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劉禪是怎樣的人

世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看待三國時期的人物都多有偏頗。劉禪是三國時期的蜀漢後主,在演義之中,他的形象是庸碌無為的懦弱君主,一生毫無建樹,亡國後還在洛陽安逸渡日,對於蜀國毫不懷念。他一直作為歷史的反面教材,口口相傳於世人之間。

歷史上劉禪是怎樣的人


劉禪

然而劉禪真的如此無用嗎?他17歲登基為帝,在帝位42年,是三國時期為帝最久的,就是在中國的封建王朝裡,他作皇帝的時間也是排的上數的。在和平時期做一個皇帝都不容易,更不必說是動盪的三國年代。《三國志》記載諸葛亮曾多次誇獎劉禪聰穎智慧,且他在《與杜微書》中也稱讚劉禪天資仁敏。諸葛亮自是不必說違心之話,而劉備也不是不會識人之人,他們倆都是有名的政治家,蜀漢政權就是他們兩人一手建立起來的。所以劉禪不會是愚笨之人。

劉備去世之後,雖說劉禪繼承了帝位,但是蜀國的實際權力還是掌握在諸葛亮的手上。君臣相較,國必傷之。劉禪對諸葛亮的處處相讓,不和他爭辯高低,不是他懦弱,反之說明了他心志的堅忍。

樂不思蜀,是劉禪被後人批判的最主要的原因。蜀國原本就是三國之間最弱的一個國家,蜀國的國力是年年在後退,亡國是遲早的事,所以他向魏國投降。沒有一個在金字塔頂峰做過國君的人會願意去做人家的臣子,但如果他不降,蜀國會受到更大的傷害。司馬昭設了一場鴻門宴,若他不說樂不思蜀,不做出這樣的行為,那些蜀漢舊臣們必會遭到司馬昭的截殺。說他愚笨,倒不如說他是大智若愚。

諸葛亮劉禪如何結緣

諸葛亮最初與劉禪結緣應該就是在白帝城了,在劉備率兵伐吳失敗後在白帝城病危,於是將諸葛亮招到白帝城,將兒子劉禪託付給諸葛亮。據三國志裡所說,其實並不是像演義裡那樣,如果劉禪不才就讓諸葛亮取而代之。其實劉備是這樣對諸葛亮說的:先生的才能比曹丕十倍還要多,一定能安定國家,成就大事。如果阿斗能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阿斗實在沒有才能,你就廢了他,另立新帝吧。

歷史上劉禪是怎樣的人


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受劉備託孤是劉禪的相父。諸葛亮一生都為了漢室復興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蜀漢已經在劉備去世的震盪中緩過來後,諸葛亮做《出師表》給劉禪,準備去北伐中原,想要去實現劉備生前要匡扶漢室的願望,《出師表》表達了諸葛亮想用帶兵討伐魏國曹操來作為自己的任務,用來表達自己對先主劉備的忠貞之志。還有告誡劉禪不要忘記劉備遺願的孜孜之意。之後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大軍回到成都後,劉禪追諡諸葛亮為忠武候,蜀漢各地都有上書請求為立諸葛亮廟,劉禪在習隆、向充兩位大臣的建議下,在沔陽為諸葛亮立廟。

劉禪,字公嗣,蜀漢後主劉備稱帝,建立蜀漢,劉禪為皇太子,為了讓劉禪能多學點知識,好為後面能更好的治理國家,掌握治國的本事劉備讓他多學習學習《韓非子》、《六韜》等書,這些書都是諸葛亮親自抄寫,可見諸葛亮對劉禪的重視,還讓他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學文能治國是不夠的,所以還讓劉禪去學武,希望劉禪能有個強壯的身體。劉備病逝後,劉禪拜諸葛亮為相父,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外交好東吳,內平定南中,是百姓“安其居,樂其業”。

劉禪樂不思蜀的故事

“樂不思蜀”主要是寫關於蜀國後主劉禪的故事,在蜀國投降魏國之後,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故意當著劉禪的面安排了蜀國的節目,並且還故意問劉禪感受如何,劉禪回答說:“在這裡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國。”從此之後,人們便把樂而忘本的,沒有對故國國土的思念的人稱之為“樂不思蜀”。

歷史上劉禪是怎樣的人


電視劇《三國》劉禪扮演者

三國時期,魏國、蜀國和吳國三個國家各自佔據一方土地,連年征戰不停。其中,劉備割據的地方被稱為是蜀國。劉備在張飛、關羽等人的幫助下打下了江山,自立為王,在他死後將皇位傳給了劉禪。劉禪是一位昏庸無能的君主,整天無所事事,在諸葛亮死後,蜀國也逐漸衰落。

一次,魏國的軍隊攻打蜀國,蜀國抵擋不了魏國的軍隊,終於慘遭失敗。劉禪在大臣的建議下,選擇了投降,做了魏國的人質。投降之後,司馬昭把劉禪安置在京都中,還封他為安樂公。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的昏庸,但是對他還是有些懷疑,怕他存著東山再起的野心,於是想找機會試試他。

在一次宴會中,司馬昭故意叫人在劉禪面前表演蜀國的節目,跟隨劉禪的人各個看了非常難過,但是司馬昭看見劉禪正長著嘴巴看得高興,於是就故意問他:“你故鄉嗎?”劉禪卻說:“我在這裡很快樂,我不想念蜀國。”在散席後,劉禪的臣子跟他說:“下次他再問你,主公應該哭著說我非常想念蜀國,這樣可能會感動他,會放我們回去。”果然,司馬昭又問了劉禪這個問題,劉禪照著說了一遍,司馬昭看他樣子說:“這是別人教你的吧?”劉禪驚訝地說:“對啊,正是別人教我的,你怎麼知道呢?”

劉禪的兒子介紹

劉禪,歷史上不戰而降的蜀國國君,在蜀漢還存有戰鬥力的時候卻選擇了投降因此人們稱他為“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他的軟弱不能。劉禪缺少骨氣,但這並不代表全蜀漢都是缺少骨氣的人,在劉禪命令將士放下武器的時候,“將士鹹怒,拔刀砍石”便能看出他們不願做亡國奴的氣節。其中,劉禪的兒子劉諶就是這裡面的一個代表。

歷史上劉禪是怎樣的人


劉諶畫像

劉諶,劉禪的第五個兒子。景耀二年,被劉禪立為北地王,是劉禪七個兒子中最具有血型的一人。據史書記載,在劉禪宣佈投降,劉諶認為蜀國就要滅亡的時候,他先把自己的妻子殺死,又自己選擇了自殺。為了不當亡國奴,他曾做了三個驚人的壯舉。

第一,極力勸說劉禪。當劉禪聽取譙周的意見選擇投降之時,劉諶先是罵後又哭,最後以死來規勸父親不要投降,憤怒地罵譙周:“你這等懦弱的儒生,哪輪到你來講關於社稷的大事,自古以來哪個天子有過投降?”遭到劉禪的呵斥之後,劉諶叩頭大哭說:“到這種地步了,父子群臣應該要背水一戰,死在社稷上,也有臉見先帝阿,為何要選擇投降阿!”劉禪不聽,劉諶放聲大哭說:“先帝那麼不容易創造的基業,今天卻要捨棄他,我寧願死也不能忍受這等侮辱!”

第二,刺殺劉禪。在劉禪投降的那天,劉諶聽聞,怒氣衝衝地帶到入宮。劉諶極力勸服沒有結果,又不想看到先帝的基業會毀於一旦,所以有刺殺的意思,但是後來因為他妻子的緣故沒有得逞。

第三,選擇以死抗爭。劉諶知道自己勢單力薄,沒有辦法來改變局面,於是選擇了殺妻子和自己的三個兒子,最後自己在昭烈廟中選擇自殺。

揭祕諸葛亮與劉禪的關係

諸葛亮和劉禪的父親劉備的君臣關係,可是說是千古佳話,被歷朝歷代的有識之士稱讚。他們之間的關係也被認為是千百年來最完美和諧的君臣關係。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一番肺腑之言令人聞之落淚。還命劉禪視諸葛亮為父,事事都要與其相討。但是劉禪真的聽從劉備的話了嗎?他與諸葛亮的關係又如何呢?

歷史上劉禪是怎樣的人


諸葛亮劇照

劉禪與諸葛亮是君與臣的關係,這是擺在明面上的事實。實際上劉禪也是在帝位42年,諸葛亮在世期間他幾乎放權給諸葛亮,事事都聽從諸葛亮的意見。諸葛亮自出草廬以來,一直兢兢業業地為劉蜀出謀劃策,劉備死後他也並未謀權篡位而是一直輔佐劉禪。他們看似特別的和諧,但是劉備在世之時,諸葛亮曾經評價劉禪“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說明劉禪並不如後人所說那樣的愚笨。他不笨,還是一個帝王,明明可以擁有天下的權利,實際上卻一點實權都沒有,他不能私自做任何的決定,處處受限於人,所以對於諸葛亮他肯定是有不滿的,不可能像表面上那麼和諧。諸葛亮去世之後,他本不想修葺廟宇來祭奠,但是因為眾大臣的提議他才不得不為,如果他真的尊諸葛亮為相父,以父之禮相待,那麼怎麼會對諸葛亮的後事如此無所謂。諸葛亮在《出師表》與《後出師表》裡表達了他對劉禪當政時的不滿,他對劉禪指出種種要求,讓劉禪照他說的做。如果劉禪很聽諸葛亮的話,那麼他又何必寫出那麼多的文章來呢?會寫文章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別人不聽你說話,而你又想讓他聽你說。

所以諸葛亮與劉禪的關係還是很複雜的,並沒有表面看到的那麼和諧,劉禪沒那麼聽話,諸葛亮也沒那麼偉大,自古以來君與臣的關係就是最複雜難辯的。

關於劉禪的故事

魏軍在滅掉蜀國之後,後主劉禪選擇投降被留在了成都。到了鍾會、姜維等人發動戰爭之後,司馬昭又覺得將劉禪留在成都不太適合,於是又將他接到了洛陽城中。劉禪到了洛陽之後,司馬昭為了穩定民心,用魏元帝的名義封他為安樂公,還把他的子孫和身邊的大臣將近五十餘人都封了候。

歷史上劉禪是怎樣的人


電視劇《三國演義》劉禪扮演者

“樂不思蜀”這個成語發生在劉禪投降之後的故事,主要是說把江山讓給了他人,還在那裡開心地大笑。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典故具體的故事吧。

有一次,司馬昭大擺宴席,邀請了劉禪和他的大臣來參加宴會。在宴會上,司馬昭故意叫表演者演了蜀國的節目,當時的一些蜀漢的大臣看了想起亡國的痛苦,幾乎都要留下眼淚。只有劉禪在那裡咧開了嘴巴大笑,看得還特別有勁。司馬昭觀察了他的表情,在宴會後對賈充說:“劉禪這個人沒有一點感情,即便是諸葛亮活到現在也不可能將蜀漢維持下去,何況是姜維。”過了幾天,司馬昭見劉禪便問:“你想念蜀地嗎?”劉禪回答說:“我在這裡很快樂,不想念蜀地。”劉禪的隨從郤正知道這件事後,便教導劉禪說:“如果司馬昭再問起,你就哭著說:‘先人的墳墓都在蜀地,我日夜思念那裡。’這樣司馬昭可能會被感動,就放我們回去了。”果然,司馬昭又問他,他便照著郤正說的回答,司馬昭說:“為什麼聽起來像是郤正的語氣呢?”劉禪一驚,瞪大眼睛說:“您是怎麼知道的,確實是他教我的。”左右隨從的人聽後都笑了。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