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

之於魯迅,許多現代人對其可能會有這樣的看法:其作為思想家是深刻的,是夠格的,但作為文學家來講,魯迅的文筆似乎略為糟糕。

"

之於魯迅,許多現代人對其可能會有這樣的看法:其作為思想家是深刻的,是夠格的,但作為文學家來講,魯迅的文筆似乎略為糟糕。

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但大家往往忽略的一點是,就算再深刻的思想,沒有優秀的文章作為載體也是表現不出來的,即便表現出來,也是乾癟的,蒼白的。就如同一個啞巴也永遠不會是一個好的歌唱家一樣,魯迅的許多思想正是因為其文筆的加持才顯得尤為冷雋深刻,接下來我們以魯迅的《狂人日記》為例,分析下魯迅的文筆。

文言文開頭的序——一本正經的荒誕

《狂人日記》是魯迅受錢玄同之邀,發表在《新青年》上的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而文章卻以文言作序,似乎是有些不合時宜的,但這篇文章精髓就精髓在這個地方——一本正經的荒誕

如果要給魯迅的這篇小說定義,那麼它應該劃分到現實主義的行列中去,與卡夫卡的風格略為相似,同樣是用人物跟故事的荒誕來表現理性,但卡夫卡是用強行讓人接受的預設來表現出戲劇般的荒誕感,而魯迅則是用可以讓人接受的設定來讓人體會到現實的荒誕

"

之於魯迅,許多現代人對其可能會有這樣的看法:其作為思想家是深刻的,是夠格的,但作為文學家來講,魯迅的文筆似乎略為糟糕。

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但大家往往忽略的一點是,就算再深刻的思想,沒有優秀的文章作為載體也是表現不出來的,即便表現出來,也是乾癟的,蒼白的。就如同一個啞巴也永遠不會是一個好的歌唱家一樣,魯迅的許多思想正是因為其文筆的加持才顯得尤為冷雋深刻,接下來我們以魯迅的《狂人日記》為例,分析下魯迅的文筆。

文言文開頭的序——一本正經的荒誕

《狂人日記》是魯迅受錢玄同之邀,發表在《新青年》上的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而文章卻以文言作序,似乎是有些不合時宜的,但這篇文章精髓就精髓在這個地方——一本正經的荒誕

如果要給魯迅的這篇小說定義,那麼它應該劃分到現實主義的行列中去,與卡夫卡的風格略為相似,同樣是用人物跟故事的荒誕來表現理性,但卡夫卡是用強行讓人接受的預設來表現出戲劇般的荒誕感,而魯迅則是用可以讓人接受的設定來讓人體會到現實的荒誕

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這兩者並無高下之分,《狂人日記》在缺少卡夫卡小說中戲劇張力的同時,貼近現實的荒謬更能凸顯出其思想性。

以文言作序,首先更貼近當時的社會現實,白話文雖然剛剛起步的,但大家還是潛意識裡將文言作的文章看做是更正經的東西。其次,序中講述的是一個一本正經的故事,如同病例般平鋪直敘,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後文的荒誕營造出更加真實的環境,因此產生的效果就如同水槍中打出子彈般讓人錯愕。

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

如果非要給魯迅先生的文筆找出明證的話,那這句就是。

餘華曾在《魯迅是我這輩子唯一討厭過的作家》一文中記載了他看《狂人日記》讀到這一句時的感覺:嚇了一跳,那時才感覺到魯迅的厲害。

"

之於魯迅,許多現代人對其可能會有這樣的看法:其作為思想家是深刻的,是夠格的,但作為文學家來講,魯迅的文筆似乎略為糟糕。

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但大家往往忽略的一點是,就算再深刻的思想,沒有優秀的文章作為載體也是表現不出來的,即便表現出來,也是乾癟的,蒼白的。就如同一個啞巴也永遠不會是一個好的歌唱家一樣,魯迅的許多思想正是因為其文筆的加持才顯得尤為冷雋深刻,接下來我們以魯迅的《狂人日記》為例,分析下魯迅的文筆。

文言文開頭的序——一本正經的荒誕

《狂人日記》是魯迅受錢玄同之邀,發表在《新青年》上的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而文章卻以文言作序,似乎是有些不合時宜的,但這篇文章精髓就精髓在這個地方——一本正經的荒誕

如果要給魯迅的這篇小說定義,那麼它應該劃分到現實主義的行列中去,與卡夫卡的風格略為相似,同樣是用人物跟故事的荒誕來表現理性,但卡夫卡是用強行讓人接受的預設來表現出戲劇般的荒誕感,而魯迅則是用可以讓人接受的設定來讓人體會到現實的荒誕

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這兩者並無高下之分,《狂人日記》在缺少卡夫卡小說中戲劇張力的同時,貼近現實的荒謬更能凸顯出其思想性。

以文言作序,首先更貼近當時的社會現實,白話文雖然剛剛起步的,但大家還是潛意識裡將文言作的文章看做是更正經的東西。其次,序中講述的是一個一本正經的故事,如同病例般平鋪直敘,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後文的荒誕營造出更加真實的環境,因此產生的效果就如同水槍中打出子彈般讓人錯愕。

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

如果非要給魯迅先生的文筆找出明證的話,那這句就是。

餘華曾在《魯迅是我這輩子唯一討厭過的作家》一文中記載了他看《狂人日記》讀到這一句時的感覺:嚇了一跳,那時才感覺到魯迅的厲害。

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大多數作家可能寫兩三萬字還顯得一個人十分正常,而魯迅只用一句話就做到了。

“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一句話,一個精神失常者的形象躍然紙上。

狗多看人兩眼本就是荒謬之事,但這在精神病的眼裡卻也是理所應當了,並無過多的敘述,“迫害狂”這一設定便足以讓人接受。

日記中“吃人”的遞進

《狂人日記》一文其目的是通過狂人的自述性描寫來表現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控訴封建禮教對人精神的荼毒,揭露封建道德的虛偽與殘酷,但這些魯迅並沒有直接來講。

從日記的第二篇到第十二篇,文章對人性的思考其實是由淺入深的。

從路邊的人想吃人,到發現身邊的人想吃人,再到發現自己的親人也想吃人,甚至到了最後陷入到了自己是不是也吃過人的深深懷疑當中,敘述的逐漸深入,社會關係越來越強,直到最後帶給人的震撼是難以言喻的。

"

之於魯迅,許多現代人對其可能會有這樣的看法:其作為思想家是深刻的,是夠格的,但作為文學家來講,魯迅的文筆似乎略為糟糕。

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但大家往往忽略的一點是,就算再深刻的思想,沒有優秀的文章作為載體也是表現不出來的,即便表現出來,也是乾癟的,蒼白的。就如同一個啞巴也永遠不會是一個好的歌唱家一樣,魯迅的許多思想正是因為其文筆的加持才顯得尤為冷雋深刻,接下來我們以魯迅的《狂人日記》為例,分析下魯迅的文筆。

文言文開頭的序——一本正經的荒誕

《狂人日記》是魯迅受錢玄同之邀,發表在《新青年》上的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而文章卻以文言作序,似乎是有些不合時宜的,但這篇文章精髓就精髓在這個地方——一本正經的荒誕

如果要給魯迅的這篇小說定義,那麼它應該劃分到現實主義的行列中去,與卡夫卡的風格略為相似,同樣是用人物跟故事的荒誕來表現理性,但卡夫卡是用強行讓人接受的預設來表現出戲劇般的荒誕感,而魯迅則是用可以讓人接受的設定來讓人體會到現實的荒誕

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這兩者並無高下之分,《狂人日記》在缺少卡夫卡小說中戲劇張力的同時,貼近現實的荒謬更能凸顯出其思想性。

以文言作序,首先更貼近當時的社會現實,白話文雖然剛剛起步的,但大家還是潛意識裡將文言作的文章看做是更正經的東西。其次,序中講述的是一個一本正經的故事,如同病例般平鋪直敘,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後文的荒誕營造出更加真實的環境,因此產生的效果就如同水槍中打出子彈般讓人錯愕。

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

如果非要給魯迅先生的文筆找出明證的話,那這句就是。

餘華曾在《魯迅是我這輩子唯一討厭過的作家》一文中記載了他看《狂人日記》讀到這一句時的感覺:嚇了一跳,那時才感覺到魯迅的厲害。

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大多數作家可能寫兩三萬字還顯得一個人十分正常,而魯迅只用一句話就做到了。

“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一句話,一個精神失常者的形象躍然紙上。

狗多看人兩眼本就是荒謬之事,但這在精神病的眼裡卻也是理所應當了,並無過多的敘述,“迫害狂”這一設定便足以讓人接受。

日記中“吃人”的遞進

《狂人日記》一文其目的是通過狂人的自述性描寫來表現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控訴封建禮教對人精神的荼毒,揭露封建道德的虛偽與殘酷,但這些魯迅並沒有直接來講。

從日記的第二篇到第十二篇,文章對人性的思考其實是由淺入深的。

從路邊的人想吃人,到發現身邊的人想吃人,再到發現自己的親人也想吃人,甚至到了最後陷入到了自己是不是也吃過人的深深懷疑當中,敘述的逐漸深入,社會關係越來越強,直到最後帶給人的震撼是難以言喻的。

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我記得看過這樣一段話,說好的小說應該如同蜘蛛結網,巧妙的設下陷阱,將讀者層層包裹,最後帶給讀者絕望跟窒息感,而魯迅先生正是這樣的寫作者,是最好的織匠與獵人。

為何最後是救救孩子?

文章最後一篇日記只有兩句: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

救救孩子……

為何會是這樣一段呢?其實在文章的序中就早已做好了鋪墊。

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

這狂人最後終究是痊癒了,在他陷入到對自己是否也曾吃過人的巨大驚懼之後,還是悲觀的放棄了清醒而選擇做了一個吃人者。

"

之於魯迅,許多現代人對其可能會有這樣的看法:其作為思想家是深刻的,是夠格的,但作為文學家來講,魯迅的文筆似乎略為糟糕。

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但大家往往忽略的一點是,就算再深刻的思想,沒有優秀的文章作為載體也是表現不出來的,即便表現出來,也是乾癟的,蒼白的。就如同一個啞巴也永遠不會是一個好的歌唱家一樣,魯迅的許多思想正是因為其文筆的加持才顯得尤為冷雋深刻,接下來我們以魯迅的《狂人日記》為例,分析下魯迅的文筆。

文言文開頭的序——一本正經的荒誕

《狂人日記》是魯迅受錢玄同之邀,發表在《新青年》上的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而文章卻以文言作序,似乎是有些不合時宜的,但這篇文章精髓就精髓在這個地方——一本正經的荒誕

如果要給魯迅的這篇小說定義,那麼它應該劃分到現實主義的行列中去,與卡夫卡的風格略為相似,同樣是用人物跟故事的荒誕來表現理性,但卡夫卡是用強行讓人接受的預設來表現出戲劇般的荒誕感,而魯迅則是用可以讓人接受的設定來讓人體會到現實的荒誕

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這兩者並無高下之分,《狂人日記》在缺少卡夫卡小說中戲劇張力的同時,貼近現實的荒謬更能凸顯出其思想性。

以文言作序,首先更貼近當時的社會現實,白話文雖然剛剛起步的,但大家還是潛意識裡將文言作的文章看做是更正經的東西。其次,序中講述的是一個一本正經的故事,如同病例般平鋪直敘,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後文的荒誕營造出更加真實的環境,因此產生的效果就如同水槍中打出子彈般讓人錯愕。

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

如果非要給魯迅先生的文筆找出明證的話,那這句就是。

餘華曾在《魯迅是我這輩子唯一討厭過的作家》一文中記載了他看《狂人日記》讀到這一句時的感覺:嚇了一跳,那時才感覺到魯迅的厲害。

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大多數作家可能寫兩三萬字還顯得一個人十分正常,而魯迅只用一句話就做到了。

“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一句話,一個精神失常者的形象躍然紙上。

狗多看人兩眼本就是荒謬之事,但這在精神病的眼裡卻也是理所應當了,並無過多的敘述,“迫害狂”這一設定便足以讓人接受。

日記中“吃人”的遞進

《狂人日記》一文其目的是通過狂人的自述性描寫來表現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控訴封建禮教對人精神的荼毒,揭露封建道德的虛偽與殘酷,但這些魯迅並沒有直接來講。

從日記的第二篇到第十二篇,文章對人性的思考其實是由淺入深的。

從路邊的人想吃人,到發現身邊的人想吃人,再到發現自己的親人也想吃人,甚至到了最後陷入到了自己是不是也吃過人的深深懷疑當中,敘述的逐漸深入,社會關係越來越強,直到最後帶給人的震撼是難以言喻的。

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我記得看過這樣一段話,說好的小說應該如同蜘蛛結網,巧妙的設下陷阱,將讀者層層包裹,最後帶給讀者絕望跟窒息感,而魯迅先生正是這樣的寫作者,是最好的織匠與獵人。

為何最後是救救孩子?

文章最後一篇日記只有兩句: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

救救孩子……

為何會是這樣一段呢?其實在文章的序中就早已做好了鋪墊。

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

這狂人最後終究是痊癒了,在他陷入到對自己是否也曾吃過人的巨大驚懼之後,還是悲觀的放棄了清醒而選擇做了一個吃人者。

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冷冰冰的現實砸到讀者的眼前,吃人不會停止,即便是有覺醒者,也最終會被“吃人者”們所同化吞噬,但最後無盡的黑暗中魯迅仍舊給讀者留下了一線光亮,那就是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

救救孩子。

從《狂人日記》這中國第一部白話文小說來看,魯迅先生的文筆毋庸置疑,其文學家的身份也當之無愧。

而之所以會有人對魯迅先生的文筆產生質疑,一方面是對先生的文章讀之甚少,看法大多是道聽途說,另一反面其文章在某些方面來講確實顯得晦澀,行文組詞上甚至會讓你產生一種自己是不是看錯了的感覺,還要回頭再看一遍。但偏偏就是如此“彆扭”的敘述在你認真讀進去之後會有一種類似於手術刀般的精準感,直入內心。

"

之於魯迅,許多現代人對其可能會有這樣的看法:其作為思想家是深刻的,是夠格的,但作為文學家來講,魯迅的文筆似乎略為糟糕。

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但大家往往忽略的一點是,就算再深刻的思想,沒有優秀的文章作為載體也是表現不出來的,即便表現出來,也是乾癟的,蒼白的。就如同一個啞巴也永遠不會是一個好的歌唱家一樣,魯迅的許多思想正是因為其文筆的加持才顯得尤為冷雋深刻,接下來我們以魯迅的《狂人日記》為例,分析下魯迅的文筆。

文言文開頭的序——一本正經的荒誕

《狂人日記》是魯迅受錢玄同之邀,發表在《新青年》上的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而文章卻以文言作序,似乎是有些不合時宜的,但這篇文章精髓就精髓在這個地方——一本正經的荒誕

如果要給魯迅的這篇小說定義,那麼它應該劃分到現實主義的行列中去,與卡夫卡的風格略為相似,同樣是用人物跟故事的荒誕來表現理性,但卡夫卡是用強行讓人接受的預設來表現出戲劇般的荒誕感,而魯迅則是用可以讓人接受的設定來讓人體會到現實的荒誕

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這兩者並無高下之分,《狂人日記》在缺少卡夫卡小說中戲劇張力的同時,貼近現實的荒謬更能凸顯出其思想性。

以文言作序,首先更貼近當時的社會現實,白話文雖然剛剛起步的,但大家還是潛意識裡將文言作的文章看做是更正經的東西。其次,序中講述的是一個一本正經的故事,如同病例般平鋪直敘,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後文的荒誕營造出更加真實的環境,因此產生的效果就如同水槍中打出子彈般讓人錯愕。

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

如果非要給魯迅先生的文筆找出明證的話,那這句就是。

餘華曾在《魯迅是我這輩子唯一討厭過的作家》一文中記載了他看《狂人日記》讀到這一句時的感覺:嚇了一跳,那時才感覺到魯迅的厲害。

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大多數作家可能寫兩三萬字還顯得一個人十分正常,而魯迅只用一句話就做到了。

“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一句話,一個精神失常者的形象躍然紙上。

狗多看人兩眼本就是荒謬之事,但這在精神病的眼裡卻也是理所應當了,並無過多的敘述,“迫害狂”這一設定便足以讓人接受。

日記中“吃人”的遞進

《狂人日記》一文其目的是通過狂人的自述性描寫來表現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控訴封建禮教對人精神的荼毒,揭露封建道德的虛偽與殘酷,但這些魯迅並沒有直接來講。

從日記的第二篇到第十二篇,文章對人性的思考其實是由淺入深的。

從路邊的人想吃人,到發現身邊的人想吃人,再到發現自己的親人也想吃人,甚至到了最後陷入到了自己是不是也吃過人的深深懷疑當中,敘述的逐漸深入,社會關係越來越強,直到最後帶給人的震撼是難以言喻的。

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我記得看過這樣一段話,說好的小說應該如同蜘蛛結網,巧妙的設下陷阱,將讀者層層包裹,最後帶給讀者絕望跟窒息感,而魯迅先生正是這樣的寫作者,是最好的織匠與獵人。

為何最後是救救孩子?

文章最後一篇日記只有兩句: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

救救孩子……

為何會是這樣一段呢?其實在文章的序中就早已做好了鋪墊。

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

這狂人最後終究是痊癒了,在他陷入到對自己是否也曾吃過人的巨大驚懼之後,還是悲觀的放棄了清醒而選擇做了一個吃人者。

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冷冰冰的現實砸到讀者的眼前,吃人不會停止,即便是有覺醒者,也最終會被“吃人者”們所同化吞噬,但最後無盡的黑暗中魯迅仍舊給讀者留下了一線光亮,那就是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

救救孩子。

從《狂人日記》這中國第一部白話文小說來看,魯迅先生的文筆毋庸置疑,其文學家的身份也當之無愧。

而之所以會有人對魯迅先生的文筆產生質疑,一方面是對先生的文章讀之甚少,看法大多是道聽途說,另一反面其文章在某些方面來講確實顯得晦澀,行文組詞上甚至會讓你產生一種自己是不是看錯了的感覺,還要回頭再看一遍。但偏偏就是如此“彆扭”的敘述在你認真讀進去之後會有一種類似於手術刀般的精準感,直入內心。

魯迅的文筆是不是糟糕?以《狂人日記》為例,淺析魯迅文筆

餘華也曾經說過:他的敘述在抵達現實時是如此的迅猛,就像子彈穿越了身體,而不是留在了身體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