)。

構建樹形結構時,要遵循下面的4個原則;

  • 每個節點的內容,都必須是其下一層級內容的概括(或歸納)
  • 下一層級的全部內容,都必須窮盡了上一個節點各種可能性
  • 每個層級的內容都必須屬於同一範疇
  • 每個層級的內容都必須不重疊、不衝突

再讀金字塔原理,我感悟到了這3點

圖7、邏輯樹的3種形式

結構化示例:

客戶對銷售報告和庫存報告不滿意,包括以下8個方面:

1、提交報告的週期不恰當;

2、庫存數據不可靠;

3、獲得庫存數據的時間太遲;

4、庫存數據與銷售數據不吻合;

5、客戶希望能改進報告的格式;

6、客戶希望除去無意義的數據;

7、客戶希望突出說明特殊情況;

8、客戶希望減少手工計算。

第一步,先分組,將8個問題概況為3組:

  1. 報告中含有不可靠的數據;
  2. 報告的格式混亂;
  3. 產生報告的時間太晚,無法採取有效措施

第二步,樹形化展示

再讀金字塔原理,我感悟到了這3點

圖8、邏輯樹應用示例

說到此處,金字塔原理的核心就說完了,在最後,我們分享一套基於金字塔原理的方案彙報、項目總結匯報、年終總結匯報等的故事模型:SCQA。

SCQA模型

什麼是SCQA故事模型?

如下圖所示,SCQA故事模型包括了

  • 情境 S(Situation): 發生的時間﹑地點, 介紹大家都能理解的背景訊息
  • 衝突 C(Complication): 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情, 進而引發什麼衝突或問題
  • 問題 Q(Question): 讓人引發什麼疑惑, 有疑惑才能產生興趣
  • 回答A(Answer): 我們的解決方案是...
再讀金字塔原理,我感悟到了這3點

圖9,SCQA故事模型

一句話解釋SCQA模式就是,講一個大家都知道的背景,從你輸出的結論出發,創造一個衝突,讓觀眾自動產生一個疑問,觀眾帶著這個疑問,才有興趣聽你講故事。

差不多所有的文案高手,都是一個故事高手,比如:

  • (S)得了灰指甲:陳述背景
  • (C)一個傳染倆:在這個背景下發生了衝突
  • (Q)問我怎麼辦:站在對方的角度,提出疑惑
  • (A)馬上用亮甲:給出解決方案

再比如:

  • (S)我覺察到一天裡只要我面對手機的時間偏長
  • (C)就會出現效率低下,視力模糊的的情況
  • (Q)手機就是一個黑洞,是一個浪費時間的坑,我該如何改變呢?
  • (A)利用番茄工作法,集中精力工作,只在零碎的休息時間集中處理手機方面的問題

回到題目,我到底感悟到了那3點呢?

  1. 金字塔原理不僅適用於商業環境,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隨時利用金字塔原理,比如開頭的中年大叔問路的例子
  2. 金字塔原理要學會比較簡單(就比如開頭講的,有很多人沒聽過,但聽了一個小時的理論,原理性的東西就懂了),但要學好就需要平時多訓練,比如有意識的訓練結論先行,有意識的訓練MECE法則。
  3. 光學習是不夠的,需要去實際,最好是轉授他人,轉授他人的過程,相當於又學習、總結了2遍。

最好的學習是轉授

我一直堅信,最好的學習方式是轉授,永遠提供有價值的輸出,是我做這個頭條號的初心,共同進步是不懈追求,發現美化,不斷分享,人生的道路就會更加精彩

  • 轉授是對學習成果的進一步梳理和提煉;
  • 轉授前,需要訓練自己的語言和邏輯組織能力,以便別人能夠聽懂;
  • 轉授更容易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再讀金字塔原理,我感悟到了這3點

延伸閱讀

即便是IBM這樣的大牌,人家也不忘相互學習,隨時充電,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學習、不進步呢,一起圍觀IBM是怎麼看金字塔原理的,有任何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意討論。

IBM內部培訓教程:麥肯錫工作祕訣,這才叫比你厲害的人還努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