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從世界這頭到世界那頭'

"

文/野貓貓妮

圖/網絡

"

文/野貓貓妮

圖/網絡

人生第一次,從世界這頭到世界那頭


二十歲左右的年華,正好處在一個尷尬的年紀。似乎看透了生活,實質卻依舊單純;似乎應有盡有,實質卻一無所有;內心身懷雄心壯志,卻又不得不腳踏實地。

身處二十歲這個尷尬的年齡,確實會有些迷茫,也會有些無奈。但是每當背起行囊的那一刻,我就明白有些事情現在不去做,再也不會去做了。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這麼喜歡旅行呢?因為旅行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呀。有多美好呢?大概就像《最美的時光在路上》裡說的一樣:“旅行的美好,豐盈如桃林風捲過花瓣雨,無可盡數。最玄妙的莫過於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羅馬與巴黎,每個人都可以難忘他路過的鐵道與航跡,屬於自己的那些剎那任誰也奪它不走,任時光的利刃不能消磨那剎那間的芳華。”

喜歡陳綺貞的《旅行的意義》,可我說不出旅行真正的意義。我只能這麼回答:

將來別人問你或是自己回憶起來20歲的你在做什麼,21歲在做什麼,22歲在做什麼的時候。我想我都可以輕描淡寫地說起那些自己精挑細選的故事吧

“噢,20歲背起行囊去徒步旅行啦,21不顧別人反對去山區支教了,22歲……”

旅行是一場修行,在這場修行中,你會遇見美好,會發生故事,你將足跡走在地球的每一片土地時,感受到的,也必將是這片土地的溫暖。

所以,當我人生第一次,擁抱了大海。見到了真正的沙灘,海浪,還有貝殼。在舟山群島的嵊泗。我瘋狂了,脫了鞋和襪子,飛奔向海岸。然後對著大海大聲的喊叫。我像一個孩子,奔跑在沙灘,撿拾貝殼,讓海風肆意妄為的吹著我的長髮。

"

文/野貓貓妮

圖/網絡

人生第一次,從世界這頭到世界那頭


二十歲左右的年華,正好處在一個尷尬的年紀。似乎看透了生活,實質卻依舊單純;似乎應有盡有,實質卻一無所有;內心身懷雄心壯志,卻又不得不腳踏實地。

身處二十歲這個尷尬的年齡,確實會有些迷茫,也會有些無奈。但是每當背起行囊的那一刻,我就明白有些事情現在不去做,再也不會去做了。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這麼喜歡旅行呢?因為旅行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呀。有多美好呢?大概就像《最美的時光在路上》裡說的一樣:“旅行的美好,豐盈如桃林風捲過花瓣雨,無可盡數。最玄妙的莫過於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羅馬與巴黎,每個人都可以難忘他路過的鐵道與航跡,屬於自己的那些剎那任誰也奪它不走,任時光的利刃不能消磨那剎那間的芳華。”

喜歡陳綺貞的《旅行的意義》,可我說不出旅行真正的意義。我只能這麼回答:

將來別人問你或是自己回憶起來20歲的你在做什麼,21歲在做什麼,22歲在做什麼的時候。我想我都可以輕描淡寫地說起那些自己精挑細選的故事吧

“噢,20歲背起行囊去徒步旅行啦,21不顧別人反對去山區支教了,22歲……”

旅行是一場修行,在這場修行中,你會遇見美好,會發生故事,你將足跡走在地球的每一片土地時,感受到的,也必將是這片土地的溫暖。

所以,當我人生第一次,擁抱了大海。見到了真正的沙灘,海浪,還有貝殼。在舟山群島的嵊泗。我瘋狂了,脫了鞋和襪子,飛奔向海岸。然後對著大海大聲的喊叫。我像一個孩子,奔跑在沙灘,撿拾貝殼,讓海風肆意妄為的吹著我的長髮。

人生第一次,從世界這頭到世界那頭

曾無數次在夢裡夢到過大海,夕陽西下的情形讓夢中的自己潸然淚下。之後電影裡,書裡,所讀到的大海被作者與導演賦予了神聖的意味,那麼多曼妙美好的記憶都與大海有關。

我羨慕生活在海邊的人。聰明睿智又感性。

活在城市的鄉村裡,我們眼及之處,是高聳威武的大山,至於磅礴包容的大海,總活在我們的想象裡,多讀點書罷,這種想象便更豐滿些。

和圖片與電視上看到這樣形式所不同的是,我真正意義的觸摸了大海。海浪擊打我的腳丫時,我內心開始歡喜,我想起鄭智化的《水手》,我突然覺得所有內心堅定堅強的人在自己有生之年去看海,去感受那溫柔又堅韌的場面。然後再回歸生活,內心深處多了份對生活與挫折的篤定,海是會愈療傷口的罷。它不是將你軟弱的內心吞吐,便是輕輕用海浪拍打撫慰。

我喜歡海,喜歡天水一色,喜歡沙的淨,喜歡那一浪接一浪的翻新,就像生命終於有了轉機,就像奔波忽然有了歸宿。

海岸上的小鎮似乎是另一個世界,我沒見過這樣慢節奏慵懶又高質量的生活。島上的人們生活單一的讓你不能想象,無論是住宿還是吃飯,很少微信刷卡交付的。這種單一背後是人心的純淨。他們似乎一點都不羨慕隔海相望大上海的繁華,自己自足式的發展模式雖慢,雖落後,卻也讓遊客們的心放鬆了很多。

我第一天住進當地民宿閣樓上時,晚上閉眼,竟在幸福想象明天第一縷陽光從玻璃窗照射進來的場景。果然,在第二天清早,我拉開窗簾,除了明媚的春光,還有老闆娘在閣樓頂層種滿的多肉。姬朧月,桃美人,白牡丹,一盆盆長的肉嘟嘟的,讓人有想一把抱走帶回的慾望。

原來我們所渴望的幸福光景,不過是這簡單生活裡的小情操。或花花草草,或琴棋書畫,性格將從這一點一滴中磨練來的罷,人生境界是從中慢慢薰陶出來的罷。

旅行,是要帶上心帶上靈魂的。

風塵僕僕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我們不是要走馬觀花看看世界就完了,而是要讓靈魂行走,讓遠方的這個城市的一切光鮮與美好將身上的塵土沖刷,讓真心袒露,不再在虛榮,謊言,虛偽與物質裡來來回回。

從那個世界回到這個世界,我們得確保我們的心得到了醫治與潔淨。

"

文/野貓貓妮

圖/網絡

人生第一次,從世界這頭到世界那頭


二十歲左右的年華,正好處在一個尷尬的年紀。似乎看透了生活,實質卻依舊單純;似乎應有盡有,實質卻一無所有;內心身懷雄心壯志,卻又不得不腳踏實地。

身處二十歲這個尷尬的年齡,確實會有些迷茫,也會有些無奈。但是每當背起行囊的那一刻,我就明白有些事情現在不去做,再也不會去做了。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這麼喜歡旅行呢?因為旅行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呀。有多美好呢?大概就像《最美的時光在路上》裡說的一樣:“旅行的美好,豐盈如桃林風捲過花瓣雨,無可盡數。最玄妙的莫過於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羅馬與巴黎,每個人都可以難忘他路過的鐵道與航跡,屬於自己的那些剎那任誰也奪它不走,任時光的利刃不能消磨那剎那間的芳華。”

喜歡陳綺貞的《旅行的意義》,可我說不出旅行真正的意義。我只能這麼回答:

將來別人問你或是自己回憶起來20歲的你在做什麼,21歲在做什麼,22歲在做什麼的時候。我想我都可以輕描淡寫地說起那些自己精挑細選的故事吧

“噢,20歲背起行囊去徒步旅行啦,21不顧別人反對去山區支教了,22歲……”

旅行是一場修行,在這場修行中,你會遇見美好,會發生故事,你將足跡走在地球的每一片土地時,感受到的,也必將是這片土地的溫暖。

所以,當我人生第一次,擁抱了大海。見到了真正的沙灘,海浪,還有貝殼。在舟山群島的嵊泗。我瘋狂了,脫了鞋和襪子,飛奔向海岸。然後對著大海大聲的喊叫。我像一個孩子,奔跑在沙灘,撿拾貝殼,讓海風肆意妄為的吹著我的長髮。

人生第一次,從世界這頭到世界那頭

曾無數次在夢裡夢到過大海,夕陽西下的情形讓夢中的自己潸然淚下。之後電影裡,書裡,所讀到的大海被作者與導演賦予了神聖的意味,那麼多曼妙美好的記憶都與大海有關。

我羨慕生活在海邊的人。聰明睿智又感性。

活在城市的鄉村裡,我們眼及之處,是高聳威武的大山,至於磅礴包容的大海,總活在我們的想象裡,多讀點書罷,這種想象便更豐滿些。

和圖片與電視上看到這樣形式所不同的是,我真正意義的觸摸了大海。海浪擊打我的腳丫時,我內心開始歡喜,我想起鄭智化的《水手》,我突然覺得所有內心堅定堅強的人在自己有生之年去看海,去感受那溫柔又堅韌的場面。然後再回歸生活,內心深處多了份對生活與挫折的篤定,海是會愈療傷口的罷。它不是將你軟弱的內心吞吐,便是輕輕用海浪拍打撫慰。

我喜歡海,喜歡天水一色,喜歡沙的淨,喜歡那一浪接一浪的翻新,就像生命終於有了轉機,就像奔波忽然有了歸宿。

海岸上的小鎮似乎是另一個世界,我沒見過這樣慢節奏慵懶又高質量的生活。島上的人們生活單一的讓你不能想象,無論是住宿還是吃飯,很少微信刷卡交付的。這種單一背後是人心的純淨。他們似乎一點都不羨慕隔海相望大上海的繁華,自己自足式的發展模式雖慢,雖落後,卻也讓遊客們的心放鬆了很多。

我第一天住進當地民宿閣樓上時,晚上閉眼,竟在幸福想象明天第一縷陽光從玻璃窗照射進來的場景。果然,在第二天清早,我拉開窗簾,除了明媚的春光,還有老闆娘在閣樓頂層種滿的多肉。姬朧月,桃美人,白牡丹,一盆盆長的肉嘟嘟的,讓人有想一把抱走帶回的慾望。

原來我們所渴望的幸福光景,不過是這簡單生活裡的小情操。或花花草草,或琴棋書畫,性格將從這一點一滴中磨練來的罷,人生境界是從中慢慢薰陶出來的罷。

旅行,是要帶上心帶上靈魂的。

風塵僕僕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我們不是要走馬觀花看看世界就完了,而是要讓靈魂行走,讓遠方的這個城市的一切光鮮與美好將身上的塵土沖刷,讓真心袒露,不再在虛榮,謊言,虛偽與物質裡來來回回。

從那個世界回到這個世界,我們得確保我們的心得到了醫治與潔淨。

人生第一次,從世界這頭到世界那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