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

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中國四大名窟之一的天水麥積山石窟始建於後秦,後期經過不斷的的補建,才有了現在的壯觀景象。麥積山石窟全部開鑿在懸崖峭壁上,地理位置十分險峻,數量十分多,迄今為止都十分罕見。石窟內窟龕,泥塑雕像,石胎泥塑數不勝數,讓人眼花繚亂。懸崖峭壁上數千米長的壁畫一眼望不到盡頭,震撼人心。

"

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中國四大名窟之一的天水麥積山石窟始建於後秦,後期經過不斷的的補建,才有了現在的壯觀景象。麥積山石窟全部開鑿在懸崖峭壁上,地理位置十分險峻,數量十分多,迄今為止都十分罕見。石窟內窟龕,泥塑雕像,石胎泥塑數不勝數,讓人眼花繚亂。懸崖峭壁上數千米長的壁畫一眼望不到盡頭,震撼人心。

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麥積山自然風景也十分優美秀麗,被人們稱為“小江南”。從遠處眺望,溝壑縱橫,層巒疊嶂,古樹參天,枝陰如蓋,松濤滾滾,雲霧繚繞,真不愧是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圖,朦朦朧朧可見壯觀景象。麥積山孤峰突起,紫褐色岩石隨處可見,天然巖洞更是增添了一份別樣風采。

麥積山石窟主要分為兩部分:東崖和西崖。由於麥積山石質鬆散,不易成型,更不易雕刻,所以大部分都是泥塑,以泥塑彩妝聞名於世,雕刻精緻,技藝高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現在東崖現存有五十多個洞窟,西崖現存有一百多個洞窟,我國古代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曾稱之為“東方雕塑陳列館”。自秦朝開始修建後,歷朝歷代都有開鑿和修繕,現在保留下來得主要是北朝造像。

麥積山石窟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數量,它有佛教窟龕近兩百個,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多身,壁畫一千多平方米,泥塑、石雕造像、石胎泥塑七千多座;二是險峻,石窟全部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遊客想要觀賞,就必須攀登各洞窟之間的凌空棧道,這些棧道迴旋曲折,十分刺激,行走在上面,不禁讓人心驚膽戰。現在就讓我為你詳細介紹一下其中比較著名的洞窟吧。

"

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中國四大名窟之一的天水麥積山石窟始建於後秦,後期經過不斷的的補建,才有了現在的壯觀景象。麥積山石窟全部開鑿在懸崖峭壁上,地理位置十分險峻,數量十分多,迄今為止都十分罕見。石窟內窟龕,泥塑雕像,石胎泥塑數不勝數,讓人眼花繚亂。懸崖峭壁上數千米長的壁畫一眼望不到盡頭,震撼人心。

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麥積山自然風景也十分優美秀麗,被人們稱為“小江南”。從遠處眺望,溝壑縱橫,層巒疊嶂,古樹參天,枝陰如蓋,松濤滾滾,雲霧繚繞,真不愧是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圖,朦朦朧朧可見壯觀景象。麥積山孤峰突起,紫褐色岩石隨處可見,天然巖洞更是增添了一份別樣風采。

麥積山石窟主要分為兩部分:東崖和西崖。由於麥積山石質鬆散,不易成型,更不易雕刻,所以大部分都是泥塑,以泥塑彩妝聞名於世,雕刻精緻,技藝高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現在東崖現存有五十多個洞窟,西崖現存有一百多個洞窟,我國古代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曾稱之為“東方雕塑陳列館”。自秦朝開始修建後,歷朝歷代都有開鑿和修繕,現在保留下來得主要是北朝造像。

麥積山石窟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數量,它有佛教窟龕近兩百個,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多身,壁畫一千多平方米,泥塑、石雕造像、石胎泥塑七千多座;二是險峻,石窟全部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遊客想要觀賞,就必須攀登各洞窟之間的凌空棧道,這些棧道迴旋曲折,十分刺激,行走在上面,不禁讓人心驚膽戰。現在就讓我為你詳細介紹一下其中比較著名的洞窟吧。

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第四窟七佛龕是麥積山石窟群中最雄渾壯麗的一座建築,還被人們稱為“散花樓”。位於東崖,為傳統的木式廡殿式結構,分為前廊和後室兩部分。有八稜大立柱,底部有蓮花瓣形狀的柱礎,整體建築精心設計,構件精美絕倫,體現了北周建築技術的日漸成熟。後室有一層層的帳幔,內柱、屋樑都採用浮雕設計。該窟是研究北朝傳統木構建築的重要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135窟開鑿於北魏晚期,位於西崖,別稱“天堂洞”。該石窟呈長方形,平頂建築,石窟前壁上還開鑿有三個明窗,十分獨特。石窟內一共有17身造像,正中間有一佛二菩薩的泥塑,左邊為一佛二菩薩的石雕,十分形象生動,壁畫內容為八王爭舍利,內容形神兼備,情真意切,甚是靈活靈現,將激烈的爭戰場景表現的一清二楚。

142窟同樣開鑿於北魏晚期,但風格卻有不同,嚴謹的佈局設計,豐富多樣的形式,看起來尤為壯嚴凝重。石窟內塑造有三世佛以及菩薩和眾多弟子的雕像,非常逼真。

"

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中國四大名窟之一的天水麥積山石窟始建於後秦,後期經過不斷的的補建,才有了現在的壯觀景象。麥積山石窟全部開鑿在懸崖峭壁上,地理位置十分險峻,數量十分多,迄今為止都十分罕見。石窟內窟龕,泥塑雕像,石胎泥塑數不勝數,讓人眼花繚亂。懸崖峭壁上數千米長的壁畫一眼望不到盡頭,震撼人心。

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麥積山自然風景也十分優美秀麗,被人們稱為“小江南”。從遠處眺望,溝壑縱橫,層巒疊嶂,古樹參天,枝陰如蓋,松濤滾滾,雲霧繚繞,真不愧是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圖,朦朦朧朧可見壯觀景象。麥積山孤峰突起,紫褐色岩石隨處可見,天然巖洞更是增添了一份別樣風采。

麥積山石窟主要分為兩部分:東崖和西崖。由於麥積山石質鬆散,不易成型,更不易雕刻,所以大部分都是泥塑,以泥塑彩妝聞名於世,雕刻精緻,技藝高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現在東崖現存有五十多個洞窟,西崖現存有一百多個洞窟,我國古代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曾稱之為“東方雕塑陳列館”。自秦朝開始修建後,歷朝歷代都有開鑿和修繕,現在保留下來得主要是北朝造像。

麥積山石窟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數量,它有佛教窟龕近兩百個,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多身,壁畫一千多平方米,泥塑、石雕造像、石胎泥塑七千多座;二是險峻,石窟全部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遊客想要觀賞,就必須攀登各洞窟之間的凌空棧道,這些棧道迴旋曲折,十分刺激,行走在上面,不禁讓人心驚膽戰。現在就讓我為你詳細介紹一下其中比較著名的洞窟吧。

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第四窟七佛龕是麥積山石窟群中最雄渾壯麗的一座建築,還被人們稱為“散花樓”。位於東崖,為傳統的木式廡殿式結構,分為前廊和後室兩部分。有八稜大立柱,底部有蓮花瓣形狀的柱礎,整體建築精心設計,構件精美絕倫,體現了北周建築技術的日漸成熟。後室有一層層的帳幔,內柱、屋樑都採用浮雕設計。該窟是研究北朝傳統木構建築的重要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135窟開鑿於北魏晚期,位於西崖,別稱“天堂洞”。該石窟呈長方形,平頂建築,石窟前壁上還開鑿有三個明窗,十分獨特。石窟內一共有17身造像,正中間有一佛二菩薩的泥塑,左邊為一佛二菩薩的石雕,十分形象生動,壁畫內容為八王爭舍利,內容形神兼備,情真意切,甚是靈活靈現,將激烈的爭戰場景表現的一清二楚。

142窟同樣開鑿於北魏晚期,但風格卻有不同,嚴謹的佈局設計,豐富多樣的形式,看起來尤為壯嚴凝重。石窟內塑造有三世佛以及菩薩和眾多弟子的雕像,非常逼真。

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37窟開鑿於隋朝,有一主佛,高達兩米,面部慈祥莊嚴,方圓臉型,身著袈裟,坐於方形座上,神態自若,右側有一脅侍菩薩,梳著高鬢,戴華冠,體態修長,面容溫和,雙手置於胸前,體態優美,生動有趣。

127窟開鑿於宋代,是一個典型的長方形頂窟,窟頂有藻井,四周建有梯形坡,四壁以及窟頂都繪製了精美的壁畫。石窟內正中雕刻有一佛二菩薩,左右兩側修有淺龕坐佛。石刻佛像身著通肩袈裟,面型略長,嘴角微微上揚,莊重不失親切,眉毛細而長,嘴脣較薄,右手可施無畏印,左手可施與願印。背光雕二菩薩相對靜止,一個看起來安靜謙和,另一個則歡快生動,與頂光飛天形成鮮明對比,以動襯靜,顯得更加生動活潑。而兩側坐佛經則毫無生機活力。

127窟壁畫為麥積山石窟之最,恢宏華麗,精美絕倫,數量最多。正壁上形象描繪了涅經變,釋迦摩尼臨終遺教,八王爭舍利等等場面,氣勢磅礴,活靈活現。左壁上的內容以《維摩詰經》的內容為主題,繪畫技法都帶有中國傳統的繪畫特色,技藝精緻,構建組合和諧統一。

右壁是一幅比較完整的西方淨土變,保存到現在,壁畫人物建築,花草樹木都依稀可見,搭配有致,繪畫技法成熟。前壁上部分畫了七佛圖,下部分畫了十惡十善圖,但大部分已被煙燻,模糊可見。窟頂描繪了《薩陲太子本生》的故事,內容完整,以形傳神,形象生動,氣氛渲染的十分悲劇。

"

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中國四大名窟之一的天水麥積山石窟始建於後秦,後期經過不斷的的補建,才有了現在的壯觀景象。麥積山石窟全部開鑿在懸崖峭壁上,地理位置十分險峻,數量十分多,迄今為止都十分罕見。石窟內窟龕,泥塑雕像,石胎泥塑數不勝數,讓人眼花繚亂。懸崖峭壁上數千米長的壁畫一眼望不到盡頭,震撼人心。

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麥積山自然風景也十分優美秀麗,被人們稱為“小江南”。從遠處眺望,溝壑縱橫,層巒疊嶂,古樹參天,枝陰如蓋,松濤滾滾,雲霧繚繞,真不愧是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圖,朦朦朧朧可見壯觀景象。麥積山孤峰突起,紫褐色岩石隨處可見,天然巖洞更是增添了一份別樣風采。

麥積山石窟主要分為兩部分:東崖和西崖。由於麥積山石質鬆散,不易成型,更不易雕刻,所以大部分都是泥塑,以泥塑彩妝聞名於世,雕刻精緻,技藝高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現在東崖現存有五十多個洞窟,西崖現存有一百多個洞窟,我國古代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曾稱之為“東方雕塑陳列館”。自秦朝開始修建後,歷朝歷代都有開鑿和修繕,現在保留下來得主要是北朝造像。

麥積山石窟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數量,它有佛教窟龕近兩百個,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多身,壁畫一千多平方米,泥塑、石雕造像、石胎泥塑七千多座;二是險峻,石窟全部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遊客想要觀賞,就必須攀登各洞窟之間的凌空棧道,這些棧道迴旋曲折,十分刺激,行走在上面,不禁讓人心驚膽戰。現在就讓我為你詳細介紹一下其中比較著名的洞窟吧。

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第四窟七佛龕是麥積山石窟群中最雄渾壯麗的一座建築,還被人們稱為“散花樓”。位於東崖,為傳統的木式廡殿式結構,分為前廊和後室兩部分。有八稜大立柱,底部有蓮花瓣形狀的柱礎,整體建築精心設計,構件精美絕倫,體現了北周建築技術的日漸成熟。後室有一層層的帳幔,內柱、屋樑都採用浮雕設計。該窟是研究北朝傳統木構建築的重要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135窟開鑿於北魏晚期,位於西崖,別稱“天堂洞”。該石窟呈長方形,平頂建築,石窟前壁上還開鑿有三個明窗,十分獨特。石窟內一共有17身造像,正中間有一佛二菩薩的泥塑,左邊為一佛二菩薩的石雕,十分形象生動,壁畫內容為八王爭舍利,內容形神兼備,情真意切,甚是靈活靈現,將激烈的爭戰場景表現的一清二楚。

142窟同樣開鑿於北魏晚期,但風格卻有不同,嚴謹的佈局設計,豐富多樣的形式,看起來尤為壯嚴凝重。石窟內塑造有三世佛以及菩薩和眾多弟子的雕像,非常逼真。

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37窟開鑿於隋朝,有一主佛,高達兩米,面部慈祥莊嚴,方圓臉型,身著袈裟,坐於方形座上,神態自若,右側有一脅侍菩薩,梳著高鬢,戴華冠,體態修長,面容溫和,雙手置於胸前,體態優美,生動有趣。

127窟開鑿於宋代,是一個典型的長方形頂窟,窟頂有藻井,四周建有梯形坡,四壁以及窟頂都繪製了精美的壁畫。石窟內正中雕刻有一佛二菩薩,左右兩側修有淺龕坐佛。石刻佛像身著通肩袈裟,面型略長,嘴角微微上揚,莊重不失親切,眉毛細而長,嘴脣較薄,右手可施無畏印,左手可施與願印。背光雕二菩薩相對靜止,一個看起來安靜謙和,另一個則歡快生動,與頂光飛天形成鮮明對比,以動襯靜,顯得更加生動活潑。而兩側坐佛經則毫無生機活力。

127窟壁畫為麥積山石窟之最,恢宏華麗,精美絕倫,數量最多。正壁上形象描繪了涅經變,釋迦摩尼臨終遺教,八王爭舍利等等場面,氣勢磅礴,活靈活現。左壁上的內容以《維摩詰經》的內容為主題,繪畫技法都帶有中國傳統的繪畫特色,技藝精緻,構建組合和諧統一。

右壁是一幅比較完整的西方淨土變,保存到現在,壁畫人物建築,花草樹木都依稀可見,搭配有致,繪畫技法成熟。前壁上部分畫了七佛圖,下部分畫了十惡十善圖,但大部分已被煙燻,模糊可見。窟頂描繪了《薩陲太子本生》的故事,內容完整,以形傳神,形象生動,氣氛渲染的十分悲劇。

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123窟為一平頂方形窟,建於西魏。正壁一佛二菩薩,摩詰菩薩和文殊菩薩。佛像刻畫栩栩如生,質厚感強,菩薩穎秀清麗,氣韻非凡。童男童女造型小巧玲瓏,天真爛漫,活潑可愛,整體塑造設計感強,讓人眼前一亮。石窟內壁畫殘缺不全,不能見全貌。

5窟位於東崖西側,中窟建有一佛二弟子四菩薩,菩薩身材窈窕,衣服紋理清晰,怡然自得,各有姿態,個性鮮明。二弟子端莊大氣,溫婉可親,保留著隋末到唐初的傳統風格。窟內壁畫由飛馬、流雲、佛珠、蓮花組成,色澤鮮豔,生動有趣。中龕有一天王像,神情嚴肅威嚴,怒目圓睜,腳踩牛像,姿態鮮明可見。

121窟位於西崖,宋代重修。三壁龕各有一佛,左右各塑一力士。佛像姿態鮮明,各有不同,神態自若,各不相同。力士袒露著上半身,下半身著長裙,肌肉線條流暢,剛強有力,氣魄雄偉,壁畫大部分剝落,隱約可見些許,是北魏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石窟。

"

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中國四大名窟之一的天水麥積山石窟始建於後秦,後期經過不斷的的補建,才有了現在的壯觀景象。麥積山石窟全部開鑿在懸崖峭壁上,地理位置十分險峻,數量十分多,迄今為止都十分罕見。石窟內窟龕,泥塑雕像,石胎泥塑數不勝數,讓人眼花繚亂。懸崖峭壁上數千米長的壁畫一眼望不到盡頭,震撼人心。

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麥積山自然風景也十分優美秀麗,被人們稱為“小江南”。從遠處眺望,溝壑縱橫,層巒疊嶂,古樹參天,枝陰如蓋,松濤滾滾,雲霧繚繞,真不愧是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圖,朦朦朧朧可見壯觀景象。麥積山孤峰突起,紫褐色岩石隨處可見,天然巖洞更是增添了一份別樣風采。

麥積山石窟主要分為兩部分:東崖和西崖。由於麥積山石質鬆散,不易成型,更不易雕刻,所以大部分都是泥塑,以泥塑彩妝聞名於世,雕刻精緻,技藝高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現在東崖現存有五十多個洞窟,西崖現存有一百多個洞窟,我國古代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曾稱之為“東方雕塑陳列館”。自秦朝開始修建後,歷朝歷代都有開鑿和修繕,現在保留下來得主要是北朝造像。

麥積山石窟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數量,它有佛教窟龕近兩百個,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多身,壁畫一千多平方米,泥塑、石雕造像、石胎泥塑七千多座;二是險峻,石窟全部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遊客想要觀賞,就必須攀登各洞窟之間的凌空棧道,這些棧道迴旋曲折,十分刺激,行走在上面,不禁讓人心驚膽戰。現在就讓我為你詳細介紹一下其中比較著名的洞窟吧。

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第四窟七佛龕是麥積山石窟群中最雄渾壯麗的一座建築,還被人們稱為“散花樓”。位於東崖,為傳統的木式廡殿式結構,分為前廊和後室兩部分。有八稜大立柱,底部有蓮花瓣形狀的柱礎,整體建築精心設計,構件精美絕倫,體現了北周建築技術的日漸成熟。後室有一層層的帳幔,內柱、屋樑都採用浮雕設計。該窟是研究北朝傳統木構建築的重要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135窟開鑿於北魏晚期,位於西崖,別稱“天堂洞”。該石窟呈長方形,平頂建築,石窟前壁上還開鑿有三個明窗,十分獨特。石窟內一共有17身造像,正中間有一佛二菩薩的泥塑,左邊為一佛二菩薩的石雕,十分形象生動,壁畫內容為八王爭舍利,內容形神兼備,情真意切,甚是靈活靈現,將激烈的爭戰場景表現的一清二楚。

142窟同樣開鑿於北魏晚期,但風格卻有不同,嚴謹的佈局設計,豐富多樣的形式,看起來尤為壯嚴凝重。石窟內塑造有三世佛以及菩薩和眾多弟子的雕像,非常逼真。

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37窟開鑿於隋朝,有一主佛,高達兩米,面部慈祥莊嚴,方圓臉型,身著袈裟,坐於方形座上,神態自若,右側有一脅侍菩薩,梳著高鬢,戴華冠,體態修長,面容溫和,雙手置於胸前,體態優美,生動有趣。

127窟開鑿於宋代,是一個典型的長方形頂窟,窟頂有藻井,四周建有梯形坡,四壁以及窟頂都繪製了精美的壁畫。石窟內正中雕刻有一佛二菩薩,左右兩側修有淺龕坐佛。石刻佛像身著通肩袈裟,面型略長,嘴角微微上揚,莊重不失親切,眉毛細而長,嘴脣較薄,右手可施無畏印,左手可施與願印。背光雕二菩薩相對靜止,一個看起來安靜謙和,另一個則歡快生動,與頂光飛天形成鮮明對比,以動襯靜,顯得更加生動活潑。而兩側坐佛經則毫無生機活力。

127窟壁畫為麥積山石窟之最,恢宏華麗,精美絕倫,數量最多。正壁上形象描繪了涅經變,釋迦摩尼臨終遺教,八王爭舍利等等場面,氣勢磅礴,活靈活現。左壁上的內容以《維摩詰經》的內容為主題,繪畫技法都帶有中國傳統的繪畫特色,技藝精緻,構建組合和諧統一。

右壁是一幅比較完整的西方淨土變,保存到現在,壁畫人物建築,花草樹木都依稀可見,搭配有致,繪畫技法成熟。前壁上部分畫了七佛圖,下部分畫了十惡十善圖,但大部分已被煙燻,模糊可見。窟頂描繪了《薩陲太子本生》的故事,內容完整,以形傳神,形象生動,氣氛渲染的十分悲劇。

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123窟為一平頂方形窟,建於西魏。正壁一佛二菩薩,摩詰菩薩和文殊菩薩。佛像刻畫栩栩如生,質厚感強,菩薩穎秀清麗,氣韻非凡。童男童女造型小巧玲瓏,天真爛漫,活潑可愛,整體塑造設計感強,讓人眼前一亮。石窟內壁畫殘缺不全,不能見全貌。

5窟位於東崖西側,中窟建有一佛二弟子四菩薩,菩薩身材窈窕,衣服紋理清晰,怡然自得,各有姿態,個性鮮明。二弟子端莊大氣,溫婉可親,保留著隋末到唐初的傳統風格。窟內壁畫由飛馬、流雲、佛珠、蓮花組成,色澤鮮豔,生動有趣。中龕有一天王像,神情嚴肅威嚴,怒目圓睜,腳踩牛像,姿態鮮明可見。

121窟位於西崖,宋代重修。三壁龕各有一佛,左右各塑一力士。佛像姿態鮮明,各有不同,神態自若,各不相同。力士袒露著上半身,下半身著長裙,肌肉線條流暢,剛強有力,氣魄雄偉,壁畫大部分剝落,隱約可見些許,是北魏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石窟。

國內旅遊:天水“麥積山石窟”——巧奪天工的雕塑館

除了這些石窟外,還有第74、78窟,3窟,2窟,26窟,62窟等等,代表風格迥異,朝代色彩鮮明,歷史文化悠久。麥積山石窟有很多獨具特色的崖閣。石窟雖然以泥塑雕像為主,但石塑雕像和壁畫卻也不少。保存了歷朝歷代珍貴的史記材料,是研究歷朝歷代雕刻技藝的珍貴材料,具有突出地位,很值得大家去欣賞。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