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我是盧武鉉》導演:文在寅憶盧武鉉 這個細節最讓我心痛

盧武鉉 文在寅 韓國 朴槿惠 環球網 2017-06-09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宋海迪】以韓國已故前總統盧武鉉為主題製作的紀錄片《我是盧武鉉》,於5月25日在韓上映後,成為票房黑馬。片中集合對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內的39名盧武鉉身邊人物的採訪片段,講述他2002年在黨內以2%支持率起步,最終成為總統候選人的歷程。由於5月23日是跳崖自殺的盧武鉉去世8週年紀念日,且適逢韓國政權更迭,朴槿惠身陷囹圄,新總統被稱作“盧武鉉之影 ”,該片引發不少政治聯想。近日,《環球時報》對該片導演李彰宰進行獨家專訪,他向記者講述了紀錄片製作過程中最讓他心痛的一個細節。李彰宰是法律系出身,後來前往美國學習電影製作,現為韓國中央大學尖端影像大學院電影製作系教授。

朴槿惠討厭盧武鉉,紀錄片以“N項目”名義祕密進行

環球時報:您為什麼要製作盧武鉉的紀錄片?您是他的支持者嗎?

李彰宰:我之前對盧武鉉總統沒有什麼特殊情感,特別支持或者喜歡,這些都沒有。他當選時我正好在美國讀書,相關新聞也只是偶爾看一看,但後來他自殺的消息傳出,我逐漸對這個人產生好奇心,開始收集資料,並發現盧武鉉和其他政治人物很不一樣——他有人情味,不會說謊。

一般從政的人都會說謊,但盧武鉉不會,可是其他人卻不相信。即使他去世了,一些人還在攻擊他,甚至說他的自殺也是一種政治手段,是最後的表演。我覺得這種說法不能接受,大約只有恐怖分子才會為了政治意圖去自殺。盧武鉉這個人非常有正義感,而且不像很多政治人物,高高在上,喜歡排場,他平易近人,是很特別的一個人。

環球時報:拍攝這部紀錄片籌劃了多久?當時發生“親信干政門”了嗎?

李彰宰:4年前就想做這個紀錄片,已經開始準備了,但朴槿惠上臺後,氣氛很不好,她那邊非常討厭盧武鉉總統,整個文化藝術界的氛圍很緊張,如果當時做這個片子的話,根本沒法上映。後來,也就是去年國會選舉,政權力量有所變化,在野黨席位變多,我覺得文化藝術界應該也會有變化。去年4月,我決定開始這個項目,那時崔順實(朴槿惠閨蜜)事件還沒有發生。

環球時報:聽說,因為擔心遭遇外部壓力,紀錄片選擇了保密製作?

李彰宰:考慮到大環境的壓力,選擇了完全祕密地推進製作。除了核心工作人員,沒人知道我們在幹什麼,項目名稱也叫做“N 項目”。由於題材敏感,一般投資商不願參與,所以基本都是個人出資。直到今年4月下旬準備參加全州國際電影節,影片名字才正式公開。

還有一個難題是,如何獲取需要的歷史影像素材。這些素材通常由大型電視臺拍攝積累下來,但一些電視臺比較親政府,如果我們說想製作關於盧武鉉的紀錄片,基本就沒戲了。最終通過內部、認識的朋友,軟磨硬泡,非常小心低調地買到了素材。朴槿惠在任期間,只向他父親朴正熙學了那些不好的東西,感覺像是歷史倒退,文化藝術方面備受打壓。但是,作為知識分子,作為一個電影人,我很想向這個社會傳達一些東西。

韓國人懷念盧武鉉,像是故鄉一樣的感覺

環球時報:紀錄片中出現的這些受訪者是怎麼聯繫確定的?

李彰宰:可以採訪的人很多,我畫了草圖,很大一張,都是盧武鉉一生中跟他常聯繫、常接觸的人。當人權律師的階段是第一部分,做國會議員是第二部分,當選總統是第三部分,然後分別尋找相應階段有代表性的人。加起來500多人,分別去問、去調查,比如誰從小學起就一直跟盧武鉉保持聯繫。初步篩選後再見面聊,看這個人在鏡頭前是否自然等。最後採訪,平均每人50分鐘,選用9分鐘左右的內容剪進片中。

環球時報:紀錄片在盧武鉉去世8週年之際推出,是計劃好的嗎?

李彰宰:本來打算在5月23日當天上映,實際情況是推遲了兩天,但還是以這個紀念日為中心安排了上映時間。其實5月初在全州國際電影節首映後,很多大發行公司來找我,提出在總統大選(5月9日)結果出來之前火速上映。發行商擔心5月下旬上映的話,人們剛經歷大選,又是關於總統選舉的電影,都乏了、膩了,影響票房。但我覺得這個紀錄片就是為盧武鉉總統做的,出資人也都是盧武鉉的摯友、真心喜愛他的人,那麼最終上映時間應該以盧武鉉為核心,所以我堅持了原計劃。

環球時報:您預想到這部片子會這麼紅火嗎?

李彰宰:根本沒敢期待,只是祈禱能有十幾萬、二十幾萬人觀看,把成本收回來。我覺得大家對盧武鉉有一種懷念,像是故鄉一樣的感覺,長期不回去,偶爾回去一次,感慨萬千。年輕人去看,瞭解下自己的先輩;上了年紀的人去看,則是懷念,或者說發現原來我對這個人有那麼多誤解。

文在寅說話太枯燥,鏡頭只保留1分20秒

環球時報:文在寅和盧武鉉是30多年的摯友,但片中對他的採訪卻很少,而且是在快結束時登場,是特意設計的嗎?

李彰宰:其實對文在寅總統的採訪時間最長,大約三個半小時左右,但最後只用了1分20秒。出最終版前,也有人建議我說,文在寅很可能當選總統,要不要重新考慮一下,但我覺得對整部紀錄片來說並沒有什麼幫助,就說就這樣吧。最近也是一樣,很多人看了電影都問我:怎麼文在寅總統出現的時間這麼短?其實主要是因為他說話的方式太無聊了(笑),沒法往多了放,否則觀眾會覺得無聊。法律人嘛,他是律師出身,說話枯燥,不會添油加醋,同樣一件事,有的人會以一種很有趣的方式說給你聽,但文總統的話就是非常平靜。當時採訪結束後,他還跟我說如果有漏下的部分,可以再接受採訪,但我覺得還是算了(笑)。

不過有一段素材,我糾結了很久(最終還是沒選用)。文在寅總統接受採訪時說,他心情比較好時會夢見盧武鉉總統,而且情景都一樣,夢裡見到盧武鉉,自己很開心,想跟他說話、聊天,但盧武鉉卻一句話都不說,待一會就走了;總是重複地做這個夢。聊到這部分內容時,文在寅總統看起來很難過,我聽完也覺得很心痛。我覺得文在寅總統對盧武鉉的感情很深,盧武鉉的離開對他來說是很大的傷痛。

環球時報:文在寅總統被稱為盧武鉉精神的繼承者和創新者,您對此說法有什麼看法?您對他有著怎樣的期待?

李彰宰:我覺得文在寅應該會做得很好。首先兩個人都是天才,4年內能通過司法考試的,完全稱得上是天才,但他們從沒有因此驕傲。他們兩人目標比較一致,都很有正義感,只是表達方式不同。比如兩個人在釜山一起做人權律師時,盧武鉉打贏官司賺錢了,就拿著錢在辦公室轉悠,問職員缺不缺錢,有的直接借,有的直接給,當天就發完了。但文在寅賺錢了就默默地不吱聲,讓大家覺得原來他也沒什麼特別的,賺了錢就自己留下。但到了年底,文在寅把事務長叫來,問律所有多少人,要把賺的錢作為年終獎平分。事務長說普通職員40人,外加兩名記者,但反對平分,因為有些案子只有部分人幫忙。文在寅說,年底了,都要發。其實當時釜山律師界的行規是不發年終獎,文在寅屬於打破了行規,所以當時還接到了責問電話。

文在寅和盧武鉉一起當人權律師時,律所就一輛車。一天文在寅要去法院,發現車不見了。詢問司機得知,因為快到中秋了,夫人金正淑要買各種物品,拿不了又打不到車,就用了律所的車。結果文在寅直接跑到市場上,當著很多人的面批評金正淑公私不分。金正淑一氣之下此後5年都沒坐過律所的車。

從很多事情可以看出一個人怎麼樣,我覺得文在寅總統還是不錯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