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那個詠鵝的天才少年,用一生的時光詮釋詩意浪漫

駱賓王:那個詠鵝的天才少年,用一生的時光詮釋詩意浪漫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每一個說漢語的中國人,大概都曾在幼小時背誦過這首詩吧?那是我們共同的開蒙之詩,縈繞在童年的時光記憶裡,一生都不會忘記。

朗朗上口的音節,色彩生動的畫面,幾乎讓每個懵懂的孩子都一讀就會,不僅贏得了父母長輩的誇獎,唐詩的浪漫基因更是從此深種,成為我們共有的民族密碼。當然,我們也都記住了,這首詩的作者是駱賓王。老師父母告訴我們,他寫這首詩時,也和我們的年紀差不多,只是個7歲的天才少年。

少年當然會長大,相比歷史上很多長大後變得平庸乏味的神童,駱賓王不同。他不僅保持了他的優秀傑出,那詩意浪漫的情懷更是貫穿了他的一生。

駱賓王是浙江義烏人,父親雖然當過縣令之類的小官,但早早去世,他在貧困落拓中度過了青少年時代。

他才華橫溢,卻也驕傲不羈。曾經,他來到道王李元慶幕府中,道王讓他說說自己都有何才能?如此輕慢的態度讓詩人深感屈辱,於是竟是怎麼也不肯,乾脆拂袖而去,放棄了攀附權貴的機會;

駱賓王:那個詠鵝的天才少年,用一生的時光詮釋詩意浪漫

他心懷壯志,仗劍四方,曾從軍征伐,足跡遍及西域和大江南北。在易水河畔,他想起那個著名的刺客荊軻,不覺豪情頓生,揮筆寫下“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於易水送友人》)短短20個字,情景兼備,讓人彷彿看到那慷慨悲歌的壯士,感受到易水奔騰蒼涼的寒意。

後來他進入朝廷,當過長安主簿、御史等小官,卻看不慣女主當政,不顧官卑職小,多次上書議論政事,得罪了武后一派,以至於被捕入獄。在獄中,他寫下了《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這首詩對仗工整,音韻鏗鏘,已是成熟的五言律詩。而內容更是憂憤悽婉,感人至深。

如此任性驕傲的詩人,他的仕途當然不可能順利。而他也絕不肯收斂自己的鋒芒,放低自己的姿態,哪怕受盡打擊折磨,也依舊有一份風骨在身,有一種浪漫在心。

公元684年,武則天廢掉兒子中宗李顯的皇位,自己臨朝稱制,向女皇之路又前進了一大步。唐朝功臣李勣(就是小說中瓦崗寨的徐懋功)的孫子徐敬業以維護李唐正統為名,在揚州起兵,討伐武則天。

此時,駱賓王已經人到中年,早已飽經憂患,不再是那個詠鵝的單純少年。然而他的內心卻依舊有著詩人的衝動和浪漫。他不願意明哲保身,甘願用身家性命賭一賭。他不僅參加了徐敬業的部隊,更竭盡生平才華寫出了一篇名震千古的檄文《討武瞾檄》,洋洋灑灑,激情澎湃。

駱賓王:那個詠鵝的天才少年,用一生的時光詮釋詩意浪漫

原文太長,我隨便摘幾句吧:

“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暗鳴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不論政治立場,只讀這樣的文字,怎能不讓我們被感染震撼,也隨之慷慨激昂?據說當這篇檄文被呈到武則天面前,她聽人讀前面罵她的話時,還不以為然。當聽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時,不覺悚然動色,問道“這文章是誰寫的?”大臣們告訴她,作者名叫駱賓王。至高無上的皇后頓時感慨道:“宰相怎麼竟然沒有能發現這個人呢?太失職了!”這固然是女皇的胸襟開闊,也是駱賓王的才氣縱橫,他們是另一種“知音”。只可惜,他們再也無緣當面談詩論政了。

倉促起兵當然抵不過訓練有素的國家機器,在武則天的大軍征討下,徐敬業僅僅兩個月就失敗,不久被殺死。作為他的部屬,檄文的作者駱賓王自是無比引人注目。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竟是誰也沒有找到他。駱賓王失蹤了。

駱賓王:那個詠鵝的天才少年,用一生的時光詮釋詩意浪漫

各種傳說不脛而走:有人說他死於亂軍之中,有人說他投水而死,也有人說他逃逸了,更有人言之鑿鑿地說他出家為僧。據說多年後,另一位詩人宋之問曾經在錢塘靈隱寺吟詩,苦苦想不出下句。這時一個正在參禪的老僧聽到後,便隨後說了兩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讓宋之問茅塞頓開,鋪寫完全詩。可等他第二天他再去尋訪時,老僧已經不見,別人告訴他,那就是那大名鼎鼎的駱賓王啊……

這個詠鵝的少年,他不僅一生恣意浪漫,連最終的結局都是開放式的,充滿了神祕神奇。

千年過去,時光的風沙湮沒了無數歷史和詩文。在文學史上,駱賓王是作為初唐四傑而存在的。可在每一個說漢語的中國人心中,他永遠是那個詠鵝的天才少年,用一生詮釋詩意浪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