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關於洛陽都市圈的膚淺思考及相關建議

省府明確提出“支持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規劃建設洛陽都市圈,引領豫西北轉型創新發展一體化發展,增強對陝東、晉南地區的帶動力”。

從已公開的資料看,洛陽都市圈區域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950萬,GDP約6480億,涵蓋1個主城區(含洛北、洛南和伊濱三大板塊)+6個組團縣(偃師、伊川、宜陽、新安、孟津、吉利)+5個都市圈縣(濟源、汝州、義馬、澠池、孟州)。作為中西部地區非省第一市的都市圈,洛陽都市圈的特點是:

第一,輕量級都市圈。體量規模相對較小,GDP及人口和山東臨沂或江蘇徐州相近,在全國也不過是排在32、33名左右,小型都市圈的代表,還需要耐心培育和壯大。

第二,夾縫式都市圈。從地緣上看,洛陽都市圈避開了向東(鞏義、登封)的擴張,只是在在南北方向(濟源、汝州)延伸,這種選擇既務實又無奈。

第三,跨黃河都市圈。河陽三城如吉利、濟源和孟州等的納入,意味著洛陽正式走向黃河時代,這是向黃河上的蘭州、濟南及鄭州等跨河發展的省會靠攏看齊。

個人覺得,洛陽都市圈的標杆應該是徐州都市圈,目前洛陽都市圈距離省會級都市圈尚有距離,但小都市圈有小都市圈的好處,就是便於統籌、相對容易出效果。

比如同是區域性都市圈,同為培育型都市圈,徐州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徐州,在交通優勢、高等教育優勢、醫療優勢和人口優勢上,均在洛陽之上,而規劃的7條市域快軌和4條城際鐵鐵路,其大手筆和大思路,為洛陽的發展指引了方向。可以想象的是,洛陽都市圈通往組團縣的軌道交通也是指日可待,希望洛陽市加大軌道上的洛陽工作力度。

在洛陽都市圈裡,組團縣和都市圈縣扮演主角及配角,而競爭性腹地扮演客串角色,並且能相互轉化,需要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實現都市圈內部的競合態勢,保持都市圈的活力。

1、客串類城市:主要是鄭州的鞏義、登封以及焦作的沁陽、溫縣及博愛等地,他們和洛陽之間的感情交織糾纏,敏感複雜,真是欲說還休。比如說鞏義是鄭州GDP的支柱,登封是鄭州旅遊的王牌,而鞏登兩地和洛陽的歷史淵源和經濟交流頗深,但在規劃中還是沒有納入洛陽都市圈,一方面說明洛陽對兩地的絕對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上級統籌規劃的考慮。還有焦作,普鐵時代焦作和洛陽的交流很多,但現在已經是鄭州都市圈成員,這個規劃把沁陽、溫縣和博愛也視作競合性腹地,想必也是鼓勵三地左右逢源、雨露均沾。

個人覺得,雖然這幾個城市並不是洛陽都市圈規劃的主角,但確實影響洛陽都市圈發展的關鍵一環,重視程度只能高不能低、只能提前不能延後。比如鄭州到鞏義的軌道交通10號線,如果和洛陽到偃師的軌道交通實現銜接,將是國家中心城市鄭州和中西部第一非省強市洛陽的軌道互聯,其綜合效益相當強烈,完全沒有理由不去推進。再如洛陽到登封到鄭州機場的城際鐵路,也是促進鄭州都市圈和洛陽都市圈溝通的重要橋樑,宜早不宜遲。

2、配角類城市:主要分兩類,組團縣和都市圈縣。

一個是洛陽的六個組團縣,主要是產業帶縣。這裡以“洛濟產業帶、洛鞏產業帶、洛汝平產業帶、洛義澠產業帶”為統領。[/b]從南北方向看,北大門孟津是連接吉利濟源和主城區的橋樑,一體化進程可謂是近水樓臺、潛移默化,孟津縣的主動性相對較小,更多要服從主城區規劃,孟津縣成功在望,孟津是市區向吉利、濟源以及孟州發力的總開關,這是洛濟產業帶;洛南新區開發基本完畢,南大門伊川縣作為進入汝州、嵩縣欒川的必經之地,發展可謂是成熟,伊川縣這是洛汝平產業帶,是南北發展的又一重點;向東開發,伊濱新區為主導,偃師順勢而上,這是洛鞏產業帶,直接關係鄭洛融合;在洛義澠產業帶裡,新安是傳送帶的角色,決定著主城區對義澠的輻射強度和服務水平,是個橋頭堡,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

單獨少了向西,宜陽、洛寧沒有規劃產業帶,似乎缺席了。其實,宜陽的交通、生態優勢凸顯,各大開發商紛紛落子,宜陽很有爭當洛陽都市圈居住副中心和研發副中心的基礎和潛力。關於宜陽的發展建議如下:

第一,依託河南第二兒童醫院,打造洛陽國際醫學中心:以靠近宜陽(直線距離15公里)的河南第二兒童醫院(洛陽兒童醫院)為基礎,建議新建河南科技大學洛陽醫學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正骨醫院洛西分院等,打造洛陽醫學中心,服務洛陽都市圈。

第二,依託洛宜快速通道,打造洛宜科技走廊:依託自創區、自貿區、高新區等板塊,沿著洛宜快速通道打造洛宜科技走廊,引入新型研發機構入駐,打造成洛陽都市圈的知識密集區域。

第三,打造軌道上的洛陽都市圈,輕軌三號線先行規劃到宜陽:宜陽可以主動伸出橄欖枝,主導承擔建設資金比例,讓三號線優先納入建設時序,驅動宜陽融城發展。

第四,規劃洛西會議中心:以計劃投資40億的綠地集團濱水城市來規劃建設洛陽西郊會議中心,在宜陽規劃建設洛陽西郊賓館。

以格力、銀隆和軍民融合園為產業基地,通過醫療、教育、科技、交通、會議等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把宜陽從郊縣變成郊區變到城區,打造成洛陽西部高端居住的板塊,吸引洛寧、甚至澠池義馬向宜陽轉移,打造洛陽都市圈副中心城市,這是宜陽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洛陽實現高質量高效率擴張的抓手,可謂是事半功倍。

除了主城區和組團縣,就是濟源、汝州、義馬、澠池、孟州等都市圈縣了,可以分為肥肉型和骨頭型。

濟源和汝州是洛陽都市圈的增量資源,是肥肉型城市。原來的九縣市裡,偃師(GDP500多億,人口63萬)是老大,而省直管的濟源(GDP642億,70萬人)、汝州(GDP480億,94萬),他們無疑增強了域經濟第一集團的的實力,更強化了洛陽南北方向的發展動機。

上級要求洛陽“引領豫西北轉型創新發展”,最難啃的骨頭可能是義、澠兩地。從網絡上看,義馬已下發《義馬市融入洛陽副中心城市行動意見》的文件,態度很是積極主動。如果把義馬(GDP137億,16萬人)、澠池(GDP230億,35萬人)簡單相加,算是一箇中等縣,但面臨煤炭資源枯竭、城市發展轉型的窘境,城市彷徨迷茫,經濟動力不足,這是洛陽必須承擔的責任和擔當,需要發揮地鐵一號線的作用,通過谷水樞紐對接服務義澠兩地。

至於孟州,好像沒參加洛陽發改委組織的洛陽都市圈會議,也沒有像義馬那樣發出文件迴應都市圈,也沒有洛陽濟源兩地相關部門的座談會,可能還在爭取說服之中。

綜上所述,在都市圈縣,考慮到積極性和可行性,濟源可能是突破口和示範區,相關建議如下:

第一,開通濟源到洛陽龍門站的城際公交:這需要洛陽方面強力推進、濟源方面強力配合,讓市民看到合作共贏的決心。

第二,規劃跨黃河軌道交通:跨黃河發展,就是蘭州、濟南、鄭州等省會的夢想,洛陽作為準省會,這一點要規劃,即洛陽到孟津到濟軌道交通,要造出聲勢拉近心理距離。

第三,合作打造小浪底兩岸新區:濟源市已規劃建設小浪底北岸新區,洛陽及孟津應高規則打造小浪底南岸新區,形成聯動發展的態勢。

總體而言,六個組團縣對洛陽有行政上的隸屬關係和歷史上的身份認同感,向心力遠大於離心力;汝州在心理上和文化上和洛陽的互動頻繁,身份認可度較高;而吉利、濟源和孟州都位於黃河北部,作為河陽三城,是黃河北部的城市,在地理、文化和語言上有其特點,顯得有所疏離,洛陽需要有跨黃河發展的信心和耐心,需要針對各地和洛陽的關係實行精準的縱橫捭闔策略,推進洛陽都市圈的融合和發育。

3、主角類城市:即洛陽主城區,洛陽6區,或者說三大板塊,洛北、洛南和伊濱。

主城區的演技決定了都市圈的高度。作為洛陽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洛陽主城區總體上四平八穩,在生長之中也有煩惱。

很多城市發展新城區,會挖空老城區去填補新城區,結果新城又半死不活,真是兩頭顧不住,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打擊了城市的價值。洛陽還好,十幾年來很穩妥地推進洛南開發,使資源在洛南實現積累和增長,成功地樹立和打造了洛南新區地價值,吸引著本地市民和外來投資者的目光。同時洛北因為有旅遊資源(老城街區、明堂天堂、王城公園等)、交通設施(機場、洛站)以及澗西、高新區等實力城區,使洛北又能自我更新,保證了主城區的經濟平衡穩定態勢,讓城市區域沒有出現極端的不平衡現象,這需要繼續維持和優化。可以想象,等洛北和洛南主動向伊濱外溢資源的時候,就是伊濱開發的最好時機了。總體上,我對洛陽主城區開發的前景比較樂觀,因為這是自然的過程,相對科學、符合常理。

但是,洛陽主城區也有一些短板,比如市區GDP佔大市比例較低,約佔39%左右,主城區經濟的聚集度相對較低;中學教育甚至是個短板,每年的北清錄取人數甚至比不上外地一個縣城高中;高等教育相對平庸,沒有知名大學坐鎮;缺乏高品質的醫學院等,這些經濟、教育包括醫療上的短板,也降低了主城區的吸引力,並且也是難以在短期內迅速提高的,這都影響整個都市圈的發展水平和質量。

常言說,上兵伐謀,攻心為上。洛陽要統攝和整合洛陽都市圈,需要做得很多,在此,簡單提出以下建議,來提高及改善都市圈的發展。

第一,儘快成立洛陽都市研究院,整合官方和民間的力量,比如河南省社科院洛陽分院、洛陽晚報、鑫融基金融研究院等,各縣市的智囊團隊,形成區域經濟研究的合力及氛圍。

第二,儘快成立洛陽交通委員會。通過頂層設計,協調好洛陽的地鐵、公交、客運、出租、碼頭等關係,減少內耗及不協調,為都市圈交通的整合發展奠定基礎。

第三,儘快打造洛陽都市圈的地標性建築物。就像陸家嘴對於上海,大玉米之於鄭州,這些建築成為城市的明信片,而洛陽缺乏能代表現代城市形象的建築物,讓城市曝光率不足,也降低了城市的價值感。目前看,位於王城大道上靠近洛河的地塊需要精心雕琢,邀請國際一流設計機構來操刀設計,有望打造成洛陽主城區的標杆項目。

第四,讓組團公交體系、洛陽旅遊年卡、河洛書苑等向周邊城市擴散;

第五,洛陽都市圈的聯席會議要多開一些,務虛會也是重要的;

第六,河洛地區建築設計雙年展;豫西老建築挖掘與繼承;

第七,洛陽地鐵移動電視播放都市圈新聞快遞等;

第八,每年牡丹花會上,都市圈城市進行招商宣傳;

洛陽都市圈的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濟源的濟鋼和籃球,汝州的汝瓷和曲劇,孟津的牡丹畫,偃師的布鞋、三輪車,不管是近還是遠,不管主角還是配角,希望在數字經濟的大潮裡,每座城市通過自己的努力,發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