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陸軍 坦克 一戰 法國 軍事歷史 文史小茶館 2018-12-01

談到坦克戰,大家很容易想到普羅霍夫斯卡或者布羅迪之戰。實際上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初,法國和德國就已經爆發了近1200輛坦克的大規模較量——寒尼之戰。在我們現代人看來輕鬆寫意的法國戰役其實也鐵血交織,只是相比俄羅斯雪原的屍山血海還是稍顯遜色。

(備註:本文較長,國內尚無相關中文資料,首發。感謝提供法語翻譯的朋友)

這場戰役用眾多人的生命說明了重要一點——

如果決策失誤,那所有人的努力和鮮血都將白費。

附二戰大規模坦克戰簡介(數據來源各國不同,僅供參考):

  • 寒尼之戰:1940年,法國對德國,約568對618輛(含突擊炮,裝甲車),平局。
  • 布羅迪之戰:1941年,蘇聯對德國,約2800對800輛(含突擊炮),德國勝利。
  • 普羅霍夫斯卡之戰:1943年,蘇聯對德國,約600對300輛(含突擊炮),平局。



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寒尼之戰。

(1940年5月,入侵法國的德國第4裝甲師指揮官,攝於二號坦克上)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大戰拉開序幕——輪到法蘭西了。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剛開始不久,波蘭已經倒在了蘇德兩個大國的夾擊之下,歐洲戰火現在燒到了法蘭西大門口。茫然的世人們忽然發現,凡爾賽和約播下的種子以更加扭曲凶暴的形象出現在面前。

法國人緊張準備著防禦,儘管修築馬其諾防線佔去了大量資源,但他們仍有餘力建立起強大的裝甲部隊。盟軍高層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血的經驗,預計德國大概率仍會採用史裡芬計劃的構想。即取道比利時從北部攻入法國,隨之轉彎撲向巴黎,包抄法軍整個後方,達到一舉殲滅法軍主力的目的。

(一戰讓盟軍印象深刻的史裡芬計劃)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這個計劃相當凶險,它意味著直接繞開了堅固的馬其諾防線,6周左右就可以使法軍陷於總體失敗。盟軍總部深深瞭解比利時的22個師即使加上碉堡要塞也無法長久阻止德國人。為此,法軍立即調動強力部隊前往,準備幫助這個中立小國頂住德國的閃電戰攻勢。一旦德軍陷入比利時境內的拉鋸戰,那麼一戰情形就會重演,盟軍只需坐等變數就可以輕鬆獲勝。

(接受檢閱的法軍戰車部隊,中型騎兵坦克雷諾AMC35)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法國人做好了準備,他們選出支援比利時的是精銳之師第一集團軍。這支勁旅還擁有被稱為“騎兵軍”的部隊。當然,有點名不副實,騎兵軍其實已經實現了全面機械化,不僅裝備性能突出的索瑪和哈其開斯坦克,還有潘哈德偵察車和眾多運輸牽引車輛。在整個歐洲都是讓人眼饞的王牌。

(美國兵器博物館現存的S35索瑪中型坦克,性能優良,製造成本很高。原計劃安裝的無線電供貨不足,導致除了排長用車之外都沒有安裝)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5月初,德軍迅猛的攻擊從天而降,西歐戰事開始。空地立體閃電戰可不是說說而已,比利時人引以為傲的大型碉堡群很快被德國傘兵攻頂突襲所摧毀,以為天塹的關鍵橋樑也遭奪取。

法軍指揮官熱內·普魯克斯(René Prioux)少將經驗豐富,聞訊後當即受命調動部隊。他親率騎兵軍第2,第3輕裝師趕赴比利時北部的寒尼——讓布盧地區( Hannut——Gembloux ),以應對德軍裝甲部隊突破。就目前得到的情報來看,德國人在此處集結了埃裡希·霍普納 (Erich Hoepner)麾下兩個裝甲師多達600餘輛坦克,(此時的德國裝甲師採用大編制,坦克較後期更多)其勢志在必得。

(紀錄片實拍,1940年5月,前進中的德軍二號三號坦克集群)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法國戰術目標:

對於法國人,特別是以甘末林為首的一戰老將們來說,此戰務必求穩。介於投入了大部分精銳部隊。能旗開得勝固然最好,但只要能頂住德軍初期的猛烈攻勢,抵消閃電戰的突然性就是勝利。到時希特勒既不能繞過馬其諾防線,也無法正面突破,陷入僵持戰況將成定局,而法國自身可以不斷從英國和海外殖民地源源不斷獲取支援。

這樣的情勢對法國來說再好不過,只需用較少犧牲就能拖垮德國,讓1918年德國遍地內亂的慘狀重現。再次坐穩歐洲大陸的頭把交椅。

德國戰術目標:

過早顯露戰略戰術目標對擁有強大智囊團的德國參謀本部來說,當然不是失誤。不過用B集團軍600輛寶貴的坦克來執行這項任務確實算下了巨大本錢,他們知道進入比利時的法軍絕非魚腩。但只有全力猛攻比利時北部的寒尼/讓布盧一線,才能為南面的A集團軍古德里安他們製造機會。

此時,希特勒和曼斯坦因正各自緊緊注視著比利時地圖上紅紅藍藍的旗幟,對那個修改了無數次的計劃誰都沒有百分百把握。成王敗寇在此一舉。


法德兩軍實力對比——強者對強者: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法軍參戰裝甲部隊實力(約568輛):

作為最早使用坦克的國家之一,法國對坦克戰車發展向來非常重視,技術也走在前列。一戰後曾經保有近4000輛戰車之多。雷諾FT17更是一代經典名車,遠銷世界各國,見證了不同國家的歷次戰亂。連我國著名軍閥張作霖也多有采購,在對吳佩孚的戰鬥中頗有表現。後來還被國民政府繳獲一些,參加了抗日戰爭。

二戰伊始,法國主要裝備B1bis重型坦克,S35索瑪中型坦克,H35哈其開斯輕型坦克以及雷諾AMR35輕型坦克。數種坦克硬件指標突出,部分型號已處在性能升級改造之中。

此時,法軍加上舊式的雷諾FT17共有5800多輛坦克。

其設計思路按照步兵坦克和騎兵坦克區分,S35索瑪和H35哈其開斯便是騎兵坦克的代表,用作機動和突破作戰。總體來說體現為強調裝甲防禦性,火力較強,機動性較低既能單獨承擔攻擊任務,也能作步兵進攻時的可靠支援,還能成為防線裡的堅盾。

進入寒尼地區是法國騎兵軍的第2,第3輕裝師。雖然聽著是輕型裝甲師,但實際上既有中型坦克也有輕型坦克。這可謂法軍中的精華,一直被作為主力部隊培養,最新裝備和優質人員都優先供應。儘管被替換了一部分部隊(第1輕裝師被派往荷蘭),戰鬥力依然很強。

(實拍,1940年5月,法軍輕裝師趕赴前線,圖為H35哈其開斯輕型坦克行軍縱隊)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共568輛坦克和裝甲車,包含:

  • 176輛索瑪S35中型坦克,(47毫米主炮,穿甲力較強)
  • 238輛哈其開斯H35輕型坦克,(50輛新型號H39裝備37毫米L35主炮,穿甲力較強。其餘為37毫米L21,穿甲力較弱)
  • 66輛雷諾AMR35輕型坦克,(13.2毫米機槍,穿甲力較弱)
  • 88輛潘哈德178型高速輪式裝甲車(25毫米主炮,穿甲力較強,殺傷力弱)。

指揮官熱內·普魯克斯(René Prioux)經歷過整個一戰,在各個職位上都有不少磨練。他風格沉穩老練,因此被賦予阻擋德軍裝甲部隊的重任。

(普魯克斯將軍)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德軍參戰裝甲部隊實力(約618輛):

由於被凡爾賽和約限制,德國人一直只能偷偷摸摸做賊似的發展坦克技術。以“大拖拉機,小拖拉機”的奇特名義,在遙遠俄羅斯喀山和同樣受限的蘇聯人一起刻苦研發。

雖然起點低,條件差,擅長工業的德國人還是在不長時間內搞出了輕型中型坦克在內多個型號。一號坦克曾出現在西班牙內戰之中,被蘇聯T26欺壓了一番。這種輕型戰車還作為中德合作項目的內容引進中華民國,只可惜全部損失在抗日戰爭初期。其中編號312的一號坦克在南京保衛戰裡竭盡所能,於受傷的情況下擊斃擊傷了數十個入城日軍,留下了難得的一筆。

(南京保衛戰裡被日軍俘獲的德制一號坦克,314號車)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二戰開始後,德軍在波蘭戰役雖然積累了坦克戰經驗,但也消耗了不少車輛。導致對法作戰開始時,許多裝甲師只能用較陳舊的一二號坦克補充空缺。坦克戰專用的主力三號坦克,以及反步兵反陣地的四號坦克數量相對不足。

這時,西線德軍共有2700輛坦克和突擊炮。

這時德國坦克設計思路主要體現為火力,裝甲,速度三要素平衡以最大綜合效能達成閃電戰的快速協同戰術要求

負責攻入比利時的是B集團軍之下16裝甲軍所轄第3,第4裝甲師。分別建立於1935年,1938年,坦克乘員和指揮官實戰經驗豐富,戰力不容小視。

(實拍,1940年5月,進入比利時的德軍四號坦克初期型,75毫米L24主炮可發射高爆彈和被帽穿甲彈)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共618輛坦克和突擊炮,包含:

  • 252輛一號輕型坦克,(兩挺7.92毫米機槍,無反坦克能力)
  • 234輛二號輕型坦克(大部分為舊型號,未加厚裝甲。20毫米炮穿甲力較弱),
  • 82輛三號中型坦克,(大多為37毫米主炮,穿甲力較弱;少數為50毫米主炮,穿甲力較強)
  • 50輛四號中型坦克,(75毫米L24主炮,穿甲力較強)
  • 三號突擊炮數量不明(A型,少於30輛,75毫米L24主炮)。

指揮官埃裡希·霍普納 (Erich Hoepner)也是一戰老兵,並且在普魯士軍事學院受過專業培訓。他是早期坦克戰理論的支持者,戰術思想開明,但捲入政治太多,曾極力反對重佔萊茵蘭。

(霍普納將軍)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最後一刻寧靜。

本來法國裝甲部隊應該更早抵達陣地,但高層考慮到比利時堅持中立的態度,決定只能在德國發動襲擊之後才行動。普魯克斯將軍還得到情報官帶來的不利消息,按理說會更著急的比利時人對協防一事態度消極,表現出的合作意願不大。原計劃為穩固防線設置的反坦克障礙物根本沒有被認真部署,連簡易的反坦克壕溝也只挖了一小段,這意味著法國人就是到了比利時,也只能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防守。

(每個重達1300公斤的反坦克障礙物Cointet,以發明者法國工程師的名字命名。因為帶有鋼製滾輪,可以被移動到所需位置阻止坦克通行。但1940年因為缺少部隊和反坦克炮來防守,導致完全沒發揮出應有作用。倒是1944年被用在了奧馬哈海灘上防禦美國人。)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現在德軍已經展開攻勢,法國人連忙匆匆開拔。誰知壞消息又再次擴大。那些比利時鐵路工人突然搞出一個大罷工,在大戰來臨的關鍵時刻拖延了法軍車輛的運輸部署速度。我們完全可以想象普魯克斯將軍當時的心情,這不就是典型的皇帝不急太監急麼?

5月11日,折騰了半天的法軍裝甲部隊總算抵達寒尼地區(Hannut)。普魯克斯將軍立即開始佈置,第3輕裝師(3e DLM)在左翼,位於蓋特河(Petite Gette)與寒尼鎮之間,將面臨當面德軍主要的攻擊。第2輕裝師(2e DLM)在右翼,位於梅艾涅河(Méhaigne)南面,與友軍相互呼應。

(寒尼Hannut到讓布盧Gembloux一帶態勢圖,1940年5月)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這兩條河其實都只是最多兩三米深的溪流,分佈著許多淺灘可以供車輛通行,看起來一片秀麗風光,但起不到阻隔敵人機動部隊的作用。寒尼地區本身是有著稀疏樹木的高地,密集道路網連接著大型農場,總體來說是一塊適合坦克通行的地方。

(寒尼鎮地區現代地形,和幾十年前照片差異不大)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因為第3輕裝師防守地僅有一半戰線被設置過反坦克障礙,而且普魯克斯將軍把裝甲部隊在開闊地分散部署,這意味著法國人將從廣闊的正面來直接對抗德軍坦克

相比不那麼熟悉的空軍,法國人對他們炮兵還是非常信賴的。幾乎所有法軍的團和營都被分配了75毫米和105毫米榴彈炮支援。這頭一天,就在法國人忙忙碌碌緊張的部署中過去了。

(紅點為寒尼鎮,可見在歐洲地圖上的位置)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1940年5月12日清晨,空氣中已經能嗅到德國坦克群散發的汽油和煙塵味。霍普納將軍帶著他的第3,4裝甲師到達了。德軍因為爭分奪秒趕時間,把步兵和炮兵拉在了後面,現在是主要看裝甲部隊表現的時候了。


“坦克,前進!”——鋼鐵大碰撞的第一天。

按照永遠積極進攻的信條,德軍坦克迅速集中向法軍防線發動進攻。第4裝甲師的三號二號坦克充當矛頭衝在最前面,他們率先向法軍陣地開炮。爆炸聲中,德軍坦克發現眼前只有稀稀拉拉25輛法軍戰車,這是法國靠前防線的一個營。由於猝不及防,部分孤立的法軍坦克遭到迅速包圍,7輛戰車被四面襲來的火力擊毀。德軍全無損失。

(實拍,集群前進的德軍二號三號坦克)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戰鬥既然開始,盟軍的轟炸機群也積極出動。英國皇家空軍派出了38架轟炸機,和法軍飛機一起對德軍進攻部隊展開兩次大規模轟炸。但它們在投彈前就被德軍27戰鬥機聯隊攔截,德軍以4架BF109戰鬥機的代價,擊落了英軍22架轟炸機,法軍8架攻擊機。雖然損失不小,但盟軍飛機依然堅持出動,結果這次又撞在德軍充分配置的防空炮火網裡,多達25架飛機被擊墜。

5月12日下午,盟軍總部突然決定將空軍的優先權轉移到南部色當地區,普魯克斯將軍大為失望。現在他的騎兵坦克部隊完全失去了空中掩護,只剩下非常有限的空中偵察了。不過他畢竟是沙場宿將,不能靠別人那就靠自己吧。各處部隊得到了檢查和補充。在將兩個營的重裝備步兵和炮兵派到東面較遠的休伊(Huy)鎮以後,右翼第2輕裝師的防禦更成體系了。

下午時分,一群姍姍來遲的德國摩托化步兵在裝甲車伴隨下向法軍左翼做了試探性進攻。這裡連接著英國和比利時的輕裝甲部隊防線,德國人顯然希望在盟軍各部連接處打入一個楔子,或者找到薄弱的空擋軟肋。法軍反應很快,一個坦克中隊加上偵察組當即前往。英國友軍也沒閒著,及時派出援軍。交火中德國人見對方嚴陣以待,自己無機可乘,便主動退去。

比起兩翼的小打小鬧,雙方關注焦點都是陣線中央寒尼鎮和周邊地區的得失。

衝在最前面的德軍第4裝甲師直指寒尼,結果他們在外圍就遇到法軍坦克的激烈抵抗。法軍坦克不僅在臨時掩體後方射擊,還多次組織規模不等的反衝擊,讓德軍根本無法進入鎮內。但德國裝甲部隊並不打算撤退,他們見正面強攻不利,又企圖包抄鎮子

(5月12日全天戰況,戰鬥圍繞比利時寒尼鎮周邊展開)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50輛德國一號二號輕型坦克發揮機動性優勢,快速繞到寒尼後方的克里恩(Crehen)。結果這裡正是法軍防守要點,21輛駐守的哈其開斯輕型戰車和德國坦克近距離展開搏殺。稍遠處,法軍配屬炮兵對友軍進行著不斷的火力支援,右翼第2輕裝師靠近的戰車也趕來作遠距離射擊。

雙方纏鬥非常劇烈,這些輕型坦克於近距離相互連續開火。德國一號二號坦克的主炮火力很難擊穿法國哈其開斯戰車正面(34-40毫米裝甲),他們便在法國陣線周圍快速移動,尋找著從側後打擊的機會。法國人發現,一些德國三號四號中型坦克也已經趕到,這些坦克十分狡猾,選擇了有利掩護的位置停下,用電臺協調友軍,趁法國戰車追打四處亂竄的一號二號坦克時再準確射擊。不少哈其開斯戰車因此被擊毀,連此處的法軍坦克指揮官也犧牲在炮火下。但法國人沒有逃跑,這些圓滾滾小個子的哈其開斯戰車繼續守在陣地裡堅持射擊。

(開戰前的法軍H35哈其開斯輕型坦克)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當德國坦克群起圍攻克裡恩法軍時,一群有著流線型外觀的大塊頭出現了,這是法軍趕來解圍的索瑪S35。該型戰車有“30年代最佳中型戰車”的稱號,裝備性能優良的47毫米主炮,正面和側面裝甲都達到了40毫米以上,速度也接近德國三號坦克。除了生產不易,其火力防護性能完全壓制同期蘇聯的T26和德國的三號。

這群S35戰車痛擊了德國坦克,勇敢衝破包圍圈,把受困的多輛哈其開斯戰車救了出來。儘管S35裝甲僅次於B1重型坦克的結實,但在數量眾多德國坦克的夾擊之下,仍舊付出了不少損失。

(被從側面擊毀的S35索瑪坦克)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下午四點半,德國第3裝甲師加入戰鬥,空中偵察更明確了態勢。德軍制定好計劃,組織了一個以裝甲部隊為先導,一個步兵營緊隨,兩個炮兵團支援的臨時戰鬥群。他們向著寒尼後方猛撲,直攻蒂納(Thisnes)鎮。德軍無視法國人從側面克里恩的反擊,直接衝上了蒂納的街道。法軍見狀,趕緊調動105毫米等重炮集中轟擊德國坦克群。在劈頭蓋臉的炮火覆蓋下,德國人被炸得灰頭土臉,坦克不得不停了下來。

(實拍,5月寒尼讓布盧之戰時,正在步坦協同的德軍)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不等德軍落腳穩當,法軍再次出動索瑪S35對進入蒂納鎮的德軍坦克展開反擊。混戰中,兩軍戰車攪作一處,前後碰撞。德軍損失不小,坦克團的指揮坦克也被S35打爆。適逢天色漸暗,尚沒有夜視設備的雙方戰車不約而同選擇了撤退,留下一大堆熊熊燃燒的殘骸。

(實拍,裝備37毫米主炮的德軍三號坦克早期型)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晚間,德國步兵成了主角,他們沒有休息,對法國戰線繼續著白天坦克兵沒能完成的工作。閃亮的彈道在夜空中密集劃過,一處處槍口焰像燃放的鞭炮,持續了整晚。

經過考慮之後,普魯克斯將軍下令法軍放棄寒尼鎮。他並不十分擔心,這只是一次僅僅幾公里的戰術後撤。法軍現在於寒尼南面蒂納(Thisnes),梅爾多普(Merdorp),讓德杭(Jandrain)區域的防禦依舊強固,第2,3輕裝師以第一天交戰證明了法國坦克兵的實力,仍然控制著絕大多數原有陣地。德軍雖然進駐寒尼,但只是由步兵取得了法國防線上一小處突破,霍普納未能實現快速擊破法軍的短期目標。

第一天激烈戰事結束的時候,法國人德國人向各自總部發出了極其相似的戰報:“儘管......我軍肯定會取得勝利。


全方位惡鬥——第二天。

5月13日,戰場之外,法國第一集團軍其他部隊被德軍拖住,無法加入寒尼之戰。再加上霍普納已經探明瞭法軍實力,他準備用兩個裝甲師發動全力攻勢,放手一搏。

德軍進駐寒尼之後,遠在西南的讓布盧壓力開始攀升。上午晚些時候,德軍的摩托車和裝甲車在法國防線上四處遊走,尋找著弱點。隨即,德國J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嘯叫著襲擊了法軍陣地,機關炮和炸彈在法國坦克中間交相炸裂,防衛者被削弱了。

(寒尼戰役整體態勢圖,可見各重要城鎮,以幫助理解)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很快,地面戰鬥在清晨打響。德國步兵伴隨著裝甲車開始攻打法軍外圍。法國輕型戰車組成的防禦陣線不斷射出炮彈,擊倒了不少德軍。儘管他們打退了好幾次進攻,但一部分德軍步兵還是攻入了法軍陣地。為了避免被分割,法軍主動選擇退往下一道防線。德軍步兵忙著佔領陣地,對法軍從容後退還沒來得及反應,連牽制攻擊也未做出。

由於位置靠前的法軍第3輕裝師面臨德軍主要壓力,稍稍靠後的第2輕裝師便向克里恩派出了30輛S35,以圖幫助同伴鞏固防禦。但這批戰車剛抵達克裡恩附近,就遭到德軍埋伏的PAK35/36反坦克炮和坦克的齊射打擊。很多戰車還沒發現敵人就起火燃燒,白白損失掉了。

(近處被擊毀的S35和遠處被毀的H35)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下午三點,一架法國偵察機在克里恩東南發現了大量集結的德軍部隊。不管他們的目標是什麼,法軍右翼的第2輕裝師必須要直面這種越來越近的威脅,無法再多給友軍派出增援了。實際上,這是德軍總部派出的步兵和裝甲車部隊,為了切斷法軍右翼和休伊(Huy)的聯繫。此舉相當於“用步兵捆住了法軍坦克部隊(右翼)的手腳”

幾個城鎮裡法軍正面的防線由一個個步兵和戰車駐守的要點構成,由於普魯克斯將軍習慣於軍事院校裡條條款款,他沒能注意到分散防守帶來的嚴重問題。在來得及收攏部隊之時,將軍並沒有行動。德軍則利用這項集中攻擊法軍的單個要點,許多法軍機械化步兵在優勢敵人圍攻下被消滅,沒有發揮機動性優勢的機會。失去步兵掩護的法國戰車部隊,將面臨更困難的作戰局面。


早在13日中午,霍普納將軍就調集了第3,4裝甲師裡的大約560輛坦克,向法軍左翼和中央陣線展開大規模進攻。眾多德軍坦克呈戰鬥隊形突入各個村鎮,和法軍戰車展開激戰。雙方惡鬥了一個半小時,相對分散的法軍力不能支,紛紛退往西面蓋特河沿岸。

德軍正乘勝向南追趕,突然被奧而普(Orp-Le-Grand)的法軍戰車從側面打擊。幾個要點的法軍從兩個方向猛轟德軍,直到德軍再次集結才打退了法軍戰車的反攻。

奧而普(Orp-Le-Grand)鎮位於寒尼西北,法軍仍然固守這裡,雙方都默契的集中了坦克部隊,準備一教高下。很快,100多輛德國坦克呈大編隊陣型向法軍撲來。數十輛法國戰車以熟練的小組戰術對抗。

(畫家筆下的寒尼之戰)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兩軍坦克的優缺點在此時暴露無遺。德國坦克因為都裝備了可靠的電臺,可以隨時保持通訊。他們往往採用複雜機動和配合攻擊的方式來彌補單車性能不足的弱點。法國戰車皮糙肉厚,像S35索瑪製造精良,正面可以抗住多輛德國坦克的攻擊,有記錄表明許多S35戰車被擊中20到40次以後依舊沒受到任何實質性傷害。4倍瞄準鏡搭配47毫米L32主炮能夠在800米安全距離擊毀所有種類的德國坦克。但法國站車相互之間聯繫還大半依靠落後的旗語來實現,效率低下不說,人員也非常危險。並且S35和H35幾種戰車採用單人炮塔,導致車長一人既要指揮作戰,又要負責轉動炮塔,還得瞄準開火,實在是不堪重負。實戰中,法國戰車瞄準射擊速度都較對手來的更慢,不過他們往往有充足的時間來射擊,因為德國坦克必須抵近到兩三百米之內的側後,才能有效擊穿索瑪戰車。像德軍的一號二號坦克因為穿甲能力不足,只能冒險穿插在法軍陣線裡。一有機會他們就分別用機槍和20機關炮狂掃法國戰車,儘管明知不能擊穿,但用這招可以干擾法國坦克手的瞄準和開火。以等待三號四號坦克,甚至著名的88毫米防空炮和105毫米榴彈炮直瞄射擊。

(法軍S35索瑪戰車乘員圖,和德國坦克不同,法國車長需要承擔多重角色。)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奧爾普的戰鬥持續到下午三點多,德軍坦克打的非常辛苦,幾十發37毫米穿甲彈也未必能擊毀一輛法軍的S35。因此他們只能反覆呼叫反坦克炮和空軍斯圖卡支援。不僅如此,德軍側翼和後方還受到“優越”的法軍戰車攻擊。

(別慌,88炮拉來了~~~)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雙方撐到四點,幾乎都耗盡了彈藥,數量佔優的德國人好不容易拿下了奧爾普鎮。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休整,而是立即要求補充37和75毫米炮彈。


北部地區,法國將領選擇讓第3輕裝師部分撤退時,手下三個中隊的哈其開斯輕型坦克卻毅然發動了反擊,把德軍裝甲部隊又趕回到蓋特河邊。雙方各自損失了6輛左右坦克。對於其他德國部隊向南推進的企圖,法軍又一次主動出擊,36輛S35索瑪戰車攔截了從奧爾普南下讓德杭(Jandrain)的德軍裝甲部隊,把對方打了個措手不及。德軍裝甲部隊畢竟經驗豐富,在穩住陣腳以後,30多輛德國坦克各自尋找掩體,用以抵消掉自身裝甲的不足。它們和法軍對射多時,打退了實力相當的法國人。

(實拍,比利時原野上的S35索瑪中型坦克編隊)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稍後,德軍第3,4裝甲師再一次集合大量坦克,猛攻讓德杭(Jandrain)。德法坦克在城外爆發了激烈坦克戰。超過30輛S35索瑪戰車被德軍重重包圍,完全陷於孤立劣勢的精銳法軍拼死抵抗。這些戰車受到四面八方火力的侵襲,坦克兵仍舊在劇烈震盪搖晃的車體裡裝彈開火。可德國坦克交替掩護射擊,靠的越來越近,法國戰車再堅固的裝甲此刻也無能為力了。讓德杭失陷之時,22輛S35被密集炮火擊毀,5輛遭到捕獲,400多名法軍被俘虜。

(實拍,放下武器的法軍戰士正在被搜身)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讓德杭以南的梅爾多普(Merdorp)接下來成為戰場,沒等攻堅戰開始,兩軍炮兵率先開始了相互轟擊。法軍把戰車佈置在成為廢墟的城鎮裡,做了良好掩護,並且巧妙地改變著射擊位,讓負責攻打的第4裝甲師德軍坦克難以擊中目標。吃虧之後,德軍裝甲部隊只得避開這塊硬骨頭,選擇從左翼繞過該鎮。但此舉相當於把剛攻進去的步兵給放了鴿子。果然,法國戰車用火炮和機槍狠狠教訓了缺乏掩護的德國步兵,把他們打跑了。

德國坦克在鎮外轉了一圈才發現情況不對,趕緊回頭攻擊法軍。起初法國戰車憑藉裝甲和火力保持著優勢,但德國人很快採用重點攻擊戰術,集中坦克突破法軍關鍵點,形勢被扭轉了。法國人還沒打算束手就擒,一小群勇敢的法國步兵從進攻德軍後方展開了突襲。由於德軍坦克有步兵緊密伴隨,導致這次大膽滲透功敗垂成。

(法國戰役,德軍三號坦克和步兵)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第二天漫長的戰鬥結束了。法軍一共失去54輛坦克,德軍雖然報稱損失“輕微”,但也有很多坦克癱瘓在戰場上。只是因為佔領了寒尼周邊部分城鎮,得以有時間把受損坦克重新修復。這次德國工程師發揮了傳統的高效,大大減少了永久損失坦克的數量

面對德軍集中攻擊,法國各處部隊組織了多次反擊,好幾次都達成突破,但因為缺乏協調支援往往歸於失敗。相比之下,法國普魯克斯將軍等高級指揮官始終保持兵力分散,對各自為戰的基層官兵沒能給予積極的支持。

(法軍習慣於成點型防禦,容易遭到優勢兵力突襲。圖為德軍二號坦克和步兵在行進,路旁為法軍俘虜)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法軍撤出後,村鎮內被遺棄的H35坦克)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再次決戰——第三天。

5月14日,失去寒尼周邊地區後,法軍退往西面的佩爾韋(Perwez)繼續組織防禦。德軍坦克隨即尾隨而至。霍普納將軍很快下令對佩爾韋實施中心突破,但因為德國步兵還沒來得及跟上,單獨作戰的坦克群被法國人擋住了。

(實拍,正通過高草叢的德軍二號坦克)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佩爾韋地區風景如畫樹木繁茂,這片鄉村的地形對坦克行動有所制約,法軍便依託有利地形設置了防線。並且第一集團軍重新分配了坦克營,把這些戰車部署到步兵後方支援。然而,分散防禦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法軍部隊拉成一條線,力量並未集中。在德國步兵趕到以後,形勢變得複雜。雙方在密林裡樹叢中交火,噼裡啪啦流彈四處亂飛,樹幹不斷被炮火炸斷,轟轟倒地。法軍戰車盡其所能,還是在德軍第4裝甲師嫻熟的步坦協同面前受到夾攻。加上德軍不斷投入部隊,數量優勢的他們把法軍擊敗了。

(法軍H35編隊,可看到中間的坦克帶有信號旗)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法軍右翼的第2輕裝師沒有放棄,用凶猛火力迴應德軍第3裝甲師的進攻。雙方又一次爆發激烈的坦克戰,平原上滿是不斷堆積濃煙滾滾的車輛,殉爆彈藥經常把沉重的坦克炮塔炸上好幾米空中,破片飛濺,殘肢四布。德國坦克仍舊在戰場上勇猛穿插衝擊,相互用無線電配合鎖定目標。法國戰車兵則冒著被槍彈打中的危險掀開艙蓋,揮舞著彩色旗幟。揚起的灰塵和煙霧當中,依稀能看到那些血肉模糊的法國戰士還在打出標準戰術手勢,並且嘶吼著讓不遠處的隊友保持隊形。

法國人盡了全力,他們幾乎投入了第2輕裝師能開動的全部車輛。把德國裝甲部隊數百輛坦克死死釘在這裡。夜幕降臨時,戰場上從鋼鐵殘骸破口裡噴湧出的火焰把天空映照得如同白晝。雙方傷亡慘重,疲憊至極,各自緩緩退去,只留下屍體和廢鐵訴說著這次慘烈的搏殺。

(實拍,德軍士兵前往檢查被摧毀的S35和H35)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戰役結束後煙熏火燎的德國坦克兵)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傷亡(平局):

  • 法軍——121輛坦克被摧毀,損壞或者遺棄。(121輛全損)失去部分主要陣地。
  • 德軍——160輛坦克被摧毀,損壞。(49輛全損,111輛被修復)未能完全突破。

(上圖:接近讓布盧地區,被法軍炮火打回零件狀態的四號坦克。下圖:被摧毀的第4裝甲師一號戰車B型)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佯攻?!法國完了!

法國戰車英勇的自我犧牲給第一集團軍爭取了足夠時間,他們已經在讓布盧地區構築起堅固工事,隨之粉碎了德軍裝甲部隊接下來的攻勢。法國人用鮮血在比利時贏得了有利局面。

然而,正當法國第一集團軍和德國B集團軍在比利時北部拼得頭破血流之時,驚人消息傳來——古德里安和隆美爾所在的A集團軍通過了被稱為“天險”的阿登森林!南線重鎮色當失守!前方就是巴黎......

德國佬假動作虛晃,緊接著一記重拳打在法國人下腹,天旋地轉,一切都完了。

(一張圖看懂法國為何失敗)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戰事得失分析:

法國方面:

不久後,儘管騎兵軍士兵們為了掩護敦刻爾克的戰友們撤退,而大部被俘虜。但他們展現了自己一如既往的頑強戰鬥精神。法國下級士兵可以說是優秀的士兵。他們兢兢業業完成任務,並且在必要的時候主動出擊,堅決反擊敵人。戰術上小部隊配合十分默契,加之戰車優點突出,和同等力量的德軍作戰不落下風。

不過全球經濟危機過後法軍總體素質下降是不爭事實,部分軍隊訓練不足,士氣低落。戰地指揮官多拘泥於戰術教條,沒能集中力量用一個拳頭打擊敵人。而是坐待形勢變化,沿用一戰的舊式攻防經驗,失去了翻盤機會。

戰略層面上,法軍指揮高層出現嚴重誤判,對德軍的主攻方向都沒摸清。盲目將主力坦克部隊投入第一波消耗戰,在戰局變化後缺乏強力部隊救場,以至於全盤皆輸。

(被俘的法軍步兵)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德國方面:

重新武裝過後的德國裝甲部隊經過波蘭戰役,已經取得了實戰經驗。加上各級指揮官重視新戰術新技術的運用,產生了空地結合,步坦協同,縱深突擊的“閃電戰”模式。由曼斯坦因等新銳指揮人員參與制定的入侵法國計劃可以說虛實結合,奇正相依。北部B集團軍賣力佯攻吸引盟軍注意,南部A集團軍冒險突破阿登天塹,完全騙過了盟軍指揮部。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戰術層面上,德軍步兵坦克空軍結合緊密,但各型號坦克性能不足的缺陷已經暴露。不得不依靠一線作戰士兵的大膽和經驗來彌補,導致損失不小。這點在後來的東線俄羅斯戰場繼續發酵,逐漸改變了德軍坦克設計和作戰的思路

(法國大街上除了雪鐵龍和迪昂巴頓轎車,更多了四號坦克的身影)

擋住德國戰車!——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決戰紀實


(謝謝觀賞長文,圖片來自網絡,侵刪。其他文章賬號下可見)

虎式坦克巔峰表現——魏特曼的波卡基之戰

參考文獻:

The Battle of the Belgian Plain, 12–14 May 1940: The First Great Tank Battle

The Blitzkrieg Legend: The 1940 Campaign in the West

Gembloux 1940, Echec à la 4e Panzer

Mai - Juin 1940 : les combattants de l'honneur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