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如何成國際消費樞紐?市政協調研組:加碼這4大領域

北京市約三分之一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京外人士購買,高等教育、國際學校、三甲醫院等半數以上服務全國;全球十大奢侈品牌、十大輕奢品牌已經全部進駐北京……北京市政協調研組認為,北京完全有條件在全國率先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消費樞紐城市。

北京如何成國際消費樞紐?市政協調研組:加碼這4大領域

5月8日,北京,外國遊客在潘家園舊貨市場淘貨。圖/視覺中國

北京市政協昨日舉行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十次常委會議,聽取對“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壯大消費新增長點,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消費樞紐城市”若干問題的建議。

據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柯文進介紹,“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壯大消費新增長點,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消費樞紐城市”是今年的議政性常委會協商議題。今年3月至5月,市政協組成聯合調研組,組織情況通報、座談考察、委員沙龍、委員聽民意等一系列調研活動,形成了詳實的調研報告。

調研組認為,北京已經初步形成了“買全國、賣全國”和匯聚國際、傳播國際的消費格局,2018年,北京實現服務性消費額近1.37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對總消費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6%,成為拉動全市總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北京市已經初步具備了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消費樞紐城市的良好基礎,完全有條件在全國率先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消費樞紐城市。

調研組建議,近期應集中精力在提升國際教育、文化體育和旅遊、健康醫療、優質品牌商品四大消費領域國際影響力方面下功夫。經初步測算,如能落實四大領域的相關建議措施,僅留學教育消費、入境購物旅遊消費、境外消費迴流三項,就能夠給北京增加800億-1400億元的消費額,相當於2018年全市總消費額的3.2%-5.5%,能夠拉動北京經濟增長1.9-3.3個百分點。

建議在政策、財稅和營銷等方面加大對北京品牌產品的扶持力度,借鑑韓國等發達國家經驗,出臺免稅店必須按一定比例推銷本地和本國產品的相關規定,提高國內產品和本地品牌的國際知名度和競爭力。

——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丁同欣

國際教育消費

建議在中關村、亦莊佈局國際學校

調研報告稱,截至2018年底,北京接收外國留學生近8.8萬人次,具有接收外國留學生資質的高校有95所。高校留學生比例是衡量城市國際化程度的重要指標,北京市該項指標與倫敦、巴黎、香港等國際都市相比處於低位。

調研組建議,規範高等留學教育管理,努力把北京打造成為全球主要留學中心和世界傑出青年嚮往的留學目的地。優化來京留學環境,塑造“留學北京”教育品牌。完善留學教育管理政策體系,科學確定高等院校自費留學生比例、學費標準和中介服務佣金上限,減少惡性競爭和不良操作行為,引導來京留學教育有序規範發展。

強化高校自我“造血”功能,提高留學教育消費對北京消費的貢獻率。初步測算,如能將來華留學生最低學費標準上調至1萬美元/年,按照現有12萬的留學生規模,僅學費一項消費就將為北京增加約40億元人民幣的收入。按國際標準體系,從當前的學歷、學位互認,推進到專業互認、學分互認的內涵發展層面。

在中小學國際學校教育方面,截至2019年1月,北京國際學校的中國在讀生共4.32萬人,佔全市130萬中小學生總人數的3.3%;北京市可招收中國學生的國際學校共37所,佔全市1750所中小學總數的2.1%。

調研組建議,市區兩級政府提供政策保障,發揮市場機制和民間力量的作用,增加國際學校的數量。優化全市國際學校佈局,在“三城一區”(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引進人才密集地區和海淀區、朝陽區等重點區域統籌佈局一批國際學校建設,滿足在京國際人才子女教育需求。在稅收、收費、土地等政策方面給予國際學校支持,同時要加強對準入門檻、辦學資質和學校的管理,避免低品質、中低端國際學校盲目擴張。

確定基礎教育領域國際教育的基本規模比例,打通公辦民辦學校、外籍內籍學生的政策壁壘,確定一批國際化教育試點學校,用3-5年時間建成一批真正高水平並具有鮮明中國特色、首都特點的國際學校。

北京如何成國際消費樞紐?市政協調研組:加碼這4大領域

2018年4月25日,北京芳草地師生在臺上展示《秦俑創意線描》觀摩課。圖/視覺中國

文體和旅遊消費

建議在環球影城建進口商品銷售中心

針對文體和旅遊消費,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李志起建議,推進平臺和載體建設,引導境外消費迴流。充分利用保稅區的相關政策,在奧林匹克中心、環球影城主題公園等重點區域規劃建設2-3個包含倉儲、加工、展銷一體化的進口商品展示銷售中心,讓消費者在北京能“購遍全球”,隨時體驗和購買來自不同國家的優質商品。

調研組建議,爭取國家層面支持,制定京津冀區域出境旅遊居民享受在京購買一定額度的免稅商品政策,引導境外消費迴流。建立進口商品國際價格監測信息平臺,及時公開進口商品國內外價格對比情況,引導國際品牌零售商建立合理定價體系,提升北京消費的價格的競爭力。

推進免稅業供給側改革,加強市內免稅站、機上免稅店、入境遊客購物離境退稅商店的業態佈局。前期可利用現有國有零售百貨店先行先試,逐步擴大市內免稅店布點,滿足遊客多元化、國際化的市場消費需求。

針對入境遊客消費,簡化購物離境退稅操作流程,在旅遊者集中區域、購物商店、網上建立退稅渠道,方便消費者退稅。放寬市民入境免稅購物限制,擴大免稅店銷售對象和經營產品品種,增加遊客免稅次數,提高免稅限額,大力引導出境購物迴流。

健康醫療消費

應制定來華就醫簽證辦法

“健康醫療產業在歐美國家一般佔GDP的10%-18%,而我國只佔4%-5%,北京潛在的市場需求決定了其發展空間巨大。”北京市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權忠光說。

在高端醫療方面,調研組建議摸底形成第一批面向國際高端人才能夠提供服務的醫療機構目錄;研究制定實施細則,並准入第二批醫療機構開設國際醫療服務。

促進國際醫療試點醫院和試點區的醫療技術、管理和服務標準與國際接軌,在試點醫院率先建立國際醫療保險公司服務和結算體系對接機制,方便境外來京患者醫保支付;研究制定來華就醫簽證具體實施辦法,增強對周邊國家和地區患者來京就醫的吸引力。

對民營醫療機構引入國際先進醫療設備等資源,給予審批、通關便利。支持民營醫療機構引入外籍專業和管理人員享受相應人才政策,積極爭取國外已經應用或者上市的醫療技術和藥品在北京進行先行先試政策,促進出境醫療人群迴流,使北京逐步成為國際化健康醫療消費目的地。

北京如何成國際消費樞紐?市政協調研組:加碼這4大領域

3月23日,第三十一屆國際醫療儀器設備展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美國通用醫療健康展臺。圖/視覺中國

優質品牌商品消費

建議設立“北京品牌”目錄

2018年北京市累計接待入境遊客400.4萬人次,具有全國首屈一指的出入境人流量優勢。調研組建議,密切跟蹤國內人群境外消費趨勢,集中推出一批涵蓋服務企業、購物街區、教育文化、醫療養老、商務服務等在內的“北京品牌”。

建立“北京品牌”目錄、清單制度,遴選一批能夠代表北京品質、北京標準的消費品牌,品牌目錄引入市場監督機制、實現動態管理,優勝劣汰,每個年度完成更新和發佈。

著力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地、高端品牌首選地、原創品牌集聚地。打造世界級的商業中心地標,結合文化、旅遊、醫療、教育等北京優勢資源,規劃設計符合國內外流動人群特點的消費街區和消費線路。

北京市政協委員李志起說,北京既有太廟、天壇、長城等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地標性建築,也有如三里屯、王府井、798藝術區等新興極具現代氣息的場所,可以由政府、協會和專業的運營公司通過立項整合資源打造服務平臺,給予場地、資金、宣傳等方面的支持,統一為國際品牌新品發佈提供高標準的對接服務。

·數說

北京率先實現服務消費主導

2007年 北京市消費率超過投資率,在全國率先形成以消費為主要拉動力的經濟發展格局。

2015年 北京市成為全國首個商品消費跨入萬億元的城市。

2017年 北京在全國率先步入服務消費主導時代,實現總消費額23789億元,增長8.5%,其中服務性消費佔比達51.3%。

2018年 北京實現服務性消費額近1.37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對總消費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6%。

接收外國留學生近8.8萬

截至2018年底,北京接收外國留學生近8.8萬人次,具有接收外國留學生資質的高校有95所。

截至2019年1月,北京國際學校的中國在讀生共4.32萬人,佔全市130萬中小學生總人數的3.3%;北京市可招收中國學生的國際學校共37所,佔全市1750所中小學總數的2.1%。

去年來京入境遊客400萬

其中

亞洲(含港澳臺) 174.94萬人次, 增長1.4%

歐洲 101.20萬人次,增長0.3%

美洲 96.97萬人次,增長5.5%

大洋洲 17.38萬人次,增長2.4%

非洲 8.43萬人次,下降6.1%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於音 校對 範錦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